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全詩賞析
【詩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出處】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譯注】長安的夜空高掛一片明月, 千家萬戶傳出搗衣的聲音。搗衣:把衣 服放在石上,用棒反復捶擊以去污,然 后再漂洗。另外,古代制衣,先將布匹放 在砧上用棒搗平搗軟,以便制作,這個 過程也叫搗衣。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月色的映照 下,人們于水邊搗洗衣物的情景。[例] 那些懸掛在波光和月色中的石碼頭上, 搗衣聲啌啌地響成一片,“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小巷后面也頗有點詩意。
【鑒賞】 一片月光映照著長安城,千家萬戶,到處都傳來搗衣聲。搗: 讀作dao。古代婦女洗衣都用木棒,一面洗,一面打,叫做“搗衣”,F在較偏遠的鄉村還是有人在溪邊搗衣。原詩是描寫深閨婦女思念遠方的丈夫。如果單獨看這二句詩,在美麗的月光下,家家傳來搗衣聲,畫面寧靜祥和而動人。
【全詩】
子夜吳歌·秋歌
[唐]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鑒賞】
《子夜吳歌》為六朝樂府舊題。據載,古代有一個叫子夜的女子造為此曲,因是吳聲,故名。李白有四首同題詩作,這里選的是第三首,寫征夫妻子秋天對丈夫的思念。
開篇四句情景交融,渾成自然,被王夫之譽為“天壤間生成好句”(《唐詩評選》)。秋涼之夜,月華輝灑,砧聲陣陣,寒風習習,真是一幅充滿秋意的`絕妙圖景。然而,“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前三句分寫秋月、秋聲和秋風,從視覺到聽覺,再到觸覺,都在為第四句的“情”作鋪墊:月光是引發相思之情的媒介;搗衣聲說明婦女們正在為戍邊親人作趕制征衣的準備(古時裁衣前必先將布帛搗平搗軟),其本身就包含著深厚的關切、思念之情;而秋風則最易逗起人的情思和愁緒。
對飽經離別之苦的人來說,這三者有一于此,便難以忍受了,何況它們全都聚集在一起?更何況在月白風清的夜晚,整個長安城都響徹那令人心碎的“萬戶”搗衣之聲!這種時刻,有誰能不為這凄涼而又熱烈的氣氛所感染呢?“總是玉關情”,一語作結,力抵千鈞。情而冠以“玉關”,令人聯想到遙遠的邊塞,益覺此情之深長;句首著一“總是”,將前三句目中所見、耳中所聞和肌膚所感囊括凈盡,極力突出此情充塞于天地之間,無所不在。詩寫到這里,整個氣氛渲染已足,作者大筆一揮:“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盼望戰事的早日結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這既是詩人的愿望,也是征婦的心聲。有此一筆,不僅使全詩主旨更加深刻,而且使“玉關情”愈發濃厚。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6月長安大學英語四級報名公告05-25
長安大學優勢專業介紹09-03
2016年3月雅思備考:口語新題范文賞析10-31
北京長安街4月11日起禁行電動車11-09
2015長安大學優勢專業排名08-25
2015年12月英語四級考試復習全規劃09-21
2014年長安大學排名08-26
2014年長安大學專業排名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