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講座心得1000字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我們有創新精神,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我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都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這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矗。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窮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于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就好比比爾蓋茨,他之所以能財源滾滾,就是因為他看到了計算機在人類的生活中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個市場有無限的潛力,也就是需求會無限增大。
我們都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非常簡單的寓言故事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的奶酪其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所握有的籌碼是不斷變化的,不更新就會被用完,不注意保存就會變質。所以這提醒著我們隨時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這樣才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立足于社會,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創業理想。
但是在創業道路上,作為大學生,往往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盲目樂觀,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后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此外,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于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再者就是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于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只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于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
資人興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就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廢了學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爾蓋瓷。學習就像老鷹飛翔的練習,只有把翅膀練硬了才能飛得更高。用一個比喻:火焰與海水。火焰象征著熱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征著廣袤無邊、深邃而又冷酷。沒有火焰般激情的創業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會有被市場經濟大海吞沒的“犧牲品”。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著冒險和付出,也意味著失敗和挫折。王選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里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沖動和付出之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們大學生在卷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后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
創業講座心得1000字 [篇2]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創業一詞已成為人們意識中較為普及的詞匯了。許多的人都在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價值而努力創業,有成功的,有失敗的,也有在艱難中前行的。縱觀創業領域的一些數據和資料,我們也不禁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殘酷的結論:創業之路艱難,創業成功更加難。這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競爭的必然結果。
《創業講座心得1000字》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在創業征途上,有馬云、俞敏洪等一批取得巨大成就的創業佼佼者,從他們的創業經歷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有益的經驗,而從那些功敗垂成或失敗的創業者身上,我們可以得出許多經驗教訓。結合自身創業的經歷,對于大學生創業我亦頗有感想。
創業,尤其是大學生創業,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一時的沖動,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更沒有經過大量的市場和社會環境的調查分析。同時,大學生缺乏創業必備的綜合素質,沒有專業的技能和指導,對市場動向把握不準,過于追逐創新而偏離實際,資金匱乏,因此很多大學生創業的激情在一剛開始就被種種挫折與困難澆滅,最終失敗而告終,創業需要勇氣和毅力,但這樣的勇氣和毅力都必須建立在個人較高的創業素質和能力之上,否則也只能算是蠻干。
對于大學生創業,我認為最根本的就是在創業之初就要充分認準和把握自己創業領域的市場飽和度、市場動向和社會環境,既要考慮到社會環境、市場環境,又要考慮到自身的情況,同時要采取各種措施(如與他人合作)盡可能的使風險最小化。這是大學生創業最根本也是最基礎的準備。其實,在創業基礎打好的基礎上,大學生創業要講究效用,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夠急于求成。創業必須講究策略性與計劃性,既要對創業過程與發展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又要這種創業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要針對每一個細節做出全方位的分析和預測。再者,創業者必須時刻具有危機感,要有危機意識和潛在危機的預警性和前瞻性。在充分考慮到同行業競爭所打來的壓力和危機,要預測當前行業狀況的走向和可能導致的危機,創業者只有時刻具有危機意識,并對潛在的危機做出相應的預警才能夠真正獨立于競爭的大環境中不敗。以上是我對于大學生創業的理解,我覺得大學生必須同時具備以上綜合能力才能夠真正開始自己的創業實踐,這是創業對于一個創業者內在和外在的要求,是創業過程中所必須得到考驗的。
在14號晚上聽了這個有關創業的講座里面,一個叫周海的老板來講課,為我們來講解如今的一些新興電腦科技,電腦產品。使我對以后的創業,或是求職,或是學習方向,都有了一定的啟發,也使我有點撥開迷霧的感覺,看到了一絲的光明。
對于我們的就業方向這個方面,周海先生就告訴我們,其實在他的公司,做一個項目,就已經需要600個員工,而微軟在做windows7的時候,就動用了200多個項目經理,一共2000個技術人員,2000個測試人員,有涉及到的人windows7的人居然達到2萬人,撇開微軟公司的強大不說,就看他們的用人,我們一直以為,一般就需要技術人員,很多同學對自己的定位都是定位成技術人員,而幾乎都不知道,測試人員是很重要的,測試人員其實就是把自己做為體驗者,而且他們還需要體驗者沒有的技術,也就是對電腦程序,設計思路上的了解,在試用和調試系統的時候,他們需要為系統里面提出缺陷,還有如何修改等等。據說微軟在設計程序的時候,往往1個程序設計員就要配2個測試人員,所以可見出測試人員的重要性,而且測試人員的人才需求量之大,但是在此之前很多同學都是不
清楚的,也根本沒想到做為測試員,讀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也總是以為自己的出路不是去設計程序,或者去管理一些有關于電腦的人員,或是統計數據,完全沒有想到竟然在設計程序的過程中需要這么多人員的支持,才能完成,就只覺得就一個程序設計員坐在電腦前,不斷思索,不斷敲著鍵盤,把想到的程序寫進去,然后最后運行下好不好,好了就大功告成。其實過程不是我們想象的這樣的,所以在這里面還讓我知道了一點就是當我們在看一個實物的時候,不能以自己主觀去看,而是需要看看究竟過程需要什么條件,而不是我們看的表面那樣;也讓我知道,在社會上生存,創業的道路上,不是自己能單槍匹馬就能沖出一條血路,雖然這些人存在,但是少而又少,團隊精神是很重要的,在設計程序里面也就提現了這樣,在設計程序需要和同事思想上的碰撞,摩擦,互相批評,最后才能做出好的程序出來,所以團隊合作是很重要的。能使我們的創業路上更加平坦,走起來更加快。
對于我們的目標來這個方面呢,周海先生通過在他的講話中,也說出了我們在定位自己的目標時,不能總是瞄準那些很多人瞄準的那一點,那樣競爭就十分大,就對于技術員和測試員來說,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是為了自己能成為設計員努力,而沒有進行以后的市場需求的分析,對自己定位在現在別人還沒有注意到的那個點,當別人醒悟了,發現了也有這一條陽光大道可以走的時候,你已經接近到了勝利的城堡,而別人才沿著你的腳印走過去,我們這樣就比那些沒有發現到這個定位的人快了一步,更快等到頂峰。這就要我們有一雙發現機會的眼鏡,如果我們真的沒有別人那樣好的洞察力的話,我們就應該時刻準備著,準備奔赴一個新職位,這就需要我們對我們的知識面進行擴大,使我們自己在任何時候,遇到任何機會的時候,都是處于已經準備好的狀態,去迎接機會,這樣的話,取得成功的概率就更高,所以說到底也就是需要自己多多奮斗,多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更加博學,這樣就一定不會被社會拋棄,而是成為社會的“寵兒”
《創業講座心得1000字》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在周海先生所說的話語當中,也就是在他最開始說的那一句話,他說了他自己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但是他最后走了這條計算機的路,這個對我的啟發很大,雖然只是只字片語,很多同學可能沒有注意到,但是這句話卻深深印在我腦海里,又是一個出來就業的時候和自己之前專業不對口,其實,這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們沒辦法很好的觀察到,我們將來應該從事什么工作,究竟真的是搞計算機軟件開發,還是搞計算機管理,還是搞資料統計等等,這都是一個未知數,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我們在以后的社會當中應該如何去站住腳,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這就是需要我們自己不斷加強自己的能力。如今大學生畢業,找工作,保守估計有過半的大學生就業單位和專業是不對口的,就比如說,我們每年給予應屆大學生關于計算機的職位上,有2000個職位,而給予我們應屆大學生來的職業,全部加起來卻又50000個職位,我們究竟是要去競爭這2000個職位還是要在50000個職位里面競爭呢?雖然我們在除了計算機以外的職位有48000個,但是這48000個職位卻不是我們都不能勝任的,只要我們的知識面夠廣,我們都能有自信能打-倒那些專業對口的同學們,況且,與我們競爭這些職位的同學,還有那些專業不對口的,所以我們也能有稍微的優勢,因為我們這個專業的覆蓋面廣,可謂是出來是一個“通才”,雖然都沒辦法很精,但是也都涉及到了,基本都能理解如何運作或是工作,所以我們只要在開闊我們的視野,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我們就能更好的機會可以給我們選擇,而不是機會來選擇我們,我們就有更多的職位可以去涉足。所以,我們現在不能只抱著我們生就是學信管專業的,出去也要是找絕對對口的職業這個思想,我們更應該想到,我們可能是沒辦法去對口的專
業,更要做好準備去應對當其他職業的招聘時,我們能不能說出我能勝任這個4個字。
就這次的講座,讓我覺得應該就要懂得,我們應該如何去確立目標;如何去看到自己的未來,就算沒能看到,也要學著做好準備,就像備考那樣,有好多知識點,但是只出一個知識點,而我們為了能應對考試,就要把所有知識點都學了,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也應該做好就業時工作與專業不對口這樣的結果,所以應該學會自己去多涉及多個學科,多方面的知識,讓自己能更好的在各個學科中游刃有余,讓自己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使自己能更容易,更早的取得成功的果實。這就是我在這次看了講座后的所感所悟。
創業講座心得1000字 [篇3]
通過昨晚觀看學院組織播放的創業教育講座視頻,我有了不少的想法與思考。在此寫一點東西,說說自己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的個人第一感覺就是,我們還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大一這一年以來,第一學期,我們的專業課是C語言程序設計,還有一門全英的計算機概論(說實話,因為英語水平有限,這門課實在沒有學到什么);第二學期,我們的專業課只有一門,甚至算不上是專業課,因為它是和硬件有關的,而我們的專業是“軟件工程”。這門課的名字叫做——數字邏輯。
因此,這么一年下來,其實在學校課堂里,我們學到的專業知識是很少的,如果想要比身邊的人優秀,那就必須自己餓了自己找東西吃。我們可以自己上網找一些別的教程自學,也可以到學校的圖書館借書自學,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在廣泛涉獵中逐步明確自己想要的未來方向。像我身邊的同學,已經有不少人自學了Java script, html,等等。
為什么我看完這個創業教育講座之后,第一感覺是需要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呢?因為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有創業的念頭,而你又是讀計算機的這種工科類專業出身的,那么本人本身就應該先擁有過硬的技術。就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他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輟學創業,并不是一下子白手起家的,他已經研究了計算機相關方面的技術十年左右了。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倘若想創業,首先第一點,應該掌握更多的技術。或者更精應該會比較好,畢竟萬金油也是沒什么用的。如果你C會一點,C++會一點,Java會一點,什么都只是會一點,那用途也不大。
第二點,我認為如果要創業,首先個人應該要有敏銳的商業觸覺。如果是那種純技術流的人員,就不適合創業了。一定要那種喜歡研究學術之余,還有意識地觀察市場的人,才適合創業。我們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要創業,那就一定要密切關注,到處最近這些年來流行了哪種技術,又沒落了什么技術;新舊技術之間的優缺點分別是什么;有關網絡的、計算機、的、軟件開發的那些知名大公司有些什么新動態,代表了整個計算機市場的一個怎么樣的方向和趨勢;未來又將會流行哪種更新更好的技術……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必須學會觀察并了解的。我認為市場中是蘊藏著無數商機的,就算觸覺夠不夠敏銳去發現它們。
第三點,我想談談,創業是為了什么。深圳鴻儒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覃彪喜,在他剛準備創業的時候,一家印刷廠的老總跟他說了這么一句話:“世界上最可憐的就是給別人打工的人。”這句話讓其印象深刻。因為根據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如果一個打工者拿到了某個數目的薪水,那他為他的老板所創造的價值就肯定遠遠不止這個數目。做老板獲得的利潤往往比員工獲得的工資多得多。打工者當然也可以成功——我們現在不是也有不少出名的打工皇帝么?但是最成功的打工者可能還比不上一個最不起眼的老板。我并不是說每個
大學生畢業之后都應該去創業,但是,每一個大學生都不能回避的一個尷尬的事實就是,就算我們在一家大型跨國企業里做一個高級白領,我們的薪水也可能比不上一個中小學文化的人。當然,有的人會用工作環境,生活品味來說事。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視錢財為糞土呢?
最后,總結性地概述,我覺得,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僅需要一定的前期資金,還需要各方面的知識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廣泛的人脈資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成熟的風險意識。這些方面對于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事很難充分具備的。所以“欲速則不達”。基于以上的考慮,我覺得在創業之前通過給別人打工耳機淚經驗是風長臂要的,只是這個過程應該盡可能地縮短。在工作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見世面,有針對性地深入了解某些行業以后的再決定自己究竟在什么領域創業;另一方面,可以充分鍛煉自己的能力,而這種風險又嫁接給了老板。
以上就是我觀看創業教育講座視頻之后的一些感想。
【創業講座心得】相關文章:
關于創業講座心得12-31
大學創業講座心得12-31
創新創業講座心得06-06
大學生的創業講座心得09-23
創業講座心得體會09-17
創業講座的心得體會04-08
大學生創業講座心得08-14
2017創業講座心得800字范文03-12
創新創業講座心得體會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