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論快樂》讀后感(精選11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論快樂》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快樂》讀后感 1
錢老的書中總是透露著幽默和睿智。需要用心來細細地品味文章的深層次的涵義了。因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細細品味,像酒一樣,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實。同時也能體會到智慧的深邃。《論快樂》就是這樣一篇充滿了智慧的文章。
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后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里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后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掩卷沉思,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的、面對的、經歷的.、回想的大多數是拼搏時的艱辛,失敗時的痛苦。而成功時的快樂則是奮斗過后的一個界碑,那只能是一瞬間的感受,進步的人在快樂瞬間過后,便會越過這個界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又將會面對艱辛和痛苦。而不求上進的人雖然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著“快樂”,但那也會是短暫。
錢老在文章的末尾寫到,“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得玩笑。”“矛盾”這個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對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種描述,大而解釋則又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哲學的偉大之處就是它能將不管多大的問題給簡而化之,用一個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時又神圣得讓人不敢去觸碰。由此可見,世間萬物都處在矛盾之中,哲學也不例外。
那與快樂相矛盾的事物是什么呢?痛苦、絕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來概括,因為快樂本身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誰能給出快樂的具體概念呢?“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于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并且認為“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這與錢老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系。
再想想我們,物質上的富裕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
仔細想想,恐怕是物質上的富足導致了精神上的空虛。那么這些是誰的責任呢?是社會,還是我們自己呢?都有。
《論快樂》讀后感 2
像快樂這一司空見慣的感情,在錢鐘書的筆下也能博古通今,左右逢源。他類征連引、縱橫比照,在貫通古今中外之間,挾春秋之筆意、詩話之征言、老吏之判筆、老叟之睿智,移情于談藝,泄憤于講史,抒懷于論世,對古今中外之世道、人心、文化,進行了一次總挖掘,升天入地,追古索今,既有神仙之樂,又有鬼魅之痛,既有暫得之快,又有永逝之苦。在文明人的生活中,既有身體的困倦,更有精神的痛苦。但“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如果“有人能苦中作樂,從病痛里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補償”,那么“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大勝利”。盡管這也許是自欺欺人,但也未嘗不是一種智慧與灑脫。
“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離騷》、《史記》、《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巨著,還有其他人的豐功偉績又何嘗不是痛苦者的凄然一笑,痛苦的大樹上結出的碩果呢?
輕輕松松而有意思地活著,不要指望有這種美事,人只能痛苦而有意思地活著。只要是人絕少有愿意無意思地活著,這就注定了痛苦的.人生,猶如田震在《執著》中所唱:“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注定現在漂泊”。我想,漂泊可以是暫時的,但痛苦卻是一輩子。人生是痛苦的,只有意思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正視眼前的困難,并克服它,而有意思地活著!
《論快樂》是對人生哲理的深澈闡發,其高深之處吾恐難以盡解。但其對我還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非常值得吾輩細細品味!
《論快樂》讀后感 3
?歡樂的王子》講了在一個城市的廣場中心,屹立著一座古代王子的雕像,人們都稱他為歡樂王子。在一個快要到冬天的時候,一只落伍的燕子停在王子的腳下,想休息一會兒。歡樂王子對燕子說:“我觀察那邊有個窮學生已經3天沒吃東西了,請你把我的右眼取下來送給他”。
就這樣,每天王子都請小燕子把身上的金片取下來送給窮人,直到一天,王子對小燕子說:“回你的南方去吧!”可小燕子說:“不,我來陪你”。
直到春天人們發覺,廣場上的.王子又瞎又難看,還有一只死燕子躺在他的腳下……
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王子把身上的金片一片片取下來幫忙別人,他也由于幫忙別人而得到了歡樂。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我們要像王子那樣積極主動地幫忙有困難的人。
這個故事很讓我感動,我盼望我能像王子一樣幫忙別人,我很喜愛這個故事。
《論快樂》讀后感 4
《論快樂》是一篇布滿了聰明的文章,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后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里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后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快樂的時光總是容易渡過,快樂的事情容易忘記,有時回首自己走過的歲月發現真的如此,不經意間想起的全是不如意。
假期中我認真反思,快樂到底應該來源哪里?一個老師,快樂當然來源于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學生。由于工作壓力社會壓力日益增加,很多時候我們在忙碌之余已經忘記了自己快樂不快樂。現在來看《論快樂》我覺得快樂本身就是一種矛盾,而快不快樂決定于一個人的心態。當我們以陽光心態來面對工作和學生,我們的快樂也隨之而來。
我班有個學生叫呂睿。我剛接這個班時,他上課無精打采,要么搞小動作,要么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 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后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后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他無進步,或許是他并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念頭。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我心里一喜,讓他認識錯誤的機會來了。我輕聲問他:“你為什么會恨那個老師?”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為她常常批評我。”我順著問:“老師為什么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知道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書寫也不工整……”“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于認錯的好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后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論快樂》讀后感 5
《論快樂》也是這樣一篇布滿他聰明的小短文,廣博深湛,俯仰拾掇,字字珠璣。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 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后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里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后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快樂是什么?這個不知問和被問過多少遍的問題如今仍反復出現在我們面前。錢老有他的解釋,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當然他總能給我帶來許多新的啟迪,并使我受用終身。雖然他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明確的定義,但是他說了這么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于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并且認為“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正如他所說屬于精神的,快樂其實是一種心理感受。要不要快樂由你自己決定。懂得快樂、善于快樂實在是一種聰明、一種氣度、一種氣勢。有人說,快樂有時就像在天上飛的'風箏一樣,雖然有時你看不見它,但線在你手中,它不會飛遠,只要你愿意,快樂就會隨時圍繞著你,直到永遠。擁有了一顆快樂的心,你就知道,快樂是無處不在的。有人說痛苦。其實痛苦和快樂原來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于你的選擇。就似乎冬天和夏天一樣,假如你選擇夏天,認為夏天會給你帶來快樂,然而冬天定會來臨,它并不會給你帶來不幸和痛苦,只是你選擇了夏天而拒絕了冬天,所以才有不幸和痛苦的產生。 其實,不管是夏天或冬天,對你來講都沒關系,不同的只是你的感受。
對于我們這代80年下的蛋,對快樂的感受一定和錢老所在的年代大不相同。當我終于理解父母的指責源于他們的愛時,我會快樂;當得知自己暗戀了好久的心上人同樣也暗戀我的時候,我會快樂;當和朋友通宵聊天喝酒狂歡的時候,我會快樂;當找工作處處碰壁忽然有人告訴我“你被錄取”的時候,我會快樂;當上網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帖子或博客點擊率大增的時候我會快樂……其實快樂很簡單,就在于你會不會滿足。人家說,知足者長樂。
A man’s wisdom is the source of pleasure. (聰明是快樂的源泉。)之于我們學生來說,這句話更是至理名言。我們在不斷努力的求學過程中,既豐富了自己的內涵,又把握住了自己快樂美好的人生。你就會感到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論快樂》讀后感 6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誰人不想快樂?
任你是風華絕代的商業精英,技冠天下的體壇巨星,還是縱橫政界的一代天驕,窮盡畢生之力也不能使快樂常伴身旁。“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總會有讓你苦惱之時。
可為什么快樂如此短暫?人不能總是快樂嗎?
對于這,錢老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首先,你得認識到“歡愉嫌夜短。”并不是快樂很短暫,而是在你快樂之時不知甲子,而在苦惱之時又覺得時間被拉長了,人總是希望永遠快樂的。因而就會產生快樂的光陰過的太快了的錯覺,這一切,都只是人們趨利避害的本能使然。
其次,你要明白快樂對于人生的作用。人們總是追求快樂,快樂就好比引誘人追求的糖果,如果快樂太多,就是去了對人們的吸引力,那樣的人生沒有追求,沒有目標,沒有希望,這無疑是十分可怕的。
然后你得知道快樂的對象是人的精神而非肉體。“快樂”一詞,其意義本來也是只有精神才能感受的,即使是因肉體舒適而快樂,那享受快樂的本體也是精神。
好了,如果你能感悟到這些,那么你就可以試著“總是快樂”了。那就是“把忍受變成快樂”,說起這個,倒是與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些類似,但古人不是說“大智若愚”嘛,真正達到了智者的水平,其行為又與愚人類似了。不同的是,智者知道自己正在快樂著,而愚人卻沒有想到吧。
我常想,人不快樂的與原因乍一看有很多種,可究其根本還在于人自己。
人們常說“苦中作樂”,其實何為苦,何為樂。“苦”和“樂”就像兩個半圓,拼起來組成了人的感情,中間隔著一條寬度無限趨近于零的'線,跨過去就是“樂”,跨不過去就是“苦”,是“苦”是“樂”只在一念思量。可這一步對于人們來說又極為艱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以“苦”為“樂”,看到悲痛之中的幸福的,那這時這條細線便成了永遠無法跨過的咫尺天涯。
而有的時候,人們感到痛苦完全是自尋煩惱,因為人們有一顆不會滿足的心。人有上進心是很好,可當這種上進心延伸到生命的每個角落,那就不妙了。它會使人們永遠也無法靜下心來體驗已得到的快樂,而總是希望更大的快樂,那人就會從不滿足地去苦苦追求,于是快樂變成了痛苦,因為它預示下一次拼搏的開始。奮斗不是不好,不懈奮斗更是難得,可當一個人處于快樂之中卻在苦惱快樂太少,連體驗一下的時間都沒有便立刻出發,那么一個在做沒有停靠點和終點的奔跑的人是永遠沒有快樂可言的。
快樂無常,快樂無時,愿做一個“若愚”的智者,一個“苦中作樂”的強者,一個張弛有度的聰明人,讓快樂常伴我心。
《論快樂》讀后感 7
歡樂是什么?歡樂是無憂無慮的生活,歡樂是自由拘束的享受。真正的歡樂,是別人歡樂時,自己才會歡樂。
一座高高屹立在城市上空,外表雍容華貴的王子雕像目睹了全部的貧苦與丑惡,他犧牲自己,換來窮苦人們的幸福和歡樂。而為他們傳遞歡樂的小燕子一次又一次放棄了南飛的時機,在給窮人送去歡樂后凍死在了北方。王子雕像也由于不再美麗而被撤除,和燕子一起,被扔進了垃圾堆,他們最終永久在一起了。
歡樂王子在生前是那么歡樂,無憂無慮,看不見那些丑惡的`東西,他歡樂的活著,歡樂地死去。可他現在看到了這世界并不歡樂。
小燕子和王子為了別人的幸福犧牲了自己,雖然是這樣,但他們卻懂得了歡樂的真諦,并永久歡樂。
歡樂很寶貴,想要得到它,就要付出代價,正如歡樂王子,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僅僅是幾個人的歡樂,雖不能幫忙全部人,但自己卻得到了歡樂的永恒。
小燕子和王子無私的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去查找歡樂,傳遞歡樂,讓每一個人都歡樂。的確,看到故事的結局,我有一些哀痛,為這丑陋、骯臟、污垢的世界感到哀痛,但同時又為這丑陋的世界能有如此純凈的心靈感到歡樂。我想我已經懂得了歡樂的真諦。
愛心和藹良沖刷了私心雜念的塵垢。像金子一般閃爍,像水晶一般純凈。當我們擁有時,就能收獲真正的歡樂與漂亮……
《論快樂》讀后感 8
在嚴寒的假期中,我讀了一本名叫《歡樂王子》的書,這本書讓我在嚴寒中感到了心靈上的暖和,讓我受益匪淺……
歡樂王子用他身上的紅寶石、藍寶石和黃金葉片,去給那些困難貧困的人們,讓他們有點食物充饑,幫他們度過一時的難關,(但這使他變得黯淡無光)而為他送這些寶石和葉片的正是一只落隊的燕子。但故事的結局并不是那么如人愿,燕子由于實在受不了冬天的嚴寒,凄慘的死去了,而王子也由于小燕子的死,使他那顆鉛做的心裂成了兩半。
歡樂王子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他把自己身上全部值錢的東西都去給那些貧困的人們,并且不需要回報,他誠心的期盼那些困難的人們不要再受累受苦,他不情愿再看到如此凄慘的畫面,他盼望全部的人們都像他生前那么歡樂,他為人們的苦難而感到哀痛,由此可見歡樂王子的心是多么的.和善、脆弱。(雖然他那顆心是用鉛作成的)而故事中的小燕子則是被歡樂王子所感動,它不得不為這樣一位好王子送寶石和葉片,然而正是由于小燕子為王子做信使,拖延了時間,沒有準時飛去南方,才使得它被殘酷的冰雪給凍死,它甘心為王子效勞,這是一只多么宏大的燕子啊。
王子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小燕子有著為人們效勞的功績,而我呢?沒有他們做出的奉獻那么大,我只能盡力而為,在和他們相比之下,我,是渺小的,我不能像他們那么宏大,幫忙那么多的人。
讀了《歡樂王子》以后,我被其深深地感動了。王子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我們不能像歡樂王子那樣,給困難的人們寶石和葉片,但是我們能盡我們的最大限度去幫忙別人,即使幫不上什么忙,但只要有這樣的一顆心就夠了,假如你幫忙別人的話,不管是在酷熱的夏天,還是在嚴寒的冬天,都能感到一陣涼快或暖和,不僅如此,你還能感受到幫忙別人的歡樂。時時刻刻幫忙別人,不求任何回報,這就是歡樂王子要告知我們的道理。
《論快樂》讀后感 9
今天,讀了錢鐘書的第一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中的一篇《 論快樂》,感悟頗深。作者站在人生的邊上談論人生的大問題,但卻字字珠璣,大放智慧的異彩,自然地把讀者引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啟迪。
一、快樂是人生永遠存在的一種誘惑。
“快樂在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
“快樂的引誘,不僅像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釣鉤上的`魚餌,竟使我們甘心去死。”
二、快樂是屬于精神的。
“那時刻的靈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時的筵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
三、快樂能把忍受變為享受。
“病是教人學會休息的女教師。”疾病也是常常遭遇到的痛苦之一。有了病,當然是痛苦的,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病了,可以從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休息一下。此時,疾病就仿佛一位溫柔的女教師,輕聲教導你要好好休息,這樣我們就可以從病痛里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賠償,從而使對病痛的忍受變為快樂的享受。
總之,閱讀本篇文章真為錢老充滿智慧的語言拍案叫絕。而我也深深體會到快樂是什么?快樂是一種心里感受。要不要快樂由你自己決定,懂得快樂、善于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一種氣魄。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家人、朋友,熱愛自己的工作,在每天的點滴小事中體會自己的那份快樂。
《論快樂》讀后感 10
前段時間,在當當網上看到一本《斯賓塞歡樂教育》書,于是到圖書館借閱,讀完之后深受啟發,受益匪淺。其實這本書相比擬《卡爾威特的教育》,從內容上講要薄弱得多,但是它對于我的意義,好比是為我在教育這個問題的認知上又搭了一級樓梯。
赫·斯賓塞曾說過:“教育是一項布滿歡樂而漫長的事業,需要一點急躁和憐憫心”。 但凡勝利的父母,都有一個特點:急躁專心。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賞識和鼓舞,教師、家長和同伴們的一個微笑、一句鼓舞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動力,會影響孩子的心情,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書斯賓塞先生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很多好玩的小事例,認真地表達了小斯賓塞的歡樂、幸福、健壯成長的歷程,向我們證明教育是一件歡樂的事。這些都對我們教育者給孩子的教育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斯賓塞這樣說:“我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歡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當是歡樂的。就像一根細小的蘆葦管,你從這頭輸進去的假如是枯澀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絕不會是甘甜的蜜汁。”細細咀嚼,的確如此:孩子在歡樂的時候,他學習任何東西都比擬簡單,相反在心情低落、精神緊急的狀態下,他信念會減弱,這時即使是一個宏大的教育家面對他們,也不會有任何方法。看完《斯賓塞的歡樂教育》一書后,我才真正領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歡樂教育”不是一個簡潔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只有“歡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求知欲、制造欲和自信念。我想,歡樂應當是學習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自己也能體會到,當看到學生們有勝利的'喜悅和滿意時,自己也會感到歡樂。而大多數的時間我會由于學生的錯誤使我不歡樂,心中會產生很多埋怨。帶著這樣的心態,我會不由自主的去批判他們,而他們則在這種不歡樂的氣氛中難以集中精力學習,即使在教師的逼迫下學習,也不是歡樂的學習。長此以往,怎么教育出歡樂的孩子呢?其實作為教師一個微笑、一個摩挲足矣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和過失。斯賓塞的教育思想還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將努力學習做一個歡樂的教育者,盼望我的課堂能讓孩子們去享受學習的歡樂。
《論快樂》讀后感 11
讀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一鉆進書海里,就融入了進去。這些書籍好像把我帶進了一個寬闊多彩的世界。我在書的果園里,采下學問的果實,使才智的背簍沉甸甸的;我也像一條河,匯合水,漸漸飽滿起來。
近日,我讀了一本《歡樂王子》,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的字里行間,使人感動也明白了道理。
說說幾個小故事吧。《歡樂王子》中勇于奉獻的`王子與燕子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它令我明白奉獻得價值,時刻啟發我勇于奉獻。為什么已暗淡無光的王子會那么歡樂呢?由于奉獻是一件即榮耀又歡樂的事。他活得有意義有價值,犧牲了自己卻讓別人有了溫飽。他奉獻了,所以他歡樂了。還有那只得意的燕子,幫忙王子送給貧寒的人,讓他們有了盼望。它放棄了去暖和的埃及,為人們送去一份一份盼望,最終選擇留下,在嚴寒中死去了。我從心底鄙視他們,我被他們所折服。回頭再想想自己,有太多的自私。自私越多就多就越沒有歡樂。像《歡樂王子》中《自私的巨人》這個故事中的巨人一樣,有太多的自私,所以看不見漂亮的春天,聽不見孩子的笑聲。他為孩子們奉獻了漂亮的花園,見到了勃勃生氣,也聽見了孩子們的聲音。巴金說過:“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是要給我門生活添上一點光榮。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在《歡樂王子》這本書中動人的故事,意味深長的道理吸引著我。它告知我:世界因愛而漂亮,世界因奉獻而絢麗。一個個真理,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文字,撰寫了這本好書。我真誠的盼望:每一個人都有奉獻的精神,美妙的品質,讓生活更歡樂更美妙更充實。
讀書是每一個人成長的臺階;是每一個人的良師益友;是指引你勝利的明燈。多讀書,讀好書,讓書籍成為你忠實的伙伴吧!
【《論快樂》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快樂作文(通用106篇)04-29
論快樂讀后感范文12-14
虛假論名言12-27
《論反省》 的教案08-26
《論教養》教案11-06
論錯誤作文03-09
論成敗作文12-26
自我評價論11-23
論幸福作文07-30
論友誼作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