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我會感謝那棵樹
我想讓太陽永遠的照耀我,可是它總會落山的;我想讓星星一直陪伴我,可惜,它們終究還是要回家的。
唯獨是您——我的母親會一直陪我,唯獨是您的愛——我的母愛會一直照耀著我,溫暖著我。
當我踏進書房的那一刻起,我知道了一生中為我付出最多的人是您,給予我更多的愛還是您!回憶著過去,那充滿稚嫩、美好的童年,有您的伴隨經常讓我為之動容;盼望著未來,依然有您充滿自信的面龐和活躍的身影!母親,無論生活再苦再累,無論您有沒有錢,我都不該去過分的乞求您,因為您給了我世界上最美、最好的禮物!您讓我來到了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您給了我一雙明亮的眼睛,讓我看見了世間的美麗;您給了我一對耳朵,讓我聽到了動人的音弦……
更重要的是,您給了我一顆感恩的心,讓我用感恩的心去面對社會!謝謝您,我的母親,讓我擁有這么多的禮物!面對這些,我還有什么理由向您要求什么!您為了我付出了青春,您為了我青絲中參雜著白發(fā),歲月的滄桑無情的在您的臉上留下了足跡!您冬天在洗衣服,冰冷的水像刀一樣割痛了您的手,我看見了那雙紅通通的手正擦著濺到臉上的水,這種熟悉的背影讓我的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啊!我的母親,謝謝您,無論刮風還是下雨,您依然在陪我,無論前方的路有多么困難,因為有您給我的照顧,所以,我永遠都不怕輸!謝謝您,今生與您作對母女,是我最大的榮幸!
駕著(這①)縷縷清風,我落在了一片寬大的樹葉上,酣睡在上面。這棵樹再普通不過,人們都管她叫芭蕉樹,管我叫蟲卵。
每一天,我都倦伏在她的(樹②)葉子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早晨,她為我備好清清的露珠;午后,她為我遮擋刺眼的陽光;傍晚,她帶我欣賞天邊的晚霞;深夜,她(將)用幽綠的(樹)葉子覆蓋我的身軀。終于有一天,我破卵而出,成了一只小小的幼蟲。
慢慢地,我學會了蠕動,(學會了③生存),也學會了面不學改色心不跳地吞噬她的(樹)葉子(,)。她似乎全然不知,依然悉心地照料著我。起風了,④她為我擋住(狂⑤)風,“呼呼”地給我講述風兒的傳奇;下雨了,她為我擋住雨滴,“滴滴答答”地給我吟唱雨兒的贊歌。我接受著,她付出著;我快樂著,她也快樂著……
一葉知秋,嚴寒將至,面對著周圍的一片燦黃,我無奈地躲進了她的(樹洞)身體里,躲進了她溫暖的懷抱里。她欣然把我迎進新居,將一切寒冷拒之門外,而她,卻挺立在凜冽⑥的深秋中,迎著瑟瑟的秋風,無怨無悔(,⑦)。我(又)睡著了,我變成了一只蛹,準備迎接眼前這個巨大的挑戰(zhàn)――寒冬。
大雪(頑皮地掠過,染白了一切,)冰凍了(所有)萬物,覆蓋了大(陸)地,聽不到鳥鳴、聽不到喧囂,卻聽得到她那賦有節(jié)奏的呼吸,(可以)聽到她均勻的心跳――我忽然(間)開始心疼起她。我后悔曾經啃她的綠葉,我自責曾經吮吸她的瓊(葉)液,可現(xiàn)在,我又能說什么呢?她在外面頭頂千斤雪,腳踏萬畝霜,而我……
嚴寒終于過去了,一種莫名的沖動使我破蛹而出,鉆出了樹洞,(卻)我發(fā)現(xiàn)此刻已陽光明媚,⑧萬物復蘇,再望望她,她對我笑笑,突然將我拋上天空――啊!我發(fā)現(xiàn)自己長出了⑨一對結實的翅膀,我,是一只蝴蝶!路邊背著新書包上學的孩子們,朗誦起“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的詩句(,)。伴隨著這美妙的詩句,我向著那棵樹飛去,(嘴里)還學著過路孩子們的腔調叨念著“我來了,媽媽!”
評點:
看到這篇作文,很多人都會說出它的很多優(yōu)點,我也承認這篇作文寫得很好,但是我卻要找找它的問題。大家看了我找的.問題,如果不同意,希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①.“這”可以要也可以不要,這樣的字,堅決去掉。
②.前面已經說明落在“芭蕉樹”上了,這里說“葉子”就可以了,不必說樹葉。
③.“學會了蠕動”,“學會了面不學改色心不跳地吞噬她的葉子”是實寫,人家看到了動作,可是“學會了生存”就是虛寫了,人家讀了不知道作者表達了什么樣的生存,因此可以去掉。
④.這一段講“起風了……下雨了……”是說“芭蕉樹”非常關心“我”,上面一段說“早晨……午后……傍晚……深夜……”也是在說“芭蕉樹”非常關心“我”。一篇文章有必要在很近的位置把類似的意思重復嗎?我們應該多讓文章的感情朝縱向發(fā)展,而不是橫向走動。好作文,文章的意思往往一層層連得很緊的,也就是叫層層深入吧。為什么不把這段的“關心”拿出來寫點別的?
⑤.這里說是“狂風”,后面馬上說是“風兒”,這不矛盾?難道我們能夠說“狂風”是“風兒”?
⑥.“凜冽的深秋”?可以這么說嗎?
⑦.前面說的“她”,后面說的“我”,敘述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當中應該用句號吧。這篇作文的標點符號打得比較馬虎.后面的“又”應該去掉,因為它的前面沒有說睡著過,這里當然不是“又睡著了”。后面的“染白了一切”不就是“覆蓋了大地”嗎?它們意思相同,文字不同,要一個就夠了,所以刪去“染白了一切”。
⑧.前面是“她在外面頭頂千斤雪,腳踏萬畝霜,而我……一種莫名的沖動使我破蛹而出,鉆出了樹洞,卻發(fā)現(xiàn)此刻已陽光明媚,萬物復蘇”。這可能嗎?怎么一下子就由“腳踏萬畝霜”變成了“陽光明媚,萬物復蘇”?如果在“一種莫名的沖動使我破蛹而出”前面加些“嚴寒終于過去了”,那文章就符合事理些.
⑨.讀一遍就知道這里應該加一個“了”。我們寫作文應該讓人家讀起來順口。
⑩.“嘴里”多余。誰不知道“叨念著”是從“嘴里”。
【寫我會感謝那棵樹】相關文章:
我會感謝那棵樹06-17
我會感謝那棵樹的作文12-01
感謝那棵樹06-20
感謝那棵樹作文05-24
窗外那棵樹寫物作文06-25
那棵樹的作文06-08
那棵樹作文04-09
那棵樹作文06-12
經典散文窗前那棵樹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