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千古風流人物的經(jīng)典作文
古往今來,風流人物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不畏權貴,一心報國。栓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真諦。百分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說千古風流人物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說千古風流人物作文篇1:陶淵明
“舟搖搖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他身著一件潔白的長衫,面帶笑容,從那不屬于他自己的是非之地走出來。他雖出身沒落的的貴族家庭,但他的離去驗證了孟子的“貧賤不能移”。他就是被后世稱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的陶淵明。 他一心向往田園,愿過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難山”的悠閑生活。他看穿了官場的污穢,可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他那理想化的“桃花源”,何嘗不令人神往,又何嘗不是作者自我解脫的一種寄托。
迫于生計,他與四十一歲第三次為官,任彭澤令,本想為民做主,本本想安心生活,但官場上的趨炎附勢,卑躬屈膝與他“愛丘山”的本性相挬,于是他在任職八十一天后高呼“吾豈能為五斗米而折腰”。
也許有人要說,陶淵明這種隱居鄉(xiāng)里的生活是一種逃避,是一種消極避世,不敢正視現(xiàn)實的逃避。既然他生在那個政治黑暗的時代,既然他不能選擇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和不留在官場,堅持正義與黑暗斗爭呢?
誠然,在那樣的時代,需要一些勇士去開創(chuàng)新局面,但對于那些有能力的文人,對于那些有志向,但亂世不能讓他們的才能得以施展的文人來說,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理想被撕碎,看著自己的志向被踐踏,他們的心開始滴血,他們的靈開始流淚。他們該怎么面對?于是他們選擇了不看——歸隱。
如果說陶淵明的歸隱是消極的,那么也是三分消極,七分明智。因為他歸隱后快活了三十多年,這三十多年里,你以“飲酒詩”表達自己對世俗的憤慨。從酒中走出,歸自然而去。
閱讀陶淵明有一種寧靜,恬淡,輕松,似乎有一雙銳利的眼睛看透了事物的本質,指引我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說千古風流人物作文篇2: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朱允炆即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從年號來看,一個建文,一個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過于柔弱,過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重,恐怕日后會吃大虧。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2歲的時候被推上了權力的巔峰,承繼了朱元璋開創(chuàng)的一統(tǒng)天下,改年號為建文。然而,細心的大臣會發(fā)現(xiàn),新君的臉上并沒有君臨天下的驚喜,更多的則是愁容。是啊,年輕的皇帝面前有兩道難解的題目:一是如何改變太祖建國以來形成的動輒殺戮的嚴峻政治氛圍;二是如何解決太祖分封宗藩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局面。也許太祖朱元璋生前并沒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孫登基伊始就開始著手變革他所開創(chuàng)的大明王朝。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使中國大地吹過了一陣清風,他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文人,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建文帝實行惠民政策,減免租賦,賑濟災民,老弱病殘者由國家扶養(yǎng);重視農業(yè)生產,興辦學校,考察官吏,任用賢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訪史,分巡天下,以體察情。
洪武年間,經(jīng)過太祖朱元璋的整治,當時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吏治較以前大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殺”,屢次興起大獄,動輒殺戮,政治氣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建文帝對局勢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繼位伊始,就著手改革,改變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太祖朱元璋用武力奪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右武的局面。洪武時,軍事衙門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從一品,而六部尚書卻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規(guī)定文官不許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謀士劉基僅僅得封“誠意伯”,而武將得封公侯者多,稱王者也不少。這種局面下,文官在議論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說千古風流人物作文篇3:項羽
展望古今中外風流人物,看歷史的車轍輾轉,留下了輝煌的痕跡,觸動了我的心靈。
項羽觸動了我的心靈。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的霸王,一位諸侯混亂中力挽狂瀾的能者,令各路諸侯匍匐稱臣的王君,一位破釜沉舟以激動士兵的將帥,垓下一戰(zhàn),不肯過江東,金戟一揚,血灑疆場。他創(chuàng)下一番霸業(yè)因要面子付諸流水,我為他惋惜。
蘇軾觸動了我的心靈。東坡,那個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驚魂未定中自省反思,從而悟儒家之推已及人,會佛家之眾生平等,領道家之珍重生命,集眾家之精華,鑄造“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脫豁達。我為他贊許。
司馬遷觸動了我的'心靈。“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的司馬遷,在蒙受不白之冤,遭受宮刑之辱下,為達成先父遺愿,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獄中艱苦度月,終于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千古傳承的《史記》。我為他的堅毅表示贊許。
梵高觸動了我的心靈。梵高,這位印象派畫家,為探究一個未被發(fā)現(xiàn)的新世界,不惜放棄自己的家財。論家境,他的家族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畫商,幾乎控制著全歐洲的美術市場,他完全可以迎合時尚以謀利,但是他卻不屑。他的思想超前,難以為人接受。終于,在巴黎一處無人知曉的角落里,梵高像自己筆下的向日葵一樣綻放自己最后的美麗。他自盡在一片金黃的麥田中,一如他的追求光明。我為他的執(zhí)著贊許。
望古今中外多少風流人物觸動了我的心靈:茍踐臥薪嘗膽,韓信受胯下之辱而富強,祖狄聞雞起舞,生活即是藝術的畢加索……他們編著的篇章,他們的品質,他們的精神,是人類歷史上的魂寶。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讓自己的人生別有洞天。
他們的所有已經(jīng)融入歷史的汗青,不管鐫刻的是人們褒揚或是貶斥,但他們遺留下的痕跡,在無聲中起舞,觸動了我的心靈。
【說千古風流人物的經(jīng)典作文】相關文章:
千古風流人物的作文12-05
話千古風流人物作文12-05
寫名人的作文:千古風流人物-李美人06-12
千古風流人物觸動了我的心靈作文06-20
千古風流人物作文600字高一06-19
風流人物作文12-05
我心目中的劉邦-話說千古風流人物作文600字(通用10篇)03-23
話說風流人物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