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擬定了傳承優秀文化評劇再綻奇葩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首先確立了校本課程的三個目標定位,軍王中心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情況匯報材料,一成立領導機構重視校本課程開發,二認真學習研究確立校本課程目標。
校本課程發言材料)
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發言稿
灤南縣喑牛淀小學王玉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能夠在這和大家一起探討小學校本課程的開放與實施的問題,倍感榮幸,首先我感謝縣局領導能夠給我們這次發言的機會,同時也感謝宋道口中心學校及清水小學給我們提供學習交流的空間,今天我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同大家一起共同探討與學習,下面我就我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大家都知道,從教育改革的大理論來講,校本課程的開放就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體現學校特色和辦學優勢的需要;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和學生個性成長、興趣發展的需要。那么做為一所農村小學,面對學校實際,怎樣能夠使學生在掌握國家課程規定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在眾多課程的選擇中得到個性發展的及時補償,能夠在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發展的同時并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呢?這是我們領導班子始終關注的問題。
自縣局提出“冀東文藝三枝花”進校園活動以來,我校就倍加關注學生專業素質的發展。每周三下午的第三節課評劇活動井然有序開展,風雨不誤。大家也都知道,灤南是評劇創始人成兆才的故鄉,評劇在灤南家喻戶曉。人們對于藝術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高,熱愛藝術、享受藝術的風尚正在悄然形成。而且2016年我校又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這些便成了我校校本課程的前身與基矗因此我們成立了根據社會文化、本土文化、學校文化和辦
學特色確定了評劇校本課程。為了使評劇校本課程更具科學性、教育性,學校領導就該校本課程的開發意義、目標,以及課程的特色等問題,專程拜訪了知名人士。繼而專門成立“評劇藝術”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由我擔任課程開發小組的組長,統領、部署課程開發的整體工作。學校擬定了“傳承優秀文化,評劇再綻奇葩”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我們認為評劇藝術不僅是弘揚民族精神、促進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源,更是寶貴的教育資源。于是,我們確立了以評劇藝術為教育活動內容,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為依托的校本課程體系,引導師生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
首先確立了校本課程的三個目標定位:
1)了解一定的評劇藝術知識,形成對評劇藝術的關注和熱愛,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從而達到保存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的目標。
2)堅持“普及為主,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要求本校所有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的評劇知識,另一方面又對那些在評劇方面具有特長的學生重點培養。
3)以評劇藝術課程作為建設校園文化的突破口,從培養學生熱愛評劇藝術,進而形成熱愛生活的文化理念。
接著,根據評劇的三個目標我編寫了校本教材,教材共分為 “走進評劇、品味評劇、傳承評劇”三大板塊,同時又分出評劇大舞臺、快樂我知道、我會唱、我會畫、及實踐訓練等欄目。
1、評劇大舞臺:通過學生欣賞經典的評劇唱段,學生從小就了解評劇歷史,從小就喜愛評劇。評劇的發源地在灤南,學生家長大多數都會唱評劇,因此我們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學習。
2、快樂我知道:學生在學習評劇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學習評劇知識。
3、我會唱:學生學唱經典的評劇唱段,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
4、通過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學習評劇的興趣,享受演唱評劇的快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好藝術素養。
5、拓寬學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評劇,欣賞評劇之美。在尊重和傳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潛能、個性的發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激發學生和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對于評劇校本課程的評價,我校本著“淡化成績、注重參與”的原則,在操作中,堅持學生自我評價與學校評價相結合,把評價的部分權利劃分給了學生自己,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此外,我校充分利用班隊活動課對學生在校本課程學習中的知、情、意、行進行評價。最終由學校大隊部給學生評定成績。此外,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頒發“技能獎章”、“藝術獎章”、“知識獎章”等,也是評價的有效手段。
我們知道,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也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過程。因此整個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把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力交給了學生,學生根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
環境和場所,確定個體和群體合作研究的方式,這種學習往往延伸到課堂以外,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喚醒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懂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逐漸成長為自主的學習者,有個性的研究者、有主見的管理者。這樣的學習方式推動了本次實驗研究的順利開展,效果很好。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在校本課程研究上,我還是一個探索者,我們的做法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給與批評指點 ,讓我們盡早成為真正的實踐者!
謝謝大家!
軍王中心校校本課程開發情況匯報材料
軍王中心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情況匯報材料
校本課程開發是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管理的要求下提出的。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賦予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一定的自主權,是以學校為基地,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內容,以教育目的為導向的課程。根據校本課程自身的特點及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成立領導機構,重視校本課程開發。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務處主任、教研組長、骨干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討論并制定有關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制度等。
二、認真學習研究,確立校本課程目標。
組織教師學習,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使教師知道校本開發是大家的責任。通過研究學習,我校確立了“以兒童發展為本,激發兒童探索的興趣,讓兒童了解、體驗、參與、創造現實生活,學會溝通與分享,合作與競爭,使師生在課程開發中共同成長”的校本課程開發理念。根據當前獨生子女多,在家長的溺愛下,學生良好習慣養成較差,意志力較薄弱等實際情況,我校決定先開發一本《禮儀教育》的校本課程。這一課程將體現中國傳統道德的精髓,用古代故事和現代意識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每課有禮儀目標,寫有導語,告訴大家該目標講的什么道理和應該怎樣做,每個故事的結尾概括主題,
把該故事體現的禮儀精神和今天應該怎樣做結合起來,幫助大家加強理解和學習。通過學習既可以了解我國的禮儀故事又可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
三、組織骨干教師,收集整理編寫教材。
校本課程《禮儀教育》分為,1和諧的交友之道篇,2做客待客篇,3歡迎新朋友,歡送老朋友篇,4學會感恩篇,5如何與別人合作共事篇,五個主題,組織我校的骨干教師擔任教材整理編寫工作,布置教師收集有關故事和資料。教師編寫好后交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審評并整理成冊。通過認真選擇和修改按照五個主題編為五個單元共十三課時。
四、認真實施,做好校本課程的試用和改進。
根據校本教材,我校安排了地方課,利用地方課程進行授課。在實踐中認真修改,使校本課程不斷完善,并在教學中組織教師編寫了教師教學教材,使校本課程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同時教師在課程開發中也鍛煉了自己,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達到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目的。
五、狠抓落實,努力做好校本課程評價工作。
我校把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納入日常管理事務中。在常規管理中規定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各項事項,并把這項工作納入教師的期末工作考評中。通過考評,使校本課程的開發利用落到實處。
六、總結提高,在反思中成長,在總結中提高。
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只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個片段,是一個階段性總結。在今后的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拓寬思路,積極、主動、穩妥地加大改革力度,實現校本課程開發的制度化,校本課程的網絡化。逐步形成關注學生全面和個性發展的可供選擇的校本課程。軍王中心小學
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情況匯報材料
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情況匯報材料
信莊小學
信莊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是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管理的要求下提出的。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賦予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一定的自主權,是以學校為基地,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內容,以教育目的為導向的課程。根據校本課程自身的特點及我校的實際情況,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成立領導機構,重視校本課程開發。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由各班主任、教研組長、骨干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討論并制定有關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制度等。
二、認真學習研究,確立校本課程目標。組織教師學習,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使教師知道校本開發是大家的責任。通過研究學習,我校確立了“以兒童發展為本,激發兒童探索的興趣,讓兒童了解、體驗、參與、創造現實生活,學會溝通與分享,合作與競爭,使師生在課程開發中共同成長”的校本課程開發理念。根據當前獨生子女多,在家長的溺愛下,學生良好習慣養成較差,意志力較薄弱等實際情況,我校決定先開發一本《中華美德故事哺育我》的校本課程。這一課程將體現中國傳統道德的精髓,用古代故事和現代意識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每課有德育目標,寫有導語,告訴大家該目標講的什么道理和應該怎樣做,每個故事的結尾概括主題,把該故事體現的美德
精神和今天應該怎樣做結合起來,幫助大家加強理解和學習。通過學習既可以了解我國的美德故事又可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
三、組織骨干教師,收集整理編寫教材。校本課程《中華美德故事哺育我》分為“我與自身,我與家庭,我與他人,我與集體,我與社會”五個主題,組織我校的骨干教師擔任教材整理編寫工作,布置教師收集有關故事和資料。教師編寫好后交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審評并整理成冊。通過認真選擇和修改按照五個主題編為五個單元共十八課時。
四、認真實施,做好校本課程的試用和改進。根據校本教材,我校安排了地方課,利用地方課程進行授課。在實踐中認真修改,使校本課程不斷完善,并在教學中組織教師編寫了教師教學教材,使校本課程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同時教師在課程開發中也鍛煉了自己,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達到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目的。
五、狠抓落實,努力做好校本課程評價工作。我校把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納入日常管理事務中。在常規管理中規定了校本課程開發的各項事項,并把這項工作納入教師的期末工作考評中。通過考評,使校本課程的開發利用落到實處。
六、總結提高,在反思中成長,在總結中提高。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只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一個片段,是一個階段性總結。在今后的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拓寬思路,積極、主動、穩妥地加大改革力度,實現校本課程開發的制度化,校本課程的網絡化。逐步形成關注學生
全面和個性發展的可供選擇的校本課程。
信莊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學校情況
信莊小學是一所擁有3個教學班和77余名學生的小規模學校。學校現有教職員工11人,其中中師學歷5人,大專學歷6人。小學高級及以上技術職稱6人。廣大教師愛崗敬業,奮進拼搏,志于從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以此發揮自身聰明才智,提高專業水平,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廣大學生“勤奮、樂學、善思、求進”的學風初步形成,我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全體教師努力踐行‘人文管理,愛心教育,優化課堂,多彩課程,科研興校”的辦學模式。學校工作在進步、在發展,干部教師在成長、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養成、在提升。努力培養學生特長和文化藝術修養;改善學校教育品質,創出學校辦學特色”的目標。為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為有助于更好的踐行“為每個孩子創造美好未來”的辦學理念,實現“創造服務型學校”的辦學目標以及形成辦學特色;為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均等的最大限度自主發展和個性發展機會,提高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為提高學校教師課程意識,激發教師潛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決定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內外地方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模式
(目標主導+條件主導)模式 即:以學校辦學目標和資源條件為主要線索的模式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互補性原則:開發校本課程,作到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和拓展。
2、多樣性原則:校本課程的科目設置力求豐富多彩,可供學生充分選擇。
3、可行性原則:學校在確立校本課程開發目標時,充分考慮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科研水平,根據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努力使校本課程實用、可行。
4、主體性原則: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在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中要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校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根據學生的需要不斷優化校本課程。
5、全面性原則:盡可能利用學校和社區的教育資源,全面開發校本課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6、開放性原則: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選擇具有自主權。教材本身在實施中,教師要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斷反思出現的各種問題,對教材隨時予以補充、調整。
7、個性化原則: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打破班級界限,選擇不同的課程。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力爭用一年的時間使校本課程初具雛形。
2、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發展干部教師專業水平,培養研究型教師。
3、學生培養層面:
*最大限度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校園環境和均等的個性發展機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
*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指導學生學會與他人溝通和交流,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和協調能力。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積極態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五、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
1、對教師的評價
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學校、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以學生參與態度、人數、綱要、教案、課堂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2、對學生的評價
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
自評與互評、學校評價結合。
注重過程評價,淡化結果評價。
六、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
為保證校本課程開發得以實施,特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 張明恒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張永俊葛書英劉玉珍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員:全體教師
七、做好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項目。
(4)校本課程委員會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并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 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
八、做好校本課程開發的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持。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課程理論培訓。
(4)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5)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實施的成果。
(6)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7)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并予以獎勵。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匯編15篇】相關文章: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匯編6篇01-04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集錦15篇01-06
本科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6篇02-14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九篇12-11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合集7篇12-12
應屆畢業生面試時的自我介紹范文09-03
關于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模板合集6篇01-09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匯總八篇01-15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集合六篇01-11
關于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合集6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