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農經站工作打算
年,面對百年不遇的干旱,大河鎮黨委政府精心組織,奮力抗旱,全面落實農業生產科技措施。今年的大春糧食長勢喜人,豐收在望。全鎮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項工作都順利完成。今年1——5月底降雨偏少,持續干旱,導致糧食安全生產受到嚴重威脅,為切實抓好2010年大春糧食生產工作,確保人民群眾在大災之年不減產、不減收,努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工作中,我們始終按照十七大精神及2010年中央1號文件具體要求和市、縣、鎮農業生產工作會議精神,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引導農戶緊緊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發展思路,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進程,促進農業生產向區域化、規范化、規模化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F將上半年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1—6月的農業生產工作情況
2010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84315畝,計劃糧食總產達到26160噸。其中:大春糧食面積34900畝,產量23895噸;晚秋糧食面積10800畝,產量1462噸;油料面積1000畝;農業特色產業22507畝(其中中藥材產業1000畝;魔芋產業3907畝,產量預計6025.6噸;蠶桑產業500畝;蔬菜產業16000畝;水產養殖1100畝。。
(一)大春重點科技措施及主要工作情況
1、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計劃18000畝,完成16167畝,樣板計劃1000畝,完成1800畝;2、玉米塑盤育苗技術推廣,玉米塑盤集中育苗計劃8畝,完成 16.5畝;玉米大田育苗移栽計劃3000畝,完成3300畝; 3、農作物優質(專用)品種及配套綜合技術推廣計劃27000畝,完成27000畝,樣板計劃3000畝,完成3000畝; 4、馬鈴薯高壟雙行栽培技術推廣計劃7000畝,完成7000畝,樣板計劃500畝,完成500畝;5、大春農作物間套種技術推廣計劃8600畝,完成8600畝,樣板計劃1500畝,完成1500畝; 6、水改旱技術推廣計劃4000畝,完成4000畝;7、鄉(鎮)高產示范樣板計劃1500畝,完成1500畝。8、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計劃26000畝,完成26000畝,樣板計劃2500畝,完成2500畝;9、多年高效經濟作物配套綜合技術推廣計劃26000畝,完成26000畝,樣板計劃500畝,完成500畝;10、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計劃10000畝,防治10000畝,樣板計劃1000畝,完成1000畝; 11、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推廣計劃18000畝,完成18000畝,樣板計劃1000畝,完成1000畝;12、積極參與完成綜合直補和良種補貼工作;1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情況,魔芋產業培訓4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00人;14、完成大河鎮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1400畝,給農戶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15、魔芋種植面積計劃3500畝,完成3907畝,其中:商品芋計劃1400畝,完成1757畝,種芋計劃2100畝,完成2150畝。創建縣、鄉、村樣板2200畝,其中:縣級樣板800畝。今年發展30畝以上魔芋種植大戶11戶,磨盤村委會種植魔芋1300畝。有小型魔芋加工企業2個,完成試驗3組(其中保水劑試驗1組、挖大留小試驗1組、海拔試驗1組)。示范“魔芋冬種、土壤調理劑防治魔芋軟腐脖2項技術。魔芋病害綜合防治計劃3500畝,完成3907畝;魔芋生物多樣性栽培計劃3500畝,完成3907畝;兩年制壟作免耕計劃700畝,完成780畝;高壟栽培按計劃完成400畝;小墑栽培計劃3000畝,完成3100畝;品種培育基地按計劃完成150畝;推廣魔芋專用肥按計劃完成300畝;魔芋軟腐病防治按計劃完成150畝。
(二)新型特色種植試驗示范
1、優質水果按計劃完成2000畝;2、玉米新品種試驗示范按計劃完成2000畝,示范玉米新品種32個,完成小區試驗2組;3、水稻新品種試驗示范計劃完成1000畝,示范新品種6個; 4、完成試驗對比點74畝,其中包谷試驗32畝,水稻試驗21畝,洋芋試驗21畝;5、積極引進適銷對路的蔬菜新品種進行試驗,以替代傳統種植品種,今年共引進蔬菜新品種31個,深受群眾歡迎;6、舉辦包谷、水稻性誘劑樣板500畝。
(三)保證農用物資供應
今年上半年農業經濟綜合服務中心為保證群眾購買到良種和放心物資,組織購進玉米良種29個品種64噸,到戶64噸,購進水稻良種4個品種共計11噸,全鎮良種推廣率達100%。地膜63噸,全部下放到各村委會、各農戶。水膜2噸,農藥30噸。魔芋樣板同時統一購買農藥高錳酸鉀、農用鏈霉素、富芋2 號等農藥配備給魔芋樣板使用。
二、春耕生產資金籌措、投入和使用情況。
今年持續干旱,導致糧食安全生產受到嚴重威脅,為切實抓好2010年大春糧食生產工作,盛市、縣、鎮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共投入資金120余萬元(其中90萬元用于購買地膜63噸,全部配送給各村委會發放到農戶)。每畝補助玉米塑盤育苗1萬元(由鎮農業經濟綜合服務中心統一供給育苗種子、地膜、缽盤,經鎮人民政府領導班子研究決定,補助肥料、租地費、小工費等資金),地膜玉米每畝補助69元(地膜49元和20元機耕費),3500畝地膜玉米樣板每畝補助139元(地膜49元、50元小工費和40元機耕費)。補助黃泥蔬菜基地抗旱經費4萬元(用于購買水泵、抽水機等配套設施)。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職責。今年,面對百年不遇的干旱,鎮黨委、政府多次組織召開抗旱保春耕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抗旱保春耕工作,農推部門充分認識到抗旱保春耕工作的嚴峻性、艱巨性和緊迫性,牢固樹立“防大旱、抗大災”的思想,及早謀劃、及時部署,主動應對,切實把抗旱保生產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抓緊抓好,組織動員一切力量,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突出重點,強化措施,不等不靠,狠抓落實,扎實抓好抗旱減災的各項工作,確保春耕生產不誤農時,為實現全年農業各項目標任務奠定堅實基矗農業科技人員下派到田間地塊指導具體的抗旱保春耕工作。分片包干,分類指導,積極引導農戶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把干部下派到基層,群策群力,急為人民所急,想為人民所想,做到充分發動群眾,全力打好抗旱保春耕攻堅戰。
2、切實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樹立創新意識,推動科技發展,使科技成果不斷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切實把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結合科技入戶、綠色證書、小康示范村、新農村建設“素質工程”的實施,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塊抓好新品種、新科技的現場培訓、現場指導和示范推廣,提高各項科技措施的到位率和貢獻率。今年,在磨盤村委會落田村種植魔芋樣板500畝,在黃竹、大河兩個村委會種植地膜包谷縣級樣板1000畝,在白馬、黃泥、磨盤、圭山、篆灣等村委會舉辦鎮樣板2500畝。
3、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因地制宜,圍繞重點,突出特色的思路,在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的前提下,不斷擴大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調減部分產量低、效益低、市場競爭力弱的農作物面積。充分發揮各地域的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現有市場優勢強的農產品,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富源縣魔芋品牌戰略,狠抓魔芋產業,努力擴大市場競爭力,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4、抓好基地建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搞好農產品流通。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力推進魔芋、飼料專用型玉米、蔬菜等特色產品基地建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5、引導農戶自發組織規模種植,招引蔬菜運銷大戶,做好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力爭全鎮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新突破,確保全鎮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6、狠抓農資市場管理,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抓好農藥、種子的打假是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具體體現。今年以來,我們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的要求和指導,組織農業經濟綜合服務中心人員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活動,對假化肥、假種子、假農藥、高毒高殘留禁用農藥進行嚴厲打擊。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是科技、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夠完善。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脆弱。
三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度緩慢,品種單一,品質差,流通渠道不暢,經濟效益還不顯著。
四是農產品成本高,農民投資大,風險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以市場為導向,引導農戶走產供銷服務,拓寬增收渠道,創新經濟增長點,促進農民增產增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二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揮資源優勢,推廣名特優新品種;
三是抓好農業信息服務,以信息指導農業生產,以活典型、活樣板等方針,讓農民享受“零風險”技術服務;
四是繼續抓好新型農民培訓、綠色證書培訓,讓科技成果普及到千家萬戶。
五是繼續抓好高毒高殘留禁用農藥和農資打假專項整治的工作,加大依法扶農護農力度,促進大河鎮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六是抓好大春生產中耕管理,積極防治病蟲害,確保大春增收。
七是及早謀化今冬明春的冬季農業開發工作,及早落實小春洋芋3000畝、冬早玉米1000畝、冬早蔬菜面積4000畝,做好小春良種、化肥、農藥供應工作。
八是做好2015年的大春良種訂購工作,為明年的大春生產墊奠堅定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