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閱讀賞析及譯文
賞析意思是欣賞并分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與收藏。
定林①
王安石
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因脫水邊屨,就敷巖上衾。
但留云對宿,仍②值月相尋。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罷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簡析第三聯(lián)中詩人表現(xiàn)情感的手法。
(2)詩人為什么認為“悲蟲”也會有“好音”?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運用擬人手法,詩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詩人欲和白云對宿,又逢明月相尋,寫出在定林流連忘返的愉悅心境。
(2)詩人罷官后,寄情自然,認為只要超越凡塵,便能隨處尋到自己的快樂,即使悲鳴的蟲聲也是美妙的音樂。
翻譯:
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病齒生涼。坐在空曠的地方,煩躁的心情頓時寧靜了。脫掉鞋子,在巖石上鋪上被褥,躺在上面。只留白云對宿,又逢明月尋來。真正的快樂不是不能寄托,悲鳴的蟲聲同樣是悅耳的聲音。
賞析:
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罷相后,歸隱金陵。王安石深愛鐘山景色優(yōu)美,常騎驢游玩鐘山,疲倦時便到定林庵休息。后來,他就在庵內(nèi)建了一個供自己休息和寫字讀書的書齋,取名“昭文齋”。
王安石一生都擺脫不掉疾病的糾纏,去能成為偉大的政治詩人,實在令人欽佩。他的`詩中提及患病的至少40余首。所患有眼疾、腰疾、昏眩、齒病等。因此,《定林》開篇便言:“漱甘涼病齒,坐曠息煩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這句語出《世說》孫楚“枕石漱流”之典。坐曠,坐在空曠的地方。煩襟,煩躁的心情。襟,指胸懷、心懷。
詩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齒(病齒)生涼,坐在幽寂、空曠的地方,頓感煩躁的心情都寧靜下來了。這兩句,抒寫感受。面對如此美景,詩人情不自禁,脫掉鞋子(“因脫水邊屨”),在巖石上鋪上被褥(“就敷巖上衾”),躺在巖石之上。詩人閑適自得之狀,呼之欲出。頸聯(lián)“但留云對宿,仍值月相尋”為人稱道。詩人欲留流白云對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尋,兩情相契,其樂融融!詩人運用擬人手法,將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詩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聯(lián)“真樂非無寄,悲蟲亦好音”突出“真樂”之意趣。
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經(jīng)常到定林寺游玩休憩,并寫過不少詩作,這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首。這首詩即興即事,信筆寫來,展現(xiàn)了作者退歸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兩忘的境界。最后兩句抒寫自己曠達的胸懷,極富理趣。
拓展: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人,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歷二年)進士。由簽書淮南判官遷知鄞縣。曾上萬言書于仁宗,積極要求改革。神宗時,先后任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大力推行新法。由于受到司馬光諸人的反對,幾經(jīng)反復,罷相退居金陵,自號半山老人。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其亦擅長詩詞,詞作《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二句為千古名句。
【《定林》閱讀賞析及譯文】相關文章:
定林所居全文翻譯賞析02-24
《定林》注釋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07-06
南橘北枳閱讀賞析02-27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原文譯文賞析12-29
《豐碑》現(xiàn)代閱讀賞析07-04
閱讀賞析《南鄉(xiāng)子》辛棄疾07-05
文章閱讀賞析:將軍07-03
閱讀賞析的教學設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