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后退有路演講稿
讀大學時,看一本教材用書,書的用詞用語非常好,邏輯思維很清晰,遣詞造句很幽默,我個人非常地欣賞。當我準備逐篇拜讀時,我留意到作者,即著名的四川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黃宗賢院長,他在序中寫了這么一句話“由于時間倉促,本人學識疏淺,本書中的缺陷乃至錯誤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指正。”這時候,我嘀咕了一下,您這都學識疏淺啊,那我豈不是成了白丁啦?為不辜負這位學者的交代,我便帶著“讀者指正”的眼光,學習完這本書,果然是我白丁,我沒有發現一個錯誤。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說了這么一句話:如果你的身段苗條,為什么不盡量把它顯示出來呢?俊俏的小腳穿上時髦的鞋子絕不會妨礙編輯采用你的稿件。
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吧,中國人就像黃院長都很謙卑,我當時就想以后也要這樣才行,這是中國學者的風范呢。
后來寫畢業論文時,我幾經風雨,千搜萬刮,終于把論文寫完,想到黃院長的教科書,于是我在論文的下方致謝的位置加了這么一段話“本課題的設計和研究,離不開指導導師的大力支持及修正,在此一并謝過。由于時間倉促,本人才疏學淺,本研究調查如有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評分導師提出修改”。當我滿懷希望按了提交鍵后,導師給我駁了回來,并叫我過去喝了杯茶,他說“通篇看起來都很好,就是這一段話是什么意思啊?你想說明你不認真呢還是想給你留條后路呢?”噴了一臉回來,我默默刪掉這段話,改成大眾致謝萬能句子。于是我犯愁了,難道這種謙卑是需要功成名就才能說嗎?一時也沒有答案。
后來有一天,和一個朋友聊天,朋友和我說“小帥剛才問我明天晚上有空嗎,想找我吃火鍋呢,可是我還在想畢業設計呢。所以我回復他說看看情況吧。”
我隨口就一句“哈哈,你這標準給自己留了后路啊,你不說去也不說不去,給自己留了余地,也給對方留了想象的空間。 ”
他說“哈哈,是啊,中國人的中庸思想嘛。”
隔了幾天,我問我朋友,“你最后去和小帥去吃火鍋了嗎?”朋友回答說“去了,但是卻不是很愉快。小帥的女朋友吃完后說去買衣服,本來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可是那女孩問小帥衣服好看嗎,小帥說不好看,結果他女朋友火了,說‘哦,為什么不好看,是因為你覺得我穿,所以不好看嗎’,結果兩人就吵起來了。要是我是小帥,我就會把問題拋回去,直接問‘你覺得呢?’,因為不管你說好還是說不好,答案都是錯的,處理這樣的.問題,要充分發揮中國人的易經思維,善于打八卦才是。”
突然,感覺一個閃電在我腦中閃過一樣,這上下文的情景和當時論文指導導師不是有對比之處嗎?
我突然頓悟了,其實這就是《易經》對中國人的影響。中國人想問題、做事情都比較全面,很少走極端,做事比較謹慎,給人的答案不偏不倚多求中和、和諧,慣用的詞語中“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就體現出來這樣了,這也是世界那么大,最愛和平的就是中國人的原因了。
之前看過一句話,說外國人的思維語言是思維清楚,而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是有機結合。直到今天中國人的思維還是“陰陽魚”式的思維方式,從來不直來直去,而是講究迂回進入、張弛有度、以退為進、內方外圓。而這種易經思維,也讓中國人在處理事情時,并不把話點明,話中有話,讓自己后方有路,有臺階可下。
然而在當下21世紀高科技時代,泱泱大國的中國,大門打開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遠道而來,為讓各方商業交流、科研學習更加有效,我們何不也學習學習西方的思維清楚方式呢?談吐可以有空間,觀點可以有個人,把話說明白,把觀點闡述清晰,是不是也會讓別人好做準備,為讓自己說出去的話不后悔,能更加負責任嚴把每一句話呢?
謙卑的中國人,如黃院長般,會讓我們覺得即使大師如斯,也吃人間煙火,在這種謙卑的基礎上,在中國人血液里流淌著中庸思想的基礎上,我們繼續學習,學習思維清楚,學習堅定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許會讓我們更加適合當下良好發展和生存。
【中國人的后退有路演講稿】相關文章:
家里有路由器怎么設置無線網10-28
《我是中國人》教學設計模板12-25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教學設計10-03
關于《我們都是中國人》的教案設計06-25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03-02
精選《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01-19
中國人的英語單詞速記法的參考06-19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優秀教案設計06-17
大家都是中國人幼兒園教學教案11-27
人教版《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設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