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學年歷史期末備考知識點的總結
第3課“開元盛世”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勵精為治”:①任用賢才(姚崇);②重視地方吏治;③注意節儉。這些改革措施,使得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開元之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商業繁榮: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5、封建社會經濟繁榮和發展的共同原因:①繼承性因素:前朝經濟基礎的繼承。②社會環境因素(政治因素):社會安定。③政治因素:國家統一、政治清明。④經濟政策因素:統治者調整經濟政策,鼓勵發展生產。⑤經濟交往因素:民族間的經濟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強。⑥群眾作用:人民的辛勤勞動。⑦生產力(科技)因素:生產技術革新(生產工具是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水利的興修。
第4課科舉制的創立
一、科舉制的誕生
1、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以分科舉人取代了魏晉以來九品官人的制度。
思考:隋朝為什么要采用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
師:科舉制創立前(魏晉以來),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官的基本條件。官員大多只能從高門權貴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為朝廷和國家出力。官員的選拔權力集中在地方權貴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權。利用考試選拔官員。普通讀書人和貧窮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報名參加官府的考試,這樣就擴大了選官范圍,選官權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
2、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3、意義:從此門弟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舉制的完善
1、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的關鍵人物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
2、唐太宗:擴充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3、武則天:開創殿試和武舉。
三、科舉制的影響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風氣盛行。
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尤其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也大大有利于唐詩的繁榮。
4、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初一下學年歷史期末備考知識點的總結】相關文章:
初一歷史期末教學總結10-14
初一下冊歷史期末復習訓練題08-22
期末初一歷史考試反思08-23
2016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09-28
初一歷史下冊期末試卷08-21
2017高二下學年語文期末備考模擬測試題10-05
初一下冊英語知識點歸納總結02-09
初一歷史期末考試的反思12-17
初一歷史期末考試反思10-03
2017高考歷史備考易錯易混知識點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