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五段式培訓心得體會范文1500字
近期寶安區教科培中心推出了一種新型的培訓模式——“五段式?互動性”培訓模式。“五段式?互動性”模式具體指:專家講座——課例實踐——現場點評——同行辯課——研修反思。它的目標指向是:搭建教育理論與教育行為融合、互通的平臺,既讓教師感受理論的沖擊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學會處理各種教育教學問題的技能和策略,實現學用結合,理論融合實踐的目標,以期激起教師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它的顯著特色是:注重專家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模式凸顯了教師專業培訓方式的獨創性、可行性、實效性,得到了老師們的熱烈響應。它必將帶著我區小學教學研究再上一個新臺階,必將加快我區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
這種培訓模式很快在寶安各個街道開展開來,今天西鄉街道在我校舉辦了這一場以“讀寫結合”為主題的五段式培訓活動。這一支培訓隊伍是年輕的,也是強大的。一位年輕的老師任珅承擔了“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主講任務,講座思路如下:一、讀與寫有什么關系?二、讀寫結合的理論依據是什么?三、讀寫結合的模式有哪些?從展示的PPT以及她的用詞上可以看出,任老師是一位嚴謹、認真的師者。但她的講座顯然缺乏生動的事例和具有說服力的個人見解,因為她常常說的一句話是:某某大師說過,我將他的觀點羅列出來是如下幾點。諸如此類的話說多了,這講座就幾乎成了不同學者大師們理論的大雜燴。
課例實踐環節,李芬芳老師以一節實在的課堂為我們展示了《臨死前的嚴監生》是如何走進學生心里的。親切、柔和的聲音是李老師征服學生乃至后座老師們的法寶,學生愿意跟著老師學,這是順理成章的。教學中,李老師氣定神閑,不急不躁,引領孩子們徜徉在語言文字之中,朗讀、對話,交流、思辯,尤其是對嚴監生“招牌動作”的相關個句子的處理,于復沓中讓嚴監生的吝嗇形象躍然,于反復品讀中將嚴監生的招牌動作——“不動的兩根手指”定格于學生的心田,使嚴監生吝嗇鬼的形象立體起來,活躍起來,表現了一位年輕老師的成熟與老道。但整個教學,我認為對“放手給學生”意識的培養這一教學需要體現得不夠到位。可能李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有自己的理解與認識,但我覺得對學生放手意識的培養應該有意為之,哪怕是技術性的,這樣才能較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想,如果李老師在某些提問環節(或者另外再設計相關環節)對學生大膽放手,其正面影響的效果會更好,老師們的收獲會更大,對整個培訓模式也會增色很多。
再者,我們的學生習慣于“師問”學習,課堂上只想追尋“問題”的答案,而幾乎沒有“問”的欲望。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一種定勢、一種依賴。如果教師不給問題,他們拿到書后就不知怎么學習,也不想學習。如此,我們的學生怎能具有創新能力?這也是李老師的課堂帶給我的思考。
實踐課后是現場點評,緊跟其后的`是精彩的辯課環節。強大的辯課團隊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正方兩方“八大金剛,其中有兩個女金剛”旁征博引,激烈碰撞,火花四起。李芬芳老師端坐其中,不發一語,許是在反思自己的課堂。反方一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只是我一直無法理解他的那句:沒辦法,作為反方,我只能無奈地將黑臉唱到底。一路下來,反方一辯是得“理”不饒人,讓正方難以招架。試問:難道為了站穩自己反方的立場,就得不顧一切“強詞奪理”了嗎?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硬將“死的掰成活的”,有點過于形式和無奈。我想,這時候的辯手們大概已經忘記了辯課環節的初衷:幫助授課老師以及聽課老師真實、客觀地剖析一節課的“優”與“缺”,而此時此刻僅僅是為了辯贏這場課!我再想:辯論的形式會不會不適合原原本本地搬進這種培訓模式中呢,可以變通,更可以改革,以合適為宜。
至于有專家提出,目前我們老師的培訓最需要什么?我認為這個“最”應該改為“都”或“更”,因為“最”就意味著唯一,而全區幾萬教師眾口難調是肯定的,我們只有針對老師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個一個地、主題鮮明地去研究、探討、實踐,我們的教師隊伍才會快速有效地成長起來。五段式培訓打開了教師專業成長道路的大門,新生事物都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條路上,只要想走好,一路肯定能欣賞到美麗的風景。
【語文五段式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眼神片段式作文02-24
語文培訓心得體會07-04
單段式幼兒音樂教案指導11-27
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9-06
語文老師培訓心得體會09-20
語文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8-14
參加語文培訓心得體會08-20
小學語文培訓心得體會08-19
小學語文培訓心得體會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