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回族婚嫁習俗有什么
回族對婚禮特別重視和講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國各地,回族婚禮形式多種多樣。那么,回族的婚嫁習俗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回族婚嫁習俗有什么1
回族婚嫁習俗---提親
回族當中有句俗話:“一家女兒百家奔。”當回族姑娘長到十六七時,就有人上門提親。提親一般都是男方家通過各種途徑看準女方家的姑娘后,請媒人去提親。回民請媒人一般要兩個以上,一個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個代表女方家的媒人。男方家的媒人提親時,要帶上茶、糖等四色禮,并通報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經濟狀況和教派等情況,有的還詳細介紹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藝等,女方家長聽后覺得大體合適,便給男方家媒人給話。女方家也請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雙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親戚朋友家見面,看男女雙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見面后如無反對意見,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帶上四色禮,小伙子還要帶上見面錢,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見面。姑娘一般由姑媽或嫂嫂領著當面看女婿,媒人此時問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時給姑娘見面錢,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則不接收。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見面錢后還給小伙子回贈小禮品。過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說婚姻事,不敢張口說同意不同意。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或媒人就觀察表情,如果低頭微笑,就說明同意;如果沉臉、哭泣或發脾氣,則說明不同意,就不強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辦的婚姻。
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現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認識,彼此也了解,互有愛慕之心,但還要請媒人給雙方家庭說明情況,走個過場,否則會受到諷刺。回民擇偶不“合八字”。
不管是自由戀愛的,還是經人介紹的,只要雙方表示同意,則要盡快準備“定茶”。
回族婚嫁習俗---定茶
有些地方的回族也叫“說色倆目”或“道喜”。定茶一般要選擇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準備回民喜歡喝的花茶、綠茶、陜青茶、龍井、毛尖等各種高中檔茶葉,還要準備一些紅糖、白糖、桂圓肉、核桃仁、葡萄干、紅棗、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別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個小包上放一條紅紙,表示是喜慶的事。另外,還給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體、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雞、宰羊,以糖茶、宴席熱情款待。吃完宴席,雙方當著眾親戚朋友的面,互道“色倆目”,表示這門婚姻大事已經定下和許諾,今后一般不再變更和許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時,還要給男方家以適當的回贈禮,表示意志堅定,決不反悔。
回族婚嫁習俗---插花
婚禮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準備禮品陪同新娘回門,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親屬。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準備,款待女婿女兒。寧夏固原、涇源等地的回民習慣用雞腿來款待重要客人和親友。除此以外,新娘家親戚還要一家挨一家的請新郎、新娘吃飯,并給新娘回贈禮物。回門的當晚,新郎要趕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來接回家。
回族婚嫁習俗有什么2
回族婚禮有哪些習俗
成年男女可以自由擇偶。但在廣大農村中,大多數人實際上還是父母作主。未成年先訂婚的現象也很普遍。訂婚須按一定的程序進行。
立主親:“主親”由男方宗族或至親戚友中老成者并與女方相識或往來者組成,從中進行說合。一旦婦方同意,即可進行“納聘”,聘金或以牛、羊、馬、騾,或以金銀、衣物、釵釧、食物等。按規定,自由民可以同時娶2—4名妻子。但實際上,多數還是一夫一妻制。結婚要有同教公證人證明,方符條件。舉行婚禮時,要請阿訇主持儀式。婚禮一般選擇在“主麻日”。
訂新叫吃糧茶,結婚要請阿訇贊圣證婚,“贊圣”就是促成這一對青年的美滿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要求男女雙方遵守“依瑪尼”(信德),背誦清真言,問他們各自的“經名”(宗教名字),若無經名便由阿訇為他們命名,部新郎是否已送新娘“邁赫爾”(禮物),因為禮物是夫妻恩愛的象征。最后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禮必行之禮,有了證婚詞,才能說明婚姻得以宗教的正式承認。其后還要舉行扒果活動,由阿訇事先把象征長生不老的長生果、早生貴子的棗子、表示富貴的金屬小錢及花生、水果糧、米花、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執于新郎事先準備的帕布中,(有的地方撒在新郎內衣內),再交給新娘。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愛,同甘共苦,白頭諧老,也是阿訇對新婚夫婦的良好祝愿。
回人一般都很少離婚。但如果實在不能在一起生活,只要任何一方說三聲“不要你”,便構成離婚條件。離婚如果由女方首先提出,而男方不同意,則不能離婚。若男方表示同意,女方非但不能分享共有財產,還要退還彩禮(或稱“討休錢”)。如果男方提出離婚,女方不同意離婚,經調解無效時,女方可以不退還聘金,夫妻離婚后,若雙方都后悔,仍可復婚。但婦女離婚后,則須等3個月后再改嫁。
回族飲食都有哪四大特點
第一,回族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且面食成為回族喜愛的一種飯,品種之多,花樣之新,味道之香,技術之精湛,顯示了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特別是北方回族幾乎每天都吃面條、面片、面點等。過去面條、面片等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食品,但回族卻B把面食,尤其是油香、撒子、恰洛、長面等作為待客的佳品,一直發展到今天,受到了中外食客的好評。
第二,回族在飲食生活習慣中喜歡吃甜食,繼承了阿拉伯地B區喜吃甜食的'風俗。在阿拉伯地區小孩生下來時,用蜜汁或椰棗抹入嬰兒的口中,然后才哺乳。而回族嬰兒生下來時,也有用紅-“糖開口之習俗。“甜”在波斯語中叫“哈魯瓦”,而西北回族的甜食糕點統稱為“哈魯瓦”,有的地方叫“哈力瓦”。如回族炸油香、撇子、花花一般都要放蜂蜜、紅糖等。多數直接制作成甜食糕點,有糖餡的、棗泥餡的、豆沙餡的等等。
第三,在菜肴中回族喜歡吃羊肉,對羊肉特別的感興趣。在整個菜肴中羊肉菜占居相當重要的地位。據說全國回族有一千多種羊pei菜譜。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宗教的影響,忌吃豬、驢、騾、馬、狗等肉,主要吃牛、羊、雞、魚等肉。清代回族宗教學者劉智在《天方典禮擇要解》中,論述了宗教禮制有回族生活習俗創實踐,明確提出“飲食,所以養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獸之食芻者,性皆良可食”,又說“惟駝、牛、羊具純性,補益誠多,可似供食。”
二是回族自元朝以來從事農牧業、飲食業,喜歡養羊牛、販羊牛、吃羊牛。且牛羊又宜千家萬戶分養。三是羊肉不僅有食用價值、經濟價值,還有食療作用,對身體有補益。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經常吃羊肉,開胃健力,散寒助陽,益腎補虛。自古以來一直被推薦為食療佳品。《本草拾遺》說:“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
四是,宗教規定穆斯林要吃“佳美的食物”,羊比較干凈,且性情善良,羊字在中國古代代表美好。如美、鮮、善、祥等,所以回族愛‘吃羊肉正是美字本義的體現。
【回族婚嫁習俗有什么】相關文章:
回族婚嫁習俗禁忌(精選5篇)03-14
青島的婚嫁習俗有什么10-20
藏族婚嫁習俗有什么11-23
湖南婚嫁習俗有什么11-23
潮汕的婚嫁習俗有什么09-27
湖南長沙婚嫁習俗有什么11-23
北京人有什么婚嫁習俗11-23
陜西西安的婚嫁習俗有什么11-23
潮汕婚嫁習俗程序是什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