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精選11篇)
在學校廣播站鍛煉的學生都知道,廣播前都會預先做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優秀才會有更好的節目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廣播稿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1
快看!那邊的跳高比賽場地已經開始比賽了!我和幾個同學連跑帶跳地趕去為她們喝彩加油。
跳高對我們來說,是個很陌生的詞語,因為我們是第一次參加跳高比賽,而袁泉作為我們班的跳高運動員壓力是很大的.。當老師喊到5612號,也就是袁泉,來參加跳高時,她的臉“唰”地一下,變得通紅,可想而知,她是多么地緊張。我們為了讓她放松放松,便在一旁不停地對她說:“沒關系的,你一定能行,我們想信你!”
只見她向后退了幾步,然后猛勁向前沖,當她來到跳高的桿子時,再來個“空中越桿”便輕而易舉地通過了第一次比賽。第二次比賽也是如此,順利地過關了。
但她沖向第三關時,也就是一決高下時,總共有三人。當然,面對陌生的跳高,前兩人都大敗而歸、極其沮喪地回去了。這時,親眼目睹前兩人失敗的袁泉更加緊張了。她用兩個拇指使勁地拽著衣服,似乎壓力更大了。
她有些不安地向后退了幾步,而我們還在努力地為她加油、打氣。可是,桿子似乎格外調皮,偏偏就在袁泉要跨過去的時候掉了下來,這令我們有些喪氣。而她沒說什么,似乎認為自己不行了。第二次的結果也證實了這點。寶貴的是她并沒有消沉。她又發起了第三次沖刺,但她跨國桿子的那一刻,開心地笑了。
她是一個奇跡!我們班誕生了一個跳高冠軍 !我們高興地向她涌去,迎接她的是無數張笑臉和老師那贊許的眼神。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2
操場上的每處廣播都響起了:請參加五年級女子四乘一百米接力賽的運動員到報名處報名。我們班的女運動員聽了,趕緊去報名。之后,便按順序依次排列在賽道上。
我班的第一棒是周玥,她在我們班的女子跑步中是第一名。看!槍聲一響!她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奮力向前沖,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將接力棒傳給朱靜心。她滿懷期待地看著朱靜心。仿佛在說:你一定要加油啊!
朱靜心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含意,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使出全身的力氣向前沖。因為她跑的一百米賽道真好是一條直線,這樣就有利于她跑步時的速度。她大叫一聲:快點!便把接力棒傳給了王璐。
王璐一拿到接力棒就猛勁向前沖,雙腿不停地跑著。雖然是彎道不好跑,但是從她的臉旁上一直流著兩行汗上看,我知道了她已經很努力了。也許她的背后也有汗,但是,她為了班級的榮譽,只能跑步,向前沖。
最后一棒是吳玥。她的跑步速度也是很快的,一點兒也不亞于前三人。只見她一接到接力棒,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向前沖刺,我們在賽道上看見的'只有一個人影在飛快地穿梭著,沒有一刻停留,只有向前沖。
而我們呢?一直在為她們加油吶喊、喝彩。當她們有些落后的時候,我們的手上也為她們捏了一把冷汗。
雖然這次接力賽沒有得到名詞,但是她們這種為了五(六)班的集體榮譽而拼搏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這次運動會已經結束了,袁泉出乎預料地得了一個跳高冠軍,她為我們班爭得集體榮譽。而這次接力賽雖然沒有獲獎,但她們也努力了!希望下一次運動會我們班的每項比賽都可以獲得一個令人滿意的成績!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3
常州市田家炳初級中學秋季運動會終于拉開序幕。此次運動會上的第一個比賽項目,我要用“不可思議”來形容它。
三輛輪椅并駕齊驅的場景你見過嗎?光是想象一下就覺得非常別開生面吧。當三輛輪椅在白線后整齊排列的時候,在場的所有同學都大吃了一驚。因為這三輛輪椅上坐著的分別是我校的朱文清老師,八三班的體育課代表楊瀾同學,以及一個身強體壯的男生——王棟。看這架勢,是要三個人坐在輪椅上進行一場比賽嗎?
可是怎么想都是后兩者沾了光。一個是體育課代表,一個是運動健兒,看起來弱不禁風的.朱文清老師怎么會贏嘛。但是一切定論都要到比賽結束再下。這不,發令槍一響,三人同時用手扶著輪胎往前滾去,楊瀾一開始便占了上風,可是中途輪胎卡在了道沿上,不斷的調整方向,前進就變得艱難起來;朱文清老師是實力派,秉著穩扎穩打,后來居上的精神,不消片刻便已把王棟甩在了后頭。
率先到達終點的自然是朱文清老師,第二名是王棟,楊瀾最后。想想也就覺得不足為奇了,不怕告訴你,朱文清老師自小因為小兒麻痹癥而雙下肢癱瘓,肢殘三級,靠自學完成11門自學考試課程,靠著一手過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在我校任職多年,而這四十余年來,她一直都是與輪椅為伴!
此次比賽過后更是掀起了人人參與的熱潮。是朱文清老師的參賽讓我們體會到校運動會是一個平等公正的展示舞臺,也正是這種不懼困難,直面挫折的精神激勵鼓舞著接下來要上場比賽的運動員們,促他們不斷超常發揮。可以看到他們的青春熱血化作了田徑場上一個個飛馳的身影,無悔勁頭變為了那高高起躍的奪目亮點!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4
運動會上,操場上三個坐著輪椅的人備受關注。其中兩位是我們八年級學生,還有一位是大家熟悉的朱文清老師,我不禁疑惑起來,他們在干什么?
旁邊同學的提醒使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要進行“劃輪椅比賽”,我心里猜想:那個男生贏毋容置疑,那個女生也肯定比朱文清老師快,畢竟年輕就是資本!就在我默默想著時,比賽開始了,朱文清老師遙遙領先,我望著從面前飛快劃過的.朱文清老師,大吃一驚,在這小小的身軀里竟蘊藏著如此強大的能量,縱使是比她年輕30多歲的學生,也無法趕超。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朱文清老師,她一個人在學校的小道上劃著輪椅,顯得再普通不過,我開始以為她只是學校的一個小小的職工,但在之后的開學典禮上的一番講話使我了解朱文清的故事……朱文清老師,18個月大時因患脊髓灰質炎,導致雙下肢運動功能完全喪失,從此她就只能生活在輪椅上,40幾年過去了,朱文清老師用輪椅代替雙腳行走在這個社會上,歧視和嘲諷不但沒有使她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反而鑄就了朱文清老師鋼鐵般的意志。有人說,挫折能使一個人失敗,也能使一個人成功。我想朱文清老師就是歷經挫折,贏取成功的強者。
我曾在《讀者》中讀到這么一句話:上帝在造人的時候,也許是特別喜愛你,忍不住吻了了你一下,咬了你一口,使你和別人有了不同之處。所以當面對自己身體有缺陷時,要像朱文清老師一樣笑對人生,像格桑花一般堅強自信!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5
人類的力量在那一剎那展現,拼搏在那一瞬間化為生命的起點,在那一刻萬物化為虛有,只知道,勝利并不遙遠。
抬起頭往往前面,終點線已依稀可見。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辛勞,將在近日兌現。
灑一把艱辛的汗水,繼續抬起疲倦的腳步,爆發的一吼氣貫長虹,繼續向前,不論成功與否,你已曾經擁有。曾記否,在終點歡呼,震驚四周。
一根竹竿,決定了你的命運。
是喜是悲,全在一瞬間。
你矯健的身軀,像一顆流星,劃過寂靜的黎明。
柔軟的鋪墊,融入了你所有的快樂。
所有的精彩都在你跳起的那一刻,我將永遠銘記在心。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6
生命在于運動,在這個丹桂飄香、金風送爽的九月里,我們田初中迎來了首屆體育藝術節!同學們個個踴躍報名、積極參與!在賽場上揮灑汗水,成就輝煌!
鏡頭一:步步接近,“看到了!看到了!”是她,學校身殘志堅、幾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朱文清老師,初中生運動會優秀通訊廣播稿。她激動的心情已寫在臉上,她就是今天運動會第一競賽場上的主角!在她兩旁的則是兩位學生代表,今兒,他們也將與朱老師一決高下!
比賽開始,朱文清老師就率先沖出起跑線。朱老師實力超強,幾十年在輪椅上奮斗過來了,明顯比其他兩位選手嫻熟得多,盡管她沒有健康的身體去支撐起整個輪椅,但她也很盡力不枉費兩位年輕對手的精力,不讓這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從手下溜掉。三位選手不停地滾動著手下的輪子,但不難看出學生選手不太會控制輪椅方向,忽左忽右。繼續追蹤,鏡頭又一次對準了朱文清老師,只見她用短小的手靈活地掌控著輪子,掌控著速度,兩位同學也與之爭鋒!朱老師第一個沖向終點!笑臉又一次綻開了!也許,此時此刻她享受的并不是勝利的喜悅而是賽場上奮力拼搏、堅持不懈的暢快!
鏡頭二:大概是被朱文清老師所感染,八(3)班的運動健兒們,蓄勢待發、胸有成竹地走向賽道。百米和千米的競賽,拼的是速度和耐力,面對一個遙遠的數字,他們不猶豫、不畏懼,勇敢地向前沖!毫不吝嗇地向大家展現著他們的風采!當然,勝利是屬于有準備、有自信的人的!一根竹竿,一次跳躍,決定著跳高比賽的成敗,不論坎多高,無論成敗與否,笑容依然綻放在這群敢拼的.巾幗女英雄臉上!4x160米接力賽上,考驗的是團結協作、萬眾一心的集體意識,一根細細的接力棒,承載了多少汗水與喜悅,只有禁得起考驗,才能勇奪桂冠!
比賽已成為過去式,但運動場上留下的是運動員們永恒的堅持!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7
朝陽伴隨著晨風,跟著我們一起走向運動會的序幕。開幕式上,矯健的步伐,響亮的口號,別致的風采盡顯我們運動的熱情,運動場上運動健兒們各顯身手,摩拳擦掌,試與秋風爭第一。百米的沖刺,千米的長跑,拼的是耐力,是意志,是自己所擁有的精神財富。
絢麗的開幕式過后,首先迎來的是特有的“輪椅競速”比賽,我校的朱文清老師,常年在輪椅上奮斗,也總是工作在學校的第一線。今天,學生代表將與她同臺競技。比賽開始,朱老師率先沖出起跑線,而同學們也絲毫不退縮地比拼著,他們與時間賽跑,不難看出,輪椅十分難控制,有個同學滑出了軌道,大家顯得吃力無比,比賽過后有的同學手上還出現了一道道的.小傷痕。可以想象朱老師付出了常人所難以忍受的痛苦折磨,年輕時她曾憑一己之力自學成才,現在她輕輕松松地到達了終點。看!她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仿佛找回了年輕的自己。
而男生的接力賽也是異常精彩,我班的健兒們個個欲試待發,槍聲一響,他們如離弦的箭一般飛了出去,多少次揮汗如雨只因為始終相信,去拼搏才能勝利。總在鼓舞自己,要成功就得努力。熱血在賽場沸騰,他們自信自豪,在分秒之差中趕超對手,只為一搏!第二圈超過了一點,第三圈,已經拉開了距離,而第四圈,拉拉隊員們更是竭力地為他們喝彩助威,第一!尖叫聲四起。一根小小的木棒,連接的是團結和友愛;一根小小的木棒,傳遞的是勇氣和力量;一根小小的木棒,演繹的是奮斗和拼搏,讓這激動人心的時刻,一直回蕩在我們心中!
發令槍聲,呼喊聲,喘息聲,聲聲代表了我們的努力與付出,我們堅持自己所堅持的理想,克服原本不能克服的困難,在人生中劃出一道道完美的弧線。
九月,這個收獲的季節,我們付出的艱辛,收獲了碩果。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8
交錯的瞬間丑小鴨渴望著有一天它能擁有一對潔白的羽翼;烏鴉期待著有一天它也能發出夜鶯般動聽的叫聲;或許,沒人能感受到它們對不可企及的愿望有幾多的幻想,又有幾多的失落。向來與運動會無緣的我,做場外觀眾的我,只為運動員吶喊助威的我,心中也有這樣一個夢想:有一天,我能飛奔在跑道上;有一天,第一名的獎牌也能掛在我的胸前。一直是讓老師擔心能否達標的我,自然不可能作為運動員,代表班級,代表院系參加項目的角逐。撰寫通訊稿,一直都是我最光榮的任務。我把我的激情,我的渴望統統用文字表達出來。成為拉拉隊的一員,一直都是我最愿望干的事情。從這個場地到那個場地,為自己院系、班級的運動員鼓氣加油,他們的發揮緊緊牽系著我的`情緒。我憧憬著第一個越過終點線的人是我,我幻想著廣播是播的是我奪得了第一名……此時此刻,雖然腦海里浮想聯翩,但我仍然安靜地坐在大本營,寫著通訊稿,仍然站在場邊扯破嗓子地喊"加油".沒有獲得榮譽的喜悅,我仍一臉燦爛的微笑,因為這樣的天氣,這樣好的憧憬。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9
你是運動場的心臟,跳動夢想;你是漫長路的精神,激勵輝煌;
你們是將上下求索的人!風為你加油,云為你助興,堅定,執著,耐力與希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點點凝聚!力量,信念,拼搏與奮斗,在遙遠的終點線上漸漸明亮!時代的強音正在你的腳下踏響。
自信就是希望,是種子就該有綠色的希望是種子就該有金色的夢想不要躺在封閉的.暖房怕什么秋日薄薄的風霜既然已走上了運動場
心里就不要多想。
掌聲依然為你響起,鮮花依然為你獻上一時的輸贏不代表終生的成敗!擦干淚水,振作精神,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誰說天空沒有鳥的痕跡而鳥已飛過?鳥飛過的痕跡已刻在天空的心你的精神也刻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不論結果如何我們不會忘記你這只在天空努力飛過的小鳥,那瞬間的美麗將成為我們心中的永恒!
青春是一首歌,優美動聽。青春是一首詩,回味無窮。綠茵場上是你揮灑青春的舞臺,紅色跑道是你書寫青春的卷章。加油吧!年輕的心,我們為你歡呼!加油吧!青春的你,我們為你自豪!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10
為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承中華文明。石家莊xx中學于20xx年x月22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上午八點,運動會拉開了序幕。
首先,學校領導和學生代表致辭,然后進行方隊展示,各班同學穿著五彩斑斕,造型各異的服裝,即使陰雨綿綿,寒風陣陣,也阻擋不了同學們如火的激情。隨后是最為精彩的啦啦操表演。由xx學院經管院夢之隊帶來的《把握現在》以高難度的動作贏得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上午十點,各項運動比賽正式開始。在激烈的'賽場上,xx學院運動健兒不畏風雨,不懼寒冷,賽出水平,賽出風格,奮力拼搏,超越自我。x月23日下午,運動會在大家的歡呼聲中完美落幕。最終經管學院獲得甲組第一、乙組第一、團體第一、精神文明獎等榮譽。更有男子4×300米的成績打破了學院記錄為經管學院再添輝煌一筆。
通過此次運動會,充分展現了學生們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奮發向上,不畏困難的昂揚斗志。讓大家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團結一致的堅定信念。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 11
蕭蕭秋雨飄灑在綠色的跑道上,運動場上,運動員們伴矯健的步伐,奏出新的樂章。
昔日,長長的跑道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今日,就為這美好的一瞬,而歷盡艱辛。昨日忐忑不安,今日的心熱血沸騰,比賽因我而精彩!
跑道因我而鮮艷!
班級,我能行!
短短的幾分鐘內,邁開你的步伐,擺開你雄健的`雙臂,像展翅的雄鷹,把熱情傾灑在紅紅的運動場上。運動員們越戰越勇,拼命飛奔,耳邊的陣陣“加油”聲遠去,心中堅定的信念:到終點!
100米、200米……700米、800米,你竭力追趕,運動員們爭先恐后,是青春的音符在跳動,是獨特的個性在延續。腿已像灌了鉛,手已擺不動,鼻里喘著粗氣,但堅毅的眼神卻牢牢地盯著終點……一腳踩著白線,然后便癱倒下去。
運動員們,你們盡力了!
成績如何,你們英雄!
你的輝煌在眾人心中永存,你的魅力和風采在眾人心中永駐!
失敗者,不要灰心,幸運和機遇時刻在等待著你;者,不要驕傲,你們比得過劉翔嗎?向著下挺進吧!
又是一組運動員了,一只只鷹目視前方,等待著一聲清脆的槍響!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相關文章: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12-21
初中生運動會的廣播稿12-20
初中生運動會廣播稿【匯編3篇】12-18
初中生校運會廣播稿08-03
初中生勵志廣播稿08-03
運動會廣播稿09-28
運動會的廣播稿09-29
運動會廣播稿11-19
運動會廣播稿【精選】07-04
【精選】運動會廣播稿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