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及賞析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通過追憶早年抗金部隊的陣容氣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場生涯。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及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①。八百里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聲③,沙場秋點兵④。
馬作的盧飛快⑤,弓如霹靂弦驚⑥。了卻君王天下事⑦,贏得生前身后名⑧,可憐白發(fā)生。
【注釋】
①:吹角連營:各個軍營接連響起號角聲。
②:“八百里”句:廣布八百里范圍的將士分熟肉吃。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
③:“五十弦”句:各種樂器齊奏軍歌。翻:演奏。塞外聲:雄壯悲涼的軍歌。
④:“沙場”句:秋天在戰(zhàn)地檢閱軍隊。
⑤:“馬作”句:戰(zhàn)馬像“的盧”那樣跑得飛快。的盧:劉備的戰(zhàn)馬,曾“一越三丈”使劉備脫險。
⑥:“弓如”句:弓弦像驚雷那樣響。
⑦:“了卻”句: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指收復中原)。
⑧:“贏得”句:獲得了不朽的榮譽。
翻譯: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里回到響徹號角聲的軍營。把八百里(牛名)分給將士們烤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閱兵。
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yè),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現(xiàn)在)已白發(fā)叢生!
【賞析】
這首詞是寫給他的朋友陳同甫(陳亮)的。首句敘寫了現(xiàn)實生活,“看劍”表現(xiàn)他不忘收復中原的大事。從“夢回”句起到“贏得”句止,通過寫夢,從各個角度來想象抗金軍隊的雄壯軍容和自己為國家立下不朽功勛。結句筆鋒急轉,“可憐白發(fā)生”是夢醒后的嘆息,表達了雄志未籌而年紀以老的境況。
這首詞在布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醉里挑燈看劍”一句,突然發(fā)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回、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fā)出了“可憐白發(fā)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這首詞閃爍著愛國主義的光輝,情調激昂,描繪生動,形象鮮明,用詞精煉,藝術造詣很高。
思想感情
夢境寫得酣暢淋漓,將愛國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間自己的豪情壯志推向頂點。結句猛然跌落,在夢境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照中,宣泄了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
雖無前人沙場征戰(zhàn)之苦,而有沙場征戰(zhàn)的激烈。結句抒發(fā)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體現(xiàn)作者壯志難酬、心中憤懣不平的感情。
整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想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卻已年老體邁的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辛棄疾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賞析10-04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及賞析03-07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及賞析(優(yōu)秀)07-13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賞析經(jīng)典[5篇]10-27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原文賞析錦集[3篇]12-26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教學設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