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鐵觀音茶藝解說詞
最新鐵觀音茶藝解說詞
安溪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鐵觀音,體現了和諧健康新生活的時尚追求。
誰人尋得觀音韻,便是百歲不老人。安溪鐵觀音品飲藝術,講究茶葉之優質、泉水之純凈、茶具之精美、茶藝之高雅、茶境之和諧。
安溪鐵觀音茶藝,源于民間功夫茶,濃縮著中華茶藝的精華。細膩優美的動作,傳達的是純、雅、禮、和的安溪茶道精神,體現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神妙境界,使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啟發人們走向和諧健康的新生活境界。
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鐵觀音的功夫茶沖泡技法,所謂功夫茶既是:制茶有功夫,泡茶講功夫,品茶磨功夫(首先,我向諸位來賓介紹一下今天所要用到的茶具)
鐵觀音生長環境得天獨厚,采制技藝十分精湛,素有“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之美譽,由于其茶性剛烈,泡茶用水宜軟,我們所采用的是凈化純水,沖泡鐵觀音,水溫要達到100℃才能體現出她的獨特香韻,茶圣陸羽在《茶經》提到:“見水起如蟹目,微微有聲,是為一沸。若水面浮珠,形式魚目,聲若松濤,是為二沸,騰波鼓浪,是為三沸”所以這煮水的程序我們稱之為{騰波鼓浪候甘泉}
泡茶之前,須先用開水淋燙茶具,使其受熱升溫達到泡鐵觀音所需的最佳狀態。文人有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我們茶人也有茶房四寶:潮洲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歐。所以這一道淋燙茶具的程序我們稱之為{石鼎湯沸沐新歐}
明代以前稱茶葉為龍團鳳餅,今天我們沖泡的鐵觀音屬中發酵烏龍茶,干茶外形緊結成珠,色澤墨綠油潤,香氣沉斂厚重,所以我們把投茶的程序稱之為{團龍沉香疊青甲}
待水初沸,向泡壺中懸壺高沖注入開水,水的沖水使茶葉在壺內上下翻滾,目的是使茶沫上揚,這樣讓茶葉均勻受熱而微微綻開呈含苞欲放的狀態。由于鐵觀音蘊含幽幽蘭香,所以我們稱這道程序為{蘭香半吐空谷幽}這一泡茶湯又稱溫潤泡,只作滋潤干茶而不宜品飲,將茶湯直接注入茶海。
再次沿壺口注入開水,使水柱有力地沖擊茶葉,茶的香味才能很快地揮發,我們茶人稱此注水方式為“散點沖泡”,我們把這道程序稱為{銀河水侵黃金葉}
茶經中說:茶性儉。是指茶葉中可溶物的含量有限而不宜久泡,所以要及時地把泡壺中地茶湯倒出,以保證未來每一泡茶湯滋味基本穩定,壺中茶水涓涓流出,我們形象地稱為{靈山玉泉流不竭}
茶湯完全流入海壺(公道杯)后,即可快速均勻地巡斟到聞香杯中,緩則茶溫降低,斟茶時手勢不可高,高則茶香散失,斟茶完畢將品茗杯扣在聞香杯上,再翻轉對杯,我們稱之為{點水流香繞連環}這是形容灑差和翻杯時的手勢要如同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古人有云“寒夜客來茶當酒”今天,我也以一杯香茶來敬奉諸位愛茶的客人,這一道程序就是{流霞贈與蓬萊客}“流霞”是形容茶湯的甘醇鮮美。(您請)此時輕輕旋出聞香杯,移至鼻端深吸一口溫潤的'茶氣,您可以感受一下鐵觀音高爽襲人的茶氣,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高一籌,世人奉蘭香為王者之香,而我們茶人認為鐵觀音獨特的茶香該比蘭香更勝而富于變化,因此這道程序就稱為{喜聞人間圣秒香}
持杯品茶也講究一個手勢:稱“三龍護鼎”(男士用同心手,顯得成熟穩重,女士用蘭花手指,顯得俏麗端莊)品茶時分三小口進行,頭一口茶湯須緩緩吸入,俗稱“龍吸”然后輕輕咀嚼,讓茶湯布滿口腔,當口中茶湯變濃時再徐徐咽下,再從杯沿小抿一口咽下,稱“牛飲”第三口將杯中茶湯一飲而盡,叫做“鯨飲”如此品茶,才有“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的感覺,因茶乃百草之冠,萬木之英,所以這道程序既是{含英咀美入詩腸}
品過香茶,再次向壺中注入開水,我們稱為{弱水 撫仙草}安溪有詩曰“六根開竅清風生,飄飄欲仙最怡人,誰能尋得觀音韻,不愧是個品茶人”此時茶葉經過兩泡,生澀已過,滋味開始回甘,茶汁過喉時的感覺更加細膩潤滑,呼吸之間也能口鼻生香,兩頰生津,喉甜爽微酸,這就是茶人所說的“觀音韻”
唇齒余香之際,再請諸位來品一這君子之水,領略一下品茗的最高境界,喉舌生津,齒頰留香,正是此時無茶勝有茶,所以我們稱這道程序為{盡品淡泊知交長}希望能夠通過品茶可以和諸位愛茶的客人結為天長地久的知音。
鐵觀音十二道功夫差泡法今天就介紹到這里,希望能夠時常與各位朋友品茗賞藝,交流心得,愿今天的茶藝表演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回憶,愿鐵觀音的香韻永駐您的心田,謝謝大家的觀賞。
【最新鐵觀音茶藝解說詞】相關文章:
最新莫愁湖解說詞11-15
明孝陵解說詞最新11-15
菩薩頂解說詞最新08-14
神農祭壇解說詞最新08-15
瘦西湖解說詞最新08-14
最新魯迅故居解說詞08-10
最新越秀公園解說詞11-14
最新呼倫湖解說詞08-15
傣家竹樓解說詞最新08-08
最新河套平原解說詞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