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措施,措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針對某種情況而采取的處理辦法。措施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冒及預防措施
有些幼兒,一到秋冬季,經常感冒發熱、咳嗽氣喘,經治療稍有好轉,停藥后,又反復出現。這是因為孩子抵抗力差,要從增強體質著手,增加抗病能力,減少發病次數。
預防措施:
1. 保障室外活動時間,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
2. 活動室及臥室經常通風,常曬被褥,室內空氣保持清新。教室配備空氣凈化器,每天使用2-3次,每次1-2小時。
3. 隨著氣候的變化,督促各班保育員及時為孩子添減衣服。入秋之后,不可添衣過快,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適當地讓孩子經受冷、暖不同氣候的刺激,使他們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4. 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通過游戲、跑步、做操。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5. 做到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制。訂帶量食譜要符合國家規定的營養標準。少吃肥膩、甜食品。
6. 在感冒流行期間,對幼兒采取預防發病措施,口服板蘭根沖劑:每次1包,一日2次,連續服3-5天,流感季節,提醒家長不帶幼兒去公共場所。
腹瀉及預防措施
秋冬季,小兒特別容易患腹瀉,一般多是由飲食不當引起的一種急性胃腸炎。
預防措施:
1.防小兒腹瀉,關鍵把好“病從口入”關: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培養幼兒形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2 避免腹部受涼。腹部受涼后,腸蠕動加快,除感到疼痛外,會使食物、水分和腸內容物在腸內停留時間縮短,吸收減少,同時出現腹瀉。
齲齒及預防措施
齲齒即蛀牙,是危害兒童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發病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口腔中有細菌存在,會產生酸菌種,食物在口腔中經過細菌作用發酵產酸,與牙齒接觸而致齲齒。一般乳牙出后不久就可患齲齒,6-8歲達高峰。
預防措施:
1. 少吃含糖高的食品;
2.督促教師要堅持3歲以下幼兒飯后嗽口,3歲以上幼兒每日早晚刷牙一次,配備合適的牙刷,掌握正確的上下刷牙方法,配用氟化牙膏。
3.糾正幼兒的不良習慣,如吮手指、咬指甲、口唇、鉛筆等。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4.發現齲齒,及時治療,早些填補。
發熱護理及預防措施
小兒純陽之體,易得外感性疾病,得病后容易發燒。所以要及時進行護理。
預防措施:
1.臥床休息,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不要讓風直接吹在患兒身上,室內光線不易太強。
2.多給患兒喂些開水:發熱的幼兒熱量消耗大,水分丟失多,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但切忌一下喂得太多,以免引起惡心或嘔吐。
3.惡寒期:如因感染性疾病引起,體溫升高時都可有明顯的惡寒、怕冷、怕風、甚至顫抖,皮膚蒼白、四肢冰涼。此時應注意給患兒保暖,加蓋衣被,腳部可放置熱水袋,同時應飲用熱的飲品。
4.發熱持續期:患兒體溫持續升高,可見面赤、頭痛、口渴、呼吸脈搏加快,此時可在患兒頭部用冷水浸過的毛巾外敷,也可以用溫水擦浴降溫,還可用30%-40%的酒精擦浴降溫。如體溫過高,可在患兒頸部兩側、腋下及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作物理降溫。同時,做好口腔護理,用淡鹽嗽口、口唇干裂時,可用甘油外涂口唇周圍。
春季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
春夏季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為了提教職工對幼兒傳染病的認識,保證幼兒健康,減少傳染病的得病率,現成都指南針幼師學校介紹一些幼兒保健知識。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強,多發于冬春季。易感者多為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病初,可經飛沫傳播,當皮膚皰疹潰破后,可經衣物、用具等傳播。
癥狀:感染水痘后,潛伏期約10~21天。發病初期1~2天多有低熱,隨后出皮疹。皮疹出現順序為頭皮→面部→軀干→四肢。初起時為紅色丘疹,1天左右變為水皰,3~4天后水皰干縮、變為痂皮,痂皮脫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現,丘疹、水皰、痂皮可同時存在,皮膚搔癢。
。ǘ╋L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風疹病毒在體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傳染性較小。本病多發生于冬春季。
癥狀:潛伏期約10~21天。前驅癥狀較輕,表現為低熱、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發紅等類似感冒的癥狀,同時,身后、枕部淋巴結腫大。在發熱的1~2天內開始出皮疹,從面部、頸部開始,24小時內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沒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內消退。出診期間病兒精神良好。
。ㄈ┝餍行愿忻埃鞲校┈F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病毒經飛沫傳播。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常發生流感大流行。
癥狀:潛伏期為數小時至數日。發病急,寒戰、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頭痛、倦怠乏力、關節酸痛等,還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流感的全身癥狀明顯,而呼吸道癥狀較輕。兒童患流感容易并發肺炎。發熱3~4天后逐漸退熱、癥狀緩解,法理可持續1~2周。
。ㄋ模┝餍行匀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主要經飛沫傳播,多發于冬、春季。易感者多為2歲以上兒童。
癥狀:潛伏期為14~21天。一般先于一側腮腺腫大、疼痛,后波及對側,約4~5天消腫。腮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壓痛感,咀嚼時疼痛。伴有發熱、畏寒、頭痛、食欲不振等癥狀。若出現嗜睡、頭痛、劇烈嘔吐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ㄎ澹┘毦粤〖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多發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帶菌者的糞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經手、口傳播。
癥狀:潛伏期為1--3天。起病急,高熱、寒戰、腹痛、腹瀉。一日可瀉十到數十次,為膿血便。排便有明顯的里急后重感。少數病人,中毒癥狀嚴重,表現為高熱、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風。
。┦肿憧诓。òl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發季節,一般七、八月份達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較急,患兒常有發熱,體溫38℃~40℃,熱程多為2~7天。病初部分患兒多伴有流涕、咽痛、厭食、嘔吐、腹瀉等癥狀。病后不久在患兒手足遠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現紅色小丘疹,并迅速轉為小皰疹,直徑2-4mm,如米粒大小,呈圓形、橢圓形,周圍有紅暈。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皰疹為主要特征,故通稱為手足口病?谇话捳疃喾植荚谏、頰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體等處,并很快變成小潰瘍,患兒流涎(流口水)吃東西時痛,甚至影響進食。幼兒園和家長朋友們都要注意預防,培養孩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幼兒在園期間,我們堅持做到餐前及副食前洗干凈手,每天對幼兒的毛巾用84浸泡,幼兒的餐具、水杯統一用紅外線消毒高溫消毒,桌椅每天餐前用84消毒液擦拭,幼兒的床、門、水龍頭等幼兒接觸到的地方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希望家長朋友們在家對于幼兒的用品、玩具及時消毒,養成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如果發現孩子有異常及時到醫院檢查。
。ㄆ撸┞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臨床癥狀可概括為“三、三、三”,即前驅期3天:出疹前3天出現38度左右的中等度發熱,伴有咳嗽、流涕、流淚、畏光,口腔頰粘膜出現灰白色小點(這是特點);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體溫升高達40度左右,紅色斑丘疹從頭而始漸及軀干、上肢、下肢;恢復期3天:出疹3-4天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皮疹開始消退,皮膚留有糖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麻疹是通過呼吸道飛沫途徑傳播,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疾『罂色@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發病者極少見。未患過麻疹又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個月~5歲幼兒發病率最高(占90%)。
預防措施
1、首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凈化室內環境、保持空氣清新。班級老師應每天定時開窗戶適度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入室內。早晨來園后,先用有效濃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內家具、門把鎖等處。然后用清水擦試一遍。防止幼兒病從口入。
2、其次,抓好入園幼兒的晨檢工作。幼兒一入園,老師就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對發熱、精神狀況不佳的幼兒進行密切地觀察,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若發現有3名以上的幼兒出現相同癥狀時,園里會及時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并根據病情及時上報。
3、班級老師每天要對缺席幼兒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傳染病請假,則要上報園級,保健老師對園內幼兒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觸傳染病人,家長要及時通知幼兒園。
4、消毒工作是疾病預防工作的關鍵,幼兒園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對孩子的生活、活動空間采用開窗通風和每日紫外線燈消毒,用消毒水拖地,幼兒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嚴格按要求進行定期消毒。定時把幼兒被褥清洗消毒。嚴把食物的采購、儲存、加工、烹調制作關,不購買三無食品和變質的食品,做到生熟分開、每餐有留樣,要求各班用溫開水給幼兒嗽口,防止幼兒喝生水等。
5、利用教學、宣傳櫥窗等多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督促幼兒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換衣服。要求班級開展衛生方面的主題活動,讓孩子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簡單的衛生生活常識。
6、加強日常工作保育,盡量避免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活動,增強幼兒體質。在膳食方面要加強營養,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根據氣候變化,隨時注意為幼兒增減衣服。鼓勵幼兒講究個人衛生,做好個人防護。傳染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做好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接種流感、肺炎等疫苗。
7、最后,幼師應提醒家長認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報告!叭纭庇兄陬A防傳染病的發生和加重。切忌不要給孩子亂吃藥而延誤病情。
幼兒常見病及預防措施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 等診斷名詞,也可簡稱“上感”。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
清鼻涕,鼻塞,噴嚏等,也可能流淚,微咳或咽部不適,可在 3~4 天 內自然痊愈 有時淋巴結稍腫大,發熱可持續 2~3 日至 1 周左右,且易引起嘔吐及腹瀉。體溫可達 39~40°C或更高,伴有冷感,頭痛,全身無力,食欲銳減,睡眠不安等。
(二)預防措施
1.積極鍛煉:睡覺時多開窗戶,堅持用冷水洗臉,早起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多參加戶外和體育運動等。
2.增加營養:做到飲食均衡,增強免疫力。
3.隨時增減衣服:小兒熱愛運動,在運動出汗后,應及時更衣。
4.避免交叉感染和病原播散:接觸病人后要洗手,若病情嚴重,在托幼機構及醫院中應穿隔離衣,在家庭中患者避免與健康的人接觸。
二、維生素 D 缺乏性佝僂病
佝僂病又稱“軟骨病”,是嬰幼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癥。
(一)癥狀
一般表現為嬰幼兒煩躁愛哭,睡眠不安,食欲不振,夜間多汗,肌肉松弛,發育遲緩。骨骼畸形表現為顱骨軟化,頭呈方形,骨囟閉合過晚。胸廓骨骼軟化,使 胸骨前凸,形如“雞胸”,或內陷呈“漏斗胸”。
(二)護理與預防
佝僂病患兒體質較弱,應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及傳染病,多曬太陽,按醫囑補充維生素 D 及鈣劑, 用量需遵醫囑,不可濫用。多讓幼兒在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多吃新鮮蔬菜。按時加食蛋黃,適當補充維生素 D 和鈣,并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胃腸道疾病以及肝膽疾病,以促進機體對維生素 D 和鈣、 磷的吸收和利用。
三、缺鐵性貧血
它是兒童時期的多發病,6 個月至 3 歲嬰幼兒發病率最高,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占 7 歲以前幼兒發 病的 1/3 以上。主要是因為體內缺鐵,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所致。
(一)癥狀
由于缺鐵使紅細胞數目,特別是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人,故患兒面色蒼白,口唇、耳垂、結膜、 指甲床等處均缺乏血色。患兒因腦組織長期供氧不足,精神不振和食欲減退。不僅嚴重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而且也會因長期貧血影響幼兒智力的發展。
(二)預防
提倡用母乳喂養嬰兒,并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助食品,如蛋黃、肉末、肝泥等。注意維生素 C 的補充,因為維生素 C 可提高機體對食物中鐵質的吸收。及時治療胃腸道慢性出血等各種疾病。糾正幼兒挑食、偏食的習慣。
四、腹瀉
腹瀉是幼兒時期的常見病,也是許多其他疾病的并發癥。嬰幼兒腹瀉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大類。
(一)癥狀
腹瀉癥狀輕的一日瀉數次至十余次。糞便黃色或黃綠色,呈稀糊狀或蛋花樣。體溫正;虻蜔幔 一般情況尚好,不影響食欲。腹瀉嚴重者一日瀉十至數十次。糞便呈水樣,有黏液。食欲減退,伴有頻繁嘔吐。嚴重時出現高熱、呼吸障礙、嗜睡和昏迷,甚至發生驚厥,危及生命。
(二)護理與預防
注意每次便后用溫水給患兒清洗臀部。不要讓腹瀉的幼兒挨餓,飲食上應少食多餐,烹調宜軟、 碎、爛。要注意搞好飲食和環境衛生,以防感染。飲食要定時定量,添加輔食時應循序漸進,不宜過多、過急。細心照料嬰幼兒,避免腹部著涼。
五、齲齒
齲齒俗稱“蟲牙”,是牙齒硬組織逐漸被破壞的一種慢性疾病。
重點要抓好幼兒口腔保健工作,使幼兒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糾正幼兒睡前吃糖果、點心或其他甜飲料的習慣。睡前刷牙,使用含有一定量的氟化物牙膏,或使用其他防齲藥物,并定期開展齲齒普查,以便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六、痱子
痱子是夏季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因搔抓后發生感染而成膿皰或癤。
(一)癥狀
痱子為針尖至粟粒大的紅色丘疹皰疹,好發于前額、頸、腳、腰、背等處。有癢、刺痛、灼熱感。 氣候涼爽時,數日內即可干涸、脫屑、不留痕跡。
(二)預防
保持室內通風,采用防暑降溫各種措施。保持皮膚清潔,隨時為幼兒揩去汗液。夏季每天至少給幼兒洗兩次澡,洗后用痱子粉撲擦皮膚。
七、蛔蟲病
蛔蟲病是幼兒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
(一)癥狀
輕者無癥狀,大量蛔蟲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厭食、偏食,而致營養障礙。表現為幼兒面黃肌瘦、 貧血、生長遲緩等。也可有陣發性臍周腹痛、嘔吐癥狀。當蟲體過多,特別是服用不足量的驅蟲藥, 可激惹蛔蟲鉆入膽管(膽道蛔蟲病)、闌尾(蛔蟲性闌尾炎)或其他部位,引起腸道梗阻、炎癥、穿孔等嚴重并發癥。
(二)預防措施
改善環境衛生,講究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食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潔凈的瓜果及生菜。開展普查 普治,每年可選擇秋冬季集體用驅蛔藥一次。推行糞便無害化處理,消滅蛔蟲卵。
八、蟯蟲病
(一)癥狀
當雌蟲移至肛門周圍產卵時,可引起肛門和會陰部奇癢,由于搔傷,可使局部皮膚糜爛。偶爾可 侵入鄰近器官,引起異位并發癥,如闌尾炎等。雌蟲產卵多發生于幼兒夜間入睡后。此時幼兒往往哭 鬧不安、夜驚。
(二)預防
提倡幼兒穿封襠褲睡覺,飯前便后洗手,糾正吮手指的不良習慣,常剪指甲,勤洗會陰部,勤換 洗內褲和被褥。因蟯蟲壽命很短,一般僅兩個月,只要避免重復感染即可自愈。
【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相關文章:
夏季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10-05
幼兒常見疾病預防措施有哪些03-07
春夏季幼兒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09-15
常見疾病預防措施06-12
春季常見疾病預防措施08-05
春季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07-25
春季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10-29
春季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11-15
夏季常見疾病預防措施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