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話題作文
信仰,這是個很神圣的詞語。
我想,每個人,都是有信仰的吧。信仰不需要一定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即便是對人,事,花,木,內心懷有的崇高與誠摯,那亦是信仰。
于我而言,歷史,是永世不變的信仰。
究竟是什么模樣的起源,令我從此對歷史有了癡戀?徐徐展開記憶的畫卷,靜靜尋覓那一抹芳蹤。
猶憶三年前,不知為何,那時不諳世事的我翻開了《三國演義》,從此便是對三國有了近乎魔怔的熱愛。可惜,文學類的《三國演義》僅僅是我知曉三國的導火索,記載了正史《三國志》方才令我對三國的探究與熱愛有了方向。于是,書柜上有了《三國演義》《三國志》《細說三國》《三曹》《建安七子》……
因為它們,我認識了很多很多從前不熟悉的人,然而,對他們的看法卻各有千秋。那個精通琴棋書畫,又擅長領兵打仗所向披靡的周郎,為什么英年早逝;那個能看透人心,算無遺策的郭奉孝,為什么從來都體弱多病得令人心疼;那個文韜武略,身居高位的曹司空,為什么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個道貌岸然,背信棄義,堪比“偽君子”的劉皇叔,為什么能稱帝……
之后,開始捧著史書,細細品味各個時期的歷史。不久,書柜上《詩經》《孫子兵法》《東周列國志》《呂氏春秋》……相繼出現。
驚嘆于十二歲拜相的少年甘羅,那是比我們還年少的孩子,如何能在獨攬大權的文信侯面前鎮定自若呢,又如何能在威風凜凜的將軍面前款款而談呢。中國歷史人才輩出,如這的'神童卻是可言絕無僅有。
憐惜過那一世戎馬的蘭陵王,在那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北齊,高長恭罕見的保持了一份柔善與親情,可卻不可避免的死在了皇弟的不斷猜忌下。只是,在亂世中,他的事跡依然令我們欽佩與嘆息。
華夏古國的歷史,是一條浩瀚的長河。幾千年來,炎黃子孫泛著時代的輕舟,在歷史長河中刻出一道道痕跡:興盛與衰弱,輝煌與慘淡,興盛與衰弱,輝煌與慘淡,朝陽暖月與血雨腥風。無數歷史滄桑在來去輪換,總是那么值得讓人回味。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當司馬遷用自己的血汗融入支離破碎的輝煌,斷瓦殘恒的藝術由歷史的波濤卷如一方深海,留下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嘆息,一代又一代的淚水,與這些昔日的風光一起埋葬。這是歷史的本色,在歷史的演繹中去看那些潮起潮落的影子,曾經扣人心弦的天賴之音。
于是,歷史有了自己的靈魂。
于是,歷史成為了信仰的存在。
芳華若水,流年幾度。流年在城墻之上鐫刻了斑駁與滄桑,不變的是歷史,我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