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境應急預案格式
應急預案指面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我們看看下面的環境應急預案格式吧!
環境應急預案格式
應急預案應形成體系,針對各級各類可能發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險源制定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并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的各個過程中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生產規模小、危險因素少的生產經營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可以合并編寫。
1、綜合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是從總體上闡述事故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關應急職責,應急行動、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2、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是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別(如煤礦瓦斯爆炸、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危險源和應急保障而制定的計劃或方案,是綜合應急預案的組成部分,應按照應急預案的程序和要求組織制定,并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專項應急預案應制定明確的救援程序和具體的應急救援措施。
3、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針對具體的裝置、場所或設施、崗位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現場處置方案應具體、簡單、針對性強。現場處置方案應根據風險評估及危險性控制措施逐一編制,做到事故相關人員應知應會,熟練掌握,并通過應急演練,做到迅速反應、正確處置。
應急預案的類型
應急預案的類型有以下四類:
應急行動指南或檢查表
應急響應預案
針對現場每項設施和場所可能發生的事故情況,編制的應急響應預案。應急響應預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險狀況,明確有關人員在緊急狀況下的職責。這類預案僅說明處理緊急事務的必需的行動,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訓、演練等)和事后措施。
互助應急預案
相鄰企業為在事故應急處理中共享資源,相互幫助制定的應急預案。這類預案適合于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以及高風險的大企業,需要高效的協調管理。
應急管理預案
應急管理預案是綜合性的事故應急預案,這類預案詳細描述事故前、事故過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時候做,如何做。這類預案要明確制定每一項職責的具體實施程序。應急管理預案包括事故應急的4個邏輯步驟:預防、預備、響應、恢復。
突發公共事件分四類四級
總體預案所稱的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總體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類:
自然災害
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事故災難
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公共衛生事件
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會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等。 按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總體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分為四級,即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應急預案的概念和分類
應急預案的'文件結構
應急預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體系。通常完整的企業級應急預案由總預案、程序文件、指導說明書和記錄四部分構成。
應急預案主要內容
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可根據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進行編制。應急預案主要內容應包括:
(1)總則:說明編制預案的目的、工作原則、編制依據、適用范圍等。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明確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利和義務,以突發事故應急響應全過程為主線,明確事故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后處理處置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以應急準備及保障機構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
(3)預警和預防機制:包括信息監測與報告,預警預防行動,預警支持系統,預警級別及發布(建議分為四級預警)。
(4)應急響應:包括分級響應程序(原則上按一般、較大、重大、特別重大四級啟動相應預案),信息共享和處理,通訊,指揮和協調,緊急處置,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群眾的安全防護,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事故調查分析、檢測與后果評估,新聞報道,應急結束等11個要素。
(5)后期處置:包括善后處置、社會救助、保險、事故調查報告和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與信息保障,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技術儲備與保障,宣傳、培訓和演習,監督檢查等。
(7)附則:包括有關術語、定義,預案管理與更新,國際溝通與協作,獎勵與責任,制定與解釋部門,預案實施或生效時間等。
(8)附錄:包括相關的應急預案、預案總體目錄、分預案目錄、各種規范化格式文本,相關機構和人員通訊錄等。
應急預案的編制方法
應急預案的編制一般可以分為5個步驟,即組建應急預案編制隊伍、開展危險與應急能力分析、預案編制、預案評審與發布和預案的實施。
1)組建編制隊伍 預案從編制、維護到實施都應該有各級各部門的廣泛參與,在預案實際編制工作中往往會由編制組執筆,但是在編制過程中或編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門的意見,包括高層管理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人力資源部門,工程與維修部門,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部門,鄰近社區,市場銷售部門,法律顧問,財務部門等。
3)預案編制
4)預案的評審與發布
5)預案的實施
應急培訓與演習
1)應急預案培訓的原則和范圍 應急救援培訓與演習的指導思想應以加強基礎、突出重點、邊練邊戰、逐步提高為原則。 應急培訓的范圍應包括:
(1)政府主管部門的培訓。
(2)社區居民的培訓。
(3)企業全員的培訓。
(4)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培訓。 2)應急培訓的基本內容 基本應急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報警。 (2)疏散。 (3)火災應急培訓。 (4)不同水平應急者培訓。 在具體培訓中,通常將應急者分為5種水平,即初級意識水平應急者;初級操作水平應急者;危險物質專業水平應急者;危險物質專家水平應急者;事故指揮者水平應急者。 3)訓練和演習類型 根據演習規模可以分為桌面演習、功能演習和全面演習。根據演習的基本內容不同可以分為基礎訓練、專業訓練、戰術訓練和自選科目訓練。
應急預案里程碑
美國是使用應急預案較早的國家之一。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應急救援還被看做是受災人的鄰居、宗教團體及居民社區的一種道德責任,而不是政府的責任。1967年,美國開始統一使用“911”報警救助電話號碼。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地方政府、企業、社區等開始大量編制應急預案,不過,盡管如此,大約20%的地方政府到1982年還沒有正式的應急預案。1992年,美國發布《聯邦應急預案》(Federal Response Plan)。9·11之后的2002年,將FEMA包括在內的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成立。2004年,美國發布了更為完備的《國家應急預案》(National Response Plan)。
我國1949年以后,開始經歷了單項應急預案階段,直到2001年才開始進入綜合性應急預案的編制使用階段。
2001年開始,上海市編制了《上海市災害事故緊急處置總體預案》;2003年9月,由于SARS的影響,北京市發布了《北京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應急預案》;同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成立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工作小組,開始全面布置政府應急預案編制工作。
我國于2006年1月8日頒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同時還編制了若干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以及若干法律法規。截至2007年初,全國各地區、各部門、各基層單位共制定各類應急預案超過150萬件。
隨著2006年1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出臺,我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初步形成。是否已制定應急能力及防災減災應急預案,標志著社會、企業、社區、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質的程度。作為公眾中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一定的安全減災文化素養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急管理知識
。 應急概念是對應于特重大事故災害的危險問題提出的。危險包括人的危險、物的危險和責任危險三大類。首先,人的危險可分為生命危險和健康危險;物的危險指威脅財產和火災、雷電、臺風、洪水等事故;責任危險是產生于法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一般又稱為第三者責任險。其中,危險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蘊藏意外事故發生可能性的危險狀態構成。 應急預案指面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災害、環境公害及認為破壞的應急管理、社會、救援計劃等。它一般應建立在綜合防災規劃之上。應包括以下幾個重要的子系統:完善的應急政治管理指揮系統;強有力的應急工程救援保障體系;綜合協調、應對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統;充分備災的保障供應體系;體現綜合救援的應急隊伍等。
【環境應急預案格式】相關文章:
火災應急預案格式08-05
環境應急預案01-06
火災應急預案格式范本08-05
環境事件應急預案08-25
企業環境應急預案03-12
環境風險應急預案03-29
突發環境應急預案01-10
發生火災應急預案格式08-05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格式08-05
環境衛生應急預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