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山的導游詞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游,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可以幫助旅游者欣賞景觀,以達到游覽的最佳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峨嵋山的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峨嵋山的導游詞1
各位游客們,我們既將到達位于四川的峨嵋山。現在請先讓我做一下自我介紹吧﹗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X導。
我們現在位于四川的峨嵋山,我們上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捽倒。還有,不要亂丟果皮,食品塑料袋等垃圾。我們現在到了峨嵋山的生態猴區。這些猴子雖然也愛吃蕉和桃子,但是它們吃東西的時候喜歡縮在角落吃,所以你是看不到它那吃東西的樣子的。
峨嵋山腳下的中心有一個大大的金色們佛像的下面有幾只動物,還有上百個動物雕像圍成一個大圈,所有的動物雕像頭都朝著佛像。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個怪物,它無惡不作,有一天那個怪物到峨眉山做惡,有一個神仙剛好路過,他跟那個怪物大戰了三個回合,決定把那個怪物給封印了。然后,他叫上所有動物讓大家齊心合力的把他封印。結果就把它封印在地底下。
就快到火車站了,我要和大家說再見了。常言說:“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終有別。”在這里,我真心祝福大家一路平安﹑合家安康,希望你們下次去旅游,我還當你們的導游﹗
峨嵋山的導游詞2
評委老師好,你們辛苦了,我自選的途中講解是從成都到峨嵋山,途經夾江,請問我可以開始了嗎?謝謝!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將游覽峨嵋山。峨嵋山景區是川東南旅游環線,也就是長江旅游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環線輻射了成都、樂山、宜賓、瀘州、內江、自貢、遂寧等7個城市,其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眉山的蘇東坡是獨步千年的曠世奇才,樂山有舉世聞名的世界第一大佛,峨嵋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還有鹽都自貢、酒城瀘州等眾多歷史文化名城及景區。
那么,今天,我們從成都出發到峨嵋山,全程約200km,行車時間在2.5小時左右,沿線我們將經過新津、彭山、眉山、夾江和樂山。好了,游客朋友們,從眉山出來,經過短短20多分鐘的時間,我們已經來到了夾江。
夾江隸屬于四川省樂山市,是樂山的'北大門。夾江為什么叫“夾江”呢?有一首詩是這么描繪夾江的:“兩岸青山相對出,一江碧水自中流”。“兩岸青山”指的是夾江的大觀山和依鳳崗,“一江碧水”指的是流經夾江的青衣江。兩山夾一江,夾江因此而得名。
夾江不僅有聞名于世的千佛巖景區,還是中國的“書畫紙之鄉”。說到中國書畫紙,一般都會聯想到安徽的宣紙。其實,咱們夾江的造紙術,在抗戰時期,經過張大千等人的共同改良,也有著令人驚艷的水準。而現在呢,我們就來一同回顧這段歷史,同時要了解夾江的紙文化。
據史料記載,夾江手工造紙歷史非常悠久,始于唐朝,盛于明清。清朝,夾江紙被用來當作考試用紙和宮廷生活用紙,全縣紙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一張紙,百道工,漚[òu]、蒸[zhēng]、臼[jiù]、操,各不同”。夾江手工造紙,完全按照古法,純手工生產,從選料到成紙共有15道環節、72道工序,這與明代的《天工開物》所記載的生產工序是完全吻合的,這種技藝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征。20xx年,夾江竹紙制作技藝被評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的夾江,全縣仍有古老造紙作坊一千多座,從業人員達數萬人,年產手工紙3千噸左右,以保持傳統工藝最為完整、產量最大、品種最多而聞名中外。
國畫大師張大千曾經贊譽:“宣夾二紙,堪稱二寶。”把夾江紙與安徽宣紙相提并論,足見大師對夾江紙的喜愛。這中間有大師與夾江紙的一段不解之緣。抗戰時期,大千先生寓居成都。由于戰爭原因,安徽宣紙運不進成都,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夾江的造紙作坊上。但是當時的夾江紙,抗水性差,受墨和浸潤性能也不理想,達不到大師的繪畫要求,所以,張大千決心對夾江書畫紙進行徹底改造。于是,張大千來到夾江,找到當時的造紙大戶石子青。在仔細觀看了紙的配料和生產過程后,他心中有了底,回去后就開始研究新的造紙配方。
兩個月過去了,張大千拿著新配方叫石子青試制新紙,造出來的新紙,抗水性和潔白度果然好了很多。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種紙抗拉力不強,受不了重筆。在和幾個經驗豐富的造紙師傅商量后,張大千又決定在純竹漿中加入少量的麻料纖維。就這樣,新一代的夾江紙終于誕生了。新的夾江紙是,潔白如雪,柔軟似綿,張大千對其偏愛有加,并親自設計紙簾、紙樣。1983年,為紀念張大千對夾江書畫紙所作出的貢獻,夾江縣政府將夾江書畫紙命名為“大千書畫紙”。
好了,各位朋友。前面就是樂山了,樂山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甚多。等到了前面,我再給大家作詳細地介紹。謝謝!
兩位評委老師,我的途中講解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