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城建建議
12月8日,中山區青泥洼橋街道天津社區近20名居民代表齊聚社區活動室,與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張連波面對面座談交流。
張連波把全市自開展“大討論”活動以來,匯集的關于大連建設方面的建議和意見和大家做了介紹,并把政府對于這些問題的處理及待處理的情況做了說明,并進一步征詢居民的意見。居民們就關心的焦點問題現場展開討論,并提出10余條建議。
擺放防御挺費勁的 希望可以改良一下
1 可以一次行的把所有建筑收回[在線的時候] ,不在線就恢復原來的樣子。 需要的時候再點出來,那樣就不用因為地方小來回的挪來挪去了
2 城墻碼著太費力。改進一下一次需要多少塊城墻可以一次連成排 更人性化一點
希望后院的技術人員能盡快出這倆功能。
后院確實挺有意思 但是擺城防實在太無聊了。
12月8日,中山區青泥洼橋街道天津社區近20名居民代表齊聚社區活動室,與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張連波面對面座談交流。
張連波把全市自開展“大討論”活動以來,匯集的關于大連建設方面的建議和意見和大家做了介紹,并把政府對于這些問題的處理及待處理的情況做了說明,并進一步征詢居民的意見。居民們就關心的焦點問題現場展開討論,并提出10余條建議。
系不到住戶,需要在不同社區進行交叉檢查以等待聯系住戶的局面,甚至出現間隔1天或2天才能聯系到有關住戶的情況,一定程68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4O卷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評估中與居民訪談的結果看,居民普遍缺乏地震防范經驗,對一些其他的災害應急措施也都很茫然.
作者還發現,社區中除了一些防火設施外,幾乎沒有任何救災工具.災區民眾的自救互救和徒步進入的救援隊伍,只能靠簡單原始的方式進行救援,救援效率極低.再有,對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居民的防范意識也是相當薄弱,很多明顯的震損建筑碎塊懸掛在空中,余震來時隨時都可能墜落,但是卻被居民忽略.對于應急演練,幾乎所有的居民回答是沒有聽說過.可見,在城市社區的災害應急工作中有很多空白,很難看到”一案三制”的痕跡.
4 相關改進的措施建議
從企業的角度看,企業自身的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也屬于國家應急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發揮其社會防災救災職能也顯得非常突出.對于城市社區,本身就是實施社會救助的區域,自身的防災抗災能力建設是國家應急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對災區企業與城市社區的調研,下面就該方面的應急建設給出幾點建議:
第一、應充分發揮企業在專業救助中的作用.從近幾年發生的重大災害救助中可以看到,政府雖然可以快速組織,但是無專業救助隊伍支持,軍隊雖然有人員,但是無專業救助工具支持.在災害第一現場可以提供專業救助人員與專業救助工具的最直接單位應該是企業.因此,按照企業的類型、空間分布國家可以在部分企業采取以下措施:
(1)在選定的企業中,建立國家、地方、企業三重管轄和保障的應急反應體系,在企業應急管理體系之中建立專門的應急管理隊伍,進行專業救援知識培訓,全體人員平時納入所在企業進行管理,災時統一調配.這樣既提高了企業的災害應急管理與救助能力,也提高了國家的應急救助能力,同時借助企業也大大減低了管理成本.
(2)很多災害的發生往往給社會帶來較大的沖擊,特別是破壞性地震的發生,波及范圍及對社會的影響很大.在地震應急管理中,政府在構建組織體系、獲取應急信息,提供救災物資和人員等方面,通常會由于在人員、物資等資源方面的限制,出現不能滿足應急管理需要的情況.因此,可依據不同企業的特點和區域分布,在一些定點企業建立應急物資儲備中心,交由企業進行日常管理,確保災害發生的第一現場有必備的救援物資和工具.
第二、在城市社區應急管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社區應急管理機構,促使民間力量的廣泛參與.組建以志愿者為主體的社區應急管理隊伍,根據所在地區編成若干小組,一旦災難發生,即可轉為全職的民救助人員.同時在社區應儲備必要的專業救援設備.應急管理機構在平時做好社區防災減災的宣傳和檢查工作,災時開展自救或統一服從上級調配.
(2)以社區活動范圍為中心,建設和指定避難場所.避難場所建設非常關鍵,能夠為居民在災后提供必要生存給養和空間.
【社區城建建議】相關文章:
保護長城建議書10-18
關于保護長城建議書09-13
(熱門)保護長城建議書08-24
保護長城建議書怎么寫01-24
保護長城建議書(5篇)10-12
共建環保城建議書資料通用09-27
社區建議書10-07
社區開展活動建議09-09
社區安全生產工作建議10-11
給社區居民的建議書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