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環境保護方案
一、編制依據
1、《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
2、《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環保相關的標準規范及地方法規、規章
3、招、投標文件及施工設計圖紙
4、公司《程序文件》、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現場勘察及施工總體平面圖等。
二、工程概況與環境影響概述
秀麗河堤圍綜合整治工程第四期第I標段工程位于高明城區,包含沅江路和23號路。阮江路起于港灣路,向南經過23號路,終于觀瀾路。道路長約552米,紅線寬度56米和36米,含一座長度100米橋梁。23號路起于沅江路,向東經過榕蔭路,終于荷富路。道路長約827米,紅線寬度26米,含一座長度30米橋梁。
本項目主要有道路工程(路基、基層、面層)、排水及消防工程、橋涵、交通標志標線、機電電氣工程、綠化工程等。
本標段工程施工期環境影響有以下特點:
1、施工期大氣及噪聲污染對周邊居民基本不產生影響(周邊住戶較遠,且人煙稀少),主要影響于施工人員;水環境污染對周邊農地的影響也不大。因此,環境保護的重點是防止對秀麗河的污染和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
2、本標段工程工期為10個月,施工期的環境影響是短暫的、可逆的,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終止。
即便如此,我公司仍將嚴格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法》、地方法規和行業、企業要求及本工程相關環保要求進行污染防治,并加強監督管理,使本標段工程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限制在最低限度。
三、環境保護目標、保證體系及過程管理
1、環境保護目標
認真落實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具體要求,樹立全員環保意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對大氣、對水污染及噪音、廢棄物污染,合理使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營造文明、和諧、安全、環保的施工環境。
2、環境保護保證體系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項目部必須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在施工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對施工現場的環境進行保護。
項目經理部成立以項目經理任組長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項目經理是環保工作第一責任人。以項目經理為中心,輻射全合同段的環境保護管理網絡,有效監控施工行為,確保環境保護方針的貫徹。現場技術員為兼職環保員,施工工區(班組)負責人為環保負責人,項目部與之簽訂環保工作責任書。項目部把環境保護工作層層分解并落實到施工工區、班組和個人,建立起懂行善管的環境保護保證體系,進行自我監控和管理,以確保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
2.1 組織機構:項目部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負責本工程環保工作。
組長:陳生弟
副組長:歐初煊、趙照雄
成員:農德應、梁潤超、陳杰文、黃柏年、黃志源、韓曉麗
2.2 工作職責:環境保護領導小組主要負責以下各項工作:
◇ 負責排查污染源,了解污染成因,制定解決措施。
◇ 負責處理現場污染,組織人員、機械進行清理和恢復。
◇ 負責后勤保障工作,包括人員、資金、通信以及交通、處置工具的配備和準備。
3、過程管理
3.1施工準備階段
◇ 核實、確定環境敏感點和保護要求。在簽定項目合同后,將根據現場情況核實、確定環境敏感點、環境保護目標和對應的環保法規及其它要求。
◇ 識別施工過程中各施工階段的環境因素,判別出重大環境因素。
◇ 制定環保培訓計劃,對相關人員進行環保培訓
◇ 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各階段施工方案中要有環境保護的內容,包括合理規劃施工用地、科學地進行施工總平面設計、在總平面設計和調整時兼顧到環保的要求等。
◇ 按照通過審核后的施工組織設計和環保工作進行施工現場準備和環保設施建設。
3.2 施工階段
◇ 在項目經理領導下建立責任到崗、到人的施工現場環境保護責任保證體系。
◇ 按照經審核批準的環保工作方案開展工作。若因工程內容、環境要求等變化,原方案不適用時及時申請方案變更。
◇ 施工現場要有環保負責人,負責日常的環境管理工作。環保負責人組織每周對施工現場的環保工作進行一次檢查并填寫環保周報,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知有關部門整改,重大問題報告項目經理。
◇ 若發生污染事故,將立即采取措施減少或消除污染影響,向監理及業主如實匯報。 ◇ 在施工過程中,建立文明的施工現場。將現場內保護目標及場外環境敏感點的保護要
求公告每一個員工。
◇ 建立施工環保檔案。將自查記錄和各主管部門對其的檢查、審核記錄一并歸檔,工程完成后作為竣工環境審核的資料,并環境行為作為對自身工作業績的評價條件之一。
《專項環境保護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 對分項分部工程銜接處的環保工作要明確分工。每個工序結束后由環保負責人評定其環境行為,作為總項目竣工后環境審核的依據之一。
◇ 建立公眾投訴渠道如投訴電話、投訴信箱等并公諸于眾,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對群眾投訴要及時處理并在三日內給予答復。
3.3 竣工階段
◇ 工程竣工后在合同規定的時限內清場轉移,恢復市政設施和綠化。
◇ 對現場影響范圍內的保護目標經檢查鑒定無損后向有關部門辦理移交手續。
◇ 對整個施工過程的環保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總結和資料整理。
◇ 申請竣工環境審核,并按審核報告要求整改。
四、主要污染源分析
1、大氣環境污染源及污染物
施工現場砂石料揚塵;運輸車輛的二次揚塵;作業機械車輛尾氣排放;閃光對焊、電弧焊時產生的光污染。
2、水環境污染源及污染物
2.1 施工區域: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的鉆渣、泥漿和廢水;砼養生用水;施工機械(如鉆機、空壓機等)的廢油料及潤滑油;水上施工材料墮落河中;砼路面層施工的瀝青噴灑污染;綠化工程施肥產生的污染及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可能造成的白色污染等。
2.2 生活宿舍區:生活污水及糞便污水;沖洗機械車輛的油污水;場地的灑水、沖洗污水等。
3、噪聲污染源
施工機械設備,材料加工設備,振搗機械,空壓機和柴油發電機組;流動源有運輸車輛、吊車、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裝載機、砼運輸車等。
4、固體廢棄物
施工中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施工棄土棄渣(砂石渣、建筑垃圾、鉆渣等),鋼筋焊接尤其采用雙面電弧焊所剩余的焊條頭,模板填充縫隙的膠性材料、泡沫材料等,砼養生的薄膜塑料布,施工人員日常生活垃圾。
五、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1、堅決執行和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杜絕環境污染和擾民。
2、項目部成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負責本工程的環保工作。
3、項目部和各工區(班組)專兼職環保員簽訂環保責任書,將環境保護工作真正落實到基層。
4、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環保意識,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5、加強對污染氣體、污水、廢渣、粉塵、垃圾等的管理,制定環境保護措施。
6、各工區(班組)都應自覺遵守、執行環境保護措施,防止和盡量減少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7、做好環境記錄(包括影像資料)的文檔管理,詳細記錄施工前后的環境狀況、各種環保措施的執行情況等。
8、工程項目竣工后,應及時修理和恢復在施工過程中受到破壞的生態環境,做好環境綠化工作。
9、對造成環境破壞或污染事故的工區(班組),處以500-2000元的罰款。對環保工作做出顯著成績的工區(班組)和個人,視情況給予表彰和獎勵。
六、環境保護措施
1、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大氣污染的重點是控制機械車輛尾氣污染、揚塵污染以及煤煙污染。
1.1控制機械車輛尾氣污染
選用符合國家衛生防護標準的施工機械設備和運輸工具,確保其廢氣排放符合國家有關標準,保證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尾氣完全達標。施工運輸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大件或突擊運輸選擇夜間進行,減少污染。
1.2控制揚塵污染
◇ 對易產生揚塵的砂石料,進行遮蓋或適當灑水,淘汰落后工藝,降低粉塵排放。 ◇ 施工、生活區道路要定期灑水降塵,減少灰塵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橋梁工程等集中作業場地,未鋪裝的施工便道在無雨日、大風條件下極易起塵,因此應在早、中、晚來回灑水,縮短揚塵污染的時段和污染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起塵量。同時對施工便道進行定期養護、清掃,保證其良好的路況。
◇ 土方、水泥等散裝物料運輸和臨時存放,應采取防風遮擋措施,以減少起塵量。 ◇ 裝卸有粉塵的材料時,應灑水濕潤和在倉庫內進行。
1.3 控制煤煙及其他氣體污染
◇ 禁止在施工現場焚燒有毒、有害和有惡臭氣味的物質。
◇ 嚴格執行《低硫優質煤及制品》標準,強推廣使用低硫低灰優質煤。加強對民工租住房屋的燃煤管理,推廣使用氣體燃料。
◇ 發展液體燃料。采用輕柴油替代小煤爐、分散鍋爐的生產和生活用煤。
◇ 積極利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熱水、采暖盡量使用電器設備。
1.4 施工過程中受大氣污染最為嚴重的是施工人員,對于施工人員,我們采取防護和勞動保護措施,減輕其危害。
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2.1 施工機械運轉中產生的油污水,采取沉淀池沉淀措施處理,不得超標排放。
2.2 泥漿池及其他施工污水,須進行過濾沉淀后排放。
2.3 砼養生用水,因脫模劑大多采用油性脫模劑,養生時大量用水將脫模劑沖洗稀釋,因此養生用水必須集中回收,經過簡單處理后再循環使用,確保不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專項環境保護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4 修建可沖洗廁所并設化糞池,廁所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排入“動力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進行二級處理,達到國家廢水一級排放標準后排放。
3、噪聲污染的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盡可能減少機械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機械噪音。
3.1 有噪聲的施工盡量避開夜間施工。
3.2 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如有必要加設隔聲屏障,使用隔聲材料或結構來阻擋噪聲傳播。
3.3 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采取禁(限)鳴措施,減少噪聲污染。
4、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措施
4.1 建立嚴格的固體廢棄物管理制度,廢棄物設專用場地堆放,集中管理。
4.2 生活區設置若干垃圾桶,集中貯放生活垃圾,定期由運至指定的垃圾場處理或進行深埋。
4.3 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邊角料、包裝袋等及時收集、清理,運至垃圾場掩埋。
4.4 對機械設備廢棄物的管理,加強廢棄物的回收管理制度。在維修或保養機械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廢棄物回收制度,對維修或保養機械過程中產生的廢零件、廢手套、廢棉紗等廢棄物,指定專人負責回收,并設立收集廢棄物的專門容器。
5、能源控制措施
減少自然資源浪費,加強材料管理,專人負責對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的管理,杜絕“長流水、長明燈”,同時控制紙張使用數量。
6、棄土外運
6.1 工地出入口設置洗車槽、沖洗臺,車輛外出即用水沖洗干凈,確認不會對外部環境產
生污染后,方可讓車輛出門。
6.2 運載散體、流體的車輛有防護措施,封閉縫隙,做到沿途不漏灑飛揚,運土車出場前,車體特別是車輪要清掃干凈,裝載高度符合不遺灑要求。
7、文物保護措施
施工過程一旦發現地下有考古、地質研究價值或地下文物時,及時停止施工,盡快通知業主及有關文物保護部門,及時采取保護現場的緊急措施,避免人為的破壞。
七、環境保護防范要點
1、施工人員環節
本工程特別是橋梁施工人員數量比較多,且施工過程中,集中居住在橋址(梁板預制場)附近,且均采用臨時建筑為居住地,無健全污染處理設施。因此帶來的環境污染方面主要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廚房以及食堂的食物性垃圾,生活用水、糞便等方面。
基于上述實際情況,采取如下相應的保護措施:
1.1 建立垃圾定點投放,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分別投放存儲,定期進行清除。其中生活垃圾應修建防滲垃圾池,避免雨水或生活垃圾殘留水分滲漏污染地下水源。對于生活用水及食堂的污水應修建簡易的排油池、二級沉淀池,污水集中排放,集中處理。對于食堂產生的食物殘渣及廁所糞便要設置防污染物擴散滲漏措施集中收集處理,并采取因地制宜及廢物利用等原則及時處理。
1.2 對施工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做到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將環境保護方面的環節做到提前控制,從而達到從根本上抓環境保護,確保環境保護得以落到實處。從源頭抓起,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減少污染源的產生、擴散,從而防止因人為的原因使環境污染擴大。
2、施工工藝環節
2.1 橋梁施工工藝繁雜,易產生環境污染的關工序、環節較多,項目部針對具體工序、環節,采取對應保護措施:
◇ 在樁基施工中,鉆孔樁將會產生大量的泥漿,泥漿的使用對工程是必要的,但大量的泥漿產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泥漿中還摻加有纖維素、碳酸鈉(俗稱純堿)等輔助造漿添加劑,如得不到妥善處理將會污染水源,堿化土壤,所以妥善處理泥漿尤為重要。對于泥漿應設二級沉淀池循環利用,利用完后的泥漿應抽出、干燥,泥漿池處理為摻加酸性化學物質,降低泥漿pH值后再覆蓋土壤,恢復地表。
◇ 橋梁的砼養生用水,因脫模劑大多采用油性脫模劑,養生時大量用水將脫模劑沖洗稀
釋,因此養生用水必須集中回收,經過簡單處理后再循環使用,建立隔油池,將所稀釋的油類混合物分離,確保不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隔油池應定期清理。
◇ 對于模板填充縫隙材料多為膠性材料、泡沫材料,使用后應及時清理,并對膠性材料統一收集,避免造成白色污染及發泡材料被鳥類及牲畜誤食后死亡。對于混凝土養生的薄膜塑料布也應定期清理,妥善處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 對于鋼筋焊接尤其采用雙面電弧焊時,應注意將剩余的焊條頭收集,回收利用,防止電焊條上所帶的焊劑對于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閃光對焊、電弧焊時應注意搭設防眩棚,防止光污染。
2.2 路面瀝青砼面層施工時,環境污染的工序、環節主要集中在瀝青粘層油和封層油灑布、瀝青砼剩料和殘渣兩個方面。對施工剩余的瀝青混凝土及接茬鑿除的殘渣,不得隨意扔棄,集中外運到指定地點統一處理。噴灑粘層油、封層油時,對路緣石等進行覆蓋防護,以免污染四周環境。
3、施工機械方面
路基施工的主要機械包括: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運輸車輛等,路面施工機械有瀝青灑布機、瀝青砼攤鋪機等,梁施工的主要機械包括:鉆樁機、發電機、空壓機、振搗器及砼泵送車、吊車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頻繁:運輸車輛頻繁進出施工場地,可能帶泥上路,造成城市道路路面污染,各類施工機械噪聲震動影響及光污染、尾氣排放等都比較嚴重。其中噪聲影響范圍人群主要為現場施工人員和附近居民,振動影響為附近的結構物,尾氣排放及光污染主要影響周圍的環境。為此,項目部采取如下環境保護措施:
3.1 在出施工便道進入荷富路(城市道路)的接口處,設置清洗槽,對出場車輛進行清洗。同時安排專人對施工便道路口的荷富路段進行清掃。
3.2 鉆樁機應盡量采用液壓設置的機械,施工機械盡量使用清潔電能為能源,對確需排放尾氣的工程機械需加裝凈化尾氣設置。
3.3 有噪聲的施工盡量避開夜間施工,或有必要的情況需加設隔聲屏。
3.4 對于工地上機械使用的強光污染應避免長時間使用,合理安排工期。
3.5 對于振動方面應設置減震溝等隔離措施。
4、施工及生活用水環節
道路施工中,施工用水的工序多、部位多,用水量大,生活用水及污水排放時間集中。為防止施工、生活污水對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對以上各類污水需要做好相應的防污染措施。
4.1 場內設沉淀池和沖洗池,并做好污水的排放處理。
◇ 所有的生活或其他污水分別處理后方可經排水渠排入市政排水管網,回灌用水必須采用清潔水。
◇ 凡需要進行砼、砂漿等攪拌作業的現場,必須設置沉淀池,使清洗機械和運輸車的廢水經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線,廢漿和淤泥應使用封閉的車輛進行運輸。
◇ 施工現場食堂應設置簡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4.2 現場存放油料的庫房,必須進行防滲漏處理。儲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體。
以上是施工過程中最主要的環境保護防范要點,我項目部均有針對性的做了相應防范措施。但環境保護的關鍵還在于將環保意識深入到基層,做到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增強每個施工參與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并能將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到位,起到相應的作用。這樣才有利于解決集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影響問題,使環境污染危害降至最低,達到公路橋梁期間環保施工的目標要求。
八、環境保護應急預案
1、組織機構
1.1 項目部成立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本標段環境應急處置及相關的一切事宜。
組長:陳生弟
副組長:歐初煊、趙照雄
成員:農德應、梁潤超、陳杰文、黃柏年、黃志源、韓曉麗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設應急策劃小組、應急行動小組、后勤保障小組。其職能、職責如下:
應急策劃小組負責應急事件信息接收、核實及匯總,做好上傳下達工作,并策劃、起草應急處置方案;負責現場調查事故原因、污染性質及發展過程,提出應急處置措施,向領導小組報告。
應急行動小組負責現場污染控制、搜救、搶險、清理等工作,及時將情況報告給領導小組;負責現場交通秩序、治安秩序,做好人員防護和疏散、撤離等措施。
后勤保障小組負責保障環境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員、資金、通信以及交通、處置工具,做好現場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負責指揮對受害人員的現場急救和轉移。
2、工作程序
2.1 任務受領及要求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在接到污染事故報警后,應立即通知應急策劃組、應急行動組趕赴現場,當出現重、特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時,領導小組應全部到達現場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2.2 應急處置
◇ 現場污染控制
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與相關部門配合,切斷污染源,隔離污染區,防止污染擴散; 及時通報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區域和人員;
參與對受危害人員的救治。
◇ 現場調查與報告
污染事故現場勘察;
技術調查取證;
按照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與破壞的程度認定事故等級,共分四級。根據《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進行報告。
污染跟蹤監測,直至污染事故處理完畢、污染警報解除。
3、后勤保障
3.1 通信保障
應急時各類信息的下達與上報,確保通信暢通。
3.2 運輸保障
運轉的確認和調度由后勤保障組組織實施。平時各應急車輛須保證100公里以上的行車用油。
4、其他保障
4.1 醫療保障。應急過程中如出現人員中毒或受傷,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或及時與醫療單位聯系,組織現場救治。應急終止后根據實際情況組織轉院或繼續治療。
4.2 生活保障。應急領導小組擬定計劃,由后勤保障組統一組織實施。
專項環境保護方案 [篇2]
施工現場建立不擾民措施,有責任人管理和檢查,與周圍社區定期聯系,聽取意見,對合理意見應當及時采納并做記錄。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國家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施工單位在施工時應當自覺遵守,防止大氣污染。
(1)施工現場宜采取措施硬化,其中主要道路、料場、生活辦公區域必須進行硬化處理,土方應集中堆放。裸露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應采取覆蓋、固化或綠化等措施;
(2)使用密目式安全網對在建的建筑物、構筑物進行封閉,防止施工過程揚塵;拆除舊有建筑物時,采用隔離、灑水等措施防止揚塵,并在規定期限內將廢棄物清理完畢;不得在施工現場熔融瀝青,嚴禁在施工現場焚燒含有有毒、有害化學成分的裝飾廢料、油氈、油漆、垃圾等各類廢棄物。
(3)從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運輸應采用密閉式運輸車輛或采取覆蓋措施;
(4)施工現場出入口處應采取保證車輛清潔的措施;
(5)施工現場應根據風力和大氣濕度的具體情況,進行土方回填、轉運作業;
(6)水泥和其他易飛揚的細顆粒建筑材料應密閉存放,砂石等散料應采取覆蓋措施;
(7)施工現場混凝土攪拌場應采取封閉、降塵措施;
(8)建筑物內施工垃圾的清運,應采用專用封閉式容器吊運或傳送,嚴禁凌空拋撒;
(9)施工現場應設置密閉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應分類存放,并及時清運出場;
(10)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車輛的尾氣排放應符合國家環保排放標準要求。
防治水污染:
(1)施工現場應設置排水溝及沉淀池,現場廢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和河流;
(2)現場存放的油料、化學溶劑等應設有專門的庫房,地面應進行防滲漏處理;
(3)食堂應設置隔油池,并應及時清理;
(4)食堂、盥洗室、淋浴間的下水管線應設置隔離網,并應與市政污水管線連接,保證排水通暢。
防治施工噪聲污染 :
(1)施工現場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CB12523)及《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測量方法》(GBl2524)制定防噪聲措施,并應對施工現場的噪聲值進行監測和記錄;
(2)施工現場的強噪聲設備宜設置在遠離居民區的一側;
(3)對因生產工藝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確需在8時至次日6時期間進行強噪聲工作的,施工前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到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進行夜間施工,并公告附近居民;
(4)夜間運輸材料的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嚴禁鳴笛,裝卸材料應做到輕拿輕放;
(5)對產生噪聲和振動的施工機械、機具的使用,應當采取消聲、吸聲、隔聲等有效控制和降低噪聲。
防治施工照明污染:
夜間施工嚴格按照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對施工照明器具的種類、燈光亮度就以嚴格控制,特別是在城市市區居民居住區內,減少施工照明對城市居民 防治施工固體廢棄物污染 :
施工車輛運輸砂石、土方、渣土和建筑垃圾,采取密封、覆蓋措施,避免泄露、遺撒,并按指定地點傾卸,防止固體廢物污染環境。
省道313線察布查爾縣致都拉塔口岸公路工程 第二合同段項目部 2017年5月
【專項環境保護方案】相關文章:
環境保護專項方案11-23
文明施工環境保護專項方案11-23
專項整治方案04-23
專項督查方案10-11
綠化種植專項方案11-23
施工安全專項方案09-26
車輛專項整治方案12-06
安全環保專項方案01-06
有限空間專項方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