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
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七年級下)
人的由來
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
樹上生活
森林古猿
下地生活
直立行走
2、人的生殖
1)概念:產生生殖細胞,繁殖新個體的過程,也是種族延續的過程。
2)男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睪-丸: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內生殖器 附睪:貯存和輸送精子
輸精管:輸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陰-囊:保護睪-丸
陰-莖:排精、排尿
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卵巢: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內生殖器 輸卵管:輸送卵細胞,受精的場所
子宮:胚胎發育的場所
陰-道:月經流出,胎兒產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陰
精子、卵細胞和受精
精子:小,似蝌蚪,有長尾,能游動
卵細胞:球形,人體內最大的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為胚胎初期發育提供營養
受精: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
受精場所:輸卵管
胚胎的.發育和營養:
分娩
發育:受精卵 胚胎 胎兒 嬰兒
營養:胚胎發育初期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黃;胚胎在子宮里的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
3、青春期
青春期發育:
形態特點:身高、體重迅速增長
大腦
功能特點 心臟 結構、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發育: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
性發育 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調節
第二性征的發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
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調節
青春期形態發育的顯著特點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
青春期發育的突出特征是性發育和性成熟。
3、青春期的衛生:
1)遺精:男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在睡夢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現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組成,呈乳白色
衛生保健:
2)月經:女子進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宮出血現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有關
形成過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細胞發育成熟從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減少 子宮內膜壞死、 脫落 出血
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連同血液一起從陰-道流出,形成月經。
衛生保健:
4、計劃生育 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齡晚2到3年結婚
晚育:提倡婚后推遲2到3年生育
少生: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穩定低生育水平
優生: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科學分娩、禁止近-親結婚
二、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提供能量;
糖類: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維生素A:促進人體正常的發育,增強抵抗能力,維持人的正常視覺。
缺乏時,皮膚粗糙,夜盲癥
維生素B1: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缺乏時,神經炎,腳氣病
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
缺乏時,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維生素D:促進鈣、磷吸收和骨骼發育。
缺乏時,佝僂病(如雞胸、X形或O形腿等)、骨質疏松癥
水:約占體重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都離不開水。
無機鹽: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如: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2、消化和吸收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初一上冊的生物教學計劃11-16
初一上冊生物的教學計劃11-16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01-19
初一下生物教學計劃04-01
初一生物下冊教學計劃11-17
初一生物教學計劃201708-24
2017初一生物教學計劃08-14
初一上冊生物實驗教學計劃10-10
初一生物上學期教學計劃10-28