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精選17篇)
我們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那么寫導游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精選1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您回大陸的時候到過山西嗎?現在就讓我們用一首旋律悠揚的山西民歌《人說山西好風光》帶你走進這片美麗的黃土地。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山西,位于黃土高原,汾河谷地,山環水繞,物產豐富,這種最適合古人類生存、生產的自然條件使得山西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歷史的長河中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遺存,成為豐富的旅游資源。
可以說,山西眾多的人文、自然旅游景區是遍及三晉大地的明珠,而我們為大家精心設計的六條精品線路,是用金線把他們合理地聯接起來,串成一串串美麗的項鏈。現在請跟我去看一看。
佛教古建游
這條旅游線路集中在山西的北部,主要景區有云岡石窟、北岳恒山、五臺山、應縣木塔、雁門關等,是山西最早進入旅游國線的線路。
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是東方三大石窟現存的二分之一,那五萬一千尊雕像在有聲無聲地向我們表述著1500年前的歷史,在似笑非笑間向人們笑談著北魏王朝的興衰。它所表現的健陀羅藝術是佛教藝術、古希臘藝術和波斯藝術與中國古代文化的完美融合。
北岳恒山是中國的道教名山,其恒山十八景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懸空寺。懸空寺,顧名思義,就是懸在空中的寺廟,它建于崖壁之上,上載高崖,下臨深谷,驚險奇特無法形容。就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當年也驚訝得只留下“壯觀”二字。
清涼勝境、佛教圣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相傳為文殊菩薩的道常那里寺廟林立,僧尼云集,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并存,古代建筑與自然風光同在,是您純潔心境,休閑避暑的好地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始建于
唐代的南禪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代木結構建筑。
提到木結構建筑,在這里不得不提的要屬應縣木塔了。應縣木塔被譽為世界三大奇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建筑,近67米高的塔身無一枚鐵釘,歷經地震、炮火而無損。它建筑風格偉岸,局部藝術溫柔,有“遠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蓮”的美譽。
在這條線路中,我還想帶您去領略一下如今的塞外風光。古詩云:“雁門關外野人家,不種桑榆不種麻。百里并無梨棗樹,三春哪得桃杏花”。而今的雁門關外,通過山西人民勤勞的雙手,已經變成了一個既有雄曠的塞外景色,又有田園風光的生態農業旅游區。而這里的“殺虎口”,也就是古代山西人外出經商必走的“西口”。
晉商民俗游
這條旅游線路主要集中于山西中部的晉中市,因與省會太原市相臨,因此出入境顯得極為方便。晉商,這一中國明清史上,特別是金融史上最為響亮的名字,隨著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的熱播,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誠信為本,統領商界五百年;以義致利,縱橫歐亞九千里”。以平遙古城,晉商大院為代表的晉商民俗游線路蜚聲中外。
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是一座原汁原味的明清縣城,對于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這樣評價的:“平遙古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城中的日升昌票號誕生于1823年,是現代銀行的`雛形,它所追求的“匯通天下”的理想開中國金融業之先河,它所推崇的企業經營理念至今仍對現代企業制度有著深刻影響。
晉商大院最為著名的有喬家、王家、渠家、曹家、常家,它們集中地反映了明、清時期的建筑、民俗、經貿、生產、生活等各個方面,是一部鮮活的明清史書。
這條旅游線路中還有創建于西周時期的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建筑——晉祠,有“割股奉君”的一代賢臣介子推隱居的綿山等,都是不可不去的旅游佳景。
尋根覓祖游
山西南部與陜西、河南接壤的黃河金三角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廣袤而富饒的土地,是史前“三圣”堯、舜、禹曾經建都的地方,在這條旅游線路中,主要有堯廟、洪洞大槐樹、關帝廟等景區。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這句膾炙人口民諺,一直在海內外華人圈歷經數年盛傳不衰。當年明朝政府為了填補因多年戰亂而缺失的中原等地人口,在大槐樹所在的廣濟寺設專員,集中進行了8次大規模移民,
因此,今天世界各地的許多華人都會在清明時節來這里尋根覓祖,追憶前賢。在那里還有一個奇異的現象,就是每年清明節前后都會有無數的相思鳥成群結隊飛來,這是不是海外游子在通過這些精靈傳遞著思鄉之情?
大家知道,現在很多商家都供奉關公,一為彰顯誠信,二為求財祈福。關公是山西運城解州人士,這里現存的關帝廟、關帝家廟、關家祖塋稱為“三關”,與孔子家鄉的“三孔”相映,因此中國歷史上有文拜孔子,武拜關公之說。關公,他忠義誠信的精神,至今仍深深影響著山西人。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2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人口2875.9萬。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六個地級市和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五個地區。共計86個縣、14個縣級市和18個市轄區。省會太原,省政府駐太原市府東街。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這里是晉國的領地,所以簡稱為晉。戰國初期,晉國被韓、趙、魏瓜分,史稱“三晉”,歷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稱。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臨汾、永濟和夏縣。周代,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后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并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長安后,把太原尊為“北京”,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后唐 、后晉 、后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 ,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于太原,后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全省大部地區海拔達1000米以上,山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圖看,是一個斜長方形,由東北斜向西南,東西寬約 290公里,南北長約 550公里。從地形看,是一個由許多復雜山脈構成的高臺地。山西,山脈很多。東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呂梁山,北部有恒山、五臺山,南部有中條山,中都有太岳山。山脈延綿起伏,縱橫排列,雄險巍峨。山西境內河流很多,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縱貫全省.是省內的主要河流,它發源于寧武縣,全長 761公里.是僅次于渭河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發源于山西.匯入海河水系。山西境內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臨汾、運城。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布著陽泉、壽陽、襄垣、黎城、晉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陸 。外緣有山脈環繞 。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山西省,屬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侯區,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稱為“ 煤鐵之鄉”、“ 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礦藏有煤、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巖、石膏等。現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00億噸,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鐵礦儲量為30.5億噸。由于煤炭儲量豐富,煤炭工業在山西工業中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 。近幾年來 ,電力工業、輕紡工業、消費品工業、民用工業的發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達到所有縣區都通車,總長3萬多公里。
山西的旅游資源豐富 ,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約占全國總數的 70%多,被譽為古代建筑的博物館。五臺山、壺口瀑布、北岳恒山、云岡石窟是全國聞名的旅游景點,此外,懸空寺、應縣木塔、晉祠、寧武天池、洪洞大槐樹、喬家大院等都吸引著省內外的旅游者。山西的土特產繁多,較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老陳醋、清徐葡萄、平遙牛肉、晉祠大米、沁州黃小米、恒山黃芪、長治黨參、柳林紅棗等。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3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后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公元前403年韓康子和魏桓子與趙襄子三國分晉,從晉分出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并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長安后,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于太原,后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后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后,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擊了外敵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斗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上黨戰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全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黃河流經山西,孕育了無數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山西曾涌現出眾多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晉文公重耳,有中國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有白袍將軍薛仁貴,有中國的“武圣”、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張遼,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擊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有創立“制圖六體”的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有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馬光、有金朝文學家、詩人元好問,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戲曲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醫學家、書畫家傅山,被嘉靖帝譽為“天下直臣”的高金,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深秀,十大名將中的徐向前、傅作義等。山西,人杰地靈,代不乏人。而其中晉商的足跡更是踏遍華夏、享譽全球。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4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山西省,簡稱“晉”,位于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并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于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于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業。山西名勝古跡甚多,現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雕刻遍布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建筑占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之稱。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大同云岡石窟、應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恒山風景名勝區、晉祠風景名勝區、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游區、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游資源的產品已蜚聲海內外。特別是平遙古城、云風石窟,已先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山西不僅文物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恒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峰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同時,各地興辦旅游的積極性高漲,旅游資源的開發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游區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游景區、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年來,山西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境衛生發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游區,即,以大同云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為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游區;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為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游區;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帝廟為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游區。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5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而建。創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于唐叔虞祠(即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
晉祠現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晉祠的主體,也是現在晉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寬7間,進深6間,殿的四周有圍廊。建筑學家們認為這個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隋槐在祠內的關帝廟內,老枝縱橫,盤根錯節。
難老泉,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萬畝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6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天龍山風景區,海拔1700米,山戀起伏層疊,古柏蒼松泛翠,為省級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曾是北齊皇帝高歡的避暑行宮。寺內有大雄屋殿、禪院、九蓮洞、鐘樓、藥文殿等建筑。最有名的是天龍山佛教石窟造像和道教石窟—龍山石窟。
在龍山風景區氣候條件和晉祠(在晉祠景區西北10公里處)相近,日溫差較大,有時干燥多風,但環境優雅,天氣涼爽。該景區是太原市近年開發的,具有極佳的觀賞和游覽價值。市區通往景區的道路,寬闊平坦,十分便利。其它多種服務(餐飲為主)方便、實惠,能迎合游人的要求。
天龍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龍山腰。四周山巒起伏,遍山松柏蔥郁,山頭龍王石洞泉水蕩漾,山前溪澗清流潺潺。石窟分布在天龍山東西兩峰,東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自東魏至唐,歷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最多,達十五窟。石雕體態生動,姿式優美,刀法洗煉衣紋流暢,具有豐富的質感。第九窟中的彌勒大佛比例和諧,容貌端莊凝重;下層觀音瓔珞富麗,紗羅透體。明人張冕《天龍寺》詩有“門對虬松欹偃石,殿圍龍柏倒撐丘”句,即指此景。
龍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龍山山巔。滿山林密葉茂,秋來紅葉遍山,景色宜人。石窟開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營造龍山石窟及昊天觀。現廟宇殘壞,石窟尚存,共八龕,因供奉和雕像不同,分別為虛皇龕、三清龕、臥如龕、玄真龕、三大法師龕、七真龕及兩座辯道龕。各龕雕像數額不等,共四十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樸實,衣著莊重,與佛教石窟藝術風格截然不同。石窟頂板上還雕有龍鳳及花圖案,兩側入前壁上留有元代題記,為研究道教石窟藝術和道教發展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7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并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推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能源基地,山西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山西省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濤濤黃河為塹,與陜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臺山的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省介于東經110°15′-114°33′,北緯34°34′-40°43′之間,南北長628公里,東西寬385公里,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63%,總人口3000余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4%。有6個省轄市、5個地區、119個縣(市、區)。省會太原,駐太原府東街。境內自然資源豐富,以出煤聞名天下.號稱"烏金之鄉",也叫“煤炭之鄉”。
山西表里山河,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亙北岳恒山、五臺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粵商、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潮商、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陸。外緣有山脈環繞。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14℃,晝夜溫差大,南北溫差也大。西部黃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晉東南的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在8—10℃之間。臨汾、運城盆地年均溫度達12—14℃。冬季氣溫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份氣溫介于22—28℃之間。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8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山西太行山大峽谷景區,我是景區導游員趙曉明,你們可以叫我小趙,也可以叫我趙導(或者叫曉明)都可以,此次全程之行將由我帶領大家一同前往,共同領略峽谷其集雄、奇、峻、美于一體,位列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
峽谷景區位于山西壺關縣東南部,西北距長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東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區面積93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百分之74.9,共有景觀400余處,是山西省重點建設的旅游區之一。
其中,景區以五指峽之奇,龍泉峽之雄,王莽峽之秀,紫團洞之幽繪成了一幅壯麗畫卷。更加形成四時之景異彩紛呈,春來鳥語花香,夏至萬花競嬌,秋日紅葉滿目,冬季堆銀掛玉
在景區內,景觀奇妙有趣,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奇百態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
在陡峭絕壁上開鑿的古棧道旁,有一座被稱為仙人橋的石筑橋梁,它曾為溝通晉豫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仙人橋建于明朝,長五十米,高二十五米,結構嚴謹,堅固樸實。相傳當時曾有晉、冀、魯、豫、秦五省十八府、九十六縣的民眾參與修建。離仙人橋不遠處,連接著一座堅實的橋梁,跨過這座橋和相連的山洞,就進入了龍泉峽。
龍泉峽和五指峽是兩個不同的氣候帶。良好的氣候條件使龍泉峽水豐草美,物產豐富。龍泉峽瀑布以它震耳的轟鳴聲中,飛濺的瀑布,給人以強烈的沖擊。龍泉峽有一個從河南進入山西的古關口,叫大河關。雖然它在時候遭到了破壞,但“大河關”三個字的'輪廓卻還能看得出來,也能看得出古關、古橋和古棧道的痕跡。史記三國時期曹操追殺高干就是從這里破關進入太行山攻占了壺關。羊腸坂也曾是古代中原與上黨太行交往的一條必經的險道,它因道路狹窄,盤垣似羊腸而得名。三國時曹操率兵攻打盤踞于上黨壺關的高干時,途徑此地,曾賦詩《苦寒行》,感嘆此行的艱難:“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崔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山頂上的曹公壘就是當年曹操兩進上黨時攻下的最后一座堡壘的遺跡。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9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西華公園位于文山縣開化鎮西華山,于1931年被辟為公園,后經過擴建,增建了險峰、翠峰、伴月等亭閣,并建有“九龍”大型石雕。
36種名貴樹木,石壁上刻有虎豹等36種動物圖像,石階也全部修成36級一臺,共6臺216級,與文山縣216個村寨數目相吻合,可以稱得上是獨具匠心,妙趣橫生。
園始建于康熙初年,名西山寺。公園依山而上,山勢巍峨峻秀,宕壁陡垂險要,巖洞寬敞如廳、幽然相通。山林碧綠蒼翠,山花如霞,樓間雕梁畫棟,匾額知鱗。亭臺玲瓏別致。雅靜宜人。乳石晶瑩剔透,色彩斑瀾,石階層層疊疊,尤如天梯,池水清澈明亮,靜影沉壁。石雕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憑欄遠眺。全城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歷代文人墨客譽之為“文山大觀”。景點分別有險峰、翠峰、伴月、玉升、半山諸亭。稍息宮、靜雅軒、聚群堂、曲橋池,七疊巖縈列上下,大型石雕“九龍匯”兀立其中。木蘭芬芳。柳影婆婆,紫微爭艷,秋桂成林,多姿多色,各成一景。
山,就是一座石灰巖構成的大山之一,它橫列36峰,飛崖削壁,由于長期的雨水侵蝕,峰腰群石攢簇,宛如出水芙蓉,疊萼蓮葩;峰頂一排排青灰色的石峰,如參差劍鞘,直指藍天,忠實地護衛著文山城。山上古樹橫生,野花傲立,使西華山更加險峻秀麗。就在這秀石連云的'西華山主峰之腹,有3個山洞,高敞寬闊,狀若3只巨眼,因而稱“三眼洞”。幾百年前,就有人在此依洞建寺。“西山如朝矗云霄,古剎清幽趣頗饒。”乾隆年間,這里就已是人們經常登臨游覽的處所了。其后,逐漸增修亭臺,懸聯掛匾,立碑刻石,并改名為“三元洞”。光緒年間,西蜀鮑超,曾撰文刻石說:“文西山高而秀蔚,然而觀者其推三元洞乎!四壁天然無斧鑿痕,脫塵俗氣,真仙境也。蜀之劍閣、峨眉,其雄秀仿佛似之。”
從山腳下仰望半山,只見綠樹叢中紅亭碧瓦,樓臺層疊;沿著林蔭間的石磴曲折而上,可在步云樓、五升亭、伴月亭、險峰亭、翠峰亭、聚群堂等處,隨意小憩。極目四望,文山壩子盡收眼底,那一幢幢嶄新的高樓矗立的城區,那一片片蔥綠的田野,那回環曲折的盤龍江,緩緩南去,那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都歷歷在目。
三元洞內,摩崖題刻甚多,原有的匾聯亦不少。郡人李昌智的題聯云:“高閣出林端,久坐漸知諸品靜;晚霞明島外,憑臨但見眾山低。”頗能寫出此間意趣。近年來楚圖南聽到家鄉修復三元洞,欣然為《西華公園》題名,并有聯云:“文章明道義,山水有清音。”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0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太原是我國最著名的歷史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與全國任何一個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蘇州·杭州·開封·洛陽在內,毫不遜色。
太原,是一座據有2520_年的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在全國來說,連續不斷地傳承2520_年歷史的古城微乎其微,在世界上也是少數。它的長處就在于它的人文美和歷史美!名都自古是并州!
太原的.名勝古跡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晉祠·雙塔寺·崇善寺·蒙山·崛圍山等等。
晉祠始建于北魏,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度清澈見底。祠內有著名的周柏·隋槐還有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著名的宋塑仕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雙塔寺:是由宣文塔跟文峰塔組成,創建于明萬歷年,宣文塔是奉供佛舍利子·藏經書·供佛門弟子瞻仰,頂禮膜拜的宗教圣地。共十三層,總高54.78米。文峰塔實施封建社會地方士紳為補輔該地的缺陷,振興地區文化的一種帶有迷信色彩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十三層,總高54.76米。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1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將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云岡石窟。云岡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鄉的大同市西約16公里處,從酒店出發需要大約3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暫短的時間,我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開鑿的'大型石窟,時間約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時期,迄今已有1540年的歷史。它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云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的時間。它以建筑規模之大、塑像形體之高、保存之完整,而聞名天下。又因對研究中國古代史、佛教史和藝術史有極高的價值,享譽國內外。1961年,國務院將云岡石窟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指名要求參觀云岡石窟,9月15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蓬皮杜總統參觀了云岡石窟。
現五臺山寺廟尚存43處,其中臺內37處,臺外6處。五臺山眾多的佛寺皆聚集在臺內臺懷鎮。這里寺廟林立,殿宇鱗次櫛比,圣景圣跡薈萃一處,其中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羅寺和菩薩頂被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
他在諸大菩薩中智慧辯才第一,故專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號。文殊的坐騎為一青獅,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寶劍,表示智慧銳利。文殊菩薩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為眾菩薩之首,后因對觀音信仰流傳,逐漸被取而代之。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2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游擊戰體驗園位于百團大戰總指揮部舊址——蟠龍鎮磚壁村,群山環繞,溝壑縱橫,地形、地勢極為險要,易守難攻,便于隱蔽,是個極好的戰略要地。
游擊戰體驗園正是利用磚壁村這一險要地理位置,依據朱德總司令提出的“八路軍十大游擊戰法”為主題設計,共設有地雷戰、地道戰、追擊戰和圍困戰等參與項目,并加入美輪美奐的現場情景表演以及真人CS實戰體驗、兒童軍事體驗區等多個景點和項目,利用機械、聲、光、電等現代手段,生動再現八路軍與日寇斗爭的'艱苦歷程。游客可以親自參與到“打一場游擊戰”的角色扮演活動中,真正當一回抗日英雄,體驗烽火年代那硝煙彌漫的戰爭場景。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3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各位游客朋友們,今天我們旅游的目的地是烏金山。烏金山屬太行山西緣山脈,位于榆次以北17公里,太原以東22公里處。由烏金山(又名龍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脈和明珠湖組成。總面積5.5萬畝,森林面積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烏金山自然風光綺麗獨特,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層林覆蓋,郁郁蔥蔥,實為黃土高原不可多得的.綠色明珠。烏金山四季景色如詩如畫,如夢如幻。
明萬歷年間重修水晶院的碑記上說:烏金山“春蘿擺月,孤猿群鹿,因芬芳而蹤跡于百卉林中;夏鮮飄風,山雞野雉,呈馨郁而翱集于萬花叢里;秋則黃花被徑而紅葉妝林;冬則六花霽曉而孤根暖津”。烏金山如此美不勝收,不能不令人神往。烏金山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9公里,從東向西依次為要羅山、紫金山、大洪山、烏金山、中林山五大支脈,均為罕山向南的延伸,由大小25座山組成。這里森林茂密,植被豐富,且保護完好。千頃碧綠之中生長著各類奇樹異草。山上喬木灌木及其他植物種類多達330余種,形成了浩瀚壯觀的天然油松、側柏、白皮松混交和天然山杏、山桃與油松混交的風景林帶。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4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歡迎大家來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旅游觀光,現在非常歡迎大家來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旅游觀光,我們正行進在忻州至五臺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車時間我先向大家介紹我們正行進在忻州至五臺山的公路上,一下五臺山概況。一下五臺山概況。五臺山概況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臺山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區東北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有小部分部,風景區絕大部分坐落在以臺懷鎮為中心的五臺縣境內,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余里。跨繁峙、代縣和河北阜平,周邊達500余里。五臺山的.壯美風景在于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它的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臺山的名勝精華則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是它那眾多佛教寺廟。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五臺山這一名稱是對五座山峰的共同特點的形象概況。東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
五臺的海拔中五座高峰的山巔都是高大的緩坡平臺,所以叫五臺山。米以上,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臺海拔達到3058米,為華北第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絕大部分地區干素有“華北屋脊”之稱。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里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旱少雨,而五臺山例外。這里山高林深,氣候涼爽,降雨較多,植被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覆蓋率很高,風光秀麗,景色壯觀,有清涼山之稱,是旅游避暑的勝地。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有“四關一門”與外部五臺山雖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較方便,四關一門”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相通。北部有華嚴嶺鴻門巖關,通往繁峙縣境,西部有峨嶺關通往代縣,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東部有龍泉關通向河北阜平,東南有牛道嶺關可通盂縣、陽泉,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州和太原。南部有大關連通定襄、忻州和太原。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揚天下的。那么五臺山是如何成為五臺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揚天下的。佛教圣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佛教圣地的呢?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中國傳播佛教,當他們來到五臺山,見五座臺頂拱圍臺。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5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現在我們正在駛過忻口,我們看,這里“兩山夾一口,滹沱中間流”,是一處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2000多年前,漢高祖劉邦白登之圍兵敗至此,看到山河險固,川原肥美,于是“六軍欣然”,遂將這里命名為“忻口”;而在70年前,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最慘烈的大會戰——忻口戰役也是在這里打響,我軍著名的平型關大捷、火燒陽明堡機場、雁門關伏擊戰,都是為了配合忻口的軍隊而打響的,忻口戰役因此被稱為是國共合作的經典戰例。
車過忻口,我們就進入了忻府區境內。忻州因忻口而得名,那么“忻”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查查字典就會看到,忻州的“忻”和欣喜的“欣”是同音通用的,包含著歡欣鼓舞、欣喜歡樂的意思。因此,忻州這片土地從古至今都是一塊祥和歡樂的土地,這里的民俗風情濃郁熱烈,是全國著名的“八音之鄉”、“民間繪畫之鄉”和“摔跤之鄉”。忻州的摔跤和我們熟悉的中國式摔跤、國際式摔跤都不一樣,當地老百姓叫作“撓羊賽”。“撓”就是扛的意思,就是說獲勝的'獎品是一只活羊,而領獎的方式就是把羊撓起來繞場三周。撓羊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說是岳家軍解散后,有一位叫做陳效嬰的忻州老兵回到了故鄉,把在軍中學到的角抵傳授給了父老鄉親,久而久之,這種角抵之術就傳遍了忻定盆地,形成了風行數百年的撓羊賽。
參加撓羊賽的選手一律不準穿跤衣,都得赤膊上陣,連續摔倒6個人才算勝利。獲勝者除了可以撓走一頭大肥羊,還會獲得一個英雄般的稱號——“撓羊漢”。撓羊賽在忻州有著非常廣泛的民眾基礎,就像一首民謠中說的那樣:“立了秋,掛出鉤,走街看戲撓羊賽。”正因為如此,自1959年全國第一屆運動會以來,忻州為全國各級運動隊輸送專業跤手達1千多名,獲得世界和全國冠軍超百次,為中國的摔跤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1969年的全國文體群英會上,當時的忻定縣被命名為“中國摔跤之鄉”。為了弘揚跤鄉文化,2003年以來,忻州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中國忻州摔跤節”。有趣的是,參加國際式摔跤和中國式摔跤的雖然都是國手名家,場面卻冷冷清清,而參加撓羊賽的都是本地的泥腿子、撓羊漢,卻觀者如云、場場爆滿,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6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各位團友,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周朝時,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后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并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隋末,李淵父子起兵于太原,建都長安后,把太原尊為“北都”,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后唐、后晉、后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于太原,后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的傳說就發生在山西。我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隋朝末年,李淵父子起兵晉陽(今太原市),繼而奪取長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為大唐帝國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而山西尤其是晉南一帶,經濟繁榮,人口稠密,成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區。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內,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晉商和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大同市、平遙縣、代縣、祁縣、新絳縣都是山西歷史名城。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 17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
假日里爸爸媽媽帶我去山西玩,我們是坐旅行大巴去的,一路上我暈車難受極了,當時我真想回家不去玩了。
我們第一站到壺口瀑布。離瀑布很遠時,我們便聽到了水聲。到了景點下了車,我一點兒也不暈了,精神抖擻。只見滔滔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涌來,到了壺口這里匯到一起沖下懸崖,注入深潭形成極為壯觀的壺口瀑布。壺口瀑布落差約三十米,水波急濺,激起百丈水柱,形成霧氣,真有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倒卷半天煙云之勢!站在這里真正體會到詩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意境。
離開壺口瀑布我們又去看了世界一絕的懸空寺、古老的'平遙古城、壯觀的云岡石窟、靈險的五臺山、純木結構的應縣木塔等等。
【山西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相關文章:
著名旅游景點解說詞及導游詞(精選13篇)04-25
山西著名景點導游詞04-04
山西旅游景點介紹10-14
山西旅游景點大全09-05
山西免費旅游景點大全09-16
關于著名旅游景點的優秀作文03-11
麗江古城的著名景區旅游景點06-22
世界著名旅游景點雅思詞匯08-31
山西旅游景點大全「必去」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