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贈別二首》賞析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沒少做古詩詞鑒賞吧?不管是對古詩詞中的某一個字/詞進行分析,還是探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及人生觀,都屬于古詩詞鑒賞。如何正確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贈別二首》賞析古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贈別二首其一
[唐] 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①,體態輕盈裊娜滿十三的唱歌女郎,
豆蔻梢頭二月初②。猶如二月初的豆蔻枝頭含苞未放。
春風十里揚州路③,看春風駘蕩的十里長街的青樓里,
卷上珠簾總不如④。卷起珠簾喲美女全都不如你漂亮。
【注釋】
①娉娉裊裊:形容體態柔美輕盈。
②“豆蔻”句: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初 夏開花,花色有淺黃、淺紅兩種。果實可入藥,有香味。梢頭,豆蔻枝的末端。極嫩。二 月初,時豆蔻花含苞未放,常用來喻未成年女子。
③十里揚州路:唐代揚州十分繁華, 街道為九里三十步。張祜《縱游淮南》:“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④珠簾: 用珍珠綴飾的華美簾子。
【鑒賞】
這是一首贊美歌妓美貌的贈別詩。首句寫歌女之嬌美。“娉娉裊裊”,連用 疊詞,寫其身姿輕盈,體態柔美;“十三余”,則言其正值芳齡。此句描繪了她“驚鴻”“游 龍”般的輕盈綽約之態,如倩影在目。次句以花喻人,言人似花美。“豆蔻”生于南方, 南方人摘取其含苞尚未開放者,名含胎花,言如懷妊之身。詩人常以此喻未嫁之處女, 言其少而美。杜牧以豆蔻之“含胎花”來比喻十三歲的小歌女,尤為生動而貼切。花苞 之立于梢頭,隨風搖曳顫動,何其艷美可人! 這里將人花并提,人如花美,花因人艷,真 新穎、精妙、獨到之語也。第三句寫揚州的繁華。“春風”二字,道出了十里長街,酒樓 林立,車水馬龍,妓館張燈,嬌娃玉立……道出了揚州歌臺舞榭之密,美女嬌娃之多。末 句詩人用“強此弱彼”之“尊題”的修辭手法,突顯贊美小歌女。揚州有多少青樓妓館, 珠簾之內有多少輕盈俏麗的美人;但將所有的珠簾高卷,她們都顯得黯然失色。“總不 如”三字即以壓低揚州十里長街全部美人來突出小歌女之美,收到了眾星捧月之奇效。 此詩先寫意中人,轉而寫花,寫長街鬧市,寫鬧市美人,最后烘托出意中人。真是揮灑 自如,爽利雋美,清妙空靈,風流之至。
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是詩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之作。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晚唐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后人謂之小杜,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贈別》賞析】相關文章:
贈別原文及賞析11-14
贈別原文及賞析03-15
贈別·其一原文賞析12-22
《贈別兩首》古詩譯文及賞析08-29
《贈別二首》原文及翻譯賞析01-28
《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原文及賞析07-31
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21
贈別二首原文翻譯09-27
靈隱寺賞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