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預防措施
1、白天盡量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10-16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運動和勞動。
2、不宜在陽臺、樹下或露天睡覺,適當晚睡早起,中午宜午睡。
3、室外勞動時應戴上草帽,穿淺色衣服,并且應備有飲用水和防暑藥品,如感到頭暈不舒服應立即停止勞動,到陰涼處休息。
4、渾身大汗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應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溫水洗澡。
5 、空調溫度應控制在26~28℃,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8℃。空調運作時,盡量避免送風口冷風直接吹著頭部或長時間對著身體某一部位吹。定時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6 、避免皮膚被蚊蟲咬傷、開水燙傷等,預防因氣溫高、細菌繁殖加惴而造成的感染。
7 、注意飲食衛生。要多飲水,每日補充2000毫升以上的水,以溫淡鹽開水或茶水為主,兼食瓜果和新鮮蔬菜。
8、要靜心度夏,遇事戒躁忌怒,安心調養,怡然自得。
9、要提高防范中風的意識。少食多餐,切忌過飽過膩,以防胃腸道消化食物時與大腦爭血,增加腦缺血性中風的機會。凡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者,應堅持服藥,一旦出現心慌氣短、頭昏眼花、手足不靈、走路不穩、精神萎靡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炎炎夏日高溫防暑五大措施
1 中暑的原因
人體通過體內代謝產熱并通過皮膚散熱來維持正常體溫,如果外界溫度高,特別空氣濕度也高,皮膚的散熱功能就會減弱,進而導致熱量積蓄在體內無法散出,從而發生中暑。
2 中暑的類型
中暑分為不同等級,包括“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先兆中暑的體征反應是頭昏腦熱、惡心嘔吐、胃腸不舒服,體溫或正常或稍微升高一點;輕癥中暑的體征反應是體溫升高,會達到38℃以上,伴隨休克前期的一些表現;重癥中暑最明顯的反應則是人體會出現痙攣、抽搐、意識喪失,甚至會休克,該類中暑又被稱為“熱射病”。
3 中暑的高危人群
嬰幼兒及兒童,易受到高溫的影響,并且更需依賴他人的幫助來安排適宜的環境和補充水分;大于65歲的老年人,他們身體機能可能無法有效地應對、處理高溫給身體帶來的傷害,身體對溫度改變的感知和響應會變得遲緩;工作或運動強度過大的人,有可能大量出汗而脫水中暑,這些人更易受到高溫的影響。高溫天氣里,對于這些高危人群,應密切關注他們是否有中暑跡象,確保患者及時送醫治療。
4 如何預防中暑
第一,高溫天氣盡量減少室外的停留時間,外出時走陰涼處,打遮陽傘或戴遮陽帽,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最好不要出門。第二,室內注意通風降溫,空調溫度不要調得太低,以免降低人的耐熱性,出門時難以適應。第三,多喝水,適當補充電解質。一般半小時喝一次水,每次200~300毫升,一升水里可加半匙鹽。第四,身體發熱發燙時,可用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藥品擦拭,蒸發散熱。第五,炎熱難擋時可用涼水沖手腕,每隔幾小時把手腕放在自來水龍頭下沖5秒,有助降低血液溫度。
5 中暑急救措施
因為不是只有戶外暴曬才會中暑,通風差、溫度高的室內小環境也可能引起中暑。所以,當出現大汗淋漓、神志恍惚等現象時,就要警惕。如果發生昏迷,應立即將患者抬放至通風陰涼處,解開衣扣、腰帶,用冷毛巾敷在腋下、頭頸、腹股溝處,或者澆涼水以降低昏迷者的體溫,并適當補充水分。緊急處理后體溫仍持續上升,則可以在澡盆中用溫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濕毛巾擦浴上半身。高燒40℃左右持續不下時,說明病情已非常危險,需要馬上送到醫院救治。
【高溫預防措施】相關文章:
高溫的心情說說01-22
對高溫天氣的說說12-24
高溫天氣說說05-19
頂著40℃的高溫說說07-15
天氣高溫心情說說11-10
高溫限電的心情說說12-07
混凝土裂縫分類及預防措施03-23
高溫天氣的說說(精選80句)07-19
高溫天氣的說說(精選60句)07-14
夏天高溫限定文案說說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