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文藝工作匯報
一、基本情況:
XX鎮距市區23公里,總面積125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委員會,56個村民小組,2800戶,總人口9043人。2011年全鎮GDP 1.98億元,財政收入400萬元,20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720元。目前我鎮文化站共有編制2名,村級文化協管員6人。全鎮現有在建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個,業余樂隊2個、花鼓戲隊2個、舞龍隊1個、龍舟隊1個,農村文化建設發展態勢良好。近年來,我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新農村建設,把建設農村文化陣地作為一項民心工程來抓,努力豐富農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移風易俗,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二、文化站建設情況
我鎮綜合文化站于2015年9月初動工改建,目前主體裝修已基本完成,為一幢獨立3層樓建筑,建筑面積600余平方米。項目總投資66萬元,其中上級補助項目資金30萬元,鎮里自籌36萬元。配置有健身房、綜合展示廳、電腦室、閱覽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動室等,可同時容納80多人休閑活動。體育健身房配有跑步機、乒乓球、臺球等;電腦室配備電腦8臺,已接入寬帶;圖書室配備圖書2000冊;棋牌室配備4張麻將桌及娛樂器材。多功能活動室配備投影儀、電視、音響等設備。
三、文化站活動開展情況
2011年我鎮下撥3萬元工作經費用于鎮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文化站配備了一名站長和2名專職管理人員,還聘請一名體育教師專門培訓健身舞蹈。2011年以來,鎮文化站要主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有:一是開展健身舞蹈培訓工作。已成立了3支健身舞蹈隊,
從市里邀請老師向農民培訓各種廣場舞蹈,現在XX鎮燈光球場每晚活動跳舞的人數發展到60人左右。二是開展群眾性休閑娛樂活動。鎮綜合文化站所有活動室均免費對群眾開放,電腦室8臺電腦全天候開放,每天上網信息查詢的群眾達60人次以上。積極策劃我鎮籃球比賽活動、乒乓球比賽活動、拔河比賽活動,趣味運動活動,每日都有群眾在文化站參與活動。三是開展群眾性文藝活動。2011年,文化站以建黨90周年、迎新年等為契機,積極組織群眾參與的文化表演活動,參與群眾達60人,前來觀看的群眾達200余人。四是開展讀書月活動。鎮圖書室免費向全鎮群眾開放,一年來累計借閱書籍數1600余冊,全年接待到圖書室學習、借閱書籍達到數千人次,同時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主題活動。
四、文化站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鎮文化站工作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主要有:一是工作經費不足。受鄉鎮文化站“公益性”的影響,市場資金也相應不能流入文化站,文化站經費靠鎮財政投入,存在著經費不足的現象,造成文化站的作用不能正常發揮。二是文化隊伍不足。我鎮文化站專職干部一名,雖然又配備了2名管理人員,但仍缺少有特長能獨立組織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人才。
鄉鎮文藝工作匯報 [篇2]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新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xx鎮確立了“天上王城,天下xx”文化高地的總目標,以推介春秋文化為載體,激活群眾參與文化創造的熱情,不斷繁榮群眾文化生活業態,實現了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指數的雙豐收。現將具體工作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是做好文化體系建設的關鍵。
省、市、縣各級領導都到xx檢查指導過工作,在肯定工作成績的同時,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許就是xx文化體系建設的動力。xx鎮黨委、政府更是把文化體系建設作為全鎮的重點工作來抓。一是成立了以黨委副書記為組長的宣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配齊配強文化站工作人員,鎮、管理區、村三級連動,全力結合。結合桃花節、采摘節、文化廣場、文藝演出、春秋古墓、崮韻風光、舊址遺跡,擦亮文化牌,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二是將群眾文化活動經費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建立完善文化工作機制,確保全鎮文化事業建設的全面發展。
二、以鎮綜合文化站為重點,加大投入,強基固本,為群眾文化生活搭建平臺。
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完善文化基礎設施。一是投資40余萬元新裝修綜合文化站,總建筑面積達860平方米,設有多功能廳、培訓室、圖書閱覽室、書畫室、游藝活動室、電子閱覽室、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信息資源共享活動中心等。其中圖書室藏書5600余冊,訂閱報刊、雜志40余種,配備電腦20臺,各類健身體育
器材30件,設有宣傳櫥窗、板報欄、文化長廊。鎮文化中心的建設完善給鎮駐地周邊人群的健身娛樂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帶動了全鎮文化活動的開展。二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依托各村現有的遠程教育場所作為文化設施網點,把“共享工程”納入文化建設整體規劃,所有村莊的場所及設備均全部配齊。三是逐步建設完善全鎮46個村的農村文化大院設施建設,按照農村文化大院建有“三室一校”的要求,配齊圖書報刊、健身器材、必要的演出設備等。目前,全鎮已建成46個村級文化廣場,每個廣場統一標示牌,統一安裝照明,實現了全鎮村級文化廣場的全覆蓋與規范。今年又對各村進行了高標準的建設,每個村投資600元。文化廣場的建設使廣大群眾“娛樂有去處、活動有場地”,大大提高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文化效應凸顯,呈現出文化場所規范齊全,文藝隊伍持續壯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嶄新局面,有力地推動了全鎮文化事業的健康蓬勃發展。
《鄉鎮文藝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廣納人才,組建隊伍,加強培訓,巡回演出。
一是加強鎮村文化隊伍建設。配齊配強鎮村文化工作人員,把年紀輕、文化高、素質好、真心喜歡文化工作的同志配到文化隊伍中來。二是廣泛吸納專業藝術人才。深入挖掘農村文化員,從當地退休的教師、干部、業余愛好者之中找文化帶頭人,聘請他們作為村級文化工作指導員,從而推動群眾文體活動的開展,改善農村的文化氛圍。三是大力培養全鎮農村文藝骨干。積極引導擴大農村文化受眾面。依托有形的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室,組織農村文藝骨干開展活動。采取“拉上來”和“送下去”,業余骨干隊伍平時利用鎮、村文化中心排練,形成農民自辦文化的品牌。今年以來我們聘請縣文化館專業人員來我鎮培訓指導組
建了6支文藝演出隊,在全鎮46個村巡回演出,據統計本次巡回演出觀看的群眾15000人,達到戶均1.5個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健全制度,強化管理。
一是通過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建設“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在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中的實際困難。二是成立“三隊一組”(即文藝演出隊、體育健身隊、科技宣傳隊和文藝創作組),認真開展科技、文化、衛生、法律、政策、安全六進村活動。三是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按照保護合法、打擊違法的原則,組織清理整頓文化市場,確保全鎮文化市場健康有序協調發展。
五、以活動為載體,活躍氛圍,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以基礎文化活動設施為依托,結合傳統節日適時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充分利用農閑時間傳統節日的特殊文化意義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一是2015結合“天下xx鄉愁之旅,世外桃源崮鄉之夢”的主題,成功舉辦了xx第四屆桃花節。2015山東沂水xx第四屆桃花節自4月4日開幕以來,吸引了十萬以上余游客,擠爆了佃坪桃花山。開幕當天,由山東電視臺《唱響山東》組織的大型文藝演出像漫山怒放的桃花醉倒了游人。蔣大為等眾多明星真情獻唱表演,給八方游客帶來象征財富幸福的“桃花運”。第四屆桃花節除開幕式“相約桃花山、魅力xx行”大型文藝演出外,還包括山東省“鼎福杯--崮林泉鄉四季xx”攝影大展頒獎暨攝影作品巡回展、第二屆捷安特山地自行車大賽、沂水縣旅游商品展銷會、我與桃花源的故事——萬名小記者走近xx采風活動、
“游天下xx十里畫廊,行美麗鄉村世外桃源”微信征文活動、2015年沂蒙“崮鄉露營”暨戶外運動活動、游桃源“十里泉鄉”,憶鄉愁夢回“崮”里、“馬蓮河水文化節”系列活動、以花為媒,相約xx招商洽談會等十項活動也將陸續精彩呈現。二是進一步加強文藝隊伍建設,積極組織文藝下鄉演出。今年以來,文化站組織文藝演出隊到桃花山、桃花源、桃花澗以及各村演出共77場次,觀眾達到12萬人,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我鎮將以這次現場會為契機,進一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促進綜合文化中心在資源共享、功能完善、效益增強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全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促進各項社會事業的全面健康發展,為建設“生態旅游強鎮、歷史文化名鎮”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鄉鎮文藝工作匯報 [篇3]
一年來,**鎮文化站在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也受到了上級以及鎮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目前,我鎮逐步形成了文化組織領導加強,文化活動陣地保證,文化隊伍建設完善,文化活動形式豐富、文化服務工作深入的良好局面。
一、夯實基礎,強化硬件,加強文化陣地建設
在文化建設工作中,文化站積極協調,鎮政府舍得投入。今年一年來,鎮政府籌措資金24萬元,在**村建成了綜合性的文化站所,現在主體框架已基本竣工。
與此同時,全鎮各行政村也相繼建立起了農家書屋24家,今年新增9家。全鎮文化大院建設也在逐步完善中。其中,**、**、**、**、**、***等6個行政村的文化大院通過一年來的建設,建設起點高、標準高,都配備了一系列健身器材,已基本達到了省級示范文化大院的標準。**、**、**、***、**等15個村的標準化文化大院也在緊張有序的建設中。另外,全鎮30個行政村已全部接收安裝了遠程教育。各種民間組織如民舞、戲劇、烙畫等組織也都在鎮文化站的指導下相繼建立起來了,全鎮的舞獅隊由去年的10支增加到13支,腰鼓隊由去年的10支增加到16支,舞龍隊2支,旱船3支,秧歌隊8支,嗩吶3班,電影放映隊4支,業余戲曲團體5支,擁有各類藝術演職人員600多人。全鎮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煥然一新,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局面。
《鄉鎮文藝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整合資源,培訓農民,完善文化隊伍建設
今年以來,我們充分利用鎮政府的多媒體教室、村級遠程教育等形式舉行了養殖、種植、科技咨詢、法律知識講座等培訓活動20次以上,參加群眾達8000多人次。同時,我們還積極聘請省、市科技專家深入基層,深入到農村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傳授。聘請了市畜牧局專家在**村對100多個養殖大戶進行了養殖技術培訓;與**鎮二中聯合聘請了市級心理健康咨詢師對**鎮二中的800多名師生進行了心理健康咨詢培訓活動。
三、以人為本,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活動
**鎮文化站成立以來,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結合當地村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開展了一系列文化服務活動,扎實推進了優秀文化站創建工作。今年來共舉辦綜合性大型活動4次,舉辦單項性活動及各類講座、培訓20余次,多次獲市級、區級的表彰、獎勵,在各項比賽中屢創佳績。
1、我們充分發揮文化設施的陣地作用,鎮文化活動中心、村文化大院要堅持常年開放,活動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和科技咨詢活動,以健康的文化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素質,營建健康的民俗民風。
2、辦好節慶文化活動,特別是元旦、春節、元宵節和春會期間,要舉辦大型的文藝活動,并形成慣例,全年組織民間文藝活動不少于6次,單項文藝活動不少于2次,每年均有民間文藝表演隊伍參加區以上節慶活動。組建和培養較強的業余文藝創作隊伍,爭取每年有文藝作品在市以上報刊發表。
3、合理保護和開發民間藝術資源,有計劃地進行挖掘、整理、
提高、利用。同時,積極培育、開發農村文化市場,為群眾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文化活動場所,促進其健康、繁榮發展。
4、對有一技之長的文化人及較大規模的業余文化團體要積極扶持,組織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活動,支持、鼓勵文化站和個人組建各類文化表演團體。
在一年中,我們舉辦的主要活動如下:
1、利用農村傳統的春會、更會、戲劇演出等形式,開展了科技、文化、衛生、法律等“四下鄉”活動,直接受益群眾多達10000人次,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2、2月16日-18日,精心組織**鎮9支代表隊參加**區民間文化藝術節。
3、2月16日-18日,組織**鎮轄區內企業參加在市區舉辦的元宵節燈展活動。
4、4月27日,迎接省文化廳對**村文化大院的檢查和指導。 5、8月18日,迎接區人大對**鎮文化市場及網吧督導檢查
四、存在問題
1、文化站的辦公條件非常簡陋,希望上級能給予關心。
2、鎮財政財力有限,文化經費投入少,致使很多工作無法開展。
3、指導農村生產工作的直接參與式偏重,有待進一步改進。
4、**鎮轄區雖然管轄范圍較大,但處城郊結合部是典型的叉花地段,居民和村民雜居,單位和農田相伴,所以居民文化活動場地比較有限,在開展文化活動時,就容易在重復的地方開展。導致活動不
能完全起到宣傳效果。
五、今后努力方向
2012年文化站將相對存在問題,積極想方設法加以解決,繼續遵循“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團結務實,銳意進取,努力實現開拓創新、積極健康、豐富多彩。
1、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宣傳,加強非物質文化的調查與申報工作。
2、改進指導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運用文化藝術手段服務農村工作。
3、強化文化市場管理。
4、繼續開展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5、繼續加強村文化室的指導工作(圖書的管理和借閱、器材的管理和使用)。
6、扎扎實實地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質的文化品牌,推動我鎮精神文明建設快速發展。
今后,文化站將繼續發揚本身的工作特色,大膽的創新文化活動,并努力挖掘轄區人才資源,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抓好文化設施建設,實行“常規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推動我鎮文化工作的開展,有效地帶動文化廣場和文化中心周邊地帶第三產業的發展,為**鎮文化事業注入更新的活力。
【鄉鎮文藝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鄉鎮環保工作匯報03-10
鄉鎮農經工作匯報03-25
鄉鎮季度工作匯報06-14
鄉鎮工作匯報材料06-14
鄉鎮階段工作匯報06-14
鄉鎮僑情工作匯報07-18
鄉鎮半年工作匯報06-14
鄉鎮群團工作匯報06-14
鄉鎮防汛工作匯報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