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心裁三句半
明人馮夢龍《古今譚概》、清人褚人獲《堅瓠集》皆記載,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有位民間詩人無名氏的作品曾廣泛流傳。一年大旱,有位縣太爺不思興修水利,卻下鄉求雨,連求3天不下雨,這位詩人便寫道:
太爺來求雨,
三天又三宿;
昨夜打開窗,
———月出。
縣太爺得知后大怒,馬上派人把詩人“請”進了大堂,冷笑道:“聽說你善作十七字詩,好,我現在就罰你當堂題寫一首十七字詩,若寫得好,就放你回家。”無名氏說:“好,請出題吧!”縣太爺叫張西坡,平時常把自己和宋代詩人蘇東坡相比,便說:“蘇東坡才高八斗,號東坡,敝人素愛風雅,號西坡,就以‘西坡’兩字為題吧。”無名氏看了張西坡一眼,應聲道:
古人號東坡,
今人號西坡。
若將兩人較,
———差多。
詩一出口,眾人大笑。縣太爺聽了暴跳如雷,大聲斥道:“無禮狂生,竟敢當堂戲弄本官,快,重責十八大板。”眾衙役將無名氏按倒在地打了十八大板。
無名氏很抱屈,回家后又寫一首詩:
作詩一十七(即十七字),
挨板一十八,
若作萬言詩,
———打殺。
縣太爺惱羞成怒,遂以罪將詩人充軍遼陽。臨行時,無名氏的'獨眼龍舅舅前來送行,詩人又賦詩:
充軍到遼陽,
見舅如見娘;
兩人同落淚,
———三行。
到了遼陽,想不到地方官喜歡詩歌,讓這位詩人到家里作詩,夫人也來旁聽,無名氏隨口吟道:
環佩響丁當,
夫人出后堂;
金蓮三寸小,
———橫量。
馮夢龍所編的《廣笑府》中也有十七字詩,說有一位潘姓儒生赴京趕考,途中在酒店飲酒時有一酒姬作十七字詩贈他:
秀才本姓潘,
應舉赴長安,
一舉登高第,
———做官。
十七字詩都是隨手拈來之作,很像“打油”,在當時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但它構思巧妙,把五絕詩的第四句變成兩字,結構突兀,效果奇特;而且它來自民間,詼諧輕快地歌吟出生活的幽默,富有濃郁鄉土氣息,讀后耐人尋味。從此,瘸腿詩流傳下來,成了現在文藝表演者的拿手好戲———“三句半”。
【別出心裁半】相關文章:
別出心裁的自薦信06-07
別出心裁的幫扶抒情散文04-08
別出心裁的畢業分離經典祝福短信07-07
別出心裁的考驗300字優秀作文06-27
別出心裁的同事生日祝福語范本05-26
半是成熟,半是生長抒情散文03-11
半夏半暖半溫涼隨筆05-26
高中優秀作文:半卷湘簾半掩門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