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電影記憶大師觀后感范文
《記憶大師》是一部有關“錯位”的電影。很多人說《記憶大師》十分燒腦,當然也不免會有bug出現。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記憶大師的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記憶大師觀后感篇一
電影《記憶大師》里描繪了3個遭遇家暴的已婚婦女。或是肢體暴力,或是語言暴力,或是冷暴力。
第一名女性活在七八十年代,被家暴后跑回娘家,老公前來一陣大鬧,不惜當眾切斷手指撒潑,威逼她回家,她心軟同意,老公立刻恢復兇殘本性……
第二名女性是個官員妻子,她一度出軌,可心中的天平還是偏向了暴力老公的那邊,就算天天被打得遍體鱗傷,她也還是處處替他著想怕他丟官……
第三名女性是個作家妻子,為了生孩子放棄了事業,常年打針吃藥也沒懷上,換來的卻是老公的冷漠應對,一度要協議離婚,竟還要清除愛的記憶……
雖說故事背景被假定為一個架空的“T國”,可片中這些破碎家庭的呈現,分分明明就是中國的模樣。
在全世界男性自殺率是女性的3倍,然而唯獨在中國,女性自殺率要超過男性25%。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農村家庭婦女,“半邊天”少不了她們來頂,生孩子做家務更是一樣也不能少。不愿意?那就等著挨打吧。
所以十幾年前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才會那么風靡,而直到去年,中國才剛剛通過了《反家庭暴力法》,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家暴是人家的“家事”,外人管不了的。遭遇家暴的女性,要么自殺,要么就一直逆來順受下去。
就是不能離婚。
我一直很納悶這個問題,《記憶大師》里的已婚婦女都不想離婚,反而是旁的人看不下去了,結果了那兩位女性的生命,只為幫她們解脫。
站在一個三觀不正的角度,我居然很能理解這兇手,因為我也有一個被家暴的媽,我家的日常就是看父母倆互相撕扯,有一回我終于鼓起勇氣擋住了爸爸即將揮過去的手,事后媽媽抱著我哭,問:假如我和你爸離婚,你支持嗎?
支持啊!離,快離!我恨不得舉雙手贊成。
這時我媽慘淡一笑,傻瓜,我離了,你怎么辦?
當時的我并不明白這句話的意義,現在想想卻是滿心沉沉的負擔——一個女人,犧牲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卻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那個孩子壓力該有多大?然而孩子又憑什么要領這個情?一個永遠爭吵的家庭未見得比一個清靜的單親家庭要好。
《記憶大師》里,被害人的小女兒在看到媽媽的尸體時異常冷靜,甚至還幫助兇手逃脫,她并不需要這么一個所謂的“完整家庭”。
那些被家暴的女人們卻總對孩子說,你不懂的。
中國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中國女性無比強調找男人要擦亮眼睛,因為沒退路;對于娘家人,你是潑出去的水,對于國家,你是生娃賺錢兩不誤的“半邊天”;不幸攤上渣男的女人就認栽吧,就算離了婚又能去哪呢?在長期的暴力對待下,她們丟了自信又丟了顏值,在職場上顯然競爭不過男人,想再嫁?那就要被各種三姑六婆戳著脊梁骨,貼上“二手貨”的標簽;與其如此,還不如躲在原來的家庭里,只需要挨一個男人的打罵,換來忍辱負重的好媽媽名聲。
片中的.作家妻子是由徐靜蕾飾演,我認為這個選角很妙,因為她是少有的公然宣布自己不需要婚姻,還冰凍卵子的女明星。徐靜蕾在電影里看到老公黃渤莫名其妙地對自己暴力拉扯,立刻冷靜下來躲在一邊,冷冷地看著黃渤被保安抓捕,那個眼神可謂是全片已婚婦女唯一的覺醒之光——即便是自己老公,他要是突然殘暴起來也必須大義滅親。
只是電影結尾,黃渤被注入的那些暴虐的記憶永遠消除不了,徐靜蕾卻還要守著這個已經變了味的老公過下去,有種強行歡喜收場的味道,多少留下了點隱憂。
記憶大師觀后感篇二
《記憶大師》定檔2017年4月28日,趕在了五一小長假的前一天上檔,這部戲有由幾位很不錯的演員參演,從演員陣容來講是這部電影假期休閑娛樂一個很不錯的選擇!队洃洿髱煛范ㄎ皇欠缸飸乙深惖膭∏槠,這部電影號稱是一部燒腦的電影,我自認腦子不大好,所以對這類影片不是很感興趣,但是我還是沒能抵擋住這部電影鋪天蓋地的宣傳走進了電影院。
《記憶大師》是從由黃渤飾演的著名作家江豐到記憶大師醫療中心接受記憶刪除手術開始的,江豐和由徐靜蕾飾演的妻子張代晨婚姻破裂,江豐因此決定刪除與妻子相關的記憶。與我們所認知的刪除記憶不同,江豐進行的刪除記憶并不是記憶完全不存在,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待自己刪除的記憶,而沒有當事人的那種情感投入。但不想江豐的記憶意外與別人互換,江豐也因此卷入了一場撲朔迷離的兇殺案中!队洃洿髱煛肥菄@江豐恢復記憶的過程展開的,江豐展開記憶的過程也是段奕宏飾演的警官沈漢強破案的一個過程。在破案的過程中,江豐性情大變,一改往日的溫和。沈警官的個人引導和記憶不斷的恢復讓江豐走向了一個錯誤的方向,但是本著對自己和太太的救贖,江豐努力不斷走向事情的真相。楊子珊飾演的大夫成為了江豐的懷疑對象,也成了這部電影中最大的犧牲品。當然故事的結尾有一個有些意外的結局。
關于《記憶大師》這部電影網上評價不一,有人評價說這部電影邏輯性不強,兇手的出現轉折太過生硬;有人說這部片非常好看,但需要多刷幾遍才能看出端倪。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第一種看法,但我覺得黃渤和徐靜蕾的表演的確不錯,對于一個平時看電影只看熱鬧的人來講,第一次感覺一個演員演的好是葛大爺在《羅曼蒂克消亡史》里的表演,第二次是《記憶大師》里的徐靜蕾和黃渤,對我而言徐靜蕾不再是特立獨行的文藝女青年了。不知道是劇本的原因還是表演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段奕宏飾演的沈警官并沒有那么可圈可點,反倒是黃渤的演技一如既往的表現不俗。我并沒有怎么看過徐靜蕾演出的作品,但她在這部電影的表演我個人認為絕對對得起她演員的這個身份。
這部電影穿插著兩個家暴事件,家暴影響的不僅是夫妻,更對孩子產生了巨大影響。家暴對家人的傷害不僅是身體,更多的心靈,身體上的傷害還有治愈的可能,心靈上的傷害基本很難治愈。不管這部電影的評價最終怎么樣,這部電影的立意非常好,我在網上并沒有找到最新的關于家庭暴力的數據,只找到一份2015年的數據,這份數據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更直觀的感受: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當然也有報道顯示現在男性遭受家暴的數量和比例也在增加。無論是怎樣家暴并不是一個喜聞樂見的事情,如何降低家暴事件的發生和有效減少家暴受害者的傷害才是重中之重。
說到底《記憶大師》的定位是一部懸疑片,而不是反家暴的宣傳片。雖然《記憶大師》的懸疑定位有一些bug,當江豐在電影結尾時對自己老婆說的那句“Nice to meet you”還是讓人會心一笑,電影的結局也是一個符合大眾道德觀的結果:有對無辜逝者的惋惜,也有對親情和愛情的溫暖期待。畢竟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報,也不是所有隱忍都能有人疼惜,這部電影傳遞出了生活中不一定存在的希望和溫暖。
記憶大師觀后感篇三
從很多方面看,《記憶大師》都像是《催眠大師》的延續,陳正道在電影中強化了心理懸疑的驚悚風格,并且做出了濃烈的個人氣質。電影整體完成度非常高,完全值回票價。
一、故事
嚴格講,《記憶大師》不算推理電影,更應歸入懸疑范疇。別被宣傳嚇到,電影并不燒腦,多數觀眾可以很輕松地接受并理解故事,只不過是在敘事上多了些蜿蜒,搞了幾次反轉而已。
這樣一開始謎面很大,氣氛做足,把觀眾情緒調得很高的電影,最后故事想要落地講圓并不簡單!队洃洿髱煛纷龅眠算不錯,雖然細節上特別是人物動機方面還有不少瑕疵,但主線講得算合情合理,沒有特別生硬,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因為此前看過《催眠大師》,所以對電影的反轉是有預期的。開始我還像看本格推理那樣試圖從導演排布的線索和刻意的誤導中尋找真兇,玩一把觀眾介入的游戲。但很快就放棄了,孩子與女人的設計并不難猜,尿褲子和墊凳子取藥的鏡頭信息指示很明顯。但要鎖定真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之前所展示的線索與實際兇手并沒有必然關聯,甚至可以疊加到劇中幾乎每個主要角色上,都解釋得通,只看導演想黑化誰而已。電影幾乎是直到最后才釋放出了關鍵證據,你說他是強行反轉一波也不過分。
就我個人判斷而言,當前電影的選擇也不是最優解,故事的真相完全可以寫得更加顛覆與震撼。 陳正道通過兩部“大師”完全樹立起了自己心理懸疑電影的招牌,但實事求是講,這樣的電影可能會越來越難拍,也越來越難取悅此類電影的愛好者。
第一次看《催眠大師》是有驚喜的,《記憶大師》也還算意外。但以后再看到“大師”的名號,大家就知道會有反轉,便對導演的誤導越發警惕和提防,那么電影想要讓人獲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反應也更加困難。
無論如何,能把心理懸疑這個以前比較小眾的門類做好做精,陳正道團隊是有兩把刷子的。
二、美術
電影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美術設計。
美術是臺灣導演特別擅長的,此前在春節檔撲街的《健忘村》在美術上也很有特點。
蒸汽朋克風格的記憶機器,極具設計感的三廂警局牢房,復古氣質的玻璃花房、老舊大宅、浴室與現代化都市的拼貼。 可以看出導演在美術上下了很多功夫,也融入了不少個人趣味。
漂亮是漂亮。
可是,
除了那個穿越鏡中世界的記憶段落,美術大多都沒有服務于電影劇情,完全是為美而美。
聯動繁復的記憶機器無論從真實感還是實用性而言都過于雕琢和刻意,警局帶木柵欄的玻璃牢房更像是雙年展上的裝置藝術,以及最后結局中房間里那個碩大的女性頭雕,這些道具帶著強烈的儀式感,但本身的突兀又破壞了電影的寫實氣氛。總體而言,噱頭多過實用,得不償失。
三、表演
黃渤再次爆發出了驚人的演技。
他所飾演的角色在電影中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氣質。溫和的、驚恐的、冷酷的、可怕的、暴躁的,黃渤與自己對視的鏡頭,一個眼神不知比多少恐怖片都嚇人;而吞刀片一場戲,鏡頭以特寫的方式貼在黃渤臉上,僅僅只是用表情和幾個吞咽動作,就把那種痛苦傳遞到了觀眾身上。
黃渤演技好眾所周知,難得的是每次他還能給觀眾帶來意外驚喜。這種優秀甚至超越了電影本身對角色的設計。
段奕宏在電影中的發揮實際上是受到限制了。他演得很克制,最后甚至還引出了一個容易讓人笑場的鏡頭(當然鍋不該演員背),總的來說施展空間不大,有些可惜。當然,帥還是帥的。
徐靜蕾的表演一如既往讓我不舒服。她在這部電影中再一次展現了那種竭斯底里的狀態,給人的感覺實在又黑又硬,與黃渤之間好像也沒有太多化學反應,最后的溫情收尾算是稍微救了下場,但在黃渤強大的氣場面前很難找到存在感。那種違和感,跟當年《傷城》里與梁朝偉搭戲差不多。
楊子姍的角色在電影中是功能性的,完全被道具化了,非常空洞,所以出來得唐突,介入得隨便,連便當都領得莫名其妙。
這個五一檔期,喜歡你、春嬌救志明,拆彈專家,包括記憶大師,目前豆瓣分都在7分以上,華語電影展示出了整體性的高水準,居然隨便選一部都不會太難看,也算是少見盛況了。
PS:換個角度說,其實電影要猜兇手也不難,熟悉審查那套的,一個T國(泰國)早已出賣了一切。
【看電影記憶大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看電影常用英語口語08-18
英語專業必看電影08-06
中國優秀工程監理大師是怎么煉成的?08-26
單詞記憶-字母編碼記憶法04-01
《記憶》教案12-11
音樂《文學藝術的大師》教學設計與反思11-17
快速記憶英語單詞記憶教程12-01
每日英語口語練習:看電影英語08-13
怎樣通過看電影積累雅思寫作素材09-30
2017年高考語文作文素材:大師們的家教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