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揚的紅領巾》小學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飄揚的紅領巾》小學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飄揚的紅領巾》小學觀后感1
我看了《飄揚的紅領巾》,讓我十分感動。敘述的是山村小學的紅領巾,以革命前輩為榜樣,傳承勤儉節、艱苦奮斗的精神,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的故事。
山村的孩子物資貧乏,條件艱苦,但沒有一個放棄學習。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勤儉樸素努力學文化的品格深深地感動了我。孩子們的鉛筆用得少到比自己的拳頭還短,手已抓不住了,還舍不得扔,仍堅持寫字。而城里同學們的筆,沒用幾下,就被隨手扔掉,僅有零星幾個字的紙,嫌不好看便被棄之垃圾桶。大家還滿不在乎地說,我家有錢,幾張紙筆算不了什么。但是,當人人都這樣隨便地扔紙筆時,累積的數量不再微小,肯定讓人大吃一驚。
想一想革命前輩艱苦奮斗精神和山里紅領巾勤儉求知的故事,城里的你我不慚愧內疚嗎?讓我們以革命前輩為榜樣,以山里紅領巾為楷模,從今開始,從點滴做起,不要浪費筆和紙,讓我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條件和美好生活,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的建設棟梁。
《飄揚的紅領巾》小學觀后感2
今天,我看了《飄揚的紅領巾》之四——《大山的呼喚》。內容講的是:在廣西壯族百色地區的一個偏僻的山村,那里缺水少糧,人們生活很困難。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了60多個留守兒童。其中有一個叫張玉玲的'少先隊員,她為了緩解孩子們對大人們的思念,經常組織他們到大山上對遠處的親人進行呼喚。
張玉玲是一個學習刻苦、活潑可愛、樂于助人的小女孩。生下來不久,父母就外出打工了,她和爺爺、奶奶一同生活,有一次,爺爺到地里干活去了,奶奶在家犯病了,為了減輕奶奶的痛苦,她按當地的方法拿著刀片小心地再奶奶的手上劃了幾個口子,并從此立志要當一名醫生。她還多次為當地一名90多歲的孤寡老奶奶送水,她和孩子們用笑聲和歌聲陪伴著老人走過了人生的最后時刻。她把自己獲獎的圖書捐給了學校圖書館,還為玉樹災區捐款……
想想我們,生活在城市之中,有父母和長輩的關愛呵護,有很好的學習條件,和山里的孩子們相比真是太幸福了。可是有的同學卻不珍惜著大好時光,只知道貪玩,影響了學習;有的同學比較自私,光顧自己,不知道關愛別人;還有的同學沒有遠大的志向,往往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督促才去做作業,學習缺少主動性。
我們要向張玉玲那樣,不畏艱苦的環境,樹立遠大的志向,認真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我們的祖國的建設奉獻更多的力量。我們要向她那樣,溫暖而充實、踏實而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飄揚的紅領巾》小學觀后感】相關文章:
《紅領巾真好》教案11-27
《紅領巾真好 》教案06-24
紅領巾真好的教學設計08-26
《紅領巾真好》教學設計03-16
《“紅領巾”真好》教學設計04-16
《“紅領巾”真好 》教案實錄11-21
紅領巾真好教案范文06-22
小學二年級《紅領巾真好》教案08-26
26紅領巾真好教學設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