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常規紅酒杯尺寸
享受一杯美酒無須太多華麗的裝備,但至少,你需要合適的酒杯。對于不同的葡萄酒來說,酒杯的形狀和大小可大有學問。下面小編推薦常規紅酒杯尺寸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紅酒杯尺寸
杯底寬度 65 公厘 ±5 公厘;
杯腳長度 55 公厘 ±3 公厘;
杯體長度 100 公厘 ±2 公厘;
杯體底寬 65 公厘 ±2 公厘;
杯口寬度 46 公厘 ±2 公厘
人人都能看懂的葡萄酒杯選擇
1. 紅葡萄酒——紅葡萄酒杯
紅葡萄酒杯一般呈郁金香型,杯肚圓潤,杯口處收緊,杯腿較長。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紅葡萄酒杯呢?首先,一般來說,紅葡萄酒的適飲溫度為15℃至18℃,而正常情況下,手掌的溫度約為33℃,遠遠超出了適飲溫度。這時,長長的杯腿便可以很好的保護酒液,使其不受手掌溫度的影響。其次,品質好的葡萄酒一般香味比較復雜,酒液倒入杯中后,需要與氧氣接觸才可以充分展現其特性。圓潤的酒肚使你可以輕晃酒杯而不至灑出酒液,讓葡萄酒的香氣充分地散發出來。再者,收斂的杯口對香味起到聚集作用,香味散發之后不至于很快散開,你便可以聞到更濃郁的酒香。
2. 白葡萄酒——白葡萄酒杯
與紅葡萄酒杯相比,白葡萄酒杯更瘦一些,整體尺寸中等。這是因為白葡萄酒一般酒體更輕、味道更清新、口感也更爽脆,不需要在杯中接觸太多氧氣來幫助其香味的散發。此外,有時候白葡萄酒杯的杯口設計得更小——但這也并非絕對。比如經過橡木桶陳釀的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酒的酒體屬于飽滿型,在飲用前最好稍微醒酒,這時選擇尺寸稍大的白葡萄酒杯更合適。
3. 起泡酒——香檳笛型杯
香檳笛型杯是三種酒杯中是最“苗條”的,杯身細長,杯口很小。這是由起泡酒“起泡”的特性決定的。細長的杯身和小巧的杯口可以將酒液與空氣的接觸量降低到最小,使氣泡經過更長的時間穿過杯體,到達頂部,最終在杯子頂部爆破。看著杯底細膩的氣泡穿過長長的杯身,真是賞心悅目。
按照以上原則,三種杯型似乎很容易區分,但市場上酒杯的規格類型實在是太多了,想挑選到一個稱心如意又能完美詮釋葡萄酒的酒杯可謂是可遇而不可求。小編推薦的方法是,紅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和香檳笛型杯各購置4至6個,用于日常葡萄酒的品嘗。如果你特別鐘情某一類葡萄酒,可以選擇購置1至2個專門為該類葡萄酒定制的酒杯。若是為了特殊場合,則可以收藏一些高端的酒杯,比如力多(Riedel)出產的葡萄酒杯。
葡萄酒酒杯須知
選杯原則
原則一:透明材質。葡萄酒酒杯的材質應該光滑透明,因為品酒的第一步就是察看葡萄酒的顏色,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釀酒葡萄品種和酒齡等信息。
原則二:杯肚的大小。杯肚應該足夠大,方便搖杯而不至于將酒液灑出來,因為搖杯能幫助釋放葡萄酒中的香氣。
原則三:高腳杯。選擇高腳杯的原因之一是避免杯肚上的指紋影響酒體顏色的觀察。另外,由于葡萄酒對溫度極其敏感,因此捏住高腳杯的腳或底部可避免體溫影響到酒溫,進而影響葡萄酒的口感。
原則四:杯肚的形狀。標準的葡萄酒酒杯都是錐形的,即其開口較其杯肚更小,因為這樣的造型有利于葡萄酒香氣的凝聚。
葡萄酒杯類型
1、波爾多杯
波爾多杯適合大多數法國產的波爾多紅葡萄酒。因為其酒酸度高,澀味較重,所以要求杯身長而杯壁呈弧線的郁金香杯形,因為杯壁的弧度可以有效地調節酒液在入口時的擴散方向。另外,較寬的杯口則有利于我們更為敏銳的感覺到波爾多葡萄酒漸變的酒香。
2、勃艮第杯
勃艮第杯適合品嘗果味濃郁的勃艮第紅葡萄酒。因為其大肚子的球體造型正好可以引導葡萄酒從舌尖漫入,實現果味和酸味的充分交融;而向內收窄的杯口可以更好地凝聚勃艮第紅葡萄酒潛在的酒香。
3、香檳杯
香檳杯適合所有起泡酒。其突出特點是杯身細長,給氣泡預留了足夠的上升空間。標準的香檳杯杯底都會有一個尖點,這樣可以讓氣泡更加豐富且漂亮。冰酒也可以使用香檳杯來品嘗。
4、甜酒杯
較矮小的杯體適合與甜酒如甜白、波特酒和雪利酒等搭配。外翻的杯口將酒味很好地聚集在舌尖,將果味的甘甜發揮得淋漓盡致。
5、長相思杯、霞多麗杯、雷司令杯等白葡萄酒杯
因為白葡萄酒的最佳飲用溫度較低,所以為了防止杯中葡萄酒的溫度快速上升,酒杯大多都較小。而依據不同的葡萄品種,選擇不同形狀的白葡萄酒杯去品嘗,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體驗。
長相思屬于清爽甘冽型葡萄酒,因此其酒杯的開口和杯肚都較小,適合香氣的凝聚,有利于淡化酸度;霞多麗酒杯在開口和杯肚上相對大一些,這與其飽滿的酒體相匹配;而雷司令酒杯杯肚更高,杯沿略微外翻,有利于減緩酒入口的速度,淡化酸度。
【常規紅酒杯尺寸】相關文章:
ppt怎么設置尺寸02-24
網頁設計常用尺寸大小08-15
PC網頁設計尺寸規范03-01
網頁設計的標準尺寸是多少04-30
網頁設計中頁面尺寸標準03-01
網頁設計中的頁面尺寸標準參考12-19
一寸照片的尺寸是多少像素04-02
photoshop修改圖片尺寸大小的方法02-24
科目二考試側方停車場地尺寸04-14
教學常規管理總結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