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全詩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詩作。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xiāng)思,卻充滿奇思異想,并不令人感到傷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全詩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原文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另版本: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胡天:指西域的氣候。
3、轅門:古代軍營前以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門,后遂稱營門為轅門。
譯文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賞析
這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huán)境。最后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回路轉,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后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致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創(chuàng)作背景
岑參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此詩當作于此期,具體時間約在天寶十四載(755),地點在輪臺。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jié)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邢昉《唐風定》:細秀裊娜,絕不一味縱筆,乃見煙波。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顛倒傳情,神爽自一,不容元、白問花源津渡。“胡琴琵琶與羌笛”,但用《柏梁》一句,神采鷺飛。
清·吳煊、胡棠《唐賢三昧集箋注》:起得勢,四語精微(首四句下)。彬彬乎大雅之章也。首尾完善,中間精整。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岑嘉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奇峭。起颯爽,“忽如”六句,奇氣奇情逸發(fā),令人心神一快。須日誦一過,心摹而力追之!板!本鋼Q氣,起下“歸客”。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入手飄逸,迥不優(yōu)人(首四句下)。深情無限,到底不脫歌雪故也(末二句下)。
清·張文蓀《唐賢清雅集》:嘉州七古,縱橫跌蕩,大氣盤旋,讀之使人自生感慨。有志學古者,誠宜留心此種?此绱穗s健,其中起伏轉折一絲不亂,可謂剛健含婀娜。后人竟學盛唐,能有此否?
清·范大士《歷代詩發(fā)》:灑筆酣歌,才鋒馳突。“雪”字四見,一一精神。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方曰:“忽如”六句,奇才奇氣奇情逸發(fā),令人心神一快。“瀚!本鋼Q氣,起下“歸客”。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荊州江陵(今屬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年間,兩度出塞,居邊塞六年,頗有雄心壯志。安史亂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轉起居舍人等職,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與高適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其詩題材廣泛。有《岑嘉州詩集》。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全詩賞析】相關文章:
《即事》全詩賞析07-05
李白《北風行》的全詩賞析06-23
北風行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5
張繼《閶門即事》全詩賞析07-11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全詩賞析07-06
俞紫芝《詠草》全詩賞析07-18
王安石《鐘山即事》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07-06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全詩及賞析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