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實踐報告范文
實踐主題: 關注鄉村教育,積極投身支教
實踐時間: 7月30號—8月6號
論文摘要: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我省部分村小學的教學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一些學科還受到某些條件的限制不能照常開課,像英語等學科,而且由于交通、經費等條件的限制,村小學的大部分學生在課外知識的掌握上還不夠充分。浙江工業大學的學生們特組織這一支教團隊,前往上官鄉“假日愛心學校”進行支教,體驗生活,問卷調查等社會實踐。
一、實踐背景介紹
現在,浙江等沿海地帶涌入了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暑假一到,由于父母都在打工,導致那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沒人照料,他們整天都在外游玩,危險也往往在此發生。上官鄉位于富陽市東南,距富陽市市區28公里。上官鄉以生產各類球拍為主,是中國的球拍之鄉,外來務工人員也甚多。暑期將至,我們為了解決上官鄉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暑期安全問題,特組織了這一支“點亮小桔燈”暑期愛心支教實踐小分隊,希望給那邊的孩子們帶去不一樣的暑假。
二、活動目的及意義
1、讓孩子們度過一段快樂,難忘而有意義的假期。2、宣傳法律、衛生、教育等方面的知識,讓農村更加文明美麗。3、宣傳調查環保,紅色方面的知識。4、了解和調查當地貧困學生的生活情況,為他們爭取社會資助和關愛。5、體驗山區生活,鍛煉自身能力,培養吃苦耐勞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三、前期準備
1、與富陽市上官鄉政府團委方面工作人員聯系,商討具體合作意向。2、準備好實踐內容,時間,形式等,寫好具體策劃。3、分配好隊員的任務安排,如寫新聞稿的,拍照的,支教的等。并要求支教人員準備好支教內容及方案。4、與上官鄉團委商討住宿問題。
5、準備好宣傳資料,問卷調查表等。6、采購好書包等文具用品作為禮物送給那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四、日程安排
第一天(30號):1、早上8點從學校出發到達目的地后與當地領導和學校領導取得聯系,安排住宿,了解當地的教育情況,向接待老師介紹下鄉支教的目的、意義、內容、要
求、所需要的幫助及注意事項;2、下午布置課堂,和當地團委商討具體支教的事宜,并就近走訪調查當地情況。3、晚上適當調整課題實踐計劃,安排好此次實踐內容。
第二天(31號):1、上午先大致的了解下小朋友的情況,先以夏令營的形式給他們講授生活中的奧秘,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大自然的奇妙,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等等,與孩子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基本生活情況,也讓大家之間都互相熟悉認識(張智侃)。多余時間組織他們一起玩游戲(丟手絹)。2、下午布置場地,為第二天的開學典禮做準備。 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三天(1號):1、上午上課:語文(徐佳)—《虞美人.聽雨》音樂(陳超)—《感恩的心》,有時間多余組織玩游戲。2、下午舉行開學典禮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四天(2號):1、上午上課:數學(陳魯)—速算 看部勵志電影2、下午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場游園會,并準備了豐厚的禮物,希望給孩子們加深對這個暑假的記憶。在游戲的過程中我們把我們買給他們的小禮品發給勝利的組員,以達到獎勵和激勵他們的目的和效果。
第五天(3號):1、上午上課:英語—英文歌 勞技—折青蛙 有時間多余組織玩游戲。
2、下午走訪當地的孤寡老人,退休老干部。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六天(4):1上午上課:美術電腦認識2、下午給孩子們做個總結,并制作個電子雜志,給孩子們回顧下我們一起相處的5天,希望能給我們留下更加美好,更加深刻的回憶。結束后一起合影留念3、晚上進行當天的經驗總結,整理資料,寫新聞稿,并交代好第二天的實踐內容。
第七、八天(5,6號):我們參觀了當地的羽毛球拍公司,參觀下當地的風景,打掃下住宿的地方,并休整一天,在第二天返校。
五、實踐日志
1、第一天
7月30號早上,我們隊員早早的就穿這我們分院精心設計的實踐隊服集合在了學校大門口。我們在學校大門口合照留念,最為我們本次實踐的美好開端。經過了4個小時左右
的顛簸,終于到達了本次實踐的目的地——富陽市上官鄉。在鄉政府團委的安排下,我們住進了新建的幼兒園。酷熱的天氣早已讓我們又饑又渴,在短暫的休息之后,我們去了附近的餐館小吃了一頓。
下午,我們回到幼兒園,由于前幾天剛下過雨,幼兒園的地板都布滿了灰塵。為了讓我們晚上能有個舒服,安逸的睡覺地方,我們隊員都動了起來,掃地的掃地,打水的大水,拖地的拖地,各各都自覺的做著。終于經過了約半小時后,他們分配給我們的2間教師被我們一掃而凈。
2、第二天
7月31號,是我們支教的第一天,為了有個好的開始,我們早早的就來到了昨天布置好的教室,等這孩子們的到來。上午八點,“假日愛心學校”準時迎來了新學生。三十三名小朋友們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學校報到。這些小朋友年齡跨度在六、七歲之間,最大的已經小學畢業,而最小的卻在讀一年級,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在我們的精心安排下,小朋友們按照身高找到了適宜的位置。
緊接著就是我們的第一節課:歷史。隊員張智侃進行了第一堂課的試水,以“建黨九十周年”為主題,在他循序漸
不太相干的片段連結成了一個
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達
15分鐘的休息之后,我們
交流,最后舉行了擊鼓傳花的
準備了精美的獎品,實踐的第
們的歡聲笑語中順利結束。
圖1xx-x
3、第三天
早上,我們仍舊早早的來到了教室,但發現已經有好幾個學生在教室門口排隊了,可能是他們喜歡我們的這種教學形式,希望能快點上課吧!在孩子們簽到之后,第二天的教學在8點鐘準時開始了。今天給孩子們準備了語文課和音樂課。首先是語文課,在我們隊員徐佳的精心挑選下,最后選擇了教他們《虞美人.聽雨》。
進的細心講解之下,將一個個個動聽的小故事,小朋友們積到了很好的效果。 與小朋友之間進行了進一步的游戲,我們為每一個小朋友都一天在游戲的熱鬧聲和小朋友
在語文課之后是輕松的音樂課,隊員陳超準備了首好聽又好學的《感恩的心》+手語。孩子們也熱情高漲的表示愿意學這首歌。最后,在我們全體隊員的努力下,90%的學生學會了這首歌并會加上手語。
4、第四天
8月2號,今天是我們社會實踐的第四天,也是我們支教的第三天,我們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支教。今天內容也十分豐富,給孩子們準備了英語課和美術課。考慮到山區孩子們的英語教學可能有點落后,因此我們的隊員張彬莉從ABCD開始教起,然后把英文歌里的單詞一個詞一個詞的給他們分析,希望能盡量讓孩子都能學會這首簡單的英文歌,最后,在主講老師和我們其他隊員的共同努力,及孩子們的認真,努力的聽講下,這個課程也達到了我們預期的要求。
接下來是美術課,我們只給孩子們看了2幅例畫以及講了一些注意的地方,并且讓其余隊員分配管理幾個人,讓他們幫助孩子們不懂的地方。經過了約一小時后,有幾個小朋友有了成果,并畫的非常漂亮,想象里豐富。最后,孩子們拿這自己的作品跟自己的負責人一起合影,看這孩子們拿著自己的成果激動,喜悅之情,我們也不經感到一絲暖意。
5、第五天
今天是特別的一天,也激動人心的一天。早上在上課前,我們就把昨天游園會的成績寫在了黑板上,分檔次給孩子們扮獎勵,也盡量讓全部孩子都拿到獎品,以資鼓勵。看到孩子們拿這自己的獎品開心的在那邊,我們心里也挺開心的。在頒獎典禮之后,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回顧了下我們前幾天教學內容,讓孩子們背了下《虞美人。聽雨》及《感恩的心》,經過了2天的準備,這次有更多的小朋友達到了我們的要求,我們個個都發了果凍以資獎勵。
接下來是勞技課,由我們的隊員王佩莎教他們折紙青蛙。我們也在一旁和孩子們一起認真的聽學。經過了半小時左右,都折出了屬于自己的青蛙。他們都拿著自己的青蛙在一旁比賽誰跳的遠。
結束了上午的辛勤上課之后,我們為了更好的了解黨90周年走過的風雨歷程,回憶90年來的紅色事跡,在上官村黨委書記方璐的帶領下,走訪了當地的老黨員、老干部。
6、第六天
8月4號,也就是我支教的最后一天。上午,我們依舊那排了課程——速算。在隊員陳魯的認真教學,及隊員們的幫助下,讓大多數的孩子理解了折衷法速算的方法并靈活運用。
7、第七、八天
我們也終于有機會去好好的體驗下上官鄉的風景,并且參觀了當地的最大的羽毛球拍制造公司,讓我們大致了解了羽毛球的制作過程。
六、實踐成果
1、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這5天里,讓我們也感受到了童年的樂趣,仿佛我們也回到了那個時代,那個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的童年。2、在與孩子們游戲的同時,還教會了他們不少新東西,如折青蛙,太極拳,英語歌,《感恩的心》,《虞美人。聽雨》等,豐富了他們的課余文化生活,為他們的童年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3、在走訪了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聽了他們關于中國歷史的那些事情,是我們不可多得的一次豐富的精神大餐,使我們更深層的了解了歷史。
七、心得體會 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從前期計劃、準備到后期的總結、處理,都充分的考驗了我們的策劃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我們在學校中無法學到的。鍛煉自身能力,培養吃苦耐勞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辛苦一時,受用一生。我們也滿載而歸,紛紛感慨:社會實踐才是我們真正的第二課堂。在這個大課堂里,我們不斷地實踐,不斷地了解社會、了解國情,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得以充分的應用和展示,增長了才干、奉獻了社會,鍛煉了毅力、培養了品格,所有這些都成為這次社會實踐里的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表格 1xx
支教實踐報告范文 [篇2]
去年開學前的一個夏日我們一行支教人員頂著灼人的驕陽到達綦江進行社會實踐,光陰似箭,驕陽依舊,轉眼又到了炎熱酷暑的季節,我們完成了光榮而艱巨的支教任務。回想起我這一年的支教生活,它在我的工作生涯里寫下了不平凡的一頁,在偏遠的鄉下工作,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并不比城里輕松,其中的心情映襯著重慶的烈日:火熱,溫暖,煩躁,無奈,在日復一日的烘烤中,只是化作了一種平淡的心情:人民教師甘如斯。
一、做一名普通的教師
支教對所有教師來說,都是一次磨練,畢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規律,要求教師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一年來,我克服的最大的困難是生活上的,離開自己的親人,朋友獨自生活在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陌生的。在支教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不后退。
來到支教學校,我并沒有因為自己是支教教師而對自己放松。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我首先和受援學校的老師進行溝通,互相了解,互相幫助。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任勞任怨。我擔任的是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兼任班主任工作,一周約20課時。其次,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要求。做到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有事先請假,按時按量地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
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剛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我深感到任重而道遠。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他們更需要的是開闊的眼界、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
我所在的學校的學生都是來源于本地農村,不少學生的家長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爺爺奶奶,他們對自己的生活還自顧不暇呢,根本沒時間管或根本管不住他們的孫子孫女。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態度、興趣和學習習慣不好是影響他們學習的主要禍根。為此我確定了育人目標,幫助改變習慣,從習慣入手,改變他們的學習衛生文明禮貌習慣。告訴他們“習慣影響終身,態度決定一切”。并以身示范,開展不定期的“找差距”
活動。慢慢的幫助孩子們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班內開展形式多樣的比拼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輔以家訪,座談,談心,交流孩子們不知不覺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這樣孩子們不僅學習態度好了,而且學習衛生文明習慣好了,學習成績提高了,良好的班風也受到了學校領導和教師的一致肯定和表揚。
三、讓孩子喜歡學習
“這里的學生不像城里的學生,他們的家長不管他們的學習的,他們從來不到學校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的一位同事告訴我。為了爭取家長的配合,我逐個進行了家訪,了解了學生在家的表現,交流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以及進步表現等。課上,組織好每一次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各種方式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注意引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注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培養他們的語文素質,如進行朗讀,說話,書法等訓練。
在家長的配合下,我班一位不愛學習的學生也改變了錯誤的做法。不僅寫作業了,還成了作業寫的快、課堂發言積極,背書總是名列前茅的好學者。我呢,就在課堂上多次表揚他,課后經常的鼓勵他,終于達到有好幾次他的數學成績得到滿分!看到他的進步,我心里也是像吃了蜜一樣的甜。同時也勉勵自己要繼續努力,爭取幫助更多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還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繼續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師們分享我的教育教學心得,積極承擔學校示范課教學。 如果說,去年的夏天我還只是對支教生活熱情的憧憬,而在今年夏天到來時,些許已感受到了什么,——平淡,是一種至美的境界。相信以后我的人生道路中,我會把支教過程銘記于心,慢慢體會到其中的所有的滋味。 人生幾何,歲月匆匆,感謝生活讓我有這種經歷,讓我有了與眾不同的支教感受。
支教實踐報告范文 [篇3]
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
年級:大二 班級:電子科學1301
姓名: 學號:
實踐地點:
實踐時間:2015年7月13日---2015年8月4日
實踐目的:
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質上的匱乏,也不是什么所謂的精神上的匱乏,當代大學生缺乏的更應該是社會責任感和社會經歷,社會責任感的缺乏導致當代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中國社會也呈現出一個越來越冷血的情況;社會經歷的缺乏則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通病,空有知識卻不能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
因為自己在大一的上學期并沒有從事什么社會實踐,更感覺到自己的社會經歷的缺乏,所以當學校社團開始為湘西支教招兵買馬的時候自己第一時間選擇了報名。因為這樣既可以在自己的暑假期間為湘西的孩子做一點事情,同時也可以通過二十幾天的支教過程充分鍛煉自己。
社團組織的支教只是短期支教,我們也都很清楚我們的支教歷程并不能改變那里的孩子太多,但我們依舊要去,我們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卻可以為他們的人生之路指明一個方向;我們不能幫助他們走出大山,卻可以給他們一個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夢想。因此我想我們前往支教的價值與目的不在于能夠教他們多少東西,在于我們給他們留下的一個夢想,一個值得奮斗一生的夢想。
總體上來說本次支教目標主要是兩個:一是給學生傳授知識,一方面鞏固一下他們原來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提前接受一下即將到來的新學期的知識,同時給他們講一些平時老師不會講到的內容。二是給他們一個夢想,一個追求美好未來的夢想。
實踐內容:
首先在學校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后與七月十三日晚出發前往湘西吉首,次日到達支教點望高村小學后安頓好,第三天開始嘗試招生,第一周主要為適應期,適應教學,適應當地生活,也讓學生適應我們;第二周在上課的同時籌備趣味運動會,通過一些趣味運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第三周除教學外主要為支教結束前的文藝匯報演出,讓他們學習除課本外的更多的知識。平時通過課堂上或者課后通過與學生聊天,上課簡單介紹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 在學習方面,因為我們的教學對象大多數是小學生,而就這些小學生而言從總體上看,他們的薄弱學科大多數是數學和英語,英語應該是他們當地的教
育條件所限制,就我所在的望高村小而言,他們雖然課表上面有英語課,但英語老師卻是由他們的數學老師兼任的,所以很多時候那些所謂的英語課并沒有上英語,而是上數學,這樣就直接導致學生的英語成績實在是不怎么樣;而數學可能是老師的教學問題,這個我們不清楚也不好直接判斷,但我想如果是一兩個學生數學不好那應該是學生問題,但相當一部分學生數學不好,那應該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了。因為個人不負責教數學和英語,所以教這兩科的隊友是怎樣處理的具體也不清楚。
個人感覺那里的學生有一個地方讓我感覺到不太好,他們中的大多數做事情總是瞻前顧后,總是在擔心自己要是不行怎么辦,因此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他們明明可以解決卻不敢去做。因此我在上課的時候偶爾會給他們講一些自己的事,鼓勵他們要去勇敢嘗試,因為他們和其他地方的孩子比起來先天條件不足,后天只有更加努力才有可能取得與其他人一樣的成就。在走之前給他們的留言上面也全都是鼓勵他們勇敢去闖的話,希望他們不要害怕人生路上的荊棘與坎坷,能夠始終勇敢前行。
實踐結果:
自己在支教過程中,感覺支教所在地區有兩個民生問題比較嚴重,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醫療。
教育,當地老師普遍教育水平不高,就我所在的望高為例:據學生所說,他們一共有十個老師,但這十個老師里面沒有一個正規的英語老師,就像前面所說,他們的英語老師由數學老師兼任,英語課教學內容都是數學。望高小學一共有學前班到五年級六個班,學生人數在一百五十人左右,平均一個班也就三十個學生不到,但教學質量卻實在不怎么樣,就我們平時上課來看,雖然也有些學生基礎不錯,但大多數卻不怎么樣。
我想教育上的不足應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我們支教隊員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同樣也無法單獨解決這個問題,即使是政府同樣也無法迅速解決,只有集合整個社會的力量才有可能完美的解決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同時著手可以較快的解決問題:1.進行社會宣傳,呼吁社會關注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且關注不能僅限于關注教育的硬件問題,同時需要關注孩子們的教學師資問題,好的教育不僅需要好的硬件,同樣需要強大的軟件。2.提高農村特別是山區教師工資,鼓勵新教師前往山區授業。一般情況下城市教師工資遠遠高于農村教師,因此選擇在農村任教的教師數目遠遠少于愿意留在城市的。3.當地教育部門將教學資源按需分配,不能將優秀教師單獨集中于幾個條件好的學校,孩子們都是一樣的,不應該因為出生地的不同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醫療,醫療方面的情況本來和我們的支教沒有關系,是因為我自己一次發燒才了解到的情況,他們的醫療問題遠遠大于他們的教育問題,就我那一次發燒想去一個診所開點藥,但我們所在的望高村沒有診所,為了去診所我們徒步近兩個小時到了隔壁村的診所,在那里我了解到,他們這些村里的醫生一年就三百塊錢的工資,而且他們的藥規定只能是按進價銷售,他們開的診所根本就不可能掙錢,因此我們村里那個原本有的診所沒有開。而且我們每五天去鎮上
趕一次集的時候也沒有在鎮上發現一所正規一點的醫院,只有僅有的幾個小診所。當地的醫療條件可見一斑。
同樣醫療也是一個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參與解決的問題,下面有我個人的幾點建議:1.國家需要加大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山區的醫療援助,援助需要深入到每個村而不是在市里或者縣里就被消耗完畢。2.改良醫保制度,不應該僅僅看到城市醫保的輝煌燦爛,而忽視農村。而且農村醫保需要改革,農村醫保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小病報不了多少錢,大病本地治不了,去外地又不給報銷,這樣的醫保制度就顯得比較雞肋。3.提高農村醫護人員工資,至少要讓他們通過醫護工作能夠不用擔心生計。
以上就是個人在支教過程中感覺比較嚴重的問題,雖然不一定全面,提出的解決辦法也不一定可行,但依舊是個人思考后的結果,也是自己人生的一種經歷吧。
實踐感想:
歷時三周的暑期支教,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同走之前我們的總隊長所說的話:他不指望那些學生能從我們身上學到多少東西,因為我們從那些孩子們身上學到的東西比他們從我們這兒學到的東西多得多!一開始我確實不怎么相信這句話,來了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我確實學到很多。
這些孩子的家最遠的不是在我們支教所在村的,走路過來需要一個多小時,而且還有一段路不怎么好走,但依舊有學生來了,就這一點我就感覺到了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有多么巨大,沉甸甸的責任,平時可以肆意妄為,但這時候還能夠肆意妄為嗎?而且今年是協會支教的第十年,我們現在可以來望高支教是因為前輩為我們打下了基礎,在我們后面還會有學弟學妹要繼續來支教,無論如何支教絕對不能在我們手上毀掉,我們只能越來越好,不能有絲毫松懈。這就是我們所要擔負的責任,對這些孩子,對以前在這里支教的師兄師姐,對以后還會來支教的學弟學妹。我們不能辜負他們,同時也不能辜負自己。我想這應該就是到了那里之后那些孩子教會我的第一個東西吧!
那里的孩子給我留下的的另外一個深刻印象就是他們都非常的懂事聽話,我支教所在的望高是我們在麻栗場鎮上四個點中離國道最遠的點,也應該是最窮的一個點,“窮人家孩子早當家”這句話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就我教的這些學生而言確實是這樣。望高那里種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水稻和煙葉,而煙葉是需要經常摘下來烤干的,不然會發霉。這樣就經常會有學生給我們請假回家幫忙,一開始我們并不清楚這些,所以當那天很多學生請假的時候我們就非常奇怪。當我們問那些學生的時候,我無意中說了這么一句話:烤煙跟你們有什么關系?當時就有一個學生跟我說她要回家幫忙,家里人手不夠,我問平時正常上學的時候他們是不是也需要請假回家幫忙什么的,他們就說了一些他們平時在家里幫忙做的事。雖然我也是一個農村來的學生,但老實說我小時候在家里幫忙做的事情比他們做的真的少的多。另外一件事就是可能他們老師以前沒有教過他們寫請假條,所以當我們要求他們請假都要寫請假條的時候,一開始他們的請假條寫的確實不怎么樣,然后格式什么的也幾乎完全沒有,后來
我們就特地專門教了他們寫請假條,在那之后他們的請假條就好了很多,即使是一些學生那天沒有來上課,他們通過問同學都能夠寫出符合規格的請假條。
另外在執教過程中的收獲應該是一份誠摯的友誼了,支教過程確實比較艱苦,在那里我們九個外地大學生共度大半個月。記得在走之前已經有過支教經歷的隊長給我們說一些到那邊隊友之間發生的事,當時聽的還沒有什么感覺,到了支教點之后才明白隊長當時所說的話。在那里的時候基本上有什么事都是自己主動去做,沒有發生過什么有人偷懶耍滑的事情。有時候做飯做的不夠,女生還會主動把飯留給我們吃,她們自己少吃點。走之后回到家里想起一起度過的日子還真的十分懷念,雖然在那邊生活比家里艱難了不少,但這份友誼就值得自己去吃這個苦,何況支教過程也算不上吃苦。
不管怎么說,支教歷程已經畫上了句號,說的再多也只是回憶。現在回首確實如同我們總隊長所說,我們所能學到的東西遠遠比孩子們能從我們這里學到的多。在這里只能感謝那些孩子,感謝支教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支教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2-17
社會實踐支教報告09-09
暑假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6-17
支教實踐心得03-19
關于假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10-30
支教暑期社會實踐報告06-30
精選支教暑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2-28
大學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9-21
支教社會實踐12-24
支教實踐活動總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