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在一次幼兒園郊游中,小朋友們都圍坐著有說有笑地吃零食,但有個藍色衣服的小男孩,卻孤零零地坐在一邊。原來,他媽媽忘了給他準備零食。
而同時,另一個白衣小男孩,帶了很多零食,興沖沖地分享給老師和自己的好朋友。老師發現藍衣小男孩沒帶零食后,就笑著跟白衣小男孩說:“你看,××沒帶零食呢,你是不是該分享一點給他呀!”
白衣男孩聽完,就拿了一袋零食給藍衣男孩。藍衣男孩眼里閃過一絲驚喜的神色,但隨即卻漲紅了臉。不過,他也沒有拒絕,跟白衣說了謝謝。
接下來,藍衣男孩便是悶聲吃零食,而白衣男孩卻表現得更加自信活躍,快樂地跟更多小朋友分享了。巨大反差背后的心理學原理到底是什么呢?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主場優勢效應」,怎么理解這個概念呢?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有沒有曾經出現這樣的感覺——
聚餐吃飯別人買單會感覺不太舒服,自己買單卻很舒坦;你坐別人的車容易感覺不自在,開自己的車載別人卻很坦然……
在運動場上,這一點也很普遍,在「主場」比賽的一方,取勝的概率往往高于處于「客場」的一方……
心理學家發現,其實「主場優勢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今天粒粒媽就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給大家一點提醒,因為「主場優勢效應」對孩子自信的影響真的很大!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利用「主場優勢效應」,增加孩子的.自信,讓他在人際交往中占據優勢呢?
讓孩子多“請客”而不是“做客”
比起到其他小朋友家玩,讓孩子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玩,孩子會更放松。雖然確實有些孩子喜歡到別人家做客,但也難免有所拘束。
而掌握了「主場優勢」的孩子,不僅能學會待人接物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很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一次孩子用自己的玩具、零食“招待”小客人后,自信水平值都有所提升。當然,這種“招待”不能是強迫孩子分享的。
集體活動要先到
如果孩子要參加的是和鄰居、同學一起組織的郊游等集體活動,先到更容易獲得「主場優勢」。
比如野營,如果孩子能提前參與到場地的安排、布置中,「主場優勢效應」不僅會大大提升孩子在活動中的參與度,還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自信與自豪感,以及提高孩子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
鼓勵孩子分享
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出去郊游時,爸媽最好鼓勵孩子跟他人分享自己的零食;相對的,分量也要準備到孩子能分享給他人。
不要以為這是小事,消磨自信還是提升自信,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孩子。因為在這樣的活動中,“吃人嘴軟”會充分體現。
隨著次數的增多,「主場優勢效應」會越來越明顯:失去「主場優勢」的孩子,會越來越擔憂別人的看法;而那些經常在活動中分享的孩子,會在一次次正面反饋中,變得越來越積極自信。
我們總是容易擔心孩子會吃虧,但真正的吃虧并不在于表面上的“分給別人的多”、“做的比別人多”,而在于讓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主動權」。
就像英國文學家培爾辛說的那樣:“除了人格之外,人生最大的損傷,莫過于失去自信心了。”如果我們做家長的,忽視了「主場優勢效應」,很可能給孩子的人生造成難以逆轉的損失。
【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相關文章:
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10-05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08-30
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03-29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有哪些呢03-19
人際交往中的效應07-29
人際交往心理效應的解讀07-31
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介紹09-10
人際交往心理效應匯總03-29
趣談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