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演講稿

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

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 | 樓主 | 2017-08-02 19:58:35 共有2個回復 自我介紹 我要投稿
  1. 1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
  2. 2馬悅凌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

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我就是一個從不對孩子施壓的家長,孩子會犯錯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中長大的這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了,所以我就大膽地將孩子交給了他的爸爸奶奶自己出來干事業了。

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2017-08-02 19:56:26 | #1樓回目錄

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

網友“康樂軒”轉載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以下是我針對家長的這十個壞習慣寫下我對教育孩子的感言,僅供家長們參考。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我的看法:

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完美的孩子,是所有做父母的共同想法,沒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應該是不存在的。每個做父母的在孕育孩子的過程中,就開始設計孩子的未來了,就在將自己沒有實現的希望寄托在了未來孩子的身上。

孩子出生后,各種期望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地變化著。孩子生病時,什么期望都沒有,只希望他能健康,孩子身體一旦還算健康了,就開始幻想了。有條件的就開始想盡辦法去開發孩子的潛能,上各種的興趣班,看到孩子哪方面有了一點特長,立即想入非非,就開始下大力度去培養孩子,讓孩子考級,希望長大后

能成為這家、那家。孩子上學了,學習成績必須優秀,必須考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

這是現在父母們都在做的事情,做這些錯嗎?沒錯,只是過程中不要過于強調孩子必須成才,必須成為這家、那家的,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去學習,讓孩子感覺去學這些是他們快樂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學到的所有知識都是他們自己的,是會陪伴他們一輩子的。

不要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出過高的要求,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

如果哪天你的孩子跟你說,某某的媽媽是舞蹈家,媽媽你怎么不是舞蹈家?某某的爸爸的是億萬富貴,爸爸你怎么不是啊?你怎么不努力啊?如果孩子這樣對你說話,你會怎么想?你會去為了完成孩子對你的殷切希望而努力去當舞蹈家、億萬富貴嗎?你不會做吧?你會覺得這孩子憑什么這樣要求我?有什么資格來嫌棄自己的父母?當一個過高的要求被提出的時候,你會覺得不合理,不接受,可你為什么卻將這些過高的要求隨時施加在孩子身上呢?

對孩子寄予某種期望可以說,但不可以總是說,更不可以逼著孩子一定要去做到。你只能是看著孩子有了哪方面的特長,你就天天注意去培養他,踏踏實實去做與此有關的所有事情,做

的過程中不要不斷施壓,而是要不斷地表揚,不斷地鼓勵,最重要地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地做下去,孩子自然就會成才了。

孩子成才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做后盾一切都是空話,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孩子的成才還與擁有一個輕松、快樂的生長環境是分不開的。

我就是一個從不對孩子施壓的家長。兒子上一年級時,一次考試只考了90分,他很不好意思,我就問他是不會做?他說不是的,是粗心,我說會做就行了,粗心誰都會的,媽媽就經常粗心,以后注意就行了。一次我跟兒子說,你考試只要考到前十名就可以了,結果我的兒子說:“不,媽媽,我一定要考前三名”,我立即不說話了,我發現我完全可以撤退了,兒子自己有上進的心,我完全沒必要操心了。

而一個孩子自己沒有上進心,你就是天天盯著、看著、逼著、罵著一點用處都沒有,沒上進心的孩子怎會成才?

而上進心又從哪來?是與孩子的身體狀況直接相連的,身體差的孩子總是力不從心,自信心不足,只有身體健康的孩子,才會隨時散發出充滿陽光、充滿自信、永遠積極向上的一股力量,只有具備了這股力量,才能激發出孩子身上的所有潛能,只有具備了這股力量,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孩子無論學習、工作、生活,都會做得非常出色、生活得非常幸福。

正確思想的引導,來自于家長,更來自于學校。學校的正面教育,學校老師的積極引導,對孩子的成才同樣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我自己很慶幸小時候身體不好,一直病病歪歪的,家長沒對我談過什么理想、追求什么的,只是學校教育會要求我們長大后做共產主義的接班人,要學雷鋒做好事,要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我還真聽話,記住了這些,現在還真是按照這些努力在做著。

看來學校的教育,學校對孩子的影響還是遠遠大于家長灌輸給孩子的,孩子更愿意也必須聽學校的各種規定及接受學校的各種思想的灌輸。希望國家在這方面能引起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由學校正面灌輸了,家長還真少操不少的心。

現在都是獨身子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孩子在學校,老師的地位可高了,說話孩子還真在乎,看樣子要想辦法給學校的老師們布置這樣的任務,去與孩子們談理想、談做人做事必須遵守的準則、談各種禮儀規范等等。希望我的粉絲中,只要有老師的,就請你們先做起來吧,能影響、教育好一個孩子,你們就是救了這個孩子,就是救了一個家庭,就是在凈化社會,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規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我的看法:

孩子不如你期望的那樣出色,沒為你的臉上貼金你就會不滿意,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玻

我兒子兩歲半的時候就識字三千多個,三歲的時候就能自己看書、看報了。我在電視臺干過,電視臺的導演要專門拍攝我家兒子,被我拒絕了,我說我不希望干擾孩子的正常生活。我兒子是9月份的生日,上學就要遲一年,我沒有找關系去讓他提前上學,我更沒有因為我家兒子學習很好想辦法讓他跳級,我覺得孩子學習好只是他一方面的功能被開發出來的,但畢竟還是孩子,他需要和他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的心理年齡及生理年齡是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才會成熟起來的,是不能拔苗助長的。

而那些拔苗助長的家長,不是為了孩子好,只是覺得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要讓大家知道,知道的結果是什么?無非是給自己的臉上貼金,無非是覺得家長多么的能干,可孩子會怎

樣?孩子就要承擔很多的壓力,對孩子成長是沒有任何的益處的。

很多家長陪著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逼著孩子去考級,我就不明白了,什么叫興趣班?難道考級過程還有什么興趣可言?到底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還是為了給家長的臉上貼金?我感覺多數家長并沒有搞清楚這里面的道理,在逼孩子去學各種興趣的同時,是在抹殺孩子的興趣。

我還是覺得中國的家長及中國的老師們,應該學一學外國人對待孩子的方法,應該還孩子一個自由生長的環境及空間,還孩子一個真正的天堂吧,開心的玩耍,自由的活動,盡情地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的孩子都會健康成長的。

孩子會犯錯,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中長大的,這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了。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只要不是損壞了別人的利益,大人是不該動不動的打罵、教訓孩子的。

我兒子小的時候,我只給他定出了最基本的做人做事原則,就是圍繞“損人”、“利己”這四個字展開的。

我告訴兒子:做任何事情不準損壞別人的利益,只要你做的事情沒有損壞別人的利益,不論你干什么媽媽一概不干涉;只要你干了損壞別人利益的事情,不論干什么都不行,都必須停止;你干的事情是沒有損壞別人的利益,但對自己又沒有任何的好

處,這種事情也不值得去干,你也不去要干;你只要記住這件事情不損壞別人的利益,但又有利于自己的時候,就請你堅持干下去,干什么媽媽都支持你。

我覺得只要掌握了這個基本準則后,管教孩子就很簡單了,就不會無原則、無輕重的亂批評孩子了,而掌握了這個原則后,也能幫助孩子找準他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不該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且這個準則是孩子終生都受用的,是要永遠按照這個準則去做人做事的。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玻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我的看法:

這是所有人都會做的事情。孩子一出世,在醫院里就開始比開了,你家孩子幾斤,身長多少,他家孩子幾斤,身長多少。

再大一些,只要抱著孩子出去玩,遇到相同月份的孩子,所有的家長都會問你家孩子幾斤了,多高了,吃什么,睡多久,你家孩子長了幾顆牙,你家孩子能爬了嗎等等,可以說所有孩子都是在家長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中長大的。

只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比較的話題會隨著改變。誰家的孩子會彈琴,考了幾級了,誰家的孩子上重點學校了,誰家的孩子獲獎了等等,孩子就是聽著這些話長大的,不說這些話的家長是不存在的,這是人的本能,沒必要大驚小怪,沒必要指責這是不好的行為。

只是在談及別人孩子的時候,不要再轉過來指責自己的孩子,就不會給孩子心理添加壓力的。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灌輸給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與別人相比,只要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好孩子。

我兒子小的時候就已經非常聰明了,我會跟他說:“你會識字,你會看書,那是因為媽媽天天教你,所以你就會了,別的小朋友不會,是因為他們的媽媽沒時間教他們,所以他們不會,他們的媽媽只要教他們了,他們也就都知道了”。遇到別的小朋友會什么東西,兒子不會的時候,我就會跟兒子說:“沒事的,你只要去學,你只要去練習100遍,你發現你也就學會了,所有的事情只要去干,只要多干都會學會的,不會是因為沒有去學、沒有去干造成的,你還小,慢慢來,慢慢學,慢慢干,你就會發現這些你都會做的。”

在我這種方式引導下,我和兒子每天都活得非常的輕松,因為我們無需與任何人去比什么,因為我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沒

有努力就沒有什么,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會擁有什么,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請你去努力,別人能做成的事情你也一定能做成。

教育孩子不難,難的是家長們自己都拎不清自己該怎樣去活,自己一輩子都沒活明白還去教育孩子?可能嗎?只好都稀里糊涂地白活了一輩子。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我的看法:

以上的話語在家庭里出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因為孩子考了好分數、做了好事,用各種的方法嘉獎孩子,我自己覺得沒什么不好。

但我對待孩子的學習,我一直是這樣做的:

因為我孩子三歲就自己看書、看報了,當孩子問我問題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醫學的問題媽媽可以給你回答,其它的知識媽媽回答的不是太準確,我們還是去看十萬個為什么吧,書中會告訴你正確的答案。開始的時候我就會帶著孩子到書中去尋找答

案,漸漸地兒子學會了從書中尋找答案,也就很少問我這問我那了。家中的書很多,我為他買了好幾個版本的十萬個為什么,孩子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不參與,孩子就不會覺得學習是在為父母學,自然就不會有學到了什么知識后還需要獎勵,所以我們之間也就沒有發生過討價還價要獎勵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我從不參與到兒子的興趣愛好里去。很多家長這一點永遠沒有弄明白,就是孩子愛好什么,家長就去學習什么,孩子學鋼琴,她也去學鋼琴,孩子學書法,她也去學書法。那我問你,在孩子的面前你是什么?你又會什么?你永遠和孩子會一樣的東西,你對孩子來講有吸引力嗎?你為了孩子的學習放棄了自己的學習,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你自己到頭來什么都不是,你又怎么養活孩子,你又怎么讓孩子尊重你?你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地位嗎?

我一直是這樣告訴兒子的,你喜歡什么就學習什么,學到的知識是你自己的,與媽媽無關。媽媽是醫生,媽媽做的事情是救人,是掙錢養家,所以你學你的,你學習是為了你的將來,我做我的,我必須每天努力,才能養活這個家。

帶孩子時我沒有上班,外人是看我在一心一意的照顧著孩子,但我卻在隨時給自己補充著能量,隨時都沒有荒廢自己的業務,隨時都在記錄著、寫下自己的養生、帶孩子的心得。孩子帶大了,孩子很多好的習慣都已經養成了,剩下的就是慢慢長大了,

所以我就大膽地將孩子交給了他的爸爸、奶奶,自己出來干事業了。而兒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在自學,這就為他將來的學習打下了最好的基礎,更沒有媽媽在就學,媽媽不在就不學的概念。

很多的孩子不努力,是家長自己不努力造成。帶孩子的過程,正是家長干事業的年齡,家長為了孩子荒廢的自己的事業,等孩子長大了,家長自己一無是處,沒有能讓孩子驕傲的地方,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未來,孩子憑什么尊重你,憑什么愛戴你?你們沒有自己的特長及能力,你們自己的表現在孩子面前就是一個廢人,一個無用之人,孩子只能學著你們的樣當一個廢人,做一個無用的人。

你們要與孩子有明確的分工,學習是他們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學好學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的未來,與你無關,他自己就會知道去努力了。而作為一個家長,愛孩子要落實到實處,就是要按照我寫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五步曲”認認真真去做,孩子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健康,學習自然會感到輕松,興趣愛好也會隨之變多,請你們少“陪公子讀書”,在一旁默默地支持著、鼓勵著就足夠了。

5.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

我的看法: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長的職責,怎樣教育孩子這里面確實是學問太深,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我做事就愛化繁為簡,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一樣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處理,就是:對事不對人。

孩子出現一件事情時,做家長的只針對這件事情告訴孩子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就可以了。

下雨了,孩子最愛踩水玩,我兒子也不例外,總喜歡到水里面去踩,家長看到了都會罵孩子。我看到兒子喜歡踩水,不是去批評他,而是告訴他可以踩水,但不能穿著皮鞋踩水,穿雨鞋的時候可以去踩水,但有人的時候也是不能去踩水的,水會濺到別人身上的。

一天大雨過后,我特意讓兒子穿上雨鞋,讓兒子到水中盡情玩耍。就看到兒子在水中跑過來跑過去,噼里啪啦踩水、跺水,玩的開心極了,我這個媽媽就站在旁邊看,路過的人還說這個媽媽怎么不管孩子,孩子身上已經被水都濺濕了,還讓孩子在水里瘋玩。

兒子玩夠了,我就帶著兒子回家,給他洗澡換衣服,再一次地告訴他:“下雨了,地上有水,穿皮鞋的時候就走干凈的地方,

穿雨鞋的時候,看見沒人在身邊,你就可以玩水了,但你看到了吧,玩水會弄濕衣服,出去的時候就不要踩水,回家之前是可以踩水的,因為我們馬上可以換衣服,這樣就不會生病了。”

之后,我再沒為兒子踩水的事情犯過愁,他能很自覺地做到穿皮鞋的時候從不踩水,總是找干凈的地方去走。

而我見到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踩水玩,都是罵,還有的會打孩子,就是沒有告訴孩子哪些情況下是可以踩水的,哪些情況下是不可以踩水的,更沒有去滿足孩子踩水的樂趣。

就這么一件小事,我教給兒子的是怎么處理這件事情,學會處理好這件事情,并能在這件事情中尋找到樂趣。

而哪些打罵孩子的家長,卻在指責孩子不聽話,孩子不懂事,鞋子、衣服都搞濕了,整個過程家長非常生氣,罵來罵去都是罵孩子,是對人沒有對事情,事情沒解決,罵人有用嗎?孩子還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是不可以踩水的。踩水是孩子的天性,下雨了孩子還是會去繼續踩水,家長再繼續打罵孩子。

教育孩子的技巧其實是在考驗家長的智慧,家長如果不學會用“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永遠不知道事情該怎樣處理,永遠不會正確地做事,而這個世上的事情都是做出來的,不會做事的人就是一個廢人,就是一個無用的人,家長就是把孩

子教育出來是個好人,但卻是一個不會做事的人,孩子同樣是廢人一個。

6.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后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完全喪失斗志和學習能力,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另一種孩子,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證明”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我的看法:

預言自己的孩子沒出息的家長,自己一定也是一個沒出息的人。智商、情商都正常的家長是不會貶低自己的孩子的,只有自己是沒出息的家長,才會說出貶低孩子、打壓孩子的話語。

教育孩子就如農民種地是一個道理,只有不會種莊稼的人,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對待孩子也是一樣,只有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一次,遇到一個家長,帶著他調皮的兒子,他的兒子不停的動來動去,上跳下竄,動作極其敏捷。整個過程他的媽媽就在不停地罵他。我觀察了一會,就跟他媽媽說,你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很好,你應該去讓他當運動員,他媽媽說,這么調皮的孩子誰會要,老師總是告狀。我說我看了你兒子的狀況,身體應該還是不錯的,就是精力太旺盛了,你一個是少給他吃魚蝦,多吃肉類,

孩子也會安靜一些,但我看這個孩子適合做運動員,你還是找找人,讓他當運動員吧。

之后的兩年,我又遇到了他們。他母親告訴我,孩子現在練習游泳,成績很好。我說,這類孩子適合運動,學習上肯定比不過安靜的孩子的,但你讓他有了自己的特長,他就有了自信,他一樣也會過得很開心的。她媽媽說,是的,現在孩子每天都在練習游泳,成績很好,老師總是表揚他,回家也不再調皮搗亂了,現在我們都很少批評他了,只是還是不愛學習。

我說,只要孩子有自信,孩子有特長,孩子就能生活的很好,不是只有學習好的孩子才有出息,運動員就沒有出息了?家長就是要幫助孩子,將他們的特長發揮出來,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什么不好。你就當你兒子將來當個游泳教練,不也是一個不錯的職業嗎。

這個母親對我說,聽了你的話后,我現在真的是想開了,不愛學習就不愛學習吧,只要孩子身體健康我就滿意了,孩子現在游泳成績還不錯,但老師告訴我,孩子身材不高,優勢不大,讓我不要抱希望能當上冠軍什么的,我也想開了,只要孩子現在開心,同時又鍛煉了身體,將來再說將來的吧。

這樣一個精力旺盛的孩子,又不愛學習,如果不是用鍛煉消耗他的體能,他只能是調皮搗亂,家長只能是不斷地罵他、貶低他,在學校里也會一樣遭到老師的訓斥。一個處處被貶低的孩子心理就會不健全,心胸就會狹窄,就會進一步做出更多的出格事

情來,這類孩子很可能就會走到犯罪的路上去。而現在這個孩子精力有了發泄的場所,在班上雖然學習不好,但人家是運動員,還能經常拿些小獎在同學中炫耀一下,自我感覺還是很良好的,這就行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能幫助孩子發揮他的特長是我們做家長的職責,幫助不了,我們必須做到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有了健康的身體,就會有開闊的胸懷,再注意培養孩子勤勞、愛勞動,孩子的將來是沒有必要擔心的,一定會有出息的。

7.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小的時候,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不要說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來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為選擇!還有不聲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但是忽視了代替的過程就是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你剝奪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長,孩子就喪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我的看法:

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是要代替他做選擇。比如孩子該不該吃零食,家長何止是代替他做選擇,直接是不允許他吃;孩子該看哪些書,家長就買回來了,孩子太小,哪知道好與壞,就是必須由家長選擇孩子該看哪些書不該看哪些書,正確的引導及控制是不

能缺少的,等孩子慢慢地長大一些后,做家長的就能觀察出孩子喜歡哪類圖書了,再去帶領孩子去尋找與這類知識有關的各種圖書,讓孩子的興趣進一步的深入。

孩子該不該學鋼琴,給孩子報個鋼琴班錯嗎?沒錯。之前你和孩子都不知道會不會喜歡上鋼琴?你只有帶著孩子學過了,在學習的過程中觀察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適合不適合彈鋼琴,你才會下決心是不是要繼續培養孩子,你才會想辦法怎樣去引導他愛上鋼琴。

我覺得孩子早期的時候,就是要由家長給孩子制定出很多的做人做事的準則及范圍。這與種樹是一個道理,必須先扶正了,再放手讓他自由的生長,而一開始就隨著孩子去做事,沒有規律怎會成方圓?

我個人還是認為家長有條件的時候,要帶領著孩子做各種的嘗試,不論是畫畫、彈琴、跳舞、體操、游泳等等,都應該讓孩子去學習、去嘗試,再看他適合做哪些你就偏重培養哪些,他有興趣做哪些,你就想盡辦法鼓勵他去學習,這些就是我們家長應該做到的事情。

帶孩子去學習的過程中,你的任務不是檢查他做得好不好,檢查多了孩子會有負擔,每次孩子只要能堅持做下來了,你就鼓勵他,至于學到什么不要緊,會不會也不要緊,只要不打斷孩子的興趣,堅持下去,孩子就會慢慢地學進去了,一定會量變到質變的。

我們住在部隊的大院子里,四月份過后,綠草地上會長出很多很好看的紅紅的小草莓,兒子小的時候,非常喜歡這些小草莓,只要出門一定去看、去找小草莓。我每次都陪著他去找,從沒有打斷過他的興趣,從開始有草莓的4月一直看到9月,我就一直陪著他看了幾個月,整個過程我沒有說什么,也沒有告訴他應該怎樣去觀察小草莓。

10月的一天,走在路上,小草莓已經都沒有了,我看到路邊長的一顆植物的葉子很像小草莓的葉子,就跟兒子說,你看這是小草莓的葉子吧,兒子只是看了一眼就立即告訴我:“媽媽,這不是小草莓的葉子,小草莓的葉子是5片,這個是6片,不是的”(到底誰是5片誰是6片我現在已經記不清了)。

我當時非常吃驚,也就是說兒子在喜歡小草莓的過程中,已經將小草莓觀察的非常仔細了,而我雖然陪著兒子也看了半年的小草莓,可我卻根本不知道小草莓有幾片葉子,兒子的觀察能力可比我強多了。

到第二年的時候,也是兒子第一個發現小草莓開始結果了,開始結的果是黃色的,之后會變成淡咖啡色,再之后才會變成鮮紅色。

我當時為什么要一直陪伴著兒子堅持去看小草莓,我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做事的有始有終,是培養孩子做事的堅持,我知道只要將一件事情堅持地做下去,一定會有結果的。我做到的只是堅持,是在潛移默化地培養著兒子,但堅持下去的結果卻超出了我

的預料,兒子在堅持及興趣當中,用他自己的思維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物,練就他敏銳的觀察能力,這種本領可是要陪伴他終身的啊,這種本領可不是家長能教的會孩子的,而我做到的只是堅持地陪伴他,沒有去打斷他、干擾他,他自己就開發出了他自己這方面的潛能。

我將我的經歷告訴家長,默默地陪伴孩子、鼓勵孩子、不干涉孩子的興趣,比嘮嘮叨叨教育孩子的成績可要大得多了。孩子去學各種知識的時候,家長就像我這樣默默地陪伴著,長期地堅持著,孩子一定都會有出息的。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歡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這樣,我越要怎么樣!

我的看法:

規定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是所有父母都會去做的事情,也是必須要去做到的事情。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別指望大家會自覺,硬性規定是必不可少的。

如不能拿別人的東西,那就是要嚴格規定孩子不準拿別人的東西,這里面是沒有商量余地的,是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硬性規定下來的。

我很羨慕外國人帶著孩子到教堂,牧師在講經的過程中就是在教化大家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不該做的事情做了會遭報應的。

這種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是一定要在每個人心里深深扎根的。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孩子犯下了禽獸都不如的壞事、惡事,為什么?就是他們的心里從沒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沒有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準則。

現在的家長不是教育、約束孩子做的過頭了,是教育和約束孩子的工作做得太少了。

教育兒子的過程中,我非常想找到一本關于孩子做人做事準則及孩子應該知道的禮儀規范的這一類書籍。這類書籍是有,但內容不是零散就是不適用,至今我還沒看到有關這方面很實用、很權威的書籍。

真希望國家這么多的教育專家,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國家的未來,為了名族的昌盛,請你們為孩子編出一系列的行為規范書籍及系列的教育光盤吧。

古訓雖然很多,但時代在進步,各國的文化禮儀都要參考、吸收,古訓中很多的條條框框都應該再做一些調整,在總原則不變的情況下,更加適應現今的社會、現今的孩子們。

馬悅凌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2017-08-02 19:57:41 | #2樓回目錄

讀“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感言(1)馬悅凌

2016年02月08日

“馬悅凌粉絲樂園”新開設了育兒版塊,網友“康樂軒”轉載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以下是我針對家長的這十個壞習慣寫下我對教育孩子

的感言,僅供家長們參考。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給孩子不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迎合老師甚至迎合社會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我的看法:

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完美的孩子,是所有做父母的共同想法,沒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應該是不存在的。每個做父母的在孕育孩子的過程中,就開始設計孩子的未來了,就在將自己沒有實現的希望寄托在了未來孩子的身上。

孩子出生后,各種期望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地變化著。孩子生病時,什么期望都沒有,只希望他能健康,孩子身體一旦還算健康了,就開始幻想了。有條件的就開始想盡辦法去開發孩子的潛能,上各種的興趣班,看到孩子哪方面有了一點特長,立即想入非非,就開始下大力度去培養孩子,讓孩子考級,希望長大后能成為這家、那家。孩子上學了,學習成績必須優秀,必須考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

這是現在父母們都在做的事情,做這些錯嗎?沒錯,只是過程中不要過于強調孩子必須成才,必須成為這家、那家的,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去學習,讓孩子感覺去學這些是他們快樂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學到的所有知識都是他們自己的,是會陪伴他們一輩子的。

不要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出過高的要求,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

1

如果哪天你的孩子跟你說,某某的媽媽是舞蹈家,媽媽你怎么不是舞蹈家?某某的爸爸的是億萬富貴,爸爸你怎么不是啊?你怎么不努力啊?如果孩子這樣對你說話,你會怎么想?你會去為了完成孩子對你的殷切希望而努力去當舞蹈家、億萬富貴嗎?你不會做吧?你會覺得這孩子憑什么這樣要求我?有什么資格來嫌棄自己的父母?當一個過高的要求被提出的時候,你會覺得不合理,不接受,可你為什么卻將這些過高的要求隨時施加在孩子身上呢?

對孩子寄予某種期望可以說,但不可以總是說,更不可以逼著孩子一定要去做到。你只能是看著孩子有了哪方面的特長,你就天天注意去培養他,踏踏實實去做與此有關的所有事情,做的過程中不要不斷施壓,而是要不斷地表揚,不斷地鼓勵,最重要地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地做下去,孩子自然就會成才了。

孩子成才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做后盾一切都是空話,在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孩子的成才還與擁有一個輕松、快樂的生長環境是分不開的。

我就是一個從不對孩子施壓的家長。兒子上一年級時,一次考試只考了90分,他很不好意思,我就問他是不會做?他說不是的,是粗心,我說會做就行了,粗心誰都會的,媽媽就經常粗心,以后注意就行了。一次我跟兒子說,你考試只要考到前十名就可以了,結果我的兒子說:“不,媽媽,我一定要考前三名”,我立即不說話了,我發現我完全可以撤退了,兒子自己有上進的心,我完全沒必要操心了。

而一個孩子自己沒有上進心,你就是天天盯著、看著、逼著、罵著一點用處都沒有,沒上進心的孩子怎會成才?

而上進心又從哪來?是與孩子的身體狀況直接相連的,身體差的孩子總是力不從心,自信心不足,只有身體健康的孩子,才會隨時散發出充滿陽光、充滿自信、永遠積極向上的一股力量,只有具備了這股力量,才能激發出孩子身上的所有潛能,只有具備了這股力量,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孩子無論學習、工作、生活,都會做得非常出色、生活得非常幸福。

正確思想的引導,來自于家長,更來自于學校。學校的正面教育,學校老師的積極引導,對孩子的成才同樣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2

我自己很慶幸小時候身體不好,一直病病歪歪的,家長沒對我談過什么理想、追求什么的,只是學校教育會要求我們長大后做共產主義的接班人,要學雷鋒做好事,要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我還真聽話,記住了這些,現在還真是按照這些努力在做著。

看來學校的教育,學校對孩子的影響還是遠遠大于家長灌輸給孩子的,孩子更愿意也必須聽學校的各種規定及接受學校的各種思想的灌輸。希望國家在這方面能引起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由學校正面灌輸了,家長還真少操不少的心。

現在都是獨身子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高,孩子在學校,老師的地位可高了,說話孩子還真在乎,看樣子要想辦法給學校的老師們布置這樣的任務,去與孩子們談理想、談做人做事必須遵守的準則、談各種禮儀規范等等。希望我的粉絲中,只要有老師的,就請你們先做起來吧,能影響、教育好一個孩子,你們就是救了這個孩子,就是救了一個家庭,就是在凈化社會,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2.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這個時候最需要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緒支配,只想著:你是我孩子,你要給我臉上貼金,你要讓我有面子,你不能丟我的臉!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規條和框框來束縛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我的看法:

孩子不如你期望的那樣出色,沒為你的臉上貼金你就會不滿意,這是很多家長的通玻

我兒子兩歲半的時候就識字三千多個,三歲的時候就能自己看書、看報了。我在電視臺干過,電視臺的導演要專門拍攝我家兒子,被我拒絕了,我說我不希望干擾孩子的正常生活。我兒子是9月份的生日,上學就要遲一年,我沒有找關系去讓他提前上學,我更沒有因為我家兒子學習很好想辦法讓他跳級,我覺得孩子學習好只是他一方面的功能被開發出來的,但畢竟還是孩子,他需要和他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他的心理年齡及生理年齡是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才會成熟起來的,是不能拔苗助長的。

3

而那些拔苗助長的家長,不是為了孩子好,只是覺得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要讓大家知道,知道的結果是什么?無非是給自己的臉上貼金,無非是覺得家長多么的能干,可孩子會怎樣?孩子就要承擔很多的壓力,對孩子成長是沒有任何的益處的。

很多家長陪著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逼著孩子去考級,我就不明白了,什么叫興趣班?難道考級過程還有什么興趣可言?到底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還是為了給家長的臉上貼金?我感覺多數家長并沒有搞清楚這里面的道理,在逼孩子去學各種興趣的同時,是在抹殺孩子的興趣。

我還是覺得中國的家長及中國的老師們,應該學一學外國人對待孩子的方法,應該還孩子一個自由生長的環境及空間,還孩子一個真正的天堂吧,開心的玩耍,自由的活動,盡情地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我們的孩子都會健康成長的。

孩子會犯錯,孩子是在不斷地犯錯中長大的,這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了。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只要不是損壞了別人的利益,大人是不該動不動的打罵、教訓孩子的。

我兒子小的時候,我只給他定出了最基本的做人做事原則,就是圍繞“損人”、“利己”這四個字展開的。

我告訴兒子:做任何事情不準損壞別人的利益,只要你做的事情沒有損壞別人的利益,不論你干什么媽媽一概不干涉;只要你干了損壞別人利益的事情,不論干什么都不行,都必須停止;你干的事情是沒有損壞別人的利益,但對自己又沒有任何的好處,這種事情也不值得去干,你也不去要干;你只要記住這件事情不損壞別人的利益,但又有利于自己的時候,就請你堅持干下去,干什么媽媽都支持你。

我覺得只要掌握了這個基本準則后,管教孩子就很簡單了,就不會無原則、無輕重的亂批評孩子了,而掌握了這個原則后,也能幫助孩子找準他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不該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且這個準則是孩子終生都受用的,是要永遠按照這個準則去做人做事的。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玻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4

我的看法:

這是所有人都會做的事情。孩子一出世,在醫院里就開始比開了,你家孩子幾斤,身長多少,他家孩子幾斤,身長多少。

再大一些,只要抱著孩子出去玩,遇到相同月份的孩子,所有的家長都會問你家孩子幾斤了,多高了,吃什么,睡多久,你家孩子長了幾顆牙,你家孩子能爬了嗎等等,可以說所有孩子都是在家長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中長大的。

只是隨著孩子的長大,比較的話題會隨著改變。誰家的孩子會彈琴,考了幾級了,誰家的孩子上重點學校了,誰家的孩子獲獎了等等,孩子就是聽著這些話長大的,不說這些話的家長是不存在的,這是人的本能,沒必要大驚小怪,沒必要指責這是不好的行為。

只是在談及別人孩子的時候,不要再轉過來指責自己的孩子,就不會給孩子心理添加壓力的。

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灌輸給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與別人相比,只要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好孩子。

我兒子小的時候就已經非常聰明了,我會跟他說:“你會識字,你會看書,那是因為媽媽天天教你,所以你就會了,別的小朋友不會,是因為他們的媽媽沒時間教他們,所以他們不會,他們的媽媽只要教他們了,他們也就都知道了”。遇到別的小朋友會什么東西,兒子不會的時候,我就會跟兒子說:“沒事的,你只要去學,你只要去練習100遍,你發現你也就學會了,所有的事情只要去干,只要多干都會學會的,不會是因為沒有去學、沒有去干造成的,你還小,慢慢來,慢慢學,慢慢干,你就會發現這些你都會做的。”

在我這種方式引導下,我和兒子每天都活得非常的輕松,因為我們無需與任何人去比什么,因為我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沒有努力就沒有什么,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會擁有什么,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請你去努力,別人能做成的事情你也一定能做成。

還去教育孩子?可能嗎?只好都稀里糊涂地白活了一輩子。

4.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游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這帶給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然后孩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我的看法:

以上的話語在家庭里出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幾乎每個家長都會因為孩子考了好分數、做了好事,用各種的方法嘉獎孩子,我自己覺得沒什么不好。

但我對待孩子的學習,我一直是這樣做的:

因為我孩子三歲就自己看書、看報了,當孩子問我問題的時候,我就會跟他說,醫學的問題媽媽可以給你回答,其它的知識媽媽回答的不是太準確,我們還是去看十萬個為什么吧,書中會告訴你正確的答案。開始的時候我就會帶著孩子到書中去尋找答案,漸漸地兒子學會了從書中尋找答案,也就很少問我這問我那了。家中的書很多,我為他買了好幾個版本的十萬個為什么,孩子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不參與,孩子就不會覺得學習是在為父母學,自然就不會有學到了什么知識后還需要獎勵,所以我們之間也就沒有發生過討價還價要獎勵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我從不參與到兒子的興趣愛好里去。很多家長這一點永遠沒有弄明白,就是孩子愛好什么,家長就去學習什么,孩子學鋼琴,她也去學鋼琴,孩子學書法,她也去學書法。那我問你,在孩子的面前你是什么?你又會什么?你永遠和孩子會一樣的東西,你對孩子來講有吸引力嗎?你為了孩子的學習放棄了自己的學習,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你自己到頭來什么都不是,你又怎么養活孩子,你又怎么讓孩子尊重你?你在孩子的心目中有地位嗎?

我一直是這樣告訴兒子的,你喜歡什么就學習什么,學到的知識是你自己的,與媽媽無關。媽媽是醫生,媽媽做的事情是救人,是掙錢養家,所以你學你的,你學習是為了你的將來,我做我的,我必須每天努力,才能養活這個家。

帶孩子時我沒有上班,外人是看我在一心一意的照顧著孩子,但我卻在隨時給自己補充著能量,隨時都沒有荒廢自己的業務,隨時都在記錄著、寫下自己的養生、帶孩子的心得。孩子帶大了,孩子很多好的習慣都已經養成了,剩下的就是慢慢長大了,所以我就大膽地將孩子交給了他的爸爸、奶奶,自己出來干事業了。而兒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在自學,這就為他將來的學習打下了最好的基礎,更沒有媽媽在就學,媽媽不在就不學的概念。

很多的孩子不努力,是家長自己不努力造成。帶孩子的過程,正是家長干事業的年齡,家長為了孩子荒廢的自己的事業,等孩子長大了,家長自己一無是處,沒有能讓孩子驕傲的地方,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未來,孩子憑什么尊重你,憑什么愛戴你?你們沒有自己的特長及能力,你們自己的表現在孩子面前就是一個廢人,一個無用之人,孩子只能學著你們的樣當一個廢人,做一個無用的人。

你們要與孩子有明確的分工,學習是他們自己應該去做的事情,學好學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的未來,與你無關,他自己就會知道去努力了。而作為一個家長,愛孩子要落實到實處,就是要按照我寫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五步曲”認認真真去做,孩子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健康,學習自然會感到輕松,興趣愛好也會隨之變多,請你們少“陪公子讀書”,在一旁默默地支持著、鼓勵著就足夠了。

5.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

我的看法: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長的職責,怎樣教育孩子這里面確實是學問太深,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

我做事就愛化繁為簡,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一樣是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處理,就是:對事不對人。

孩子出現一件事情時,做家長的只針對這件事情告訴孩子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就可以了。

下雨了,孩子最愛踩水玩,我兒子也不例外,總喜歡到水里面去踩,家長看到了都會罵孩子。我看到兒子喜歡踩水,不是去批評他,而是告訴他可以踩水,但不能穿著皮鞋踩水,穿雨鞋的時候可以去踩水,但有人的時候也是不能去踩水的,水會濺到別人身上的。

一天大雨過后,我特意讓兒子穿上雨鞋,讓兒子到水中盡情玩耍。就看到兒子在水中跑過來跑過去,噼里啪啦踩水、跺水,玩的開心極了,我這個媽媽就站在旁邊看,路過的人還說這個媽媽怎么不管孩子,孩子身上已經被水都濺濕了,還讓孩子在水里瘋玩。

兒子玩夠了,我就帶著兒子回家,給他洗澡換衣服,再一次地告訴他:“下雨了,地上有水,穿皮鞋的時候就走干凈的地方,穿雨鞋的時候,看見沒人在身邊,你就可以玩水了,但你看到了吧,玩水會弄濕衣服,出去的時候就不要踩水,回家之前是可以踩水的,因為我們馬上可以換衣服,這樣就不會生病了。”

之后,我再沒為兒子踩水的事情犯過愁,他能很自覺地做到穿皮鞋的時候從不踩水,總是找干凈的地方去走。

而我見到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踩水玩,都是罵,還有的會打孩子,就是沒有告訴孩子哪些情況下是可以踩水的,哪些情況下是不可以踩水的,更沒有去滿足孩子踩水的樂趣。

就這么一件小事,我教給兒子的是怎么處理這件事情,學會處理好這件事情,并能在這件事情中尋找到樂趣。

而哪些打罵孩子的家長,卻在指責孩子不聽話,孩子不懂事,鞋子、衣服都搞濕了,整個過程家長非常生氣,罵來罵去都是罵孩子,是對人沒有對事情,事情沒解決,罵人有用嗎?孩子還是不知道什么時候是不可以踩水的。踩水是孩子的天性,下雨了孩子還是會去繼續踩水,家長再繼續打罵孩子。

教育孩子的技巧其實是在考驗家長的智慧,家長如果不學會用“對事不對人”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永遠不知道事情該怎樣處理,永遠不會正確地做事,而這個世上的事情都是做出來的,不會做事的人就是一個廢人,就是一個無用的人,家長就是把孩子教育出來是個好人,但卻是一個不會做事的人,孩子同樣是廢人一個。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匯編15篇】相關文章: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匯編6篇01-04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集錦15篇01-06

本科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6篇02-14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九篇12-11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合集7篇12-12

應屆畢業生面試時的自我介紹范文09-03

關于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模板合集6篇01-09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匯總八篇01-15

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集合六篇01-11

關于應屆畢業生面試自我介紹范文合集6篇0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杭县| 武宁县| 锡林浩特市| 正宁县| 开平市| 化德县| 麦盖提县| 景德镇市| 元谋县| 沁源县| 怀宁县| 广东省| 邢台县| 绿春县| 白银市| 西乌珠穆沁旗| 衡山县| 西贡区| 图们市| 临泉县| 涟源市| 宜城市| 晴隆县| 宁远县| 松滋市| 洪江市| 兴业县| 清流县| 临安市| 惠安县| 鲜城| 如皋市| 旌德县| 辽阳市| 海安县| 涿州市| 滦南县| 霞浦县| 五台县| 宁陕县|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