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范文(通用11篇)
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導游,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導游詞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州拙政園導游詞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1
各位游客好,我是你們的導游黃xx,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游覽著名的拙政園。拙政園是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拙政園全園以水為中心。她共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東園,請看,東部東側為面積曠闊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構亭,四周縈繞流水,岸柳低垂,間以石磯、立峰,臨水建有水榭、曲橋,它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多美!
穿過東園,我們就來到了中園。中園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大家請看,那間古色古香的房子就是以荷香喻人品的主廳遠香堂,四面長窗通透,可環覽園中景色。各位,請大家一起來到廳北,這里有臨池平臺,隔池可欣賞島山和遠處亭榭。這里的池水清澈,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四季景色因時而異,美不勝收啊!
讓我們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西園。西部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那就是西園的主要建筑——三十六鴛鴦館,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鴛鴦館的水池呈曲尺形。
拙政園到處都有秀麗的景色,三天三夜都說不完,請你們慢慢游覽。大家在游覽的時候請注意衛生與安全,不要亂扔垃圾。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2
大家好,歡迎來到蘇州,我叫華xx,大家叫我華導游,蘇州有許多園林,其中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今天,我先帶你們游覽拙政園,大約要兩個小時左右。
拙政園是我國私家園林代表作品,在1961年3月4日由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它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拙政園的正門,大家可以看到正門上方有"拙政園"三個大字,拙政園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返鄉,以大弘寺原址拓建為園,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由《閑居賦》中的"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一句縮寫而成的。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座三開門的堂屋就是蘭雪堂。"蘭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這句,象征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
下面,我們去游覽"梧竹幽居",它位于花園的最東面,俗稱"月到風來亭",它的'造型非常別致,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我們聯想起了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你們站在亭子里往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
這就是聞名天下的蘇州拙政園,歡迎大家以后再來蘇州游玩,再見!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3
尊敬的游客,今天我們來到的是蘇州古典園林之一——拙政園。拙政園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占地78畝,全園分東、中、西三部分,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相傳王獻臣以晉代潘岳自比,潘岳的《閑居賦》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庶浮云之志,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春稅足以代耕。灌園粥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王獻臣取其中"拙政"二字為園名,借以發泄胸中之郁憤。這樣美麗的`環境,請游客們注意衛生、保持清潔。
游客們,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十景塘,相信大家已經看到了,滿池荷花齊開放,非常的美麗,稍后大家可以在這里拍照留念。這些荷花有的還是花苞,圓鼓鼓的,有些荷花已經長出了小蓮蓬,還有的是新長出的嫩芽。請大家愛護這些荷花,不要向水塘里拋垃圾。
游客們,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伊人園。伊人園里有許多奇花異草,還有各種形狀怪異的石頭。這里的花五顏六色,真可以稱得上是人間仙境啊!大家可以站在這塊石頭上拍照,可以拍到全景。
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拙政園中唯一的一座廊橋--小飛虹。朱紅色的廊橋倒映在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虹,是雨過天晴后橫跨大地的一架絢麗的彩橋,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是一座精美的廊橋。
好了,游客們,今天我的導游任務到此結束,下面給大家一個小時的時間,大家可以在拙政園中拍照留念、細細游賞。祝大家玩得盡興。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4
蘇州的拙政園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園林,風景秀麗。
踏進園林的大門,便看見一條歪歪的長廊,奇怪的.是這條長廊被一堵雪白的墻壁分隔成里外兩條,里邊依著假山,外邊靠著荷花池,整個設計非常獨特。
雪白的墻上雕刻著古代精美的圖案,圖形各異,令人賞心悅目。我們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走廊的盡頭的觀魚處。觀魚處三面臨水,非常涼快,夏天在此乘涼,那可就別提多舒服了。
從觀魚處下來,登上假山。在千姿百態的假山石的高處,有一個個非常古老的亭子。亭子外表美觀,正中有一張精雕細刻的石桌和四只石凳,桌面已被磨的閃閃發亮。
往前方望去,就看見了拙政園內有一個大島,島心處便是“荷風四面亭”有一幅抱柱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這個對聯寫出了這個亭子可以觀賞到四季的景色。亭子周圍花草叢生,百花爭艷,真是美不勝收。
再走出亭子,沿著小石子路就到了菊花展的地方,園子里放了各種各樣的菊花,有紅的,有綠的……五顏六色,實在美極了。
拙政園還有很多令人陶醉的地方,景色實在是美輪美奐,讓我流連忘返,如果你有機會,一定要去拙政園看看。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5
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屬于園林方面的有四處: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其中兩處在北方,是我國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兩處在蘇州,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園之所以有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江南古典園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設計、建筑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另一個原因是,拙政園曾為許多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動場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錢牧齋和愛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寧籍弘文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陳之遴;有平西王吳三桂的女兒、女婿;有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江蘇巡撫李鴻章和張之萬。辛亥革命后江蘇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園內召開江蘇臨時省議會;抗戰勝利后,愛國詩人柳亞子在園內辦過“社會教育學院”。相傳,康熙年間,《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擔任蘇州織造,織造衙門設在葑門,而家眷住在拙政園內。曹寅升遷江寧織造時,推薦內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園內達二三十年之久。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磚砌墻門的正門上方有磚雕貼金的門額“拙政園”三個字。拙政園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獻臣(字敬止,號槐雨)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古木參天。拙政園的園名是據西晉潘岳的《閑居賦》中“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縮寫而成的。根據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提供的資料,王獻臣于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進士,升為御史,但仕途不順利,曾兩次被東廠緝事誣陷,動過刑,下過獄,被貶為廣東驛丞,后任永嘉知縣,罷官后居家,心里的痛楚無法言表。他對文征明講:“昔潘岳氏仕宦不達,故筑室種樹,灌國鬻蔬,曰:’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吾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為政殆有拙于岳者,園所以識也。”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園”這個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樣隱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淵明一樣守拙歸田園。這個園名,反映了王獻臣當時那種既無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復雜心態。
經過拙政園的墻門和“通幽”“入勝”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疤m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征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田園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也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也稱為“補園”,園內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風格明顯有別于東部和中部。從圖上看,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布局最為成功的范例。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云朵,巋然兀立,西側有兩塊形狀怪異的湖石,兩石中間夾著一條羊腸小道。中間這座石峰叫做“綴云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來賓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作為“障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許多人來到這里,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因為許多來賓都看過中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書中描寫的大觀園進門處的假山,同這座假山極為相似。
過了假山,來賓們看到的是拙政園的東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禎年間,刑部侍郎王心一買下東部后,建造“歸田園居”。園內有山島、荷池、松岡、竹塢,好一派田園風光。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蘭雪堂”外,還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邊上的水榭。榭,是蘇州園林建筑中的一種類型,造型輕巧,建在水邊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種變色花,早晨朝霞初現時是淡紅色,中午陽光直射時變成紫紅色,傍晚夕陽西下時又變成粉紅色,甚為珍貴。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蓮花。毛澤東主席詩詞中“芙蓉國里盡朝暉”,指的是水芙蓉!败饺亻俊钡恼嬉怀睾苫ǎ澈笫且欢赂邏Γ贿呴_闊、一邊封閉的強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參照了這個設計,前面是一泓池水,后面是一堵高墻,很有蘇州古典園林的味道。
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門前向西面看,可以見到這個水榭進門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圓光罩,透過這個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猶如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里的油畫。如果您走過去再看看仔細,又可以發現這個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長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兩岸桃紅柳綠,把人引入了一種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境界中去。這是蘇州園林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園主想通過這種手法,把來賓們的視線集中到最佳角度,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天泉閣”,矗立在一片翠綠的草坪上,攢尖戧角,重檐八面,在藍天白云下顯得格外醒目。相傳,這里原來是元代大弘寺的遺址。筑園時,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閣”。這座建筑物,從外面看似乎是兩層,在里邊看卻只有一層。欣賞蘇州園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秘。這些戧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觀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明代“歸田園居”的主人在園林內造有秫香樓,“樓可四望,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望中!爆F在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而來,體型偏大,與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樹旁,有一處池島假山小品。這座湖石假山上頂著一塊大石頭,外形很像一只翻底待修的小木船。前面湖面開闊,四周灌木叢生,不遠處有幾株蘆葦,正像太湖邊上一個小小的港灣。古代蘇州園林的園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縣,也曾經“安邦濟世”,勞碌了一陣子,因為種種原因卸任還鄉,在遠離京都的蘇州,他們找到了安靜的“港灣”。這里風俗清雅,物產豐富,既可以享盡清福,又可以避開政敵,成了達官貴人隱退后選擇的最佳地點。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們對佛教的“空無學說”、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隱逸主張”特別欣賞,就以“避世、淡泊”為主題,營造山林野趣,想在獨立的小天地里實現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謂,“扁舟一葉,浪跡天涯,人跡罕至,方為我家”。
當我們打開復廊里的黑漆大門,就來到了中部花園。來賓們站在倚虹軒旁,向西眺望時,大家的第一印象應該是,這里池面寬廣,景色秀麗。細心的朋友們還可以發現,在亭臺樓閣之旁,在小橋流水之上,在古樹花木之間,屹立著一座寶塔,給人以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這一借景手法,運用得很成功,園主確實是費盡了心機。因為中部花園東西長,南北窄,有一種壓抑感,于是園主利用低洼的地勢鑿池疊山。用假山遮住兩邊的圍墻,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間,使人感到開闊而深遠。中部花園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狀各異,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每一個建筑物都是一個極佳的觀景點,而每一個建筑物也都是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拙政園的中部花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景區。來賓們通過游覽三個各具特色的景區,游興可逐步達到高潮。
第一個景區,以池島假山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頂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點。池島假山,也稱為水陸假山,是中部的主體假山。這“一池三島”基本上是蘇州假山的傳統格局,其要領是:“池岸曲折,水繞山轉”。這座假山設計極佳,確實是“大手筆”,完全符合我國山水畫的傳統技法。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接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用繪畫術語來講,分別是“深遠山水”“平遠山水”“高遠山水”,表達的是宋代蘇東坡詩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位于中部花園的最東面,同“倚虹亭”相鄰。“倚虹亭”是因為靠在形似長虹的復廊上而得名!拔嘀裼木印痹煨头浅e致,四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聯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這四個圓洞門又恰似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桃紅柳綠,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梧竹幽居”的楹額。
梧桐,是圣潔高昂的樹;翠竹,是剛柔忠義之物。正所謂:“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至!眱膳杂幸桓睂β摚骸八枨屣L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甭肺,細細咀嚼,眼前似乎出現了兩幅山水圖畫:一幅是皓月當空,夜色朦朧,清風徐來,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心動水動,心靜山靜。用心琢磨一下園主此時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張大千講的“心似閑蛩無一事,細看貝葉立多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來賓讀過孔子《論語》,看了這副對聯,可能有另外一種心得?鬃又v:“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那么,是否可以講,這副對聯的上聯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旅游觀光對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這個時候,來賓們才會逐步領悟到蘇州古典園林既要模擬自然山水之美景,以達到“悅耳悅目”的藝術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創造詩情畫意的韻味,以追求“悅心悅意”的心理感覺,再升華到“悅志悅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會到了這種韻味,那么您就開始入門了。
當我們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道緩步登山時,迎面見到的是“待霜”亭!按出自唐代蘇州刺史韋應物“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的詩句,字里行間透出了一股霜濃橘紅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當來賓們在第一景區游覽,游興到達高潮時,園主又及時將我們的注意力轉向了另一個角度,從山上移到了池塘。這就是中部花園的第二個景區。第二個景區是以荷花池水為中心,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香洲”“見山樓”“小飛虹”“小滄浪”“倚玉軒”“遠香堂”等景點。
湖中島上有“荷風四面亭”,這里四面環水,三面植柳,真是絕佳的風景點!昂娠L四面亭”上掛有一副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幾筆,勾畫出了拙政園春夏秋冬的風景特色。其妙處還有,聯中蘊含著一、二、三、四的序數。這副對聯的上聯,仿照濟南大明湖“小滄浪”清代書法家鐵保所書的楹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對聯的下聯,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的詩句“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內容略作改動,用在這里,恰到好處。
“香洲”同“荷風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實際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稱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叢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這艘石舫,集中了亭、臺、樓、閣、榭五種建筑種類。船頭為荷花臺,茶室為四方亭,船艙為面水榭,船樓為澄觀樓,船尾為野航閣。實際上,在蘇州諸多園林中,幾乎都建有石舫。從地理原因來講,蘇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臨河,處處通船,在花園里建石舫以應景。從建筑角度來講蘇州園林建筑的種類有亭臺樓閣,廳堂館齋,軒榭廊橋,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筑物形狀多樣,多姿多彩。再從政治角度來講,石舫可以經常提醒人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園主想借此表白自己“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心跡。
經過九曲石橋,沿著游廊走,就來到了“見山樓”,古代叫做“藕香榭”。“見山樓”三面環水,似乎蒼龍嬉水!耙娚綐恰笔驱堫^,爬山廊是龍身,云墻是龍尾,門洞是龍嘴,曲橋是龍須!耙娚綐恰鄙蠈佑畜粴ず秃洗埃瑯窍掠寐涞亻L窗,室內明式桌椅茶幾,梁上懸掛小方什景燈,完整地保留著那種古色古香的風貌。
從“見山樓”沿著游廊往南走,可以來到“小滄浪”!耙娚綐恰蔽挥诘诙皡^的北部,是主景區,視野開闊,“疏可走馬”。而“小滄浪”、“小飛虹”、“得真亭”這一帶是第二景區的南部,是次景區,空間窄小,“密不透風”。“小滄浪”的出典是《楚辭.漁父》,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纓,準備出仕輔助朝綱;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雙腳,決心隱退逍遙自在。
“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南窗北檻,兩面臨水,跨水而居,構成一個閑靜的水院。站在“小滄浪”前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蕩漾,猶如彩虹。這里是觀賞水景的最佳去處。只見藕香榭前各路水源匯聚一池,似乎“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條支流彎彎曲曲,撲面而來,經過“小飛虹”,過“小滄浪”,有一種余味未盡的感覺。這樣的理水手法,符合蘇州古典園林關于“水面有聚有散,聚處以遼闊見長,散處以曲折取勝”的要領,可稱一絕。
拙政園中部花園的第三個景區是“枇杷園”!拌凌藞@”位于“遠香堂”的東南面,是拙政園中部花園里的園中園,因種有枇杷樹而得名!拌凌藞@”的園門設計得很巧妙。來賓們走到這里,見到前面一道云墻,兩面種有牡丹,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了。真沒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發現,黃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邊的一個門洞。隨著人們一步一步走近,門洞就一點點擴大。到了門口,才發現門洞像一輪明月,鑲嵌在白色的云墻上。過門洞后再往前走,這輪明月又被這邊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著月洞門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閉月羞花”的典故。這個月洞門又像一個巨大的寶鏡,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園主巧妙地選擇了辟月洞門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門”“嘉實亭”三點同處在一條視線上,并通過月洞門聯系前后佳景,從而組成一組對景。由此可見,蘇州古典園林在辟門開窗時,除考慮到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擷取畫面,力求處處有景,景隨步移。
第三個景區是以庭院建筑為主,有“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和“海棠春塢”等。這些建筑物又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這種造景手法,稱為“隔景”,以便豐富園景,掩藏新景。三個小院,既隔又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置方面富有變化。每個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腳步量一下卻發現相差甚大。原來“玲瓏館”前的云墻造得較矮,視野開闊就顯得大!昂L拇簤]”尺寸比較小,但開了幾個漏窗,使天井顯得比較寬敞。
“聽雨軒”前的天井面積比較大,就開了一個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適宜,園景豐富。當年,園主喜歡同家眷在這里,一邊品嘗蘇州的船點,一邊細聽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葉上、碎石地上,發出“滴滴答答”“淅淅瀝瀝”“劈里啪啦”的聲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樂創作之中。這里似乎是中部花園交響樂的第三樂章。第一樂章,可稱為“高山之顛”;第二樂章,可稱之為“滄海之濱”;第三樂章,可稱之為“天倫之樂”!凹螌嵧ぁ崩镉幸桓睂β摗按呵锒嗉讶;山水有清音”,用在這里,惟妙惟肖。
當來賓們從中部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后,就來到了西部花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筑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一個屋頂,里邊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里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進門時,圓洞門上方有四個磚雕的篆體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說,進得門來,才能漸入佳境,稍得樂趣。這個大廳建于清代,精雕細刻,擺設考究,氣派非凡。北廳的楹額“卅六鴛鴦館”是清代狀元洪鈞墨寶,南廳的楹額“十八曼陀羅花館”,是清代狀元陸潤庠佳作。
“留聽閣”位于“卅六鴛鴦館”的西面,楹額由清代湖南巡撫吳大澄所書!傲袈犻w”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留聽閣”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龍)圖案,據說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倒影樓”位于“卅六鴛鴦館”的北面。之所以取名為“倒影樓”,是因為從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幢樓閣的倒影。樓的下層,叫“拜文揖沈之齋”。用時髦的話來講,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紀念館”。文征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資料說,他參與了拙政園的規劃設計。也有的資料說,他依照園景畫了31幅圖,各配以詩詞,并作了《王氏拙政園記》,使名園增輝。沈石田先生曾經是文征明先生繪畫方面的指導老師。他們對蘇州文化藝術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暗褂皹恰敝虚g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無根竹圖,并配有詩詞,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倒影樓”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貼著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隨水飄浮。水廊的西面有一組樓閣群,最近的是“與誰同坐軒”。軒,是形似車廂的建筑物,兩頭有門框而不上門,隨意進出;兩旁墻上開有窗口,以便觀景!芭c誰同坐?明月、清風、我。”這是蘇東坡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孤芳自賞的心情。園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仔細再看,“與誰同坐軒”,好像一把扇子,軒頂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頂恰似折扇的扇把,簡直連接得天衣無縫。
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處處是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青山綠水,時時是洋溢著溫情脈脈的家庭氣氛,全園體現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們苦苦追求的“人間天堂”。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6
拙政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于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旅游指南
特色活動
杜鵑花節:每年春季,拙政園都要隆重舉辦一年一度的“杜鵑花節”!岸霹N花節”既是拙政園的一項傳統特色項目,也是被蘇州市政府列入“蘇州旅游節”的重點項目之一。杜鵑花展期間,將有數百種名貴杜鵑花展出。屆時,拙政園內是鶯歌燕舞,萬紫千紅,滿目妖嬈。不僅讓游客在濃濃春意中領略游園的意趣,也讓游客在山花爛漫中感受到拙政園這座城市山林的詩情畫意。
荷花節:每年夏季,拙政園都將舉辦蘇州園林的傳統特色項目“荷花節”!昂苫ü潯币劳杏谧菊䦂@寬闊的荷塘,以數百個品種的缸荷、碗蓮及多種水生植物造景,渲染荷花香遠益清的'感官效果,營造夏日江南水鄉的清涼意境。此時的拙政園內,到處是‘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的景象。在河堤綠蔭下,在習習涼風中,拙政園成為游客賞荷的最佳去處,在拙政園觀賞荷花展已成為蘇州市民喜聞樂見的活動,成為了一種“新民俗”。
反季菊花展:每年秋季,拙政園都將以菊花為主題舉辦反季菊花展。菊花展中,如彩球,似花燈,像禮花,團團簇簇、千姿百態的菊花,展示著超凡脫俗,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自然特質。游客在以疏朗自然的風格著稱的拙政園中賞菊,別有一番“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的閑情逸趣。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7
拙政園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歷時17年設計建造而成,園內回廊起伏,水中倒影如畫,景色絕佳,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拙政園的取名來自于晉朝《閑居賦》中的一段話:“筑室種樹,逍遙自得……此亦拙者之為政也”。然而在以后五百年里此園屢易其主,鬧鬼之事不絕,不斷傳出侍妾投井自盡、兒童意外溺亡等事件,毫無逍遙自得之樂。盡管歷代園主非富即貴,卻無人能擺脫魔咒,可謂是誰住誰倒霉。首任園主王獻臣去世僅一年,其子一夜豪賭就把整個園子給輸掉了,而貴為皇親國戚的曹雪芹家族購買此園后也家道中落晚景凄涼。有人分析拙字寓意不好,有揮手即出的含意,至于此園多災多難的真正原因,我們先來看門口的假山。
這座綴云峰本意是用來做影壁,既可擋門外煞氣,也為藏富不張揚。不過此山怪石嶙峋煞氣很重,1945年終于天降神雷,將之劈倒,1951年園主張氏后人將此園捐獻給了國家,60年來經有關部門大力整修精心管理,這座假山又被重新修復。
大小雙龜假山是龍龜形制的演化,龍龜為四大瑞獸之一,有衣錦還鄉榮歸故里之意,一般放在屋后。設計師文征明不知何故將它擺在了前院。
拙政園的特點是園林布局非常巧妙,看似在園中的一座寶塔,其實是相距2500多米之外的北寺塔,文征明這種別出心裁的借景,幾百年來為游客帶來意外的驚喜。不過在霧霾的今天,能否借到寶塔,主要看天氣。園子里池塘面積近六畝,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風水學認為水為陰性,水多加上林木多,使得拙政園的陰氣重,損傷人氣。
拙政園里的建筑屋頂采用歇山頂技藝,在古代只有皇宮寺廟才有資格使用,老百姓如果強行使用在法律上屬于“逾制”,是僅次于謀反的大罪。就算園林建造者王獻臣身為御史又做過錦衣衛高管,還是被東廠彈劾得辭官告老還鄉。
卅六鴛鴦館是唱昆曲的地方,善解人意的園主擔心演唱者怯場,在鴛鴦館邊另建一座“留聽閣”,演唱者廳里唱,主人閣里聽。為聽得更清楚,卅六鴛鴦館內頂棚采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梁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余音裊裊,繞梁縈回。
拙政園里公認的靈異地點是大書房里鬼魂出沒的六角門,因為受到驚嚇的人太多,如今這個六角門被搬到蘇州園林博物館里,膽大的朋友可以前往觀賞。
園主在房間里擺放了很多辟邪瑞獸石雕供人撫摸,以旺陽氣,幾百年來已經被摸得看不出模樣。
為了向隱逸江南梅妻鶴子的北宋著名詩人林逋致敬,拙政園內也栽梅養鶴,每年一月臘梅綻放,香氣四溢,成為冬游拙政園的最大看點。
可是古諺有云:梅花家里栽一年,霉到賣屋又賣田。這應該也是拙政園不可做家居,只能當畫看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拙政園里故事疊疊層層,要想了解更多有趣的秘密,最好的游覽方式是聽導游講解。
蹭導游的朋友看見這棵空心樹時切記離遠一點,因為這里的導游詞是: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樹不要皮,必死無疑……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難免會尷尬。
拙政園郵局是蘇州首個園林郵局,這里是鐵桿集郵者趨之若鶩的地方,因為郵戳上印的是“拙政園”,而且還是印有拙政園風景的風景戳,十分難得。講解結束后導游一般會預留二十分鐘時間給大家寫信蓋戳。
郵局里游客很多,建議群發明信片的朋友提前先買好寫好,畢竟時間也是旅游的重要成本。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8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歡迎游覽我國四大名園之一的——蘇州拙政園。是我國私家園林的代表之作,并且拙政園被稱為“天下園林之母”。
好,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園林。拙政園分為三部分,其中精華部分在中間一部分。為什么取名為拙政園呢?因為拙政園的主人是王獻臣,他的意思就是說:我不適合當官,當官的我是個傻傻的人。 經過拙政園的墻門和“通幽”“入勝”腰門,我們就來到了拙政園的東部。東部花園的南部有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疤m雪”兩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象征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除了“蘭雪堂”,還有"秫香館"、"天泉閣"、"芙蓉榭"等。
現在我們將走進精華部分。走廊墻壁上有的各式各樣的窗花,如果往里看的話,將會看到25幅不同風格的畫,F在,我們繼續向前走,前面的`是“倒影樓”。"倒影樓"前面有一條曲折婉蜒的水廊。池面上波光粼粼。看看樓頂,好像一把扇子,樓頂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頂恰似折扇的扇把,簡直連接得天衣無縫。
這次的游覽到這就結束了,游客朋友們再見!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9
歡迎大家來拙政園參觀。
拙政園和我市的留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合稱為我國的“四大名園”。后兩個屬北方皇家園林,規模宏大,裝飾繁復,金碧輝煌,充滿滿清的審美趣味;而我們蘇州的兩個花園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寫意園,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是文人現實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園是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集大成者。風格疏朗,創造的山水親和喜人,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人生哲學,是中國最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同時,在中部花園山水處理上的偉大成就,“一池三島”的格局成為了后世園林創作的范本。被世人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拙政園也是蘇州最大的私家花園,占地5公頃。它的創意構思由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征明先生執筆而成。拙政園始建于1509年,從畫到園,前后歷時16年。歷史上幾經興廢,園主幾經變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相傳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經住在這里,所以有關大觀園的許多描寫都與拙政園的園景相吻合。
第一任園主王獻臣是明朝的監察使,相當于現在的檢察官,監督地方的吏政情況,職位顯赫;官場失意后還鄉,在蘇州城內東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現在的“拙政園”。名字源于晉代潘岳的文章,“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也”。自嘲地說,自己才學淺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而行治國平天下的壯志,只配回家作一農夫,從此不理朝政,享受隱退林泉的雅興。就象這座“蘭雪堂”的名字,取自詩句“清風灑蘭雪”,表達主人潔白自持、瀟灑大方的志趣。
在這幅漆雕屏風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園由兩條游廊分成三部分:東部以田園風光為主,明代王心一買下后取名為“歸田園居”。曾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保留的建筑很少。如今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貴樹種和典型的古典建筑。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又稱“復園”,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簡雅而鋪張、敦厚而輕靈的風格,在布局設計、建筑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上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西部是清代主人張履謙重修的,稱“補園”,色彩上有了藍色的裝點,風格上帶有明顯的清代時尚特征。
同時,我們從這幅漆雕畫上可以看到,園中絕大部分的建筑都與水相鄰,面對水面或者挑起凌空于水面之上,它們的名字也都得靈感于流動著連接著園中各處的水,把江南水鄉特有的風致描摹得精彩絕倫。特別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擁翠堆綠,或紅白點綴,或枯枝待雨,古人賦予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園主青睞于它的“香遠益清”,這些催發詩人清愁的物事在這里都因園景需要各有表現。如今,拙政園一年一度的“荷花節”,不但集及了百余種荷花品種,還精心使千年古蓮子發芽,并培育出碗蓮等珍貴的觀賞品種,贏得了游客嘖嘖稱贊。
【出蘭雪堂西門,在綴云峰前】
一來到花園里,園主給我們觀賞的竟然是一塊巨大的湖石,遮擋了園中秀麗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們游園的興趣。進門見山這種處理方法,在造園手法上,稱作“抑景”。既是屏障,相當于園門入口處屏風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實用功能而成為一景。就好象“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樣,遮遮擋擋的,卻使欣賞者更想見識“廬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達藝術是蘊藉在我們東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謂的“東方魅力”吧。在拙政園的任何一點看花園,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圍墻、游廊、樹木等把整個花園分割并連接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園中有園,園外還有園,別有洞天。一個個障景,象眼前的“綴云峰”,閉合、展開的過程譜寫了游園的節奏之美。而園中道路曲折起伏,連石橋都是一波三折,使我們觀園的視角時刻發生變化,園林景色在光影變化中精彩紛呈,達到“移步換景”的審美感覺,如同展開一幅描繪主人心跡的山水古畫。在這點上,拙政園由畫而園、游園成畫的特色是中國畫和蘇州古典園林相互結合、相互影響最好的例證了。
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爾賽宮為代表的西方花園是古典主義時期笛卡兒理論的實踐。它的開闊與部分功能和我們先秦的宮苑有相似之處。走出宮殿,整個花園一覽無遺,可以一直望到盡頭的阿波羅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謀而合。在中軸線大道兩旁,苗圃以各種幾何形圖案修剪排列著,工整有序,同時樹木也修成錐形、柱形或圓形,用笛卡兒幾何原理來塑造自然,來迎合當時朝廷講究禮儀、尋求秩序的潮流。它產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遷都凡爾賽,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為園中最重要的“阿波羅”。也許因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樂趣。
我們的拙政園和法國的凡爾賽花園都是一種文化的沉淀和時代的產物。盡管在形式上兩者千差萬別,但都是把人類的意志強加于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飾,只不過我們的花園更自然化,已經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賦予具體的自然形式,進入返樸歸真的新境界。同時我們還在建筑上創造了千變萬化的建筑形式,優美的曲線與自然的曲折相映襯,使人類的活動一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整飭山水而使野趣天成,這一理念同時極大地影響了十八世紀的歐洲造園事業,在德國、法國、英國、都出現了仿蘇州式的花園的出現。
熟悉《紅樓夢》的游客注意往左看,兩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護神一樣,正好和書中描述的大觀園門口的情況一致,一象猛獸,一象鬼怪。右面這鬼怪石,藤蘿似散發,有耳有鼻,形神兼備。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蘇州織造府為官多年,小時候居住園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園的勝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觀園也在情在理,秫香館也成了稻香村,見山樓成了藕香榭等等,為我們的拙政園也添色不少。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10
拙政園在江蘇蘇州市婁門內。是蘇州四大古名園之一。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時為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獻臣辭職回鄉,買下寺產,改建成宅園,并借用晉代潘岳《嗣居賦》中:“……,此亦拙者之力政也”的語意,取“拙政”二字為園名。1860~1863年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對外開放。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筑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墻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 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芭c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并立時感到這里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布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筑遠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 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云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里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這一水灣口之兩側。拙政園中園的布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筑,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臨水并面 向遠香堂,從建筑物名稱來看, 也大都與荷花有關。
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此園以水為主,水面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臨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樸的造園風格,是我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 11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叫蘇杭,是你拙政園的導游。
現在我帶你去參觀一個大家庭的私家花園——拙政園,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特色旅游景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四個稱號的景區。為什么以前的私家園林會有這樣的榮譽?我們去看看吧。
這個高大的清水磚墻門的正門上方是“拙政園”兩個字。拙政園的建造者王是明朝的一位行政官員。因為官方的阻撓,他回到了家鄉,開始在一座寺廟的舊址上建造這座房子。為了豐富宅地的文化品位,他邀請吳派代表文徵明作為總設計師參與設計藍圖,并保留了拙政園地圖。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以畫家的審美趣味和傳統筆墨勾勒出整個園林的整體布局。十多年后,他終于建造了這座聞名于江南的杰作。文徵明的設計以水為基礎,稀疏而樸素,近乎自然的園林風格,強烈地表現了中國山水畫的審美意境。至此,以真實的自然景觀為藍本,融入中國畫的藝術復制手法,成為蘇州古典園林布局的一大宗旨。這個花園被命名為拙政園,借用了一句話“建一個房間來種樹,放松自己...白天和晚上用野菜填滿花園...也是我卑微人的政治,”出自西晉學者的《閑適賦》。打個比方,我把澆花種菜當做我(我的卑微)的“政治”事務。建園后不久,王病逝,其子徐在一夜賭博中輸掉了整個園子。在過去的500年里,拙政園不斷更換主人。歷史上曾經一分為二,再分為三,再合并為一。隨著時代變遷,園林的名稱也有所不同,有私人的,有官方的,也有零散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完全統一,恢復原名。《拙政園》眾多歷史人物中,有文徵明、曹雪芹、李秀成等。特別引人注目,我們會在參觀景點時向您介紹。
藍雪堂是東方的正殿,它的名字取自李白的詩《天地分開,清風灑藍雪》。大廳位于三個面向南的海灣,環境幽靜。大廳中央有一扇紗門,讓我們來看看漆雕的'作品《拙政園全景》,它是由蘇州傳統漆雕技術制作的。
拙政園建于公元15世紀明朝鄭德時期,是現存最大的蘇州古典園林,占地78畝,以水為主要建筑。大部分建筑都建在水邊,山水走廊起伏曲折,處處循環順暢。這座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有趣的山島、竹塢、松山、曲水布局,被譽為“世界園林的典范”。整個公園分為東、中、西、住宅四個部分。民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拙政園現有建筑大多是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臣宮廷園林時重建的。
東部占地約31畝,原名“桂園居”,因其以明朝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侍郎王馨漪的名字命名。這里呈現的是田園詩般的風景,建筑點綴在河岸和樹木之間,溪流在假山腳下流淌,從而創造出一個充滿山林野趣的開放空間。
中心部分占地約18畝,花木繁茂,風景秀麗,亭臺樓閣優雅,是拙政園的精髓。整體布局以水為中心,各種建筑擺放在水邊,造型古樸典雅。亭臺樓閣都是依水而建,而有些亭臺樓閣是直出水面的,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假山四周是池水,丘陵錯落如湖中島嶼。整個空間充滿自然韻味,氛圍靜謐悠遠,展現了16世紀中國明代的造園格局,基本保持了明代景觀設計師文徵明的景觀藝術風格——蒼勁、簡約、疏朗。
西邊原本是一個“輔助園”,面積約12.5畝。其水面迂回,布局緊湊,亭臺樓閣依山傍水。由于大改造,乾隆以后形成的工藝、人工的藝術風格占了上風,但水石部分仍靠近中心景區,而起伏、曲折、凌波過水的廊溪是蘇州園林藝術的優秀作品,目前的格局保持了晚清業主、富商張的風格。
“追云峰”是明代遺留下來的一座著名山峰,是由疊山大師陳思云堆砌而成。它矗立在蘭雪堂后面的假山上,像一朵云降落在大地上,點綴著風景,也像一個屏障,隱藏著身后的大花園和無限畫卷。這種“開門見山”的園藝技術,擋住了游客的視線,被稱為“障礙場景”,起著引人入勝的作用。
我們一進花園,看到的不是一個通暢的池塘,而是這塊巨大的湖石。這就像那個想見面又羞的女孩,“吉他后面還藏著半張臉不讓我們看”的感覺,東方女性特有的魅力就在這里,給人們留下了探索幽僻之地的神秘和期待。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相關文章:
蘇州拙政園導游詞01-31
江蘇蘇州拙政園導游詞09-07
拙政園導游詞08-23
2022江蘇拙政園的導游詞01-01
蘇州概況導游詞02-02
蘇州導游詞-導游詞范文12-31
蘇州園林的導游詞11-11
蘇州留園的導游詞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