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芝加哥》與《未來主人翁》的主題表達作文1200字
今天的詩樂會向我們展示了詩歌與音樂之美。我認為這美有著不同的角度與內涵,有時是單純來源于藝術技巧本身,有時是恰如其分地寄托了美的情感,還有,便是我今天要與各位分享的一點淺見中涉及的內容詩歌與音樂中蘊含的思想性與現實性。在這里,我所舉的例子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1958年創作的《芝加哥》一詩,以及臺灣音樂人羅大佑初步構思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歌曲《未來主人翁》。
1878年,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縮小地球的運動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美國當時的第二大城市芝加哥如醉飲了春雨的竹筍,瘋狂地向天空爭奪地盤。余光中將其水泥森林的城市風貌比喻為“鋼的大峽谷”。作為一個旅居的異鄉人,余光中遭受著強烈的壓迫感,也許來自于群獸般的摩天大樓,也許來自于驚人數目的鈔票,也許來自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文化霸權,也許來自于高度發達的科技文明背后精神信仰的淪喪。
由此,余光中聯想到了曾經輝煌而嚴肅的歷史與藝術,今昔對照,失落感更添悲愴。值得慶幸的是,盡管繁華如芝加哥,也未能蒙蔽詩人清醒明澈的心。他雖落入紙醉金迷織就的網,卻仍捍衛著自己質樸堅定的立場,以“來自亞熱帶的難以消化的金甲蟲”自比,對芝加哥及此類“雄踞在密網中央”,以“毒液”腐蝕無數缺乏內心支柱、迷戀物欲的“小昆蟲”的“大蜘蛛”,即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城市,作了最徹底的揭露與批判,也為這個發展嚴重不平衡的時代深深擔憂。
于是,詩歌中有了這樣的句子:“迷路于鋼的大峽谷中,日落得更早,鐘樓的指揮杖挑起了黃昏的序曲,幽渺地,自藍得傷心的密根歇底沏”,“而十九世紀在醒著,文藝復興在醒著,德拉克魯瓦在醒著,羅丹在醒著,許多靈魂在失眠著,耳語著,聽著,聽著門外,二十世紀崩潰的喧囂”。
余光中所表達的這一主題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具有一定前瞻性及深刻現實意義的。而在羅大佑的音樂作品中,再次用更平白生動的語言給我們呈現了同樣觸目驚心的'事實。
“未來主人翁”應該是每位同學肩負的理想,也曾經是年長一輩的理想。然而,在人潮洶涌的都市中,在命運紅綠燈的驅使下,理想漸漸模糊,光榮倏忽遠去,不知所措的茫然或安于茫然的盲目充斥了人們的心胸。“尋求靈魂的現代人”已成為東西方共同的典型形象。而歌曲正是描繪了這樣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自己內心的深思。
無疑,技術文明和科學理性主宰著當今的時代。人的肉體隔離了土地,人的靈魂也從藝術宗教的家園中被放逐出來。無論是詩歌還是音樂,幾乎都快要淪為純粹的快餐式消費,風靡一時的詩歌生成軟件與泛濫平庸的彩鈴歌曲便是明證。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性靈生活的呼喚才能如此強烈地激發了我的共鳴。
“我們不要一個被科學游戲污染的天空,我們不要一個被現實生活超越的天空,我們不要一個越來越遠模糊的水平線,我們不要一個越來越近沉默的春天。”
這是羅大佑的呼聲,又何嘗不該是我們的呼聲?
我們正處于一個所謂的“文明時代”。然而,為了文明征服野蠻,性靈承受了技術的壓抑。還好,在這個世界上,仍有詩歌存在,仍有音樂存在,仍有立足于現實而超越現實的藝術創作傳統和敏銳關注悲憫眾生的思想精神存在。它們無形地流動在迷惘不安的心靈中,安撫了多少浮華焦躁,延長了多少靜默的時間,使我們能夠免于聽到“二十一世紀崩潰的喧囂”。
【淺析《芝加哥》與《未來主人翁》的主題表達作文1200字】相關文章:
以未來為主題的作文07-03
未來為主題的作文09-17
未來的家鄉的主題作文06-02
我的未來的主題作文01-30
未來的我主題作文01-30
我的未來主題作文01-27
未來的鞋子為主題的作文 02-28
未來世界主題作文02-02
未來的森林為主題的作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