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詞三首·其三》全詩及賞析
【詩句】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出處】唐·王建《新嫁娘詞三首·其三》。
【意思】女兒是母親貼身的小棉襖,通過小姑可以討得婆婆的歡心。做湯先請小姑品嘗,見出新嫁娘之聰明、精細。心理刻畫細致入微,真切生動,情趣盎然。
【鑒賞】 古代女子出嫁,最要緊的事就是侍奉公婆。為了知道婆婆飲食方面的口味,于是煮好飯菜后,便先找小姑來品嘗 一番,先讓小姑子高興了,婆婆就好說了。姑: 就是婆婆。小姑: 是指丈夫的妹妹。諳: 是熟悉。這兩句詩是描寫新嫁娘的聰明伶俐與謹慎的態度。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到達新環境時,必須虛心請教一些 “老前輩”,才不容易出毛病,這與“入鄉問俗” 是同樣的道理。
【全詩】
《新嫁娘詞三首·其三》
.[唐].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注釋】 ①三日:古代風俗,女子嫁后第三天,稱為“過三朝”,照例要到廚房里去做菜,明確她在家庭里侍奉公婆的職責。洗手:表示潔凈、慎重。羹湯: 指菜肴。
【鑒賞】
這首詩寫新嫁娘試作羹湯侍奉婆婆的表現,表現了新娘的孝順、靈巧和謹慎小心。詩人本無意于說理,可是按理作文,能使人從中悟出事理。
古代習俗,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稱“過三朝”),要下廚房作飯菜,奉侍公婆,既為考核新媳婦的手藝,也是培養其孝敬之心。這位新嫁娘遵俗,也是“三日入廚下”,她勤勞謹慎,作羹湯之前先“洗手”,作好之后“先遣小姑嘗”,既注意潔凈,又考慮口味。她是初來乍到,不明瞭公婆的口味,叫長期生活在這家庭中的小姑嘗一下,然后酌定咸淡。詩寫出了新娘手藝的.精和用心的細。
這首詩給人以啟示:要作好一件事,必須掌握對方的“食性”,才能投合對方的好惡,獲得好的效果。如果不尊重客觀,只憑主觀辦事,不但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會事與愿違。要了解對方的“食性”,除了直接接觸,從實踐中了解外,那也可從間接方面了解,“先遣小姑嘗”就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對于涉世未深的人來說,虛心向有經驗的人討教,也是避免走彎路或碰壁的好辦、法。
詩本意于說理,因按人情事理寫人物的心理和行為,含理于事,也就使人覺得形象生動,情趣盎然,理性很強。王建很長于以事說理,這首詩堪稱代表。
【《新嫁娘詞·其三》全詩及賞析】相關文章:
《新嫁娘詞三首其三》的原文及賞析12-12
新嫁娘詞賞析05-16
《新嫁娘詞》譯文及賞析04-04
新嫁娘詞原文及賞析08-22
《新嫁娘詞》原文及賞析09-06
《竹枝詞》全詩及賞析09-11
涼州詞譯文及全詩賞析08-15
《新嫁娘》賞析07-05
雜詩的全詩賞析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