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復習經驗交流之考試重點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政治復習經驗交流之考試重點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高三政治復習經驗交流之考試重點 1
第一部分:經濟常識
1.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宏觀)
2.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宏觀)
3.社會主義的本質、根本任務、生產目的和優越性(宏觀)
4.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宏觀、微觀考查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股份制的性質作用)
5.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宏觀)
6.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與國家宏觀調控(宏觀、微觀考查怎樣體現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及競爭性開放性)
7.社會主義市場經基本特征(宏觀、微觀考查實行強有力宏觀調控的原因)
8.企業及其經濟效益(宏觀)
9.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宏觀)
10.調整經濟結構(宏觀)
1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宏觀、微觀考查怎樣發展農業)
1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宏觀、微觀考查怎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13.第三產業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宏觀、微觀考查其產生的必然性意義)
14.勞動者的權利義務及社會保障制度(宏觀、微觀考查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原則)
15.財政的作用與穩健的財政政策(宏觀)
16.稅收的基本特征、性質及作用(宏觀)
17.市場交易的原則(宏觀)
18.生產(積累)和消費的辯證關系與擴大內需方針(宏觀)
19.消費者的主要權利(宏觀)
20.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安全(宏觀、微觀考查經濟全球化及對外開放的原因措施)
21.我國發展對外經濟的原則(宏觀、微觀考查反傾銷的措施)
第二部分:哲學常識
1.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宏觀)
2.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宏觀、微觀考查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及怎樣堅持從實際出發)
3.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宏觀、微觀考查原理內容及怎樣發揮主觀能動性、怎樣實事求是)
4.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宏觀、微觀考查怎樣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5.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系(宏觀)
6.整體和局部的辯證關系(宏觀、微觀)
7.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宏觀、微觀考查怎樣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8.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宏觀、微觀考查原理內容)
9.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宏觀、微觀考查原理內容)
10.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宏觀)
11.矛盾的對立統一(宏觀、微觀)
12.矛盾的普遍性(宏觀、微觀)
13.矛盾的特殊性(宏觀、微觀考查怎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宏觀、微觀)
15.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宏觀、微觀)
16.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系(宏觀、微觀考查分析的重要性)
17.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宏觀、微觀考查怎樣堅持矛盾分析法)
高三政治復習經驗交流之考試重點 2
1. 我們在分析國際和國內社會政治現象時,必須運用階級分析方法。
2. 主權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3. 國家是運用強制力量為社會謀福利的。
4. 國家是社會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構。
5. 講國家利益就是講階級利益。(有一定道理,但把二者等同是錯誤的,實質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
6. 國家性質決定統治階級的性質。
7. 國家性質決定政黨的性質。
8. 國家性質決定執政黨的性質。
9. 民主是實行多數人的統治,是指社會中的多數人。
10. 民主適用于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沒有任何民主權利可言。
11. 民主制國家不存在專政。
12. 國家履行國家職能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13. 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基本的對外職能包括保衛職能、交往職能和侵略職能。
14. 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基礎是工農聯盟。
15. 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
16. 維護社會治安只屬于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17. 中國共產黨履行組織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18. 政協有組織和領導經濟建設的職能。
19. 社會各個階級歷來都十分重視政權組織形式的問題,不斷完善自己國家的政體。
20. 國體決定政體,因此國體相同,政體一定相同。
21. 政體的一般類型是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
22. 資本主義國家中議會中的議員都是由公民選舉產生的。
23. 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日本、泰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典、挪威和印度。
24. 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采用的政體是議會制立憲制。
25. 若立法機關產生行政機關則是議會制共和制,反之則是總統制共和制。
26. 議會共和制中總統也擁有實權。
27. 典型的議會制共和制的國家有意大利、德國、日本、芬蘭、奧地利、印度、新加坡、新西蘭等。
28. 法國、印尼的政體是總統制共和制。
29. 議會制共和制國家中政黨或政黨聯盟只要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就可以組閣了。
30.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
31.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和法律監督機關。
32. 人大的職權有以下幾類: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質詢權。
33. 人大有監督權,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
34. 在我國,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高三政治復習經驗交流之考試重點 3
1、政體基本內涵
(1)含義: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即統治階級采取何種形式來組織自己的政權機關。
(2)政體的決定因素:國體、歷史條件、階級力量對比、傳統習慣、國際環境影響等。
(3)國體和政體的關系:
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適當的健全的政體,對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有著重要的作用。
(4)基本類型: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比較議會君主立憲制和議會共和制(異同)。比較總統共和制和議會共和制(異同)。
2、我國的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
(1)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大、地方人大的性質及職權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
②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重大問題。
(2)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
(3)人民代表:法律地位、產生、權利及義務
①人民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性質和法律地位)
高三政治復習經驗交流之考試重點 4
【生產、勞動與經營】
1、生產決定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方式、質量和水平
(2)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生產
(1)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使生產得以真正地完成。
(2)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節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3)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會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4)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3、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
(1)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3)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4)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4、國有經濟的地位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這一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平穩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5、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必然性:
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實踐證明它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收入與分配】
1、為什么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
(1)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實行按勞分配,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3)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2、怎樣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證。
②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大力發展生產力)
3、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如何處理?
①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③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4、財政的作用:
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5、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②財政收入還受分配政策的制約。國家應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6、為什么在消費時要主動索要發票:
①發票是消費者的購物憑證,是消費者的憑據;
②發票也是稅務部門進行稅收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消費者索要發票,有利于使國家稅款足額入庫,為國家稅收作貢獻。
【高三政治復習經驗交流之考試重點】相關文章:
高三政治首輪復習重點之生活的部分12-01
高三政治的復習重點介紹07-13
精選高三政治復習重點參考12-12
高三政治寒假復習重點歸納01-21
高三政治復習要注意的重點01-22
高三政治復習策略和重點11-18
高三政治考試復習點小結01-23
中考政治復習重點問題06-30
高三政治知識點寒假復習之政體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