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民防工作匯報材料
為貫徹“把民防工作進社區作為省民防局的年度重點工作”的要求和《2011年平江區民防工作要點》,今年區政府將實施社區居民防災減災工程作為社會管理創新重點項目之一,我社區作為全區開展“民防社區行動”試點單位,根據市、區、街道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落實,現將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社區基本情況
歷史街區社區地處蘇州古城東北部,東起相門河,西到平江河,南起中張家巷,北到管家園,總面積0.4平方公里。社區現有居民4200余戶,10000余人。轄區內文物薈萃,歷史文化氣息濃郁,有世界文化遺產耦園、文物保護單位戲曲博物館、評彈博物館、潘宅、名人唐納故居等。還擁有河道、小橋、小巷、古民居、古牌坊、古樹、古井等眾多古城風貌遺存,盡顯“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風韻。
歷史街區社區設有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社區工作站、社區綜合治理辦公室和社區居民事務服務中心,共有工作人員11名。社區辦公用房650平方米,設有一站式社會事務受理大廳、社區市民教室、健康休閑園、公民素養體驗廳、美麗心靈心理工作室以及蘇州市圖書館歷史街區分館;電子觸摸屏、電 1
腦、數碼相機等辦公設施配備齊全,社區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目前已實現了與區、街道辦公信息資源的網上共享。社區范圍內共裝有14個360度旋轉監視探頭,覆蓋全社區的重點干道、復雜外圍線及車庫出入口等區域。
近年來,歷史街區社區先后被授予國家級學習型社區、全國綜合減災范社區、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江蘇省婦女兒童之家示范點、江蘇省基層創安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和諧社區示范點、江蘇省創建文明社區工作先進社區、江蘇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示范社區等多項榮譽稱號。社區將民防工作與“平安社區”、“文明社區”建設相結合,豐富社區建設的內涵,創新工作思路,整合部門資源,構筑社區民防服務平臺,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民防工作進社區”活動,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區為載體、設施為基礎、文化為支撐的社區民防格局,提高居民的認同感和參與率,為民防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建立完善民防工作機制
歷史街區社區屬于典型的密集型老年人區域,社區始終堅持把民防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做到提高居民群眾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居民群眾的民防意識和技能。我們從加強輿-論宣傳、建立應急機制、進行實戰演練著手,來提升社區應急管理的水平,增強居民群眾的民防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為打造平安幸福社區奠定基礎。在完善民防工作機制中我們主要2
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加強領導
社區成立了以社區書記帶頭的居民防空防災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民防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應對突發事件、防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廣泛開展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群眾防災減災的意識和基本技能。如社區為細化應急疏散預案,制作了《歷史街區社區居民防空防災應急疏散(避難)手冊》發放給居民,使其更加了解社區民防工作預案及社區緊急疏散圖,社區還在轄區主要街巷路口裝訂了疏散指示標識,在災難來臨時,方便居民能夠第一時間找到集結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社會穩定。社區還組織骨干參加各項民防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社區民防工作的專業性,社區現有國家防災減災信息員1名。
2、完善制度
根據市民防局、區人防辦相關要求,結合社區實際,制定了歷史街區社區民防工作計劃,歷史街區社區民防工作制度、應急救護制度、安全巡邏制度、消防器材保管制度等。進一步增強社區居民防災意識,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應急防護知識,提高城區社區應對突發災害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救助能力。
3、硬件到位
社區利用有限資源,提供了具有條件的辦公場所作為民防工作室和物資器材庫,并掛牌標示。開辟一塊特色鮮明的“民防圖書角”,突出民防特色,免費提供社區居民閱覽和借閱。社區配備一套功能齊全的多媒體宣傳設備,配置了DVD、電視機、投影儀、照相機等設備。還配備了一套使用便捷的應急器械,隨時可供社區居民應急使用。
三、突出重點圍繞主題開展工作
社區在認真貫徹落民防局“十個一”的工作機制外,通過結合自身特點,開創了十大特色品牌,進一步推動民防工作進社區。
1、市民學校傳授實用技能
社區作為一個典型的密集型老年人區域,加強老年人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意識和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社區以老年大學為依托,邀請民防辦,公安局,消防大隊,民政局,安監局等領導,為老年居民傳授自救逃生、防災減災、居家安全、火災預防、安全生產等方面內容,讓老年居民提高了防災意識。
《社區民防工作匯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社區利用“未成年人活動場所”不斷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生活,假期安全也成為未成年人活動的重要內容。在假期期間,社區邀請社區民警為未成年人傳授假期安全知識,平江醫院醫生為未成年人教授急救知識,還請校外輔導老師以問答和游戲4
的形式宣傳民防常識,提高未成年人的民防意識。
2、幫扶協議惠及弱勢居民
社區根據老年人多、殘疾人多的實際需要,成立了鄰居結對組,并為72人簽訂了減災幫扶協議。幫助平時負責災害科普知識、防災減災知識、自救互救知識的傳授,通過在社區參加的自救互救專業技能訓練,在災害來臨時,對被幫助者實施救援,以確保社區弱勢群體的生命財產安全。
3、心理疏導體現未雨綢繆
2015年,社區創辦“美麗心靈”心理咨詢工作室,設有1名專職工作者負責日常工作事務。社區依托美麗心靈,開展應急防護心理培訓等各項心理防護工作。通過這些培訓,進一步提高居民在面對突發公共事件后對自身心理進行調適的能力,促使居民采取適當的行為措施來避免并抗擊外界對生命的威脅。至今,已培訓受益人數已達1000余人次。
4、商鋪民防宣傳不留隱患
平江路作為國家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國家4A級景區,旅游高峰期客流量大、人員密集,而平江路沿街商鋪建筑以磚木結構居多,耐火等級低,抗震能力差,加上房屋連片,一旦發生災害事故,將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針對這些問題,社區聯合平江路派出所,平江歷史街區風貌公司一同對沿街商鋪實施統一線路整修,清查商鋪“三合一”現象,定期對商鋪內的安全設備進行檢查,加大對商鋪負責人的民防常識宣傳教育力度。
5、教育園地傳播民防知識
2015年歷史街區社區建設了古城區內第一家“社區健康教育園”科普教育基地。社區以健康教育園為依托,打造了一塊民防教育園地,利用多媒體互動技術,用生動的動畫形式,改變了以往強硬灌輸的做法,每個提醒防災減災的動畫畫面和語句,都融入了對居民的真實情感,不僅讓人容易接受,而且看起來有一種親切感。
6、直通車暢達民意保安全
2015年下半年,在平江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歷史街區社區在全市城區率先建立起“民情直通車”機制,即通過建立社情民意的搜尋采集、研判分流、辦理追蹤和答復反饋四項機制,打開一條居民下情上達、政府管理服務有的放矢的快速通道,切實解決老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社區以“民情直通車”為載體,通過“民情信箱”“民情懇談會”第一時間了解轄區內的安全隱患,做到安全隱患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進一步夯實民防基礎工作,完善長效工作機制。
7、圖書分館普及民防知識
社區以圖書館作為有利資源,在圖書館內開辟了“民防圖書角”,按不同年齡層次擺放了各種民防圖書以供未成年人、退休老人、企業員工、外來務工人員等參與到民防學習中來,社區還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開展網上學習民防知識活動,使民防文化真正深入社區。
8、先進器材彰顯民防實力
為配合社區各項管理工作的提升,保障“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內控保建筑、文保單位及居民、商家的消防安全,進一步提升社區民防能力,社區還引進了一臺名叫“風火戰神”的全新摩托消防車,配備消防泵、消防斧、滅火器等專業消防器材。它靈活輕巧,不僅不受街道寬窄、堵車等因素的限制,更可以攀爬臺階,在大型消防車到來之前,能就近取水及時控制火勢。
9、開展民防演練增強能力
社區不定期開展各類應急演練。2015年6月19日社區組織開展了公眾聚集場所重大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消防演習。2011年6月9日社區開展了以“安全責任,重在落實”為主題的消防演練。這些消防演練活動的順利完成,大大增強了廣大居民群眾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技能,切實加強了社區的民防教育工作,筑起了社區安全的“防火墻”。
10、民防應急志愿者重參與
社區成立了民防應急志愿者隊伍,按區域劃分建設志愿者隊伍,共有成員53人,他們是聯系民眾和相關部門的紐帶。他們植根于群眾之中,對社區內的各類信息都能及時掌握,對社區的各類情況都比較了解,志愿者更有利于開展基層的民防工作。在平時,社區民防志愿者隊伍能夠通過各種民防知識的宣傳,舉辦防災自救互助演練活動,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將防災自救互救知識帶入千家萬戶;在災后,他們能夠更有效地進行
災情信息搜集,指導群眾緊急疏散,配合專業救援隊伍搜救受困者,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基礎作用。
四、完善民防設施及民防器材
社區充分利用轄區資源,按照安全可靠、就近布置、因地制宜、快速通暢的布局原則,將平江路大儒巷停車場、平江路廣場、保吉利橋空地、混堂巷農貿市場地下人防工程、藕園空地、東園停車場空地等確定為社區避難場所。這些避難場所平均可容納2000多人,都配有基本救災器材,每個場所都有醒目標示,便于社區居民及時找到避難場所。社區還制定了應急疏散路線,當災害到來時,居民可以有條不紊的逃生,有效防止了混亂踐踏事件。
社區民防設施齊全。社區內配有專用針對蘇州街巷的小型消防車,消防車每天在大街小巷巡邏,保障安全。社區范圍內共裝有14個360度旋轉監視探頭,覆蓋全社區的重點干道、復雜外圍線及車庫出入口等區域。這些電子眼安裝后,24小時工作,有效防范了災害的發生。社區配置儲存了一些必備的民防設備,在主要街巷都有消防栓,社區還將消防器材分發到樓宇大院,并定期派專人檢查消防器材,保障消防器材正常的維護與使用,社區還設有民防器材庫,配備了手搖報警器、安全繩、應急燈、急救包等應急設備。
社區內有天然防火應急源,7條河道、17口天然水井,為火災發生時,居民能就近取水源及時控制火勢。
五、今后社區民防工作重點和目標
社區將盡快完成應急處置中心,真正起到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應急指揮作用。按照上級要求的進度,啟動應急處置。每年完成1~2次突發事件演練。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加強應急人員的培訓,提高應急人員管理能力。繼續完善社區應急預案。通過加強民防宣傳工作,將民防宣傳工作制度化。發揮社區教育、黨員和志愿者的示范作用,進一步加大力度向社區居民宣傳防空防災知識,培養居民自救互救、應對突發事件的防護技能。并加強對社區民防志愿者的民防業務培訓,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形成有效戰斗力,提高社區組織防空防災的能力,為轄區民防事業做出貢獻。
社區民防工作匯報材料 [篇2]
各位領導: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對我社區人防工作給予檢查指導。下面,我將社區人防工作做一下簡單匯報,不到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一、加強領導,不斷夯實社區人防工作基礎
社區成立了以主任為站長,社區民警、人防志愿者和物業人員為成員的人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工作職責,使戰時指揮和人口疏散以及平時防空防災工作都得到了具體落實。社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招募轄區內政治素質好,身體健康的退伍軍人為志愿者,從事人防事業,組成心理防護組、醫療救護組、治安(巡防)組、防火組等。
二、大力投入,切實增強社區民人防工作實效 社區在裕民家園人防工程的入口處和重要路口都安裝了標識牌和指示牌,并在顯要位置安裝了人口疏散示意圖,配備了必要的呼救、指揮、逃生、滅火、防化、醫療救護等器材,每年定期對轄區內人防工程的消防設施、安全通道和管線管道進行檢查維護,保障應急避難場所的正常運行。同時,社區還還切實加強應急演練,在街道武裝部和消-防-隊的組織和指導下,我們每年會
在裕民家園進行火災緊急疏散演習,通過演習讓每個居民學習防災減災知識,掌握自救技能,真正做到進家落戶到人。
三、廣泛宣傳,大力營造社區人防工作氛圍
社區在裕民家園門口設有人防宣傳電子屏和宣傳欄,社區閱覽室也放置著各類防空防災書籍供居民觀看,同時每季度向居民發放《應急手冊》和《民防知識》讀本,通過這些渠道,增強了居民對人防工作的認同感和向心力。每年通過搖號的方式免費向居民發放應急包,在發放同時,社區工作人員向現場居民講解各種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宣傳應急逃生知識和技能,有效提高了居民安全防護意識和能力。
四、目前社區人防工作存在的困難
1、人防經費不足。我社區每年固定收入少,支出項目多,非生產性開支比較大,同時,社區還要承擔環境整治、拆遷安置小區管理等任務,在這種情況下,要求社區拿出過多經費用于人防宣傳教育,是有困難的。
2、人防場地保障難。社區沒有單獨人防宣傳教育室,有些時候開展人防活動會受到一定影響,導致有些居
民參與積極性不高。
【社區民防工作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社區民防工作匯報11-25
社區工作匯報材料08-04
社區藥具工作匯報材料11-25
社區工作匯報材料11-25
社區黨校工作匯報材料11-25
社區統-戰工作匯報材料11-25
社區雙創工作匯報材料11-25
社區消防工作匯報材料11-25
社區五老工作匯報材料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