工程技術管理的工作總結
一、圖紙管理
圖紙管理是技術管理的重中之重,整個工程的雛形最開始就是以接觸藍圖為起點的。從工程投標、報價到預算、結算;從寫每一份方案到做每一次施工交底;從做每一份工程變更洽商到最后工程順利交檔,無時無刻都離不開所建工程圖紙。
假如哪位技術人員不重視工程圖紙的重要性,那就是最大的敗筆!當然我所說的圖紙包括新圖、舊圖、藍圖、白圖甚至于設計院發的電子版圖。因為隨著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房地產開發商把整個工程設計時間、施工時間壓縮的越來越緊,給設計院的設計時間嚴重縮小了,這就導致了設計圖紙質量下滑,而開發商又要追求完美的藝術造型,所以圖紙設計出來勢必漏洞百出,自相矛盾、考慮不周之處在所難免。跟設計院的朋友交流過,他們有一句經典的話就是:早一天出圖就能多得一輛寶馬車!
大環境驅使所致,設計院的圖紙整體設計深度會越來越淺,而造型外立面效果只會越來越復雜,就需要施工單位極大提高自身的審圖、閱圖能力,盡快適應這種邊施工邊變更的施工狀態。
圖紙管理方法:
⑴、每一次收甲方圖紙要嚴格做好接收記錄,包括接收時間、接收流水順序號、版次、發圖單位、發圖人、收圖人、是否替換等內容。
⑵、收圖時要檢查,是否有設計院正式公章,正式有效簽字,或甲方發圖章等,即確保圖紙是有效的,可以依此施工的。尤其到工程緊張、工期緊時更要強調這一點,如果沒有簽字或公章堅決拒收,因為那是廢紙一張。
⑶、收到的圖紙需由總工親自批示,下發至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必須由總工批示,因為工程樓號多,單體多,所以必須有一個人總體把握。
⑷、每一張新收的圖紙正面要蓋上我們自己的收圖章,注明收圖日期、版次、是否替換原圖,然后再復印下發。注意是“每一張”,
這點非常重要,平時可能體現不到它的重要性,越到工程收尾,越到裝修,越到與其它分部工程配合的時候就越顯得格外重要了。如:與GRC安裝廠家的配合,哪個部位有GRC,土建的施工范圍,給它預留造型的位置多大,這些都需要非常較真,這時就要求技術人員從眾多版次中挑出最終版本的圖紙了。
(5)、確定作廢的圖紙正面即時卡作廢章!
這五點圖紙管理的要求看似非常簡單,但具體做起來,有時就很難做到了,需要總工以身作則,嚴格監督,嚴格執行,定期檢查,如果自己沒時間,可以組織技術員“互相學習”達到互檢工作的目的。
好處:
這是一種叫做“貫標”的管理方法,即假如明天你突然走了,有人迅速就可以接替你的工作,只需要翻看一下過程記錄則以。而不至于出現,最初管理這個棟號的人一走,大家兩眼一摸黑,哪張圖是新版圖都不知道,哪張圖紙有沒有用也不知道。聽起來都是笑話,但實際工作中就很容易碰到此事。
搬辦公室、換勞務分包隊伍、新進場一家分包隊伍這些時候最考驗圖紙管理的重要性了。
二、方案管理
方案管理主要指方案的編寫、報審、收發、存檔等。
目前項目的方案流程是:總工牽頭編寫→確定第一編寫人→編寫方案→副總工或質量員審核→報公司→修改審核完畢→報監理→修改審核完畢→報甲方→修改審核完畢→打印6份(甲方4份我司和監理各一份原件)→復印下發至工程、質量、商務、分包→歸檔→由專人負責管理
需要說的.是:
1、方案編寫人一直到方案歸檔前就是此方案的第一責任人,他全面負責方案的報審、催審、取回、修改、再報、再催、再修改、再報、再再催、再再修改。。。。
2、并負責做好每次報批的收發記錄,如果在編寫或審批過程中誰問起此方案了,要把來龍去脈說的非常清楚,審批到什么程度了,方案在哪必須清楚。因為此項目狀況,方案在甲方監理那審批過程非常之久,監理是故意拖著方案不及時批,而甲方是需要審的人太多,工程部、采購部、工程總監、總工辦每一處都得壓上幾天。每個方案從上報到最終審批完畢少則兩周,多則一個月甚至兩月三月。
3、經常是方案還沒批下來,活就得開始干了。甚至活都干完了,方案才批下來。這肯定是不正常的,但又是事實存在。采取的辦法是提前與甲方監理溝通,同意了先行施工,將過程方案先下發至作業層。
三、交底管理
每個稍大點的施工方案,都要對應一個方案交底和施工交底、方案交底是交給主管工長,施工交底是直接交給班組的,理論上由工長來親自編寫并交底至作業層。交底的作用和意義不再贅言。
關于交底感觸最深的是,每個交底最好能由技術部組織召開一次專題的交底會,將施工交底的內容統一宣貫下去,讓工程、質量、各家分包達成共識。而不是單單就讓某個人簽個字就結了,當然字是必須簽的,這是責任劃分的重要依據。開個專題會的效果要強的多。
如10年5月份左右主樓衛生間沉池因為土建、機電、防水三家在施工順序、施工配合、工序交叉上頻頻出錯,相關人員組織了一次交底會,在會上是照著變更在一條條的念,還有停頓,說得不太連續,又多次被人打斷,效果不佳。
我認為作為一個技術專題會,對交底人的要求是,首先自己把這事弄的非常清楚,最好是不看“紙”,把枯燥、生疏、過于理論的書面語,用自己的理解把它通俗自然地講出來。其次作為總包也得理解分包,理解工人,現場干活時不可能總拿個本,拿一打交底去。再次要想把一件事說明白,需要對現場情況非常清楚,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最后,如果都是管理人員參加參加的交底會,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從理論上試著給大家解釋一番,讓其從思想高度上提高認識,知道此事的重要性。這就對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比較高。
如,為何砌墻時電線盒處非要加網格布?答:兩種不同材料收縮率不一樣,受溫度影響,必然要收縮,而收的又不一樣,就要出裂縫了。為何斜砌要等7d后?為何平屋面防水要做到保溫上面?。。。
四、技術變更、洽商管理
技術變更、洽商及甲方函件管理重要性與處理方法跟圖紙類似。本工程的變更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多”,工作以來接觸最多的就是變更,每個樓若把甲方發的變更有一張算一張全加起來,就有300多份,現在回憶起來每天最大的工作內容就是發變更了,因為每份變更都要找到主管工長、預算員簽各自的意見(項目內部定的變更要附技術文件單),再由總工批示下發至工程部、質量部、商務部、機電部、各家分包負責人。
因為變更太多,很多人都怕了,煩了。剛開始大家還都在看,后來就少看。。。不看。。。不敢看了。。。,到項目進行到中后期,我聽到最多的就是,這里有變更么?那里變了沒?
對此不想多說什么,只想在這里跟說一下,其實真正的靜下心來,完整的看個三五天,一個一個地從頭到尾翻一翻就會覺得沒那么復雜、沒那么深奧了。以后去個新工程遇此情況的捋順辦法是,先看藍圖,一定要先看藍圖,把藍圖建筑、結構、立面、剖面、大樣、節點、總說明等都通看一遍,把某個單體工程的總體情況印到腦子里。這時再去看變更,逐一地核對,就會豁然開朗了。因為所有變更都是源自藍圖的,總能對應到某套圖的某張圖上面。
另,所有有變更的地方,就是最容易發生施工錯誤的地方,一年多來一些親身經歷告訴我,現場干錯了、返工的地方幾乎都是那些,甲方變了一次,甚至變了幾次的地方。沒變更的地方出現施工錯誤的概率相對比較低,多為一些質量通病現象。以后指導施工工作中一定要對變更引起高度重視,針對變更總包方要落實“第一責任人”,到底誰來做,誰來盯,并做好過程記錄,一旦出現問題直接找“第一責任人”,這樣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并且縮短工期,即節約成本、提高進度。
去年冬天,某樓做陽臺造型,本來兩個造型是一樣的,但因為有變更變成不同的了,我聽說在支模板就特意去看了一下,那天特別冷穿羽絨服都直打顫,到那一看果然錯了,不過鋼筋都綁扎完了,那造型還比較復雜,那么冷的天他們費了好大勁才弄完。真得都不忍心讓他們拆掉重做,工人說不知道應該這么做,我就給負責那的某管理人員打電話,他來了一句“噢,我忘告訴了”,當時就一個念頭,拿塊板磚上去直接撂倒他!
五、資料管理
六、質量管理
1、要經常給質量員開會,把需要管的質量工作逐一列表列項,特別對這種復雜工程,復雜造型。
2、質量員到現場不能僅僅就看鋼筋,看模板。可以分階段抓,
比如這周主抓表觀質量,下周主抓構件尺寸,再下周主抓甩項漏項等。不至于有些工作天天注意這些,卻忽略了那些。一旦暴露才發現,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3、 本工程質量管理方面,現場確實比較復雜,點多面多
管理日記節選
2008年12月25日
1、安排完什么事要及時跟蹤!跟蹤!再跟蹤!
2、需要我們馬上用的圖紙要催,催,催!說得遍數多了,別人自然把你的事放在前面處理,這樣就給你提高了效率。
3、對分包要學會“委婉的強硬”。
2009年1月11日
1、做過的東西要留下痕跡,以備查閱。正如劉哥說的那樣“做你所寫的,寫你所做的”。領導交辦的事情要多匯報工作進程,自己解決不了的事一定要及時反饋給領導或交待事情的人。
【工程技術管理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工程技術管理工作總結06-20
工程技術管理工作總結01-18
工程技術管理個人工作總結06-23
工程技術管理工作總結范文12-15
工程技術管理年度個人工作總結12-14
工程技術管理個人小結01-30
技術管理部工作總結01-17
技術管理工作總結05-24
技術管理工作總結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