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田徑運動會競賽規則
全能項目的規則
女子七項全能賽程兩天,比賽項目依次是:第一天100米欄,跳高,鉛球;第二天200米賽跑,跳遠,標槍和800米賽跑。男子十項全能賽程也是兩天:第一天100米賽跑,跳遠,鉛球,跳高和400米賽跑;第二天110米欄,鐵餅,撐竿跳,標槍和1500米賽跑。
競賽得分
十項全能選手和七項全能選手的得分基于他們在每一項比賽中的表現,最后總成績最高的人獲勝。因此運動員只有每項比賽都有上佳表現而不是偏重一項才能最終獲得冠軍。實際上,人們設計了復雜的計分系統以保證在一項比賽中占盡優勢的運動員的得分不會高于在幾項比賽中成績都較好的運動員。每一項比賽的得分都取決于該項目的評分標準,奧運會根據世界紀錄制定出一個得分對應表格,由選手的成績在表格中換算成分數,然后相加得出總分。例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金牌得主美國的丹-奧布里恩100米賽跑10.57秒得959分,跳遠7.99米得1058分,鉛球815分等等。它的總分是8817分,只比他1992年創下的世界紀錄8891分差了一點。
根據同樣的想法,奧運會有了獨立的女子比賽比分換算表。美國的喬安娜—科斯仍舊保持著她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創下的總分7291分的世界紀錄。
項目簡介
在徑賽項目中除了1500米和800米以外,選手們依他們的個人最好成績排定比賽順序。而作為十項全能和七項全能的最后一項比賽1500米和800米,排序方法則是由前9項或前6項的總成績依先后順序列定。而在田賽項目中,運動員則根據他們該項目的個人最好成績分成兩組。
規則
十項全能和七項全能中各項比賽規則與單項比賽基本相同,但有一些小差別: 運動員在單項賽跑項目中若搶跑兩次則被罰退出比賽,但全能比賽三次搶跑才處罰。新的世界紀錄或奧運會紀錄要求比賽時風速不能超過2米/秒,全能比賽則是4米/秒。具體規則可以參照各個單項比賽規則。
跳高和撐竿跳
項目簡介
跳高要求運動員單足起跳,要跳過橫桿且不能將其碰下支撐桿。撐竿跳也一樣。每次比賽由主裁判設定起始高度,跳高橫桿每輪至少升高2厘米,撐竿跳則是5厘米,直到剩下最后一個人。跳高運動員和撐竿跳運動員可以自己選擇何時起跳或過桿。他們如果三次試跳同一高度失敗就會被淘汰。他們成功越過的最高高度就是他們的最終成績。
平局
在跳過某些高度時要注意策略。如果兩個人成績并列,打破平局的辦法一般有兩種:首先看誰通過同一高度使用的次數少;其次是看哪個人在全部比賽過程中失誤的少。如果還是平局,比賽就產生并列冠軍,除非沒那么多金牌。
決勝局
決勝局比賽按以下規則舉行。每個平局中的競爭者只許跳一次,從最低高度開始淘汰。如果運動員全過則上升高度,如果所有運動員都沒過則下降高度,直到只剩一名運動員在淘汰中生存下來。
初賽
跳高和撐竿跳比賽分兩輪進行。初賽一般分兩組,其目的是決出參加決賽的12名運動員。比賽之前有一個自動的資格測試,任何運動員只要達到這個標準將自動進入決賽。如果少于12人通過資格測試,未達標者中成績最好的則進入決賽以填補人數的空缺。
測量尺度
在跳高和撐竿跳比賽中,所有的尺度都以厘米為單位,從地面量起到橫桿最低部分的最高點處。
跳遠和三級跳
項目簡介
跳遠和三級跳都是由兩部分組成即一段長距離的助跑和盡可能遠得向著陸區域的跳躍。在三級跳中運動員從起跳線起要三步入坑,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首先踏下最終將起跳的腳,而后大跨步換腳,最后躍入坑內。在兩項運動中,只有運動員最好的那次成績被記錄下來。三輪過后,前8名進入最中三輪的角逐。接著他們按前三輪排名的相反順序出場比賽。
平局
任何平局都由比較次好成績決出勝負。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就比較第三好的成績,以此類推。如果還是平局,就是并列冠軍,除非金牌不夠發。如果不能并列,那么運動員就繼續比賽直到分出勝負。
測量尺度
跳遠距離的測量是從起跳線遠端量起到跳遠運動員在沙坑中留下的最近痕跡為止。如果出現非整數的情況,則長度數值應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厘米數。
犯規
如果運動員踏過了跑道盡頭的起跳線,或者碰到了沙坑最近標記后面的坑外場地就構成了犯規。后一種情況常常發生在運動員想伸出手支撐身體以維持平衡的時候。
風速助力
跳遠或者三級跳的成績在順風風速超過7.2公里/秒的時候不能承認為新的世界紀錄。
其他的規則
如果運動員在跳躍時遇到障礙,裁判員可以判妨礙并給與第二次試跳機會。運動員在比賽期間可以離開賽區,但必須經過裁判的批準并由裁判陪同離開。比賽進行過程中運動員不能接受幫助。除非是經過指定的醫務人員進行身體檢查或者與不在比賽區里的個人進行交談或其他通訊聯絡。裁判可以因運動員超過比賽時間限制而不按規定跳躍判罰試跳無效。如果在時間用盡前已經起跑則成績算數。
競賽場地
跳高
在跳高比賽中,跳高運動員從起跑點到橫桿下有20米長。橫桿有4米長,不超過4公斤重,由兩根豎桿支撐。跳高運動員會落到一個很大很柔軟的泡沫墊子上。
撐竿跳
在撐竿跳比賽中,撐竿跳運動員助跑距離有40米長,起跳時將他們的撐竿伸出,插向跑道盡頭一米長的凹陷槽。凹陷槽的槽面向跑道盡頭加深,最深處達20厘米。凹陷槽呈錐形,以便在跑道盡頭卡住撐竿。撐竿很平滑,并且按運動員需要的長度和粗細來制作。撐竿跳的橫桿與跳高橫桿基本相同,但為了安全它更輕一些。撐竿跳運動員也會落到一個軟泡沫墊子上。
跳遠和三級跳
跳遠和三級跳的助跑至少40米長。犯規線是20厘米寬的起跳板的遠端線,跳遠運動員落到長方形的柔軟、潮濕的沙坑里。在跳遠比賽中,沙坑離起跳板有1到3米遠;在三級跳比賽中,男子比賽的沙坑離起跳板13米遠,女子比賽則是11米遠。起跳板遠端有一道粘土制作的犯規線以辨別運動員是否在起跳時犯規。
分輪和分組
比賽被分成兩輪、三輪或者四輪進行,主要依據參賽者數目而定。每組比賽的前兩名賽跑運動員可以進入下一輪比賽,在很多比賽項目中小組第三也可以出線。預備賽采用交叉排序法排定分組的結果,這種方法規定按成績排名將排名靠前的運動員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去。成績排名是根據運動員在上賽季的最好成績排出的。在其后的各輪比賽中,分組依據運動員在前一輪的比賽成績。如果可能,相同國家運動員應該分到不同的組中去。
跑道規則
運動員在所有短跑比賽、110米跨欄和4乘100米接力賽中自始至終都必須留在自己的跑道里。800米和4乘400米接力賽起跑是在自己的跑道里,直到運動員通過標志可以串道的分離線才能離開自己的跑道。在小組第一輪比賽中,運動員被排在哪一個跑道上是由計算機自由排列出來的。其后的各輪比賽,跑道的選擇依據運動員在上一輪的比賽成績而定。這個規則的目標是讓更優秀的運動員可以排在靠中間的跑道上,好的跑道是第3、4、5、6號跑道,它們應由排名前4位的運動員分別占據。第1、2、7、8、道則由后4名占據。
起跑
【田徑運動會競賽規則】相關文章:
小學田徑運動會競賽方案11-02
安全知識競賽規則11-02
中學陽光體育秋季田徑運動會競賽規程09-22
跆拳道比賽競賽規則08-02
運動會的規則10-10
田徑運動會賀詞08-11
五人制足球比賽競賽基本規則10-02
田徑運動會策劃方案11-21
田徑運動會活動總結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