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撈鐵牛》片斷賞析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
《撈鐵牛》(人教版第七冊)一文敘述層次清楚,詳略得當,語言樸實,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材料。其中第三段具體講了打撈鐵牛的過程,涉及浮力知識,學生難于掌握。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一品、二看、三問、四讀,學文悟道。
[教學設計過程]
一品。課文第三段內容是講懷丙怎樣打撈出鐵牛,共三個自然段。其中第四、五自然段寫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出第一只鐵牛,敘述詳細,是理解的難點。根據課后思考、練習3,我們可進行品字詞的訓練:
1、說說鏟、浮、拔、拖之間的關系,句序能否顛倒?為什么?
2、思考兩個慢慢地和越繃越緊能不能另外換詞?為什么?
二看。
看插圖。課文插圖可將文字信息變為可視的圖像信息,增強課文的直觀性,而且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果,都有所幫助。在此,我們可分兩步進行:1、從整體上觀察。看看畫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初步了解畫面內容;2、一部分一部分地觀察,有層次地了解畫面內容。
看演示。在玻璃缸中裝入大半缸水,缸內盛一裝有石子的圓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兩端系上棉線,線下吊一鐵塊,沉入缸底。教師將圓口瓶內石塊兒逐一取出,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
三問。古人說:問則疑,疑則思。愛問是創造精神的反映,會問是創造力的表現,善問是學習進步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讓他們努力去鉆研自己所困惑的問題,從而質疑。
啟發性問:缸底的鐵塊為什么會往上升?鐵塊上升和鐵牛能從沙中撈起,原因是什么?
復述性問:如果你是懷丙,你怎樣指揮打撈第二只鐵牛?
實踐性問:舉例說明現在人們利用水的浮力可以做哪些事?
四讀。讀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通過朗讀,我們能記住文章的'內容,理解文章,受到教育,這也是讀書的主要目的。
了解讀。在讀通的基礎上,再讀課文,了解本段的主要內容。
比較讀。為了讓學生準確的把握關鍵詞,比較朗讀:1、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減少了,船身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繃緊了。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向上拔;2、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彌補讀。琢磨琢磨再讀,通過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回味讀。學完本段后,反復誦讀,反復體會課文運用語言文字妙處,熟讀或背誦。
【《撈鐵牛》片斷賞析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撈鐵牛片斷賞析07-20
撈鐵牛片斷評價賞析04-22
課文《撈鐵牛》片斷賞析07-20
《撈鐵牛》教學設計06-23
撈鐵牛優秀教學設計12-12
《撈鐵牛》人教版教學設計12-01
《撈鐵牛》節選賞析05-05
撈鐵牛的教案09-22
《撈鐵牛》教案設計范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