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故鄉平田村的楹聯賞析
平田村原來是一個聚族而居的大村落,全村人都姓“歐陽”,由同一個祖宗一脈相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府期,大約有七、八百戶人家,三四千人口。整個村莊的房屋大抵是清朝咸豐、光緒(初年)年間的建筑,一色的青磚青瓦,高大寬敞,鱗次櫛比。用青石板鋪成的街巷平坦整潔,一道像城墻一樣的圍墻把全村圍起來,只能從一些拱形的閘門出入村莊。整個村莊就像一座古老而寧靜的小城。圍墻的北面有一條叫做龍溪河的小河由東向西圍繞半個村子流過,像一條護城河一樣。河水清澈如鏡,游魚可數。每到夏天,放學的兒童和收工的農夫常到河中游泳。河的對岸是一片開闊的田野,溝渠縱橫,土地肥沃。村莊的南面有一片很大的松樹林,都是參天古樹。鳥語花香,景色宜人。再往南約二里許,有一條叫做鶴仙嶺的山脈由東向西環繞著、眷顧著整個村莊。山上樹木蔥蘢,四季常青。村南村北還分別有一座氣勢恢宏,造型典雅的青石牌坊。
脈來鶴嶺千峰秀, 水注龍溪一派清。
這是全村公共詞堂門前的對聯,“鶴嶺”指村南的鶴仙嶺,“龍溪”指村北的龍溪河。
氣象萬千新歲月, 文章六一舊家風。
這也是全村公共詞堂門前的對聯,“六一”即“六一居士”,宋朝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自號。據族譜記載,吾村系于宋理宗時由江西遷來湖南,與歐陽修有同宗之誼。
除了公用建筑的對聯清新典麗之外,一些私宅門前的對聯也有可觀。如一位老先生家住在村邊的路口,家門面對遠山,前臨溪流,老人常年都備有茶水,免費供應過往行人。他家門前有一副對聯:
對嶂早知出岫意, 臨流莫負濟川心。
我小學的一位老師,他的兒子開一家雜貨店,店前掛的不是常見的“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之類的對聯,而是
貿易豈無經濟學, 權衡常用圣賢信
一家書香門第門前的一副對聯是:
報國擬憑三尺劍, 傳家唯有五車書。
也有家境比較貧寒地人家門前的對聯寫道:
有好兒孫便是富, 無多田地不為貧
【我的故鄉平田村的楹聯賞析】相關文章:
譚嗣同故居楹聯賞析10-07
楹聯的集錦05-05
《羌村》介紹及賞析01-04
《村晚》譯文及賞析02-16
村夜原文賞析07-16
【精選】村夜原文及賞析08-10
羌村原文及賞析11-25
江村原文及賞析03-01
村夜原文及賞析03-10
村晚原文及賞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