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新型農合工作匯報
尊敬的鄉人大主席團:
現將我鄉新農合運行情況作如下匯報,請主席團給予審議。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涉及千家萬戶,是促進和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此項政策從源頭上解決了過去農村大病不醫,小病就拖和看病難看病貴住不起院的農村醫療工作滯后的現狀,從2015年的試點到2015年的推廣至今年的覆蓋全鄉,各項工作已步入了“科學管理、規范運作、慣性運行、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使農民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
二、新農合實施后的運行情況
在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慢性病和一般門診治療的原則,住院統籌與門診統籌相結合的原則、持證和網上查詢相結合的原則,大力發動群眾持證看病,有病就看,嚴重的就住院治療,經過宣傳、政策解答、樹受益典型等一系列的工作,廣大群眾對新農合保障制度的意義、目的、政策、資金籌集和使用等方面的認識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2015年全鄉參合24627人,參合率為93.8﹪,1至12月份共受補償人數19057人,總費用1201249.55元,實際補償424148.87元。其中門診人數為18775人,總費用576090.01元,補償金額213080.25元,鄉衛生院住院人數186人,總費用238077.4元,補償金額113063.97元,縣級以上和外縣的96人,總費用387082.14元,補償金額為98004.65元.農民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新農合”作為一項惠民政策,普遍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認可,我辦將按照上級指示和新農合保障制度的要求一如既往地把這項工作扎實地開展下去。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宣傳力度不夠,農民對新農合政策了解不夠透徹。
2、一些農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不強,他們認為合作醫療保障水平低,參加的意義不大,或認為全家人身體都好,交了錢也不會花在自己身上,只是白作貢獻。
3、醫藥費用高,村醫服務態度和業務水平有待提高。不少農民反映定點醫療機構未能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存在不合理收費現象,藥費普遍比市場藥店高,造成農民醫療費用的報銷率低,獲得補償少。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在宣傳,參合資金的收繳及為農民辦理業務等方面還需要加大力度。
鄉鎮新型農合工作匯報 [篇2]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制度于2015年下半年開始實施,是省人民政府確定的第二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縣。自實施工作以來,在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指導下,經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扎實有序地推進,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逐步緩解,群眾普遍反映良好,民生工程得以落實,新農合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F就近年來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位于廣西西北部,全縣總面積2X15平方公里,轄區1X個鄉鎮、14X個村民委、2個社區,全縣總人口為3X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X萬人。全縣設有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9X個,其中縣級3個,鄉鎮衛生院1X個, “鄉村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79個。設立縣級新農合管理中心1個,鄉鎮合管辦1X個,共設置編制4X人,目前在編3X人。
二、參合籌資及醫療補償情況
2015年全縣農業人口數275X70人(縣統計局提供),扣減參加城鎮醫保農業戶籍和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X81人,應參合數為260X89人,有260X29人已參合,參合率99.X%,參合人數比2015年增加9X20人,參合率排在全市第一。
2015年,籌資標準390元/人·年(各級財政補助320元/人·年,農民個人繳費70元/人·年),應籌集新農合基金1X156.731萬元。
從2015年1月1日至10月7日止,全縣參合農民有22X474人次得補償,總醫療費用12X68.694萬元,補償基金支出6X98.566萬元,受益率86.X6%,本年度基金使用率67.X2%。其中,住院補償35X04人次,補償基金支出6X08.297萬元;門診補償18X117人次,補償基金支出6X3.949萬元;分娩補償1X41人次,補償基金支出5X.974萬元;門診特殊病種補償50X2人次,補償基金支出4X.345萬元。
三、工作成績
(一)我縣參合率連續六年排在全市第一,每年基金使用率均達到自治區下達指標,沒有出現基金沉淀過多或透支現象,獲得到了自治區先進表彰。同時,我縣新農合工作成績和先進做法多次得到市電視臺和省電視臺記者的采訪并在其電視臺進行報道。 (二)完成了全縣鄉鎮衛生院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建設并正常使用,解決了我縣鄉鎮衛生院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的落后現狀,實現了全縣范圍內新農合業務數據、信息即時監控,確保新農合基金運行安全。
《鄉鎮新型農合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建設了新農合“一卡-通”系統,突破了原始手工制證填報的繁索工作,實現了參合農民在部分縣外省內異地就診即時結算補償工作,提高了新農合工作效率。
四、目前面臨的困難:
(一)新農合管理中心的辦公條件差。
縣、鄉新農合沒有獨立固定辦公場所,經多次遷移,現縣新農合管理中心暫設在縣X局辦公樓一樓,其辦公條件差,其中,信息化服務器存放室、基金票據存放室和報銷資料存放室共一室;文件檔案室、財務室和主任室共一室;稽查室、報銷服務大廳和
醫療審核大廳共一室;大部分工作人員擠在一間不足40平方米的辦公室辦公,工作極為不方便,辦公效率和質量低,無法滿足2X萬參合農民每天的醫療報銷服務,存在安全隱患。 (二)新農合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存在問題。
新農合工作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業人口和參合病人,部分病人帶有傳染病,大部分參合農民文化素質較低,對政策不理解,難以溝通,在辦理核對醫療費用報銷手續時容易激動,經常出現無理取鬧現象,有的甚至威脅工作人員。在辦公條件和防護措施有限情況下開展工作,會給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帶來很大隱患。
(三)新農合工作人員壓力大、待遇低、調出頻繁。
新農合管理中心主要從事本轄區內新農合的日常管理工作,開展新農合基礎情況調查,承擔基金籌資決算、醫療審核補償、調查核實、監督監測、信息統計、檔案管理和向社會公告等具體業務工作。工作面廣量多、責任重、壓力大、風險高、待遇低,人員調出頻繁,致使工作隊伍人員相對不足,部分新進人員對政策法規、系統操作、補償流程不熟悉,嚴重制約了新農合工作的開展。
(四)新農合無專項籌資經費,籌資工作量大,籌資難。
新農合的每年籌資工作被基層干部認為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因為繳費的主體是分散的千家萬戶的農民,操作程序比較繁雜。新農合工作人員和鄉鎮村干部往往為了完成籌資任務,提高參合率,“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任務艱巨,壓力大,有畏難情緒。同時,由于大量農民外出打工,在籌資繳費時往往聯系不上,個別地方出現鄉村干部墊資現象,目前新農合無專項籌資經費,使新農合籌資工作面臨較大困難。
(五)外傷認定取證難,協調機制不暢,監管難度大。
第三者造成的外傷、工傷等責任性傷不屬于新農合報銷范疇,新農合和醫療單位在認定外傷責任時,有些部門配合不暢,造成取證難,不能及時為應報患者辦理報銷費用,影響了群眾的參合積極性。一方面參合農民故意瞞報(虛報)受傷經過,而知情者多為受傷患者鄰居或朋友,不配合新農合人員的調查核實;另一方面部分農民在異地受傷治療,新農合人員僅憑病歷資料記錄,無法核實其受傷經過的真實性;另外個別村干部未經親自調查、核實,僅憑參合農民描述就出具證明材料,導致外傷管理雖有制度和措施,但監管難度大,同時也影響了新農合基金的安全使用。
五、意見和建議
(一)協調相關部門,完善辦公條件。
新農合是新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為切實提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具有重要作用,是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因此,縣新農合管理中心應有個穩定寬敞的工作環境,并設置有地面停車場,更好地服務于民生。希望X人民政府協調相關部門,研究解決縣新農合辦公場所和建設用地。
(二)設置保衛人員,確保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我縣有2X萬多農業人口參加新農合,平均每天在縣新農合管理中心辦理報銷補償工作近幾百多人,大部分參合農民文化素質較低,難溝通,易激動,為給工作人員有個安全的工作環境,建議把縣新農合管理中心的保衛人員和設置納入政府統一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三)參照公務員管理,設特殊崗位津貼,提高職工待遇。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屬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是屬
管理性質單位,接觸的是帶有傳染病的辦理醫療報銷病人。因此,應參照本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所管理,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
中心納入公務員管理單位,設置特殊崗位津貼,提高職工待遇,穩定工作人員隊伍。
(四)設參合人數專項籌資經費,解決籌資困難。
隨著新農合籌資額度逐年提高,每年籌資工作都需要大量鄉
村基層干部到村屯宣傳發動并收繳基金,其籌資成本較高。因此,應把新農合的每年籌資工作應參照其它相關單位籌資機制,按參合人數(2元/人)設置專項籌資經費,解決籌資困難,緩解基層干部籌資個人經濟負擔,有效鼓勵基層干部工作積極性,穩定我縣參合率。
(五)加強宣傳力度,提高政策知曉率。
隨著新農合籌資額度及補償水平逐年提高,新農合補償政策
每年都有所調整,雖然已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新聞媒體報道、公布咨詢電話等方式加大對新農合政策的宣傳力度,但仍有部分年邁的老人和外出務工人員對新農合的政策了解不夠。因此,應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宣傳工作,不斷加強鄉鎮、村干部及醫務人員對新農合政策的培訓,提高政策知曉率,消除部分參合農民對補償政策的不了解或理解錯誤。
X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
2015年X月X日
【鄉鎮新型農合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鄉鎮新農合工作匯報08-03
鄉鎮農合工作總結08-02
鄉鎮農合工作總結02-20
新農合工作匯報材料08-04
鄉鎮農建工作匯報11-25
鄉鎮新農合工作計劃08-03
鄉鎮新農合工作總結12-02
鄉鎮新農合工作總結11-11
鄉鎮農轉城工作匯報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