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茶文化的歷史
唐宋禪寺中設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諸寮舍司煎點茶的設有專門的職位,稱為“茶頭”。
公元前52年,道家學派人物吳理真在四川蒙頂山種下七棵茶樹,開創了世界上人工種植茶葉的先河,吳理真因此被敬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傳入中國后,吳理真在蒙頂山脫發修行,亦佛亦茶,首創“佛家一家”,被尊稱為甘露禪師。唐代人封演《封氏見聞錄》中記載北宗禪習茶的情景“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壞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效仿逐成風俗”。
唐人陸羽被世人尊稱為茶圣,他寺院出生,三歲時就被禪師收養,從小練得一手采制`煮茶的高超技藝。他撰寫的《茶經》記述了茶的歷史、種植、加工以及茶具、品茶習俗等。
唐代南禪宗系統禪僧也注重飲茶。唐末五代時期,河北趙州禪師以“吃茶去”的機鋒接引弟子。據《景德傳燈錄》卷十記載,趙州問新到僧:“曾到此間么?”僧答:“曾到。”趙州曰:“吃茶去。”又問僧,僧答:“不曾到。”趙州曰:“吃茶去”。這就是禪宗歷史上著名的.“趙州吃茶去”公案。
宋代著名禪師園悟克勤,在湖南夾山著就禪宗第一書《碧巖錄》并悟出禪茶一味之道,曾手書“禪茶一味”四字,將其饋贈參學的日本弟子榮西。至今園悟的手書原跡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因此也有“禪茶一味”的說法。
唐宋禪寺中專門設有“茶寮”,以供僧人吃茶;在諸寮舍司煎點茶的設有專門的職位,稱為“茶頭”。叢林規則要求每日在佛前、祖前、靈前供茶;新主持晉山,也有點茶、點湯儀式;甚至還有專門以茶湯開席的,美名其曰“茶湯會”。
日本禪寺的庭院也有“茶亭”、“茶寮”,茶亭建筑雅致,環境清幽,是我國禪寺“茶堂”、“茶寮”在日本的發展。可以說中國品茶之風始于寺院,也盛行于寺院。唐宋之后,品茶之風更盛,然后普及到文人、士大夫、皇宮貴族等階層,直至廣泛的社會大眾。
談峨眉山萬年禪茶文化
金頂的佛光,報國寺的鐘聲,機靈的獼猴,以及金庸筆下最具個性的郭襄、周芷若開創發展的峨眉派武功,幾乎是人們對峨眉山最經典的幾大印象。其實與這些美景與傳說一樣經典的,還有峨眉山的禪茶文化。佛教文化與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中絢爛的兩筆重彩,在歷史上也一直交錯發展,彼此影響,浸入了中華民族精神靈魂之深處。
一部峨眉山禪茶史,既是茶文化的成長縮影,也是禪宗的發展足跡,更是古代寺院經濟制度的側面反映。
【禪茶文化的歷史】相關文章:
茶文化知識競賽試題08-28
游褒禪山記教案10-14
游褒禪山記精選教案10-13
大班社會課教案《中國茶文化》09-29
看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英語閱讀06-16
有關茶文化的知識競賽試題(附答案)03-29
游褒禪山記教案201508-21
常用的英語口語口頭禪10-05
簡單的英語口語口頭禪10-29
游褒禪山記教案與課后習題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