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季蘭名作賞析
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季蘭名作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思怨》
李季蘭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很同情她的遭遇,可是除了同情,又能怎么樣?怪只怪她生在那個男尊女卑、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里。
她自幼聰明伶俐,生得嫵媚可人。六歲的時候做了一首《詠薔薇》的詩,只因詩中有這樣的句子:“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被父親譽為不詳之兆,“此女富于文采,然必為失行婦人!”正因家人有這樣的顧慮,所以在她十一歲時,便被送入玉真觀中做女道士。家人想藉助青燈黃冠的清修,來消除她生命中的孽障。
她就是唐時的才女李季蘭,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原名冶。女道士,善彈琴,與陸羽、劉長卿、釋皎然等交往。曾被召入宮中,后因上詩叛將朱此,為德宗所撲殺。詩今存十余首,多贈人及遣懷之作,后人曾輯錄她與薛濤的詩為《薛濤李冶詩集》二卷。
《唐才子傳》記載李季蘭:“美姿容,神情蕭散。專心翰墨,善彈琴,尤工格律。”這短短幾個字,刻畫出李冶自然、純凈、清新、健康、而又張揚的美。這讓我想到《紅樓夢》里冰清玉潔,超凡脫俗的妙玉。這樣的美,是舉手投足之間,渾然天成的風(fēng)情無限;是淡雅到極致,刻在骨子里的美。不要說男人喜歡,就是女人見了也會憐愛三分。一身詩意,而又多才多藝的李冶,注定一生將是多情多思,雖身處清凈之門,終難逃一個“情”字。
一個豆蔻年華女子,只因一身才情而被送進(jìn)道觀清修。寺廟厚重的大門,關(guān)得住滿園春色,怎能關(guān)得住一顆蕩漾的春心。就如大觀園中的妙玉,遇到多情公子時,天性所然,又怎能不情竇初開。
據(jù)說,有一天她偷偷跑到剡溪中蕩舟,遇到了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言談投機,一見如故。以后朱放常到溪邊與她相會,游山玩水。不久朱放去了江西為官,兩人揮淚而別,從此李冶陷入相思的泥淖。男人就是男人,終舍不得功名利祿,情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當(dāng)情和功名沖突時,他最終會選擇功名,而不是情。也許,對朱放的情,是李冶最初的戀情,只是朱放舍棄了這段情,投身了功名。
就在李季蘭日思暮想,難舍舊情的時候,又有一個才華橫溢的男子拜訪了她,這人就是著名的“茶圣”陸羽。陸羽的到來恰好彌補了李季蘭的失落情緒,二人經(jīng)常煮雪烹茶,對坐清談,情感日漸深厚。陸羽還有一個朋友--僧人皎然,他們?nèi)私?jīng)常在一起談?wù)撛娫~,志趣相投。
陸羽是個棄兒,被山中僧人撿到養(yǎng)大。也許是長期在佛門進(jìn)修的原因,也許是陸羽不敢沖破世俗偏見,他與李冶的感情始終是摯友之情,從未雷池一步。盡管,李冶對陸羽情深意重,陸羽就是不為所動。陸羽是個細(xì)心熱情的人,在李季蘭重病之時,他一直日夜守候在她身邊,悉心照料,讓李季蘭感動不已。
不知道李季蘭的這首詩,到底是寫給朱放還是寫給陸羽的,但這簡單的詩行,卻傾注了她最真摯的情感。沒有任何的功利因素,而是完全地表達(dá)她內(nèi)心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和在這一過程中感情的起伏,及徹骨的相思。充滿了純粹真切的動人藝術(shù)魅力。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初涉愛情,心里種下了太多希冀,卻品嘗了相思苦味。詩句淺白,但寓意深刻。這兩句以海水作對比,凸顯相思之深超過茫茫海水,一個半字使得兩者距離相差更遠(yuǎn)。只有經(jīng)過相思苦的人,才會懂得相思的潮水,足可以將一個人淹沒,讓你的世界從此淪陷。任你在其中怎么苦苦掙扎,也永遠(yuǎn)無法抵達(dá)相思的彼岸。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世間一切皆有邊際,海水再寬也有邊際,而相思卻一片茫茫,渺無涯畔。心有多廣,相思就有多寬。心被相思的洪水溢得滿滿的,頃刻間相思的浪濤洶涌,一個浪潮接著一個浪潮,讓人立不穩(wěn)腳跟,幾乎會在瞬間窒息而亡。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相思的洪水泛濫,只有尋得一個泄洪的缺口,心才能容得片刻的喘息。于是夜不能寐時,她抱著古琴獨自登上高樓,希望借登高望遠(yuǎn)來解除相思之苦。誰知人去樓空一片寂寥,昔日的歡愉恩愛不在,而月亮此時卻正圓。正所謂月圓之夜人不團圓,這更增加了無名的寂寞和惆悵。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琴弦之中說相思。相思苦,相思累,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墜入情網(wǎng),越是掙扎,陷得越深,最終只能在相思的泥淖中沉淪、沉淪。琴心相通,蝕骨相思,流淌過指尖,化作琴弦上一聲裂帛。腸斷心碎,弦也斷。
琴弦斷裂,周圍一片死寂。
也許有一首歌更能表現(xiàn)李冶當(dāng)時的心情:
誰把心兒藏在梨花下/暗落淚你的笑/青絲紅繡畫在你心上/人已走不回頭/剪斷情絲望穿這心涯/忽然來映紅的家/梨花開在你窗下/一曲相思何處女人花/十里長亭誰的家/愛難求風(fēng)飛沙/……
一個女人一生中,若不能得到一個知心男人的愛,就宛如一朵嬌媚的花兒,沒有蜂蝶的相伴一樣無奈,更何況是李季蘭這樣一位才貌雙全、柔情萬種的女人呢!
其實,當(dāng)時李季蘭所交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數(shù),《全唐詩》中就收錄有大量與諸友互相酬贈的詩作。這群朋友中,有詩人、有和尚、有官員、有名士,他們多因與李季蘭談詩論道而成為朋友的。但若講到知心密友,就非陸羽莫屬了,李季蘭與他除了以詩相交外,更有以心相交。
所謂朋友千千萬,知心一二三。陸羽除了是她的密友,更是她心靈的知己。酒不自醉人自醉,蝴蝶戀花花戀誰?誰曾想這個門庭若市的女子,內(nèi)心卻是一片寂寥呢?
“至近至遠(yuǎn)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她的《八至》詩,道出多少人情冷暖,世間百態(tài)。沒有深刻的生活情感體驗,沒有超凡的悟性,又怎能總結(jié)出這樣的人生至理?
一個具有怎樣才情的女子,才能在盛極一時,才俊輩出的唐朝留下一筆?一個到底經(jīng)歷了多少生活磨礪的女子,才能把生活感悟得如此透切,看得如此明白,然后生活得如此坦然?
那首《詠薔薇》一語成讖。紛紛情事過后,卻發(fā)現(xiàn)孤獨和寂寞從未和自己分離。李季蘭一路追尋,一路期待,終沒有一個男人能沖破世俗,與她相隨相守。
倘若,她當(dāng)初不做女道士,會如何?至少會和尋常女子一樣,能相夫教子,享受一份簡單的幸福吧。只是,誰又能猜透命運的玄機?
詩人簡介
李季蘭原名李冶,生于唐玄宗開元初年,江南烏程人,就是現(xiàn)在的浙江吳興,此地山明水秀,地靈人杰。小李冶稟受此地靈秀之氣,生得嫵媚可人,眉目如畫。自幼聰明伶俐過人,六歲那年,她寫下一首詠薔薇的詩,詩中有這樣的句子:“經(jīng)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她父親見詩大驚,一方面十分驚嘆女兒的文才,另一方面又覺得,她小小年紀(jì),居然春心萌動,性情不寧,于是向李季蘭母親說:“此女富于文采,然必為失行婦人!”所以在李紿十一歲時,便被送入剡中玉真觀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蘭。
后李季蘭于道觀偶遇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言談投機,一見如故。此后朱放常到溪邊與她相會,游山玩水。后朱放奉召前往江西為官,兩人不得不揮淚告別;各處一地,兩人常有書信來往,托魚雁傾訴相思之情。李季蘭寄給朱放的一首詩寫道: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李季蘭又與才華橫溢的“茶圣”陸羽交好。一次李季蘭身染重病,陸羽日日為她煎藥煮飯,李季蘭對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臥病喜陸羽至”的詩作答謝,其詩云: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陸羽還有一個朋友--僧人皎然,他們?nèi)私?jīng)常在一起談?wù)撛娫~,志趣相投。李若蘭也曾鐘情于皎然,但皎然心如止水不為所動。曾寫下一首“答李季蘭”詩表達(dá)自己的心意: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李季蘭最終嘆道:“禪心已如沾呢絮。不隨東風(fēng)任意飛。”
李季蘭的詩名越傳越廣,有她引發(fā)的詩友會集活動也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廣,直至廣陵--即現(xiàn)在的揚州,揚州是當(dāng)時文人薈萃的地方,李季蘭的詩名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后連唐玄宗也聽說了,傳旨要她上京面圣。此時的李季蘭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這可是極大地殊榮,但她的容顏已隨著歲月衰退,她不免又悲又喜,作詩道:
無才多病分龍鐘,不料虛名達(dá)九重;
仰愧彈冠上華發(fā),多慚拂鏡理衰容。
馳心北闕隨芳草,極目南山望歸峰;
桂樹不能留野客,沙鷗出浦漫相峰。
然而建中四年(783年)發(fā)生涇原兵變,大將朱泚自立為帝,占據(jù)長安。李季蘭與朱泚交往甚密,書信頻繁,遭到唐德宗撲殺。
【李季蘭名作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精致女子之李季蘭優(yōu)美散文07-10
賞析國蘭06-30
著名作家李碧華的經(jīng)典名言02-18
李珣賞析08-22
芄蘭原文及賞析08-24
《芄蘭》原文及賞析09-06
芄蘭原文及賞析03-01
李叔同的著名作品有哪些11-30
刷子李范文賞析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