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導游詞400字
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和凌云山、烏尤山、巨形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屬于國家5A級旅游景區。有哪些有關樂山大佛的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樂山大佛的400字導游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樂山大佛導游詞400字一
歡迎來樂山大佛。大家在瀏覽時得注意了:有時游客很多,請不要擠擠攘攘。好了,我們出發吧。
這是烏尤山為秦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山上有創建于盛唐的烏尤寺,就是我們面前的這座寺廟。我們進去看看。你們看,這中間是曠怡亭,上面是爾雅閣,右面進去就是佛殿……布置真是巧妙啊。接下來,我們去麻浩 看看崖墓。
崖墓是1800年前樂山地區流行的一種鑿山為墓的埋葬形式。從外面看,是一個個山洞。麻浩崖墓規模宏大,被譽為“南安各墓之冠”。
我們現在來到了被譽為“世界最大彌勒”的樂山大佛處。它開鑿于公元173年,公元803年完工,是海通和尚看到許多船在此處沉沒,于是師徒三代召集人力,經歷90年才完成的。大佛高71米,頭有14。7米長,10米寬,嘴和眼都長3。3米,耳朵長7米,鼻子5。6米長,發髻1021都有1021個,一只腳上可站幾百人,就連一只手上都能停幾輛車。修完后,此處果真不再沉船。樂山大佛也有“顯靈”的時候。相傳19+62年,三年災害期間,無數尸體從江上流過,大佛痛苦地閉上了眼……
關于樂山大佛的介紹講完了,此次旅行也結束了。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樂山大佛導游詞400字二
今天我們來到了四川,凡是去過四川的人都對樂山大佛有深刻的印象。
樂山大佛真名為彌勒佛,身高達71米,頭部高14.7米,耳長7米,耳朵孔就可以并立2人。樂山大佛肩寬28米,腳背上足可以圍坐100人,或者將20多輛小汽車停放其上。那時候沒有這么高的技術,是人們在崇山峻嶺至間一點一點刻出來的。
僅大佛一個小小的腳趾頭,就比一個成年人的高度還要高,而一枚手指甲就像一個大的圓臺。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件事,大家別不信。又一次,為了一只略有缺損的手指,進行修復,竟用去了5000塊磚頭。大家想一想,一個手指就用去了5000塊磚,如果修復一整座佛,那要多少磚啊,在民間流傳著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說法,這句話是指樂山大佛不僅形體巨大,而且背依凌云山西壁懸崖,使大山與大佛完全融為一體。
這種以山石為材料,以山進行造型的雕刻藝術稱為摩崖雕刻。摩崖雕刻多以高浮雕、半圓雕為主體。樂山大佛便屬于摩崖雕刻作品,從江面上遠遠望去,直見彌勒佛身披袈裟赤足袒腦,雙手扶膝,依山遠望。
佛頭與山平齊,腳踏大江,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顯現出一派雍容大度的非凡氣派。每個看到樂山大佛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佛即是山,山即是佛!
樂山大佛導游詞400字三
親愛的`游客們,你們好!我是你們的小導游——鄭涵文。今天,我們游覽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像,游客們,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對了,它就是四川的樂山大佛。走,隨我去看看吧!
樂山大佛修鑿在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匯合處的凌云山的臨江山崖上,與樂山城隔水相望。
游客們,在我們身旁的就是形象生動、氣魄宏偉的樂山大佛。瞧,佛像坐東面西,雙眼似睜似閉。它高71米,僅頭部就有10米寬,雙肩的距離為24米,耳長6米,可藏進幾個人。不可思議的是,一只腳背上竟可站100多人!游客們,還要一點你們可能不知道,佛像的頭頸背后,筑有完善而巧妙的排水系統使佛像免受山洪沖蝕。所以它被譽為世界藝術珍品。
現在讓我給大家講講樂山大佛的歷史吧。它從唐代開始修鑿,人們爬上高山峻嶺,攀登懸崖峭壁,一錘一錘地鑿,一刀一刀地刻,從公元713年至公元803年,整整化了90年的時間才鑿刻完工。佛像經過了1000多年的風霜雨露,至今仍完好無損,安詳端坐。
1956年,樂山大佛被四川省列為重點保護文物,而今,它已和我國其他28處景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是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好了,介紹完了樂山大佛,就讓我們一起登上凌云山峰,看看這舉世聞名的樂山大佛吧!請不要在佛像上刻字哦。
【樂山大佛導游詞】相關文章:
樂山大佛導游詞11-24
樂山大佛導游詞06-15
樂山大佛的導游詞06-15
樂山大佛導游詞06-18
樂山大佛導游詞作文06-15
描寫樂山大佛的導游詞06-18
樂山大佛導游詞范03-14
寫樂山大佛導游詞06-20
樂山大佛導游詞范文07-06
2017樂山大佛導游詞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