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的觀后感
看到有人在影評中寫到,《葉問》散場,掌聲不絕。我還在想,至于嗎,多少年沒有的的事了,會因為一部武打片而重現?然而,在觀影過程中,影院里果真一次又一次地響起了久違的掌聲。
很多人看過《葉問》都說《葉問》拍的好,可是,我要說,《葉問》拍的實在是太太太太好了!!!!!!!!!!!!
甄子丹演的葉問,第一感覺是,這個熒幕形象非常帥!葉問很低調,導演把他的傳記處理得張弛有度,幽默中不失大快人心的暴-力場面,甄子丹演活了一代宗師!!強!!
影片中的葉問寬厚、沉穩,一點都不喜歡出風頭,這正好是我喜歡的男人類型。當年他在佛山已經很有名,但不愿意開武館。因為葉問明白,懂武功的人在一起,就一定要分出高下,誰都不愿意說自己是第二,肯定會吵架。甄子丹非常適合演葉問,兩人的外形、輪廓很相似。據導演說,他們都是懂功夫的人,都很有力量感,而且同樣都很熱愛家庭。1930 年代,日本入侵中國,每個人面對這個災難都有自己的做法。他這種人就是在面臨大災難的時候,才能表現出特殊性。大時代背景下,才有英雄人物出現。影片中,葉問每一次痛快淋漓教訓日本人的.時候,劇場都會想起熱烈的掌聲,中國人的仇日情緒真不是一般啊! 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真是應了那句話“階級仇、民族恨是永遠存在不可調和的”!
或者
《葉問》這是一部難得的好影片。也是甄子丹對自己電影創作與表演風格的一次重要突破。
這部電影本質上是一部文藝精神類影片,動作部分只是起到一種表現與襯托葉問宗師個人修為之思想精神的輔助作用。葉師傅的對武術技術與精神的專業追求,對家人與周圍所有人的尊重與博愛,不卑不亢,與自身武功一樣能做到收放自如地待人接物與人為善的處世之道,都很好地再現了一個技術與精神俱修的武術宗師的完美形象。
特別是他與家人忍饑挨餓之時,為了不給廠里已人滿為患、舉步維艱的辦廠朋友增加負擔,他婉拒了朋友吃飯、做股東的邀請;自力更生做苦力。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對家人與周圍人始終關心如一,為他人考慮,謙虛親切,沒有半點宗師架子。
他再怎么饑餓困難,餓死也絕對不會為半斗米與人(特別是侵略者)比武,但同時他對為米而去與日本人比武的國人,又有著寬廣的胸懷,勸導無果后他也能體諒、尊重別人的決定,因為他知道他們都是內心正直善良的普通國人。當武癡林一去無消息后,他義無返顧地前去探聽情況,當眼看日軍的殘暴后,他內心真正的勇敢無畏的精神從謙和的體內爆發了!以一敵十,不是為了十袋米,而是為了給國人鄉親與朋友報仇與雪恥,為了將那袋浸透武師鮮血的米帶回給他的家人。因為他知道那袋米與日本侵略者無關,那是一袋真正屬于那位武師朋友的米!
我被葉問的武德與人品氣節所深深感動,看了電影后我得到一個啟示:練武即練心。其實具體選擇什么武術種類用于修煉并不重要,最重要與關鍵的是:它是否在帶給你健康身體的同時還讓你的心靈擁有——正直、善良充滿愛心的為人品格,有理有節的正確處世之道。
或者
昨天去看了——《葉問》,自前年看了一部詠春的電視劇《佛山贊先生》及《敗家仔》兩部,均是關于詠春宗師梁贊的,因此對詠春印象頗深。
《葉問》一劇,主要反映了詠春宗師葉問的作為習武之人的武德,作為人夫,人父的居家之德,更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愛國之德!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
葉問劇中均有很好的體現。
武德方面,葉問的無私,謙和,與以金山找,廖拳師為代表的一些武林人的自私,無情形成對比,武德與武術,是水與船的關系,水漲而船高。所以金山找輸給
葉問時說了這么一句:北方拳輸給了南方拳,葉問回答:這是你自己的問題。
居家之德,現代的男人們該多學一點,記住葉問的一句話: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愛國之德,同樣可與金山找,廖拳師做比較,廖拳師為人不壞,算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國人,但身為武師,卻為一袋米而充當日本人的練拳工具,最終被殺。而金山找
借武術,于亂世,不圖救國,反而危害百姓,最后甚至于做了日本人的走狗。
葉問與日本軍官的最后一場比武,實則比出了中國博大的武術,更比出了國人的氣節!
想知道宗師葉問是什么人么——葉問說:我是一個中國人!
【中學生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中學生 觀后感06-04
中學生觀后感11-16
中學生作文觀后感06-05
中學生《希望》的觀后感08-20
中學生五四觀后感09-20
《冰雪奇緣》中學生觀后感07-08
趙氏孤兒中學生觀后感07-10
《雨中的樹》中學生觀后感范文07-05
最新中學生我與地壇觀后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