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長會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精選15篇)
在召開家長會的時候,作為優秀學生家長,我們應該怎么樣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家長會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家長會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家長們:
大家晚上好!
我是鮑佳雯的媽媽。首先非常感謝方老師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站在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孩子的成長教育,我感到十分榮幸。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老師的辛勤培育和付出,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樹立良好的行為規范方面,老師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家長們也都欣喜地看到自己孩子的知識在一天天增長,學習的習慣也在一天天地進步和提高。在此,我代表所有家長向老師所做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也是初為人母,是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媽媽,教育孩子方面也是零經驗,摸著石頭過河,也是在不斷的摸索,不斷學習。
下面我就大概跟大家聊聊孩子在家里的一些習慣及我們大人的一些做法。
我基本上是屬于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的比較多。當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孩子才能找到適合的方法。
我個人認為小學低年級階段主要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一、 什么是習慣
我想每個爸爸媽媽都有跟孩子講關于習慣的故事,孩子也會問什么是習慣。
我是這樣跟孩子解釋的,習慣就是你每天在做的某一個行為或動作就會慢慢成為一種習慣。而且一旦養成的習慣會一直伴隨著我們。習慣又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之分。好的習慣就會像天使一樣,不好的習慣就會像惡魔一樣。你喜歡哪種習慣?“天使”孩子回答道。接著孩子說我知道了像爺爺抽煙就是不好的`習慣。是的,雖然爺爺現在也知道抽煙對身體不好,但是從小養成的習慣,現在想改也很難改,所以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習慣。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余。
二、在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
如到點起床,穿衣,刷牙吃飯,自己背書包上學,晚上自己洗澡等等。
當然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有時也會被孩子搞得一團糟,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有時也難免會被氣得吹胡子瞪眼,無奈要時不時的提醒自己多做幾個深呼吸,多給孩子點時間,少點催促,但不管如何,也是要堅持讓她自己做。
作業之余還可以讓孩子學習做做家務,比如掃地,洗碗,洗襪子之類,雖然第一次洗的碗就跟沒洗的一樣,但是我們還是跟孩子說你真棒,已經學會洗碗了。然后順便告訴她哪些地方應該怎么洗會更好,到現在,她已經基本能把碗洗得很干凈了。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慢慢的她就會越做越好。
還是拿洗碗來說:剛開始的時候孩子會說“我要做作業,我要做XX,舉了一堆她要做的事情來,我沒有那么多只手,我又不會變身”等等。“是的,媽媽小時候也是只有兩只手,也是要邊煮飯邊做作業的,媽媽可以做到,你也一定能夠做到”關鍵是看你怎么分配這個時間。
只有讓她知道,這件事情是她要去做的,慢慢變成習慣就會好了,這也是基本的生活能力。萬事開頭難,只有你堅持,她才能堅持。
三、 關于作業習慣
作業習慣是從上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有要求孩子每天放學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業,做完作業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安排。
基本上孩子都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我一般是規定6點前要完成作業的,當然除了那些需要家長配合完成的之外,做完自己檢查完了再打勾。
從一年級起老師對孩子的學習習慣也是抓得很緊,如預習復習習慣,還有訂正習慣,寫字規范等等,這方面老師培養的非常好,孩子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逐項有質量的去完成,再次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
一年級開始我就跟孩子講,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們要對自己做的事負責,所以通常課文有要求讀三遍的,我只會聽她讀一遍就簽字,因為我相信她自己已經讀了三遍了。然后翻一下抄作業本,大概瀏覽一下作業情況,碰到她不會做的,她會空著等我們回來,當然我們一看這題目不應該是她不會的,我們會讓她再讀一遍題目或短文,通常她自己就會找到答案。如果確實不會的,我們也會適當引導她,比如前天作業,有一個“委屈”的近義詞她不會,回來問我,我說“如果你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結果還是做的不好而被批評“,這時候你是什么感覺,她說好冤枉啊,對了,那就是冤枉或者冤屈羅。我想這樣比直接告訴她答案更容易讓她記住。
【家長會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相關文章:
家長會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09-16
家長會優秀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07-21
家長會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范文12-25
家長會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通用20篇)11-21
家長會經驗交流家長發言稿(精選10篇)06-25
家長會上的經驗交流發言稿03-05
家長會經驗交流的發言稿10-06
家長會經驗交流發言稿06-06
初中家長會經驗交流發言稿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