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大學生應該提倡吃苦精神
大學生應該提倡吃苦精神
今天下午奉派聽取學生代表對學院的意見。與會學生代表32人多為二十歲出頭的男女青年,一個個胖乎乎的,營養都不錯。
學生提了一百多條意見,我做了記錄,以備隨后向有關院領導匯報。學生提的多數意見還算合理,但其中一條我覺得不算合理:校車數量不足,發車時間也不夠及時,搞得他們到校本部時坐不上校車。
這條意見的背景是:原來我校只有一個校區——北校區,后來在高校“大躍進”式擴招的過程中,學生由三四千人增加到一萬二千多人,這就使得原來的校區不夠用了。后來費了很大勁,才在原校區南部3公里左右又征得二百多畝地,建設了一個新校區——南校區,將文科專業搬到了南校區。但學校的諸多管理機構不可能也設兩套,這就造成了文科專業的近6000名學生需要經常去北校區辦事。為此,學校專門購置了兩輛中型大轎車,在固定時間拉學生往來于北南連個校區之間。但大轎車只有兩輛,開車班點也不夠多,這就造成了學生有時坐不上車的情況。
我不能說學生提的意見完全不合理,但我聽了覺得不太不順耳。我想:
一、北、南兩個校區相聚不過三四公里,沿途都是寬闊的馬路,汽車也不算多;步行不過需半個多小時;騎自行車,只需10分鐘左右。這對這些二十歲出頭的小青年來說實在不是什么負擔。
二、我以為學生還是培養培養吃苦精神為好。近二三十年以來,中國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太嬌嫩了,從幼兒園父母開始接送,有的一直接送到高中畢業。更有甚者,父母還一路陪讀到大學畢業,陪讀到留學歐美。我不知道這樣的青年將來會有多么強的生活能力和競爭能力。
三、在這一點上,現在的青年遠遠不如解放前的學生和一前的學生。以我自己為例:一、我上小學一年級7歲時,剛解放沒幾年,父親只領我到過學校一次,開學后就是我一個人每天背著書包穿街過巷自己去上學。二、到小學三年級我10歲時,父母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給我做飯,就把我轉到了寄宿小學。然后從10歲到18歲高中畢業,我就一直吃住在學校。當時的學校條件極差,吃不飽、住不好,冬天教室和宿舍只生一個濕煤火爐,室內溫度最多有七八度。我星期六下午回家,每次都是步行十幾公里。我這算近的,還有許多同學家在鄉下,星期六回家要步行三四十公里呢。他們還得背上行李、糧食呢。就這,從未見一個學生叫過苦。那時的學生都很愿意吃苦——在那個時代,人人以能吃苦、能勞動為榮。就這,大多數學生還學習很好,我們那個班最少有90%可以考上二類本科大學。
四、我在這所大學教書32年,每星期代8至20節課,我家距離學院有六七公里。32年來,無論冬日嚴寒,還是夏日炎炎;無論是飛雪飄飄,還是暴雨如注,我們上課是一點也遲到不得的`。但我從未坐過轎車、公交車,從來都是步行或騎自行車。記得有一次,半路上下起暴雨,淋了個濕透,和洗了一次天然淋浴似的,也并沒有什么啊?還有一次,雪后結冰道路奇滑,我不小心剎車,竟在冰面上滑行了二十多米,竟沒有滑倒!可見我天天騎車,平衡能力自然較強。就是現在我已年過花甲,我每次來學校照樣是騎自行車。我覺得悠哉悠哉地騎著自行車順路觀看景色,順便買點東西,還能動動眼睛、大腦、腿腳,只有好處而無壞處,為什么要坐車呢?我現在身手還算靈活,快步如飛,很可能和我堅持步行、騎車半個多世紀有關。一會兒散會后,我照樣還是要騎自行車在夜色中回家。
五、當然,我并不是主張學校可以不改善辦學條件,而是說國家也應該同時盡量注意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勞動觀點。不然,我們的青年畢業后到了社會上如何參與殘酷的市場競爭呢?如何投入激烈的地球村競爭呢?
現在的大學生確實有點太嬌生慣養了。依我看,這種教育環境實在是于國于民于學生自己都毫無益處!
【優秀作文:大學生應該提倡吃苦精神】相關文章:
吃苦的精神作文05-04
論吃苦精神作文03-12
培養孩子吃苦精神的方法10-29
提倡弘揚雷鋒精神06-29
提倡雷鋒精神的資料04-30
培養孩子吃苦精神的方法討論02-22
吃苦是福750字優秀作文09-07
培養孩子吃苦精神的七個方法07-04
吃苦的作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